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那段戰爭時期,戰爭逐漸走向了白日化相持階段,武器戰逐漸變成了信息戰,我軍要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就需要大量的地下工作者,為我軍刺探敵軍的機密。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我軍的王牌臥底,與毛主席保持單線聯繫,化名令敵人膽寒,真名卻鮮有人知。建國後,他想改回真名,不料毛主席說,你的化名更有名,繼續用化名。這位王牌臥底叫做郝克勇,化名叫"範明"。
一、家世顯赫
郝克勇的家世非常的顯赫。他的父親叫做郝鵬程,大家或許對他的名字非常陌生,但是楊虎城大家總很熟悉吧?就是和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那位,郝鵬程和楊虎城二人情同兄弟,可以算得上是西北軍的創始人,因此郝家在東北一片可以算得上是土皇帝。
即便家財完全、權力滔天,但是郝克勇並沒有成為只會吃喝玩樂的公子哥,他從小就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上海的學校,而就在上海,他開始密切接觸和我黨有關的事物,深受啟發。
後來,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郝克勇不畏危險,和大家一起參加抗日義勇軍,逐漸接受我黨的教誨。
1938年,經過我黨的重重考察,郝克勇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離他救國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二、發展國民黨軍隊,成為王牌間諜
組織上考慮到郝家和楊虎城的關係,於是就讓他前往趙壽山的第38軍,表面上是督促抗日和做教練員,其實是讓他去給那裡的部隊進行一些我黨的科普、宣傳。到達了38軍的郝克勇果然沒有讓黨組織失望。
他首先從我黨發表的報紙上裁剪下來一些文章,然後在38軍內部召開講座,宣傳我黨的黨章,讓他們明白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政黨,隨後就在38軍內部建立起來了黨支部,這就相當於在蔣某人的家裡挖人才。
黨支部很快就從20多人迅速增長到了600多人,在我黨的紀律束縛下,38軍的綜合戰鬥力得到了非常高的提升,整齊劃一、聽從指揮,與以前的作風徹底不一樣,於是38軍也開始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喜愛,被稱為七路半,畢竟不是正經的八路軍。
可惜的是,這支部隊發生的喜人變化,在蔣某人眼中就是非常致命的威脅,他認為共黨這是在搞陰謀,想要把他的人策反!
於是,他下令讓湯恩伯開始監視38軍,湯恩伯讓自己手下的師團將38軍圍了起來,迫於壓力的趙壽山無奈之下,只能讓郝克勇暫時退避,前往延安休整,順便問一下黨總部的意見。
郝克勇回到延安後,和主席詳細的講解了38軍的情況和可改造的潛力,順便向主席提出希望黨組織考慮趙壽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
三、改名成"範明",叱吒海外
在和主席的交談之中,郝克勇逐漸知道自己被委以重任,特別是主席還決定將38路軍的改造工作全權交給自己處理,並且交代自己以後和中央單線聯繫,而自己的上級就是毛主席。
由此以後,郝克勇成為了唯一一個和毛主席直接聯繫的特工,在最後一次談話時,主席問郝克勇的舅舅姓什麼?郝克勇說姓"範",於是毛主席就給他取了個名字「範明」,這也就奠定了中國第一間諜的光輝事跡。
回到38軍後的郝克勇,一直堅守著主席給予他的堅定的信仰,又連續開辦了好幾次訓練會,再一次壯大了我黨在38軍之中的威望,在接受共產主義改造後,38軍很快就在洛寧發動了一次起義,這也是我黨第一次對國民黨正規軍的收編。功勞要歸功於郝克勇的努力。
郝克勇在之後的日子中高歌猛進,還策劃了橫山的起義,帶領著5000多人棄暗投明,將國民黨的包圍圈撕開了一道口子,為我黨部隊和軍隊的轉移提供了先決條件,意義重大。他因此受到了中央的表彰。
建國後,範明這個名字更是沒有停下腳步的發展,他解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問題,護送班禪從西藏到北京,和主席面談宗教發展的問題,為我國宗教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到了55年,範明被授予了少將的軍銜。成為少將後的他想要恢復郝克勇的名字,但是主席告訴他,範明這個名字現在在中外都非常的出名,如果你換回原來的名字,對於以後的工作肯定非常的不便利。範明因此作罷。
從此以後,他就一直以範明的身份,辦理各種事。直到2010年2月23日,他於西安病逝,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