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製圖/盧浩
全省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一年看——
核心提示
去年10月底起,省環保廳逐月公布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目前已滿1年。經各地積極推進空氣品質改善措施,全省城市空氣品質有所好轉。
「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以來,我們壓力和動力並存。」11月9日,綿陽市環保局長李作虎談及剛剛舉辦的全省黨政領導幹部大氣汙染防治專題培訓班頗有感慨。為了有效「治氣」,此次培訓首次集中21個市州分管環保的副市長、環保局長及部分縣市區的分管領導,精心安排了7位老師給他們「充電」。
去年10月底起,省環保廳逐月公布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目前已滿1年。經各地積極推進空氣品質改善措施,全省城市空氣品質有所好轉。但監測數據顯示:城市揚塵、機動車和燃煤汙染、秸稈焚燒等仍是影響我省空氣品質的重點汙染源,對其控制力度,正顯著影響著各地空氣品質排名。
□本報記者 劉宇男
A
排名墊底
環保局長向市民道歉
「空氣品質排名已對各城市,特別是空氣汙染較重的城市產生了空前壓力,形成了治理汙染和改善空氣品質的比拼態勢。」
近日,省環保廳公布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9月空氣品質排名,在空氣新舊標準「雙軌制」下,成都、眉山分列末位。查看一年各地空氣排名表發現,「雙軌制」下,成都、攀枝花、自貢、瀘州、眉山、內江、達州、資陽等城市均墊過底;攀枝花、自貢、南充、瀘州、宜賓、廣元、康定、馬爾康、巴中等城市均摘過冠。排名競爭激烈,變化頻繁。
去年10月,省環保廳首次公布25個省控城市(含都江堰、峨眉山、江油、閬中等4個縣級市)9月空氣品質排名,攀枝花由於排名墊底,環保局長向市民道歉,市政府提出加緊實施綜合整治方案,多管齊下提高空氣品質。
據攀枝花市副市長賈德華介紹,去年投資了8000餘萬元對攀鋼6號、新1號燒結機脫硫裝置升級改造後,外排二氧化硫濃度達標。2014年,僅攀鋼就實施了煉鐵4號等12個限期治理項目。
今年1月起,根據國家要求,我省空氣品質排名城市調整為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其中8個環保重點城市按空氣品質新標準排名,成都出現月月墊底的尷尬局面。
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認為,排名未前進,不能否定成都積極治氣的成效,實際上成都今年空氣比去年有改善。1-9月,成都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16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55天;達標率59%,上升20個百分點。「雖然PM10濃度較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有下降,但較2012年同期仍有上升。」成都市副市長劉守成不諱言「治氣形勢仍嚴峻」。為治霾,成都設立了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資金,今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用於大氣汙染治理;大力實施煤改氣,目前二圈層區縣建制鎮和三圈層縣(市)重點鎮基本接通管道天然氣。
為推進全市空氣品質排名,綿陽市今年1月起,已對縣市區實行空氣品質排名。9月30日,綿陽燃氣集團熱電廠正式關停,每年將減少上千噸空氣汙染物排放。「空氣品質排名已對各城市,特別是空氣汙染較重的城市產生了空前壓力,形成了治理汙染和改善空氣品質的比拼態勢。」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甘曉英說。今年1-9月,全省空氣品質較上年同期有好轉,二氧化硫濃度同比降低23.8%,二氧化氮濃度7年來首降,同比降低10.6%,PM10濃度同比降低2.5%。
B
病根各異
「治氣」還需對症下藥
「不能以空氣『靠天吃飯』為由,為排名靠後開脫。『天命』不好更要多盡人事,要找準病根,對症下藥。」
我省盆地區域,大氣汙染物經常處於持續累積狀態,在靜風、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下,就會以重汙染天氣表現出來。據省環保廳分析,我省秋冬季頻發的重汙染天氣,導致全省PM10年平均濃度增加8%左右。
雖然氣象條件對空氣品質有影響,但我省城市空氣排名依照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大小排序,只看監測數據,不考慮客觀因素影響。省環保廳副廳長楊雪鴻對此表示,「不能以空氣『靠天吃飯』為由,為排名靠後開脫。『天命』不好更要多盡人事,要找準病根,對症下藥。」
城市大氣汙染,病根各異。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介紹,我省城市空氣汙染區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及周邊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和攀西地區。成都市及周邊城市群汙染最重,PM2.5濃度較高;其中成都市人多、車多、工業汙染排放相對較大,機動車對空氣品質的影響比其他城市更大。川南片區(含瀘州、宜賓、自貢、內江等市)顆粒物汙染也較嚴重。
研究還顯示,攀西地區的攀枝花市以工業汙染為主,雖然經過治理,當前二氧化硫濃度仍是全省最高。川中和川東北片區的南充、廣安、達州等市建築揚塵是大病根。盆周區域的巴中、廣元、雅安、樂山等市,空氣相對較好。
各地如何對症下藥?「成都靜風氣象條件偏多,不利汙染物擴散,對成都的大氣治理要求也最嚴。」羅彬認為,成都要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還需狠抓揚塵等一次汙染物排放和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和氨的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和綜合治理。
記者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今年成都深入開展了燃煤鍋爐汙染清理整頓和餐飲業油煙汙染專項整治,劃定了高汙染燃料禁燃區,基本建成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監管系統,正在加快中心城區黃標車淘汰步伐,年底前將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
C
借鑑蘭州經驗
有為才有位
「大氣治理稍有鬆懈,成效就可能打折。各地要對全年、不同季節作深入分析,從而找出問題、尋求對策。」
羅彬認為,城市揚塵、工業和機動車汙染、秸稈焚燒等,仍是影響我省空氣品質的重要汙染來源,也影響著城市空氣品質排名。
今年5月和9月,受秸稈焚燒影響,全省城市空氣品質總體有所下降,一些城市的空氣排名也因此下滑。「大氣治理稍有鬆懈,成效就可能打折。」楊雪鴻說。
楊雪鴻認為,對需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工程治理等手段解決的大氣汙染問題,要統籌謀劃打長期戰。但對揚塵整治、秸稈禁燒等問題,要打攻堅戰,出重拳、快見成效。
分析當前治理形勢,楊雪鴻認為還需警惕畏難情緒。當前我省處於工業和城鎮化擴張、能源需求增加、建築規模擴大、機動車數量攀升時期,加之歷史形成的城鎮規劃不合理、產業結構偏重等包袱,有些地區強調客觀困難多,工作缺乏活力。「這一點,要學習蘭州市迎難而上,有為才有位!」
大氣汙染曾是蘭州的「負名片」,10月30日,蘭州市副市長嚴志堅在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大氣汙染防治專題培訓班上,介紹了治氣的蘭州經驗。
「2011年以來,我們在思想上消除了『汙染難治甚至不可治』『治理汙染影響經濟發展』『大企業不好管』等顧慮。」嚴志堅介紹,蘭州找準工業、燃煤、揚塵及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汙染病根後,分類排出攻堅重點,明確資金籌措計劃和重點項目建設時序。蘭州不但實行施工現場100%圍擋等「六個100%」,城市環衛作業還高度細分,區分16種不同道路,合理安排清掃頻次和強度,每天降塵170噸以上。
央企、大企不好管?蘭州市按照汙染治理屬地化管理要求,不論中央和省屬駐蘭行政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和部隊,一律納入大氣治理工作「一盤棋」。蘭州綜合執法組敢於動真碰硬,成立公安環保分局,對大氣汙染違法案件依法嚴打。今年截至9月25日,蘭州空氣新標準達標天數191天,同比增加41天。
記者從培訓會上獲悉,11月和12月是我省完成PM10濃度降低年度目標任務的攻堅月,我省將開展每月1次的專項督察,對今年約談了兩次以上的市(州),省政府領導將約談市(州)政府主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