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山戰役,是志願軍首次與美軍正面交鋒,擔任主攻的是三十九軍一一六師。
三十九軍是解放戰爭時期四野有名的三虎之一(其餘二虎為三十八軍和四十三軍),而一一六師更是猛虎中的猛虎,是名副其實的」猛虎師「。
雲山之戰美軍,則是大名鼎鼎的騎兵第一師,號稱成軍以來未嘗敗績。
可惜,再厲害的馬,也幹不過老虎,騎兵第一師的第一個敗仗就在雲山發生了。
雲山之戰的獲勝,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尖刀連的迅猛穿插,摧毀了的敵指揮所,最終造成美軍的崩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尖刀連穿插的故事。
01受命
1950年10月25日,雲山之戰爆發。11月1日17時40分,志願軍對雲山之敵發起總攻。
一一六師師長汪洋決定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在師預備隊三四六團中選派一個尖刀連向敵人內部穿插,摧毀敵指揮中樞。
為激發士氣,汪師長在下達任務時耍了一個小心眼。他告訴三四六團團長,說準備在一連和四連中選擇一個連隊擔任穿插任務。
具體安排給誰呢?
汪師長說,讓二個連長跑步到我這裡來,誰先到就派給誰。
四連長王振斌接到團裡通知後,交代指導員做好接受任務的準備,拔腳就向師指揮所跑去。
王振斌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師部,發現一連長並沒有到,心裡暗自高興。
然而,一直到汪師長把任務布置完畢,還是不見一連長的蹤影。
後來,王振斌才知道這是老汪的激將法。
當時,師裡擔任主攻的是三四七團和三四八團。汪師長告訴王振斌,四連要從二個團的結合部穿過去,不要戀戰,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插敵人內部,打掉敵人的指揮所。汪師長還說,這個任務很艱巨,你要有被敵人包圍的準備,屆時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要自己想辦法。總之一句話,這次任務是有進無退,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
02穿插
11月1日晚九點多鐘,四連在王振斌的帶領下,沿著三灘川向雲山城運動。
河灘邊沒有路,倒有不少稻田,稻子被收割完後,田裡的水還沒有排盡,到處是積水。
夜色茫茫,大家什麼都看不見,只能摸黑著在稻田裡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塊毛巾,如果想要咳嗽,就把毛巾塞進嘴裡,以免發出聲音。
兩邊山頭槍炮聲不斷。一路上,四連也不時遭遇小股敵人。王振斌堅持師長囑咐,堅決不戀戰,率領連主力直往雲山城去。
2日凌晨2點多鐘,四連到達了雲山城外的公路大橋並由此進城,和美軍展開了激烈巷戰。
當時,在橋邊有一個美軍迫擊炮陣地,不斷發射炮彈阻擊志願軍三四七團。
王振斌讓三排正面吸引敵軍,自己率連主力迂迴到敵陣地後方,然後派了二個班上去把美軍的迫擊炮陣地給端了,生俘了幾名美軍士兵。
按王振斌的說法,那些美國兵根本不敢近戰,只要摸到離他們七八米的地方,他們就放棄抵抗了。
隨後,四連一、二排佔領了東街路口,遭遇了美軍的一輛重型坦克和滿載美軍士兵的十多輛軍車。
美軍坦克上的重機槍瘋狂掃射,對我軍火力形成了壓制。
正在這時,四連四班副班長趙子林手持二根爆破筒,巧妙利用街道房屋作掩蔽,迅速接近了坦克。
此時,趙子林已五處中彈,身負重傷,但仍然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將爆破筒塞入坦克履帶,炸毀了敵坦克。
失去坦克擁護的美軍士兵,在我火力打擊下四散奔逃。
王振斌指揮一、二排分別沿街南側、北側向敵發起衝鋒,一時間,雲山城內美軍陷入巨大的慌亂之中。
03達陣
四連戰士們猛打猛衝,尋找美軍指揮所。
這時,有二個班摸到了電話線。經驗告訴戰士們,電話線通往的方向必定是敵指揮所。於是,戰士們順著電話線往前衝。
不一會兒,便衝到了一所學校邊,這正是美軍騎兵一師第八團第三營營部。
四連戰士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是一頓手榴彈招呼,美軍第三營營長羅伯特窯奧蒙德當場被炸死,指揮所被摧毀。
失去指揮的美軍更加混亂。
據參戰老兵何光宗回憶,當時他聽到有戰士用不太準確的英語喊著「放下武器,優待俘虜」,而更多的則是中國話的喊殺聲。
雖然,參戰之前部隊給戰士培訓過幾句諸如「繳槍不殺」的簡單英語,但仗打到興頭上,大部分戰士早已忘到九霄雲外了。
戰鬥結束,四連以自身傷亡27人的代價,共斃傷敵人70餘名,俘虜8人,擊毀坦克一輛,繳獲汽車10餘輛,摧毀敵第三營指揮所,有力地支援了師主力作戰,為雲山之戰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04尾聲
雲山之戰是中美二軍首次面對面的交鋒,志願軍頑強的戰鬥意志、高超的戰術素養、勇猛的戰鬥作風等等都給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戰地記者羅素·斯泊爾在《韓戰內幕》中寫道:「美軍被這銳利的攻勢所震驚,他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戰鬥。黑夜中,敵人像貓一樣地向他們撲來。襲擊者全然不顧傷亡,不斷地衝上來。全部行動是由軍號、哨音和偶然的鑼聲指揮的。一位見識頗廣的美軍士兵似乎辨聽出了這可怕的聲音,他驚恐萬狀地喊道:『上帝!這是一場中國式的葬禮!』」
李奇微也承認:「中國人對雲山西面第八騎兵團第三營的進攻,也許達成了最令人震驚的突然性……雲山戰鬥不時發生近戰,其激烈程度是以往戰爭所沒有的。」
美國人的感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就是原來仗還有這種打法,這不科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