《荊軻刺秦王》和《秦王斬荊軻》

2021-02-23 方渙渙

01

我帶女兒讀《史記》,這幾天進行到了《刺客列傳》。

雪一邊讀一邊撓頭,頗為困惑:「這字裡行間的,看不出來司馬遷愛荊軻啊!你看這些細節,怎麼看怎麼都像是高級黑呀!」

我說:「我也這麼覺得。從司馬遷的記述看,太子丹顯然是個妄人,而荊軻很可能是個『泡子』,嘴貨。」

雪問:那為什麼在文學藝術作品和老百姓的口碑裡,荊軻是個大英雄呢?

我說:誰說文學藝術作品裡荊軻都是大英雄?媽媽小時候看過一本小人書,裡邊就說荊軻是個「跳梁小丑」(書中原話),才不是大英雄。

雪說:這本書在哪裡?我怎麼沒看到過?

書架上找不著,我就去孔夫子找。一看居然還有兩個版本,於是都買了。

也給大家看看吧~

02

《秦王斬荊軻》是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發行的一本連環畫,何鍾文編文,雷金池繪畫。

以下圖片來自網絡,我搜來的。有不止一個來源。詳見水印。

內容提要

這是戰國時期儒法鬥爭的一個歷史故事,描繪的是新興的地主階級代表秦王嬴政,順應歷史潮流,準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但奴隸主舊勢力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陰謀策劃派跳梁小丑荊軻刺殺秦王,秦王識破陰謀,把荊軻當場斬除,給了奴隸主復闢勢力以沉重打擊。

編 後 記

秦始皇由於階級的局限和歷史的局限,不可能真正為勞動人民謀利益。但他厚今薄古,首先創建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在歷史上起過重大進步作用。叛徒、賣國賊林彪攻擊秦始皇,就是妄圖搞倒退,復闢資本主義。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我們要認真研究歷史上儒法鬥爭的經驗,學好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堅持前進,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反修防修,將革命進行到底!

03

《新編歷史故事秦王斬荊軻》,作者也是何鍾文,也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早於連環畫版《秦王斬荊軻》,是在1974年12月。連環畫版是後出的。

書前依例是領袖語錄:

毛主席語錄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作者在文首介紹了創作目的。

過去有個故事叫《荊軻刺秦王》,流毒很廣。他把崇尚法家,反對儒家,厚今薄古,勇於革新,反對分裂,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污衊成歷史的罪人,百般醜化;而把主張倒退,堅持分裂,破壞統一的跳梁小丑荊軻打扮成英雄,大加頌揚。一切尊孔復闢派,包括叛徒、賣國賊林彪之流,出於他們「克己復禮」,復闢舊制度的罪惡目的,無不攻擊、咒罵秦始皇,而吹捧荊軻。有的甚至為荊軻修塔立碑,要人們永遠紀念他。這都是歷史的顛倒。今天為了深入批林批孔,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我們認真研究儒法鬥爭的經驗,把被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04

關於荊軻刺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與其聽別人給我們「講故事」,不如我們自己去書中找答案,用自己的社會生活經驗去取捨、甄別、判斷。

05

一點也許不算是題外話的閒話:

讀書,時間跨度不妨大一點,不同立場的說法不妨都看一看;

家中的藏書,千萬不要只買同一個喉舌的,最好儘量保留不同時代出版的。想想秦始皇焚書那麼大動靜,民間藏書還不是保存了一縷文脈。

06

至於我們母女是怎麼討論這個話題的,課上都說了,不寫了: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希望能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荊軻刺秦王插圖於是荊軻追著秦始皇刺,秦始皇繞著大殿裡的柱子跑。一時間場面十分焦灼。4、荊軻被殺於是秦始皇和荊軻玩起了追逐戰,幾個回合下來,大臣們看出了門道,叫秦始皇把劍背在身上,才能拔開寶劍,於是秦始皇把劍背在身上,拔劍刺向荊軻。荊軻的匕首怎麼能和秦始皇的長劍相比,於是荊軻受傷倒下了,侍衛們聽從命令將荊軻亂劍砍死。秦武陽也隨後被刺死。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書裡的名場面,荊軻因為刺殺秦王而名聲大噪,成功躋身頂級歷史人物圈子。共同患難,成兄弟: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一手策劃的。太子丹在秦國期間並沒有因為他這個小學同學當上了秦王而得到優待,反而過得非常可憐。之後太子丹就非常鬱悶,想著咱倆這真是塑料兄弟情,感情怎麼說淡就淡了呢?最後忍不住在公元前232年朝著鹹陽吐槽了一句:以前的小賣部都白去了,就逃回了燕國,給他同學秦始皇連個招呼也沒打。秦始皇和太子丹的塑料兄弟情也在這一年正式破裂。
  • 《荊軻刺秦王》:多種因素造成荊軻刺秦王失敗!但失敗卻有意義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人們在身臨其境地欣賞波瀾起伏的歷史故事後,還要做一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判者,因為「讀史使人明智」。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六國之前的6年。
  •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才不會揮刀自宮
    刺秦,是一個女人為了愛情進行的布局聊聊《始皇帝暗殺》和《荊軻刺秦王》兩個片名。 「始皇帝暗殺」是日本語法,意思應該是關於秦始皇的暗殺。 「荊軻刺秦王」則是中國人熟知的說法,貌似主角是荊軻,一個主謂賓結構。
  • 每日兵器:長劍與短劍的巔峰對決——荊軻刺秦王
    而其中,尤以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人們會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慷慨赴死的荊軻感動,卻鮮有人去探尋故事背後的玄機。僅從荊軻與秦王二人的劍具上來分析,荊軻刺秦王的成功率幾乎為零。在密謀實施之前,燕太子丹就不惜重金,搜羅行刺秦王的利刃。最終,百金購得著名的趙人徐夫人匕首(徐夫人,戰國趙人,鑄劍名家,以藏鋒利匕首聞名。)。
  • 荊軻刺秦王時,秦王嬴政佩劍是什麼劍呢?
    荊軻刺秦王時,秦王嬴政佩劍是鐵劍還是銅劍呢?匕首算是短劍,是方便藏匿的兇器。刺客絕少有機會用長劍行刺,多數只能用短劍搞突然襲擊,做到一擊必殺。但若一擊不成,則相較於長劍立即處於劣勢。專諸刺王僚是成功的案例,荊軻刺秦王則是不成功的案例,對於這段史實,現在讀《史記》仍然感到驚心動魄。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荊軻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認為中國的殺手為情面殺人,情面在中國比什麼都貴重,把善於謀略的荊軻看作為情面而喪身的莽夫。以上這些評價筆者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可笑。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刺了一個寂寞
    而荊軻更是讓史書記載下來。荊軻刺秦王是失敗的行為,不僅結果失敗,而且,荊軻刺秦王到底有沒有歷史意義,相信史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個意義在於,第一,如果荊軻刺秦王成功了,那麼歷史將會改寫,當然,中國統一也是勢在必行,但是,就算荊軻刺秦王成功了,而秦國也群龍無首了,那麼完成統一大業的就一定是燕國,甚至是燕太子丹嗎?未必,你以為齊國是死的嗎?
  • 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註定失敗!
    大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荊軻刺秦。《大秦賦》劇情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資治通鑑關於此事的記載。荊軻刺秦前的準備工作!燕國太子姬丹聽說衛國人荊軻很了不起,便攜帶重禮,態度謙和,言辭卑微,上門求見荊軻。
  • 荊軻刺秦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的恩怨情仇
    也許是貴為國王有點高傲,也許是擔心太子丹說出自己的身世,總之,秦王面對太子丹時,完全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反而是一臉的冷漠和歧視,史書記載,「秦王不禮。」秦王的無禮,讓太子丹感受到一種莫大的屈辱。想當年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看如今冷酷無情,相對無語。既然你無情,別怪我無義,於是,太子丹多次請求秦王放他回國。但秦王卻百般刁難,故意不讓他走。
  • 小人物改變歷史:荊軻刺秦王,一名御醫救了嬴政,促進了華夏一統
    荊軻刺秦王壁畫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走;眾臣皆驚愕,秦王劍不拔;匕首抵王咽,無且急出手;藥囊砸軻面,秦王方脫險;秦王斬軻股,荊軻倚柱亡;無且救秦王,因恩獲重賞;小小秦御醫,華夏青史銘「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子高歌,場面極度悲壯。大家都知道,無論刺秦是否成功,荊軻都將一去不返。燕趙多義士,荊軻是其中最知名的代表。荊軻刺秦王,也是守舊奴隸主貴族對新興地主階級的一次瘋狂的報復。從個人英雄主義上來說,荊軻是偉大的,更是悲壯的。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荊軻在荊軻館駐五年,既受到太子丹恩寵又思索完成刺秦、安全返回的萬全之策。刺秦與專諸刺王僚不同,與聶政刺俠累不同,前者偏重的是勇猛技藝。秦王得此兩件寶物,一定欣喜若狂,而接近自己,這就為刺秦抑或劫持秦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顯示了荊軻思慮縝密和深謀大略。
  • 《荊軻刺秦王》: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史詩電影
    說是秦王,第一次出現的卻是趙太后、嫪毐和呂不韋。這是有意義的,因為電影的主角是秦王和荊軻,更深的層次是歷史和人。那麼人為何是人,是受他生活的背景影響的。很快,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結束了,本應是最濃墨重彩的地方,被這麼輕描淡寫過去了。是糊弄嗎?不是的。因為不需要再說什麼了,該說的,前面都說了。
  • 陳凱歌被嚴重低估的一部電影——《荊軻刺秦王》
    它就是《荊軻刺秦王》。《荊軻刺秦王》也稱為"刺秦",日本上映時稱為「始皇帝刺殺」。拍攝於1998年,1999年國內上映。當年也曾入選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金棕櫚獎,可惜未獲獎,只拿回來一個技術大獎。但這不妨礙此片成為一部非同一般的好片,也是一部顛覆性的古裝歷史片。
  • 荊軻真的想刺殺秦王嬴政?不,荊軻其實想劫持秦王
    這驚心動魄的一刺,遠遠勝過六國的無數精兵良將給秦王造成的威脅。但是細讀司馬遷的記載,就會發現荊軻並不是徹頭徹尾的死士:如果讓荊軻描述自己的行為,那麼他大概會用「劫秦」而不是「刺秦」描述自己的壯舉。也就是說,荊軻並不是堅定的死士。而荊軻所說的劫秦計劃,真的是燕太子的本意嗎?二、毒匕首:太子丹的本意曹沫當初太子給荊軻列出了刺秦王和劫持秦王兩種方案。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掀翻秦王與太子丹最後一艘「友誼的小船」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秦國在列國推行秦篆、戰略布局上,製造了不小的阻礙和麻煩。後來,太子丹又偷偷從秦國逃回燕國,卻因無力合縱抗秦,以至於,他仰天長嘯:從小為質於趙,長大為質於秦,如今,回到燕國,面對強秦,依然無能為。而在最新劇情中,就在燕王尋求抗秦對策時,太子丹還是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的。
  • 荊軻刺秦王中,秦王嬴政佩的到底是什麼劍?
    專諸刺王僚是成功的案例,荊軻刺秦王則是不成功的案例,對於這段史實,現在讀《史記》仍然感到驚心動魄。先分析一下雙方的兵器對比。荊軻攜帶的是名為「徐夫人」的匕首,很短的一把劍,劍刃上餵有毒藥,藏在地圖捲軸裡面。秦王的佩劍,筆者分析認為,應是很長很長的鐵劍(鋼是通過控制鐵中的含碳量得到的,在未做金相分析的情況下,習慣上鋼劍和鐵劍都統稱為鐵劍,下同),保守估計120釐米以上。
  • 中國最好的古裝片《荊軻刺秦王》
    這是電影《荊軻刺秦王》(以下簡稱刺秦)中史官一直在向秦始皇重複的一句話,這句話伴隨這秦王的成熟,黑化,從光明磊落到不擇手段,從對權力的渴望到對權力的極度恐懼。不一樣的主題      正如本片的英文名《The First Emperor》,本作的主角並不是荊軻(由張豐毅扮演),而是秦王(由李雪健扮演),本作與以往與後來所有的古裝片都不一樣,其他的古裝片要麼在探討帝王權術(《比如《影》)或者權力鬥爭(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亦或者是家國情懷民族自尊(比如《我的1919》)。
  • 為什麼要說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在瞎折騰
    他會不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告訴荊軻,這是一種必死之事,不管你是接受不接受,成功還是不成功。荊軻見到太子丹的時候,開始也是不接受,當太子丹跪下來給他磕頭的時候,他才答應下來。燕太子這是一種降尊紆貴的做法,已經到了不理智的地步。當然,荊軻能夠去見太子丹,更多的是為了出名,他此前曾經被很多人呵斥過,為的就是做大事,不用說,刺秦王這件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足以讓他成就「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