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次交鋒不在雲山:軍長從俘虜身份判斷,敵人要抄後路

2020-12-28 亂世中的歷史

按照大多數的記載,在朝鮮戰場上中美兩軍的首次交鋒是雲山戰役,志願軍39軍戰勝了美國陸軍騎兵一師。從現在公布的材料來看,這個說法至少不那麼準確。在1950年11月1日16:40雲山戰役打響之前,39軍已經和美軍交過手。交戰的地點不在雲山,對手也不是美騎一師。這次戰鬥的起因是39軍軍長吳信泉通過兩個美軍俘虜的身份判斷出:敵人要抄志願軍的後路。

吳信泉將軍曾經把自己在朝鮮作戰的經歷寫成過一部書,叫作《三十九軍在朝鮮》。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39軍首次和美軍交鋒的細節:115師344團在雲山西南、泰川以北頑強地阻擊了美二十四師,確保了即將開始的雲山戰役順利進行。

1950年10月24日晚上,39軍按照原計劃進至泰川地區。由於戰局變化得太快,吳信泉判斷作戰方案可能會更改。然而,他已經兩天沒有接到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10月25日40軍在溫井和雲山的戰鬥即將打響,志願軍總部保持了無線電靜默),心中有點著急。於是,他命令117師去抓幾個俘虜打探一下情況。

吳信泉將軍和夫w

117師派出了一個偵察排,最後抓回來兩個美軍俘虜。經過審訊,兩個美軍只說他們來自美二十四師,部隊現在剛佔領了雲山西南的寧邊。這個消息對於吳信泉太重要了,憑藉多年徵戰的經驗,他覺察到:美軍下一步很可能沿泰川、龜城一線繼續進攻。在泰川以北有一條小路,一旦美二十四師沿著這條路前行,他們很快就會抵達雲山的西北。如果再配合雲山正面的南朝鮮第一師和美騎一師,那麼39軍就徹底被包圍了(美軍不知道雲山附近是志願軍)。

10月25日,吳信泉終於接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作戰任務是殲滅雲山之敵。為了粉碎敵人抄39軍後路的企圖,他命令115師344團留在泰川以北(39軍其他部隊要火速開往雲山),一定要阻擋住美二十四師前進的步伐。吳將軍在書中直言:如果不是知道美二十四師佔領了寧邊,他不會把344團部署在泰川以北地區。

10月26日9點左右,美二十四師「如期而至」,一個加強連在坦克的掩護下向344團8連的陣地發起了進攻。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344團的將士們阻擋住美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到了10月30日晚上,115師師長王良太命令344團撤至豐德裡,改防禦為誘敵深入,讓美二十四師繼續向龜城方向推進。因為在那一線,志願軍另一支隊伍六十六軍已經入朝參戰,他們正在等著美二十四師的到來。

在泰川以北發生的這次阻擊戰也許無法和後來的雲山戰役相提並論,可吳信泉將軍僅憑藉一個模糊的信息就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344團更是頑強地把美二十四師拖了四天多的時間,雲山戰役的勝利跟這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雲山戰役到底算不算中美第一次交鋒?其實這並不重要,甚至於志願軍各支部隊都不會太在意這個問題。《三十九軍在朝鮮》這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細節:39軍在雲山協助40軍120師駐防後,吳信泉曾要求將士們向120師學習對美軍作戰的經驗。

這就意味著40軍120師可能比阻擊美二十四師的344團更早地接觸到美軍,可沒有人聽說40軍會和39軍去爭搶這個「第一」。就像在10月25日這一天,到底是溫井的118師還是雲山的120師,打響了朝鮮戰場上的第一槍?不管是誰,他們都叫中國人民志願軍。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70周年 | 「同敵人首次交鋒,父親率部窮追猛打'美軍常勝師'」
    10月底,志願軍第39軍在雲山拉開了入朝後中美兩軍第一仗序幕。39軍負責圍殲雲山地區的敵軍,116師在正面,117師向左翼迂迴,115師向右翼迂迴完成合圍。接令後張竭誠率師首先在雲山周邊阻擊北上增援的韓1師主力,而後與116師聚殲雲山之敵。此戰面對的敵人是氣焰正盛的美騎1師、美24師、韓1師、英27旅,個個裝備精良,其中美騎1師更是美國建國以來從沒打過敗仗的王牌精銳部隊。
  • 雲山戰役,打破麥克阿瑟的「豪言壯語」,狠狠打了美軍的臉
    雲山戰役但是要說志願軍和美軍的第一次交手,那就要說雲山戰役了,當時的志願軍已經和南朝鮮軍隊交鋒多次,不堪一擊的表現讓我們志願軍下定決心要將這支南朝鮮軍隊在雲山地區進行殲滅。當時的包圍這支南朝鮮軍隊的是志願軍的39軍,軍長是我們熟悉的吳信泉將軍,當時39軍的各個部隊正在趕往指定的區域,等到一聲令下,對這支南朝鮮軍隊進行合圍,但是此時的39軍116師師長發現眼前的南朝鮮軍隊好像有撤退的意思,此時距離總攻的時間還有3個小時,於是立刻請示軍長吳信泉,得到的命令是立即發起進攻。
  • 雲山首戰:志願軍常規操作,穿插摧毀敵指揮體系。美軍:這不科學
    雲山戰役,是志願軍首次與美軍正面交鋒,擔任主攻的是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十九軍是解放戰爭時期四野有名的三虎之一(其餘二虎為三十八軍和四十三軍),而一一六師更是猛虎中的猛虎,是名副其實的」猛虎師「。雲山之戰美軍,則是大名鼎鼎的騎兵第一師,號稱成軍以來未嘗敗績。
  • 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沒有飛機、沒有坦克,要首戰告捷真是太難了。第一仗,格外引人注目—— 38軍,首戰被彭總大罵「鼠將」 38軍的第一仗是:在熙川以北集結,切斷敵人後路,全殲位於熙川的南朝鮮第8師! 熙川之戰,打的是戰鬥力比較弱的南朝鮮部隊。
  • 雨夜裡千餘敵人誤將偵察兵當自己人,成俘虜後才知是50名解放軍
    走不多時,便發現有隊伍尾隨身後。原來,在黑暗的雨夜裡,逃竄的敵人誤把解放軍偵察小分隊當成了自己的人。敵前衛兵湊上來問話,擔任後衛的崔副排長以他老偵察員特有的機警做了回答,並問對方是哪部分的。敵兵毫無戒備,說是九十六軍軍部的。
  • 解放軍俘虜國民黨一軍長,曾是抗日名將,為何還是要執意槍斃?
    眾所周知,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是我軍的優良傳統,而這一政策,在戰爭年代起來不小的作用。正是因有有這一政策的支持,不少人棄暗投明,加入了我軍的行列。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國民黨將領可就沒這麼幸運了,此人名叫李本一,被俘虜的時候是國民黨第七軍軍長,陸軍中將軍銜,級別很高了。只不過他是俘虜的,而不是投誠的,後來的命運也千差萬別。說來,此人雖然名氣不如前面說的那幾位,但是也算是個抗日名將。
  • 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
    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文/號外萌寶說歷史 圖/網絡抗美援朝戰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而在這次戰爭中,大家都知道「萬歲軍」38軍,但是和38軍齊名的還有一支部隊,它就是39軍。
  • 志願軍救回被俘女兵,要拿美軍俘虜出氣,一看俘虜的樣子大家樂了
    關於抗美援朝,有些不全面的相關書籍聲稱,志願軍入朝不久就得到了蘇聯援助的很多武器。實際上沒那麼簡單,志願軍63軍的一位老兵曾專門指出某部紀實文學的錯誤,他們打鐵原阻擊戰時,用的還是繳獲來的美國炮,而不是書中所說的蘇式大炮。要知道,鐵原阻擊戰已經是第五次戰役後期了。
  • 雲山之戰在不期遭遇中打響,白宮和遠東美軍頗感意外:中國已出兵
    彭德懷總結說:"敵人離開了飛機大炮,攻不能攻,守不能守,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夜間,實行大膽的穿插作戰,是可以殲滅敵人的。"志願軍投入作戰,使中國已派兵入朝一事被敵人發現並確認。10月24日夜間,南朝鮮先頭部隊向後方發電報告:"敵主要為八路軍企圖經雲山、溫井山路,集結北鎮。"次日中午,南朝鮮第1師向美第1軍司令部報告:"在雲山和熙川北部,有2萬名中共軍正在待命。"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當時紅軍隊伍裡,能斷文識字的人畢竟不多,第二年就到了紅四軍軍部秘書處,在主席和朱老總身邊工作,當然他們的任務就是寫標語,抄布告,宣傳紅軍政策。之後不久,曹裡懷調到連隊工作,先後擔任紅四軍二縱隊連黨代表、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和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徵。
  • 1949年,我軍俘虜國軍軍長,為何被俘後沒有改造,還活到94歲高齡
    1949年1月9日,我軍發動淮海戰役,國軍七十四軍被華東野戰軍在陳官莊包圍,隨後七十四軍主動投降,並俘虜軍長邱維達等國軍高級軍官。為何在國軍擔任軍長的他,沒有去北京功德林勞改,並且建國後還出任了江西省政協委員,這是為何 ?
  • 華府智庫預測2021年十大風險,「中美在臺交鋒」入列
    美國華府主流智庫之一的「大西洋理事會」曾經「訪臺」,該機構12月做出「2021年的十大風險」預測,其中一個是「中美在臺交鋒」。 「大西洋理事會」做出的「2021年的十大風險」預測依序為,疫苗推出緩慢使新型冠狀病毒病危機加劇(中高風險)、拜登施政「跛腳」(高風險)、全球債務引發新金融危機(中等風險)、西方國家經濟復甦緩慢(高風險)、朝鮮製造危機(中高風險)、美國伊朗對抗加劇(中低風險)、中美在臺灣地區交鋒
  • 副排長衝進蔣軍指揮所:誰是軍長陳林達?眾人目光望桌子下
    韓先楚所率領的3縱,當時的任務是前往法庫、新之間的公路以東,截斷蔣軍新5軍的後路,同時阻擊瀋陽方向的蔣兵,協助友軍消滅新5軍。 「東野」向新5軍發起進攻時,該軍軍長陳林達指揮43、195師退卻至安福屯、水口、文家臺等地頑抗。
  • 抗美援朝,韓德彩俘虜美王牌飛行員,44年後,韓中將與其再見
    凱旋迴國後,先後擔任了空軍師長、軍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尉軍銜,1960年晉升大尉軍銜,1964年晉升少校軍銜,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同時榮獲勝利功勳榮譽章,1991年晉升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