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戰中,我軍穿插到敵人內部怎麼辦

2021-01-17 風土揚史畫

1947年,國軍在華東集結近45萬兵力,各部排成鉗形攻勢,從東西兩側向華野駐地包抄。華野主要靠運動戰和敵人周旋,部分縱隊來回穿梭,藉以迷惑敵人,從而讓華野主力暫時性脫離困境。有朋友常會疑問,我軍在敵人中間穿插時,兩軍能不能相遇?

這種機會當然是存在的。5月13日晚七點多,華野一縱就意外地穿插到張靈甫74師和國25師之間,一縱在山谷行軍,而74師就在山坡上,雙方距離不過百米遠。由於敵我都在快速機動,竟然多次出現1縱在上坡而敵人在山崗「相伴而行」的情況。為了保證隱蔽,一縱硬著頭皮在敵人眼皮底下行軍。葉飛給各部下了死命令:「不理敵人,繼續前進!」

1縱的鎮定竟然沒有引起敵人的懷疑,他們誤把1縱當成了友軍。結果285、330等多個關鍵高地都被1縱奪取。

一縱副政委譚啟龍後來回憶說:兩邊山上都是敵人,而我們就在山谷,他們講話我們都能聽見,如果當時74師問我們一聲「口令」或是向山谷晃一下手電筒,孟良崮之戰的結局也許就要改寫了。

自紅軍起直到解放軍,遊擊戰、運動戰一直是我軍獲勝的法寶。大規模調動兵力,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對手,這不但需要軍事長官有著超強的掌控能力,也需要基層官兵具備一定的「主觀能動性」。

假設那天晚上1縱暴露了,隊伍分散在漫長的戰線上,兩軍打起來後,人員難免不被衝散。部隊找不到團長營長很正常,剩下來的政委、連長、班長、黨員,就會迅速組成一個個基層戰鬥小組,繼續執行任務,並且積極與上級聯繫,向大部隊靠攏。

這是我軍特有的自我組織能力,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暫時失聯時,人員仍能繼續相互配合、掩護,快速恢復原有建制。後來在東北戰役和淮海戰役中,均出現過兩軍混戰在一塊的情況,這種自我組織能力,此時就起到了關鍵的致勝作用。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出現的「遊擊戰」和「運動戰」有何區別?
    抗戰時期,出現的「遊擊戰」和「運動戰」有何區別?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眾所周知,抗戰時期出現了很多的遊擊隊,因為武器裝備等的問題,當時他們主要使用的就是遊擊戰的策略,那麼遊擊戰和運動戰有何區別呢?遊擊戰是打小仗,運動戰就是打大仗。
  • 《南徵北戰》:新中國第一部史詩級戰爭片,毛主席運動戰教學片
    這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的制式服裝,一直延用到1985年,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內戰爭影視也是採用這一款軍裝居多。」的理念,體現在影片中就是讓戰士對「運動戰」思想的不理解隨著戰事的勝利最終達成理解。不論我們對其藝術成就上的是非功過如何評說,以《南徵北戰》為代表的這樣一批老經典重拍片都以其獨特的美學傾向和史學意義,成為被塵封的10年中劃開黯淡的一抹亮色。52版影片以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毛澤東運動戰思想為主線,以軍愛民、民擁軍,人民戰爭為劇情支線。
  • 我軍戰將戰術高超,運動戰加伏擊戰打殘敵人
    他竟採用八路軍常用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遊擊戰打法,當然同日軍優勢裝備相配合,以1500多人的兵力,攜帶數門山炮,數十挺重機槍,向北嶽區主要是陳莊方向發動掃蕩。
  • 《亮劍》中的山崎大隊:為何500人的部隊,卻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
    《新亮劍》從上映到下架就一直被人拿來和的老版本的亮劍作為對比,確實無論是情節和表演的張力上,新亮劍都遠遜於老版本的亮劍。別的說,就說打山崎大隊這個章節上就足以證明老亮劍的經典之處。新亮劍一上來就是靠著莽撞硬衝,以及所謂的手榴彈彈幕來炸掉敵人的碉堡,情節設定浮誇和突兀。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13日20時55分,我軍陣地上突然萬炮齊鳴,戰鬥打響了!隨後,609團擔任撕口子任務的分隊幾下猛衝就突破了敵軍的前沿陣地。14日零時4分,2營接到出擊命令。這支穿插部隊立即按原先計劃迅猛地向敵縱深插去。剛衝下山坡,一條寬600到1000米的開闊地便擺在2營面前。根據戰前偵察,敵人在地面下布有雷陣,在地面上拉了三四道鐵絲網,並由幾個火力點封鎖。
  • 我軍已經包圍敵人,再努力一下就能全殲敵人,為何我軍要臨時撤離
    大家都不陌生解放戰爭,國民黨最後敗於臺灣,我黨成功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然後解放戰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戰役,但在這場戰爭中,尤其奇怪的是,我們的軍隊已經包圍了敵人,只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把他們殲滅,關鍵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卻選擇了撤退,這讓人感到困惑。
  • 敵人不上當、啃不動,怎麼辦?
    戰役中,指揮員針對戰場變化,先後3次調整作戰方案,實施靈活正確的戰役指揮,保證了戰役取得勝利。12月20日,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發出舉行巨(野)金(鄉)魚(臺)戰役的基本命令,決心以野戰軍一部結合地方武裝展開遊擊戰迷惑鉗制向我腹地進攻的敵人,主力突入敵人後方,首先攻取數個敵守備薄弱的據點,開闢戰場。
  • 亮劍中李雲龍用穿插戰術抓住常乃超,為什麼國民黨不用這招呢?
    在《新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穿插戰術是這樣解釋的:「利用敵人部署的間隙或薄弱部位插入其縱深或後方的戰鬥行動,是進攻作戰的一種重要手段。目的是奪佔敵縱深內的要點,分割和打亂敵人部署,為各個殲敵創造有利條件。」穿插,切斷敵後,迂迴,形成側擊,兩相結合,往往會讓對手難以招架——穿插為什麼能有如此威力?
  • 韓戰中,志願軍為何放棄運動戰,跟美軍打陣地戰?
    01戰爭法寶:運動戰毛主席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軍事指揮模式,其中有一條:即通過運動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在國內戰爭時非常好用,韓戰初期也行之有效,以至於戰爭到了相持階段,毛主席仍主張使用這一戰術。
  • 雲山首戰:志願軍常規操作,穿插摧毀敵指揮體系。美軍:這不科學
    雲山之戰的獲勝,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尖刀連的迅猛穿插,摧毀了的敵指揮所,最終造成美軍的崩潰。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尖刀連穿插的故事。一一六師師長汪洋決定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在師預備隊三四六團中選派一個尖刀連向敵人內部穿插,摧毀敵指揮中樞。為激發士氣,汪師長在下達任務時耍了一個小心眼。他告訴三四六團團長,說準備在一連和四連中選擇一個連隊擔任穿插任務。具體安排給誰呢?
  •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兩黨精明的戰術體系,把日寇打得團團轉。而當時結合我我國地方性的地理,發明了前所未有的戰術來抵抗日軍的侵越,那麼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打擊日寇的戰術有哪些?正面防禦戰,遊擊戰、運動戰、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圍城打援、破擊戰、攻城戰、包圍戰。
  • 期貨交易之遊擊戰與運動戰
    其實這句話的前提是在自己兵力不足 ,而敵人力量強大的情況下採取的最正確的作戰方式。作為散戶,既可以採取遊擊戰,也可以採取運動戰。1 散戶本來可以用自己的運動戰輕鬆地跟著主力吃肉喝湯,可散戶們整天沉迷在自己的自以為是的聰明,不用現貨的方式交易,非要用槓桿 交易,試問,在上上下下的K線圖中,一會兒買多,一會兒賣空,我們是神仙嗎?有那麼多的交易機會嗎?
  • 國軍為什麼打不了運動戰、遊擊戰?
    這個是有史料支撐的,1947年2月20日到1947年2月23日這三天,山東萊蕪戰役,斃傷國民黨軍一萬人,俘虜4.68萬人。氣得當時的國民黨名將、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大罵:「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啊......」其實這在國民黨軍隊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1948年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著名的「飛將軍」孫元良(跑得快)的部隊,一夜之間發生「營嘯」,幾萬人一頓亂跑,忽然無影無蹤。
  • 人民解放軍為何對運動戰如此偏愛?
    與所有軍隊一樣,解放軍的戰術使用也經歷了由成長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但與其他軍隊不同的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一直是解放軍戰術成長的鮮明特色。此外,解放軍對運動戰的運用可謂執著,無論面對怎樣的對手,一招「運動殲敵」總能發揮奇效。
  • 田義偉: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國較量的啟示
    在這場戰爭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進行了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伊始各方面嚴重困難的情況下,贏得了勝利和尊嚴。回望歷史,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獲取前行的力量。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毛主席與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多次往來電報分析形勢,根據朝鮮戰場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決定改變原定計劃以運動戰方式殲滅敵人。圖為彭德懷(左一)在朝鮮前線主持作戰會議。
  • 我軍王牌臥底,化名令敵人膽寒,真名卻沒幾個人知道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那段戰爭時期,戰爭逐漸走向了白日化相持階段,武器戰逐漸變成了信息戰,我軍要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就需要大量的地下工作者,為我軍刺探敵軍的機密。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我軍的王牌臥底,與毛主席保持單線聯繫,化名令敵人膽寒,真名卻鮮有人知。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而解放戰爭正式開打後,敵軍連攻帶阻兵力總計高達400餘萬,而我軍因為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多次勝利,實力得到補充,也才僅僅只有120餘萬正規軍,但因為敵軍戰術呆板教條,蔣介石直接在後方幹預,導致敵軍並未在第一時間,充分發揮兵力優勢,反而是在我軍靈活機動的運動戰發下,被打得疲於招架,只能被動防守,偉人曾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劉帥談運動遊擊戰術,也曾不止一次的提出:我軍拿三個城
  • 彭總病逝後,家人整理遺稿,意外發現志願軍內部兩次激烈爭論
    可已經整頓好美軍士氣的李奇微發現了我軍的弱點:1.習慣用V型戰術:即兩翼穿插包抄,切斷後路。2.受糧彈短缺的限制,志願軍發起一次進攻的時間只能為7天左右。因此,李奇微也針鋒相對,採取磁性戰術:1.在大規模交戰之前,組織機械化的小部隊,始終同我軍保持接觸,以消耗戰的方式制約我軍,防止我軍突然對其發起進攻並穿插分割、迂迴、包抄。
  • 抗美援朝70周年 | 「同敵人首次交鋒,父親率部窮追猛打'美軍常勝師'」
    此戰面對的敵人是氣焰正盛的美騎1師、美24師、韓1師、英27旅,個個裝備精良,其中美騎1師更是美國建國以來從沒打過敗仗的王牌精銳部隊。張竭誠率領的117師作為39軍組建最晚的師,不畏強敵、敢打必勝,大膽穿插強襲。在敵人強大的空中優勢和火力優勢下,許多連隊打到只剩下十餘人,重傷員拉燃爆破筒縱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硬是在鷹峰洞、泥踏洞、澗洞和三巨裡將韓1師死死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