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
前 言
沒有呼吸困難的雙肺瀰漫性病變,可以反覆肺活檢,坐等病理,慢慢揣摩、研究病情。然而,雙肺瀰漫性病變伴呼吸困難,隨時可能病情惡化危及生命,是呼吸內科的難點,需要儘早明確病因、儘早治療。
面對這樣的患者,該如何處理才是最佳方案?
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位患者,雙肺磨玻璃伴呼吸困難,當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他鼓起勇氣對醫生說:「醫生,我知道這樣不好,但不管你做什麼,請告訴我,你會從中汲取經驗的。」醫生答應了他!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這個病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病例報導
一位64歲的男子,呼吸急促、咳嗽、低氧血症。
既往史:左肩黑色素瘤病史。4年前在另一家醫院行淋巴結活檢呈陰性。在過去的10年裡,他每周抽幾支雪茄,不喝酒也不吸毒。他是一名行政人員,最近家裡開始裝修。母親72歲時死於結腸癌;父親30多歲時因不明原因死亡。
在這次就診的4周前,他的右上臂開始變得笨拙,並且很難寫下他的名字。2周後,症狀仍然存在,患者看了初級保健醫生。頭部CT顯示左額葉不規則低密度陰影。口服地塞米松治療,但患者的症狀沒有好轉。
患者頭顱有包塊,醫生莫名其妙的讓患者口服地塞米松治療,醉了,感覺不是患者腦袋有包,而是醫生腦袋有包啊。
患者轉至急診科就診,血壓158/95 mmHg,血氧飽和度97%,與左手相比,右手活動減慢、精確定位能力較弱。
頭部MRI:左額葉局灶性病變,環形強化。
圖1
胸部、腹部和骨盆CT:右上肺2.2釐米的實性結節,無鈣化。
圖2
CT引導下右肺結節細針抽吸活檢:轉移性黑色素瘤。
11天後,腦部病灶被切除,病理檢查:轉移性黑色素瘤。
給予地塞米松、左乙拉西坦(抗癲癇藥)和奧美拉唑治療。
在接下來的2個月,行頭顱輔助放療。地塞米松的劑量逐漸減少,開始用單克隆抗體(伊匹木單抗+納武單抗)治療。
病情變化
單克隆抗體(伊匹木單抗+納武單抗)治療的第二周期,也就是診斷轉移性黑色素瘤後的3月,患者出現咳嗽、發熱、呼吸困難。
查體:體溫37.2℃,血壓108/47 mmHg,脈搏92次/分,血氧飽和度48%。雙肺囉音。
腎、肝功能正常。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鼻咽拭子的腺病毒、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1、2和3型副流感病毒抗原檢測也呈陰性。
胸片示雙肺瀰漫性病變。
圖3
胸部CT排除了肺栓塞,顯示瀰漫性磨玻璃陰影,小葉間隔增厚,輕度牽引性支氣管擴張。
圖4
病原學檢查陰性,感染的依據不足,單克隆抗體(伊匹木單抗+納武單抗)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屬於免疫治療,可引起肺炎。
初步診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起的肺炎。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導致的肺炎,會迅速惡化危及生命。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暫停免疫治療。經上述處理,低氧血症減輕,患者在第4天出院。
出院後給予大劑量口服強的松,計劃在8周內逐漸減少劑量,同時給予維生素D、鈣和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激素的不良反應。另外,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惡唑預防感染。
病情再次變化
出院15天後,患者嚴重腹瀉(每天大約12次水樣大便)。糞便中艱難梭菌毒素檢測陰性。給予甲硝唑經驗性治療,腹瀉次數減少到每天3、4次。
結腸鏡檢查:迴腸、結腸和盲腸水腫、潰瘍、化膿性改變。
結腸活檢標本蘇木精和伊紅染色顯示明顯的隱窩上皮細胞凋亡。微生物學檢查陰性。這些發現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起的結腸炎一致。
圖5
儘管使用了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但患者的臨床症狀沒有改善,嚴重腹瀉持續存在。給予英夫利昔單抗(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劑)治療免疫治療引起的結腸炎。
患者腹瀉症狀無緩解,住院第二周,患者昏昏欲睡,出現肌無力、腱反射減弱。考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起的神經毒性作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5天,但病情繼續惡化。
住院後17天,因低氧性呼吸衰竭接受氣管內插管,緊接著便是熟悉的一幕:萬古黴素、頭孢吡肟、甲硝唑、氨苄西林、阿昔洛韋、美羅培南、伊沙康唑等抗生素狂轟濫炸。
住院後18天,1,3-β-D-葡聚糖升高。痰培養示麴黴生長。
患者呼吸狀況持續惡化,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休克。患者在第24個住院日死亡。
最終診斷
遺體解剖示肺部、頭顱麴黴感染。
圖6
最終診斷:與轉移性黑色素瘤(無活動證據)、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導致的毒副作用相關的麴黴感染。
後 記
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重要療法,是目前最熱門的腫瘤治療手段之一。免疫治療從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殺死腫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統殺死腫瘤,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腫瘤治療的觀念。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主要包括免疫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細胞因子治療等,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以其顯著的臨床療效而備受矚目。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導致皮膚毒性、消化道毒性、內分泌病、肝臟毒性、肺炎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導致的肺炎惡化迅速,需要進行嚴密隨訪,診斷需排除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必要時考慮氣管鏡檢查和肺部活檢。治療需要糖皮質激素,如果症狀仍持續或加重,則需要增加其他免疫抑制治療,如英夫利昔或黴酚酸酯。
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是個世界性難題。
因考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起的肺炎,該患者最初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劑治療,免疫力下降,使患者處於病原體感染的高風險之中。
這個患者最近裝修了他的家,這增加了暴露在土壤和環境中黴菌孢子的可能性。
最後,患者因播散性真菌感染死亡。
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即使給予針對性抗真菌治療,病死率仍然很高。
參考文獻:
Virginia M. Pierce, M.D., David M. Dudzinski, M.D., Meridale V. Baggett, M.D.et al.Case 9-2020: A 64-Year-Old Man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 Cough, and Hypoxemia.N Engl J Med 2020;382:1150-9.DOI: 10.1056/NEJMcpc1909621.
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雲南省一院 孫丹雄
責任編輯:施小雅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