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多數人面臨的現實情況卻是,別說是開悟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質,就連模仿大火的時代流行風格都會覺得哪哪沒弄對。
▲譬如最近的楊冪,又一次讓人感覺港風造型不對味。
據鹼鹼觀察,有類似困惑的,不僅僅是沒有團隊包裝的普通人,連硬體軟裝超越素人幾個大階的明星也普遍如此。
甚至可以說,這個本應該對美的鑽研兼具先天優勢和後天加成的群體,也是陷入了一個風格重複、人設撞車,造型流水線卻又缺乏質感和記憶點的怪圈。
▲豪門路線和港風造型,基本已經是批發量產
雖然很多人都對這種缺乏質感、粗暴跟風的行為表示拒絕,但要準確地找到自己和他人適合的風格,他們往往會在第一步就馬上卡住:語言表達。
縱觀當下的審美討論,彩虹屁雖然層出不窮,但真正能誇到位,誇到有感染力的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分的水平都局限在——好美啊!我說不出來了!
這可以說是「語言貧乏」的第一個表現了。
具體而言,一方面是即使自己被某種風格和美給打動,也難以給出具體的有畫面感的語言描述。
▲然後網友們就會自嘲自己文化水平不足。
而另一方面,雖然如今粉絲路人彩虹屁多如牛毛,但其實依然顯示了我們在審美語言上的貧乏:
人人都是史無前例石破天驚的美貌帥氣、行走的維納斯、臉蛋天才(這個風格是不是韓國流傳過來的),風格人手港風復古法式女團。
看似宇宙無敵霹靂彩虹屁,但這類形容詞套誰頭上都湊合,並沒有從根本上挖掘美感的個人特質,看多了依然讓人感覺一頭霧水、面目模糊。
說白了,風格美這種東西,誰都能用的,約等於沒有。
▲粉絲對愛豆的經典彩虹屁小作文,簡而言之,看似什麼都說了,但其實什麼都沒說。
往淺裡說,這好像只是語文老師教得不好,但往深裡說,這種貧乏且僵化的審美表達,其實正折射著本時代人們審美和感知能力的貧乏。
為什麼我這樣說?我們可以如何通過調整語言表達習慣,讓自己不僅顯得更有審美,還能提升對風格美的感知力和想像力?
今天,就讓鹼鹼用港風為例子,來跟大家聊一聊吧~
01
語言同質化?
美的劣質化!
就像上文所說的,當代人不只是對美的語言描述能力下降了,甚至是對美的識別和化用能力也下降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兩者之間,除了相關關係以外,或多或少也有著因果表裡關係。
在語言學裡,有一個理論叫語言相對論,意思即是語言是會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甚至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想像力瓶頸。
而這也是有著科學實驗的證明:
▲1984年的一個實驗,讓英語使用者和北美土著語言使用者們辨認三種顏色,選出最獨特的顏色,而這三個顏色在色譜上的位置相當。區別在於,英語裡只有綠色和藍色的命名,而北美土著語裡三個顏色都有命名。而結果顯示,在英語使用者眼中,綠色會更加與眾不同。
簡單來說,一種顏色是否會顯得更獨特,跟它是不是能被語言文字精確地歸納命名息息相關。
擴大到審美上,如果長期使用同質化的粗暴歸納的語言來描述風格,我們也就會越來越難捕捉到各種不同層次的美,更別提進一步塑造和應用到風格中。
簡而言之,語言的「同質化」會造成審美的「劣質化」。光是這樣說還是讓人感覺迷糊,接下來讓鹼鹼結合明星們時好時壞的港風造型來講解「劣質化」這個話題。
▲當下明星港風熱搜的文案,基本都是把港風等同於蓬鬆捲髮+紅唇。可以說,港風這種風格是最常遭遇語言同質化+粗暴歸納的問題。而這也造成了時常有質量不過關的港風造型出現的狀況,即「劣質化」。
「劣質化」的一個表現,是塑造風格時抓不準核心要點。
對普通人來說,找風格的開始,往往是先駕馭適合自己的優秀範例,然後才能進一步挖掘自己的特質加以升級改造。
而要駕馭一種風格,其實就像命題作文一樣,先要明確文章的題目是什麼,然後再按自己擅長議論文、記敘文、散文還是詩歌來決定格式和內容。
而港風的核心要點,就是「氣血旺盛的女人味」:
▲蓬亂的捲髮,雪膚紅唇的顏色美,濾鏡加成的皮肉狀態,都只是為了服務氣血活力這個核心。
但如果捕捉不到這個核心,而是粗暴地用捲髮+紅唇來詮釋、來描述港風,就很容易翻車。
這就像題目要求你寫1000字的春天,你就盯著1000字使勁,然後交卷的時候主題寫的是冬天,就會給人一種哪哪都不對的矛盾感。
▲就像楊冪和宋祖兒的港風,就讓人感覺有一種疲憊拘束的勉強感。
如果抱持著港風=蓬亂捲髮+雪膚紅唇+濾鏡這個公式。很容易給人一種只要我做足了我也行的錯覺,造成的結果就是找不對適合自己的風格範例。
造型不對味,便會懷疑自己不適合港風=不適合捲髮紅唇,但事實上,捲髮紅唇也可以走復古風或女團風。
說到底,問題是出在風格的詮釋調度上,而不是具體的妝發上,典型的做題目卻不看題幹。
▲吳宣儀和iu的港風造型的神態狀態,就感覺欠缺活力,內斂拘束。同是捲髮紅唇,吳宣儀纖細的少女身板和可愛兔牙,其實更適合主打少女熱辣活力的女團風。而IU即使用了紅唇,也欠缺女人味,更適合復古精緻的小公主造型。
「劣質化」的另一個表現,是融合風格時調和不了層次和自身特質。
歸根結底,是因為習慣用簡單的詞彙來描述風格,調整風格只會排列組合,描述不出自己想調和怎樣的風格,也就無法對相應的妝容、造型和氛圍進行想像。
▲譬如唐嫣這個造型,文案上寫著港風+復古,是不是咋一聽很有想法,但看到造型卻讓人感覺一言難盡。
唐嫣的這個港風+復古的造型,給我的感覺就是,造型師心裡大概可能覺得,港風=捲髮+紅唇,復古=經典小黑裙+赫本式劉海(穿個小黑裙就覺得是復古風的女星,也還真不少)。
片面認為幾個詞同時出現在一個造型上,就能完成港風+復古風情的調和。但沒有意識到,調和風格更像是語文題,而不是數學題,是做不到1+1=2的。
當融合不好風格的時候,反而不如退一步打保守牌,但是卻只能達到漂亮卻泯然眾人,缺乏記憶點:
▲左邊調和得四不像,右邊則讓人記不住是唐嫣。
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用粗暴易懂的詞彙來描述歸納風格,的確更容易激發傳播。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在頻繁的信息流刷屏下,「好傳播」=「好記憶」。但是,有很多人都把「好記憶」和「好用」混淆了。
單一的詞彙雖說傳播能力強,但承載的信息量也越低,準確性也越弱,造成的結果就是實際應用效果並不好。反倒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得不到我們想要的變美效果。
說完了語言粗暴單一的「同質化」,是怎麼導致審美的「劣質化」。那麼,優秀的語言,又能怎麼幫我們打開審美的視野,協助我們調和風格的層次?
02
優秀的語言
怎麼幫助我們塑造風格?
單一粗暴的「同質化」語言,雖然方便人們記憶和copy,但在風格應用上,卻不能精妙地調和的風格層次和自身特質,最終只會為了「傳播性」而犧牲了「實用性」。
反之,出色的描述美的語言,則會兼備畫面感和故事感,反而能夠拓寬我們對美的想像,擺脫同質化的問題。
譬如金庸筆下的木婉清,出場時是冰,黑衣遮面,伴著一隻喚做黑玫瑰的黑馬,「黑玫瑰全身黑毛,那女郎全身黑衣,黑夜中一團漆黑」,又「語音清脆,但語氣中卻冷冰冰的不帶絲毫暖意,聽來說不出的不舒服」,感覺冷麵冷聲冷心:
▲感覺是暗黑女魔頭or冷麵女殺手的標配
這個描寫跟她作為段正淳私生女,被心懷怨恨的母親以徒弟身份養育,並要求遮住容貌,還發誓「第一個見到她的男子,若不殺他,便須嫁他」,這種教育下形成的潑蠻性子相適應。
但再細看,寒冰卻變輕雪,寫她「這時溪水已從手指縫中不住流下,濺得木婉清半邊臉上都是水點,有如玉承明珠,花凝曉露」。
又讓人感覺到冷麵女殺手底下也有著清麗可憐的一面:
▲蔣欣的木婉清真是當得起原著寫的「雙目清亮,愁容中微帶羞澀」。
待到後面露出真容,心系段譽,便是輕雪融成凝露,「只見木婉清活色生香,嬌媚萬狀,委實比那冷冰冰的神仙姊姊可愛得多」。
隨著容貌的逐步揭示,木婉清性格也從表面的冷傲潑辣,性子決絕,逐步顯露出了長期養在谷裡,隔絕人世養成的天真與純粹,帶著勃勃生機的好奇與靈動嬌橫。
▲蔣欣的確把這個女兒情態表現出來了
木婉清的美是有層次的,既有表面孤冷的一面,又有可憐的女兒情態,從冷到柔,能夠在故事中逐漸揭曉,這樣的美人便不單調,反而會讓觀眾在這個品味的過程中主動去探索揭示,逐漸對這種美產生共鳴。
▲冷麵美人的垂眉抬眼,恍若冰雪初融,分外可憐
而現在有的網文作家只會寫單調的刻板人設,冰就是冰,水就是水,冷麵女魔頭必是妖豔御姐,楚楚小白花必是柔弱難自理。
總是堆疊「瓜子臉柳葉眉杏仁眼櫻桃唇」的外貌描寫(說起來,宋丹丹的白雲也說過自己「柳葉彎眉櫻桃口,誰見了我都樂意瞅。」),如同今天的明星通稿,缺乏矛盾與層次,也就缺乏品味空間。
而金庸的語言一則具有豐厚的國學基礎,二則很懂得凸顯美人的特性,不局限在具體的硬體,而是通過描寫美人給人的感覺,放大美人的特性。
不僅具備畫面感,還有很鮮明的特異性,能夠以開放的視野將所謂的bug提升為風情特質。
▲在很多人心目中,單論硬體,劉亦菲應該是比蔣欣更出色,但是在03版《天龍八部》裡,卻也有不少觀眾覺得蔣欣的木婉清能跟劉亦菲的王語嫣並稱,甚至更動人。
如果從硬體標準美而言,蔣欣的硬體的確能挑出不少不符合大眾標準的地方。
雖然她皮膚白潤,臉也小,五官清秀,鼻梁挺拔。但卻也時常被詬病平臉顯得肉下垂,嘴角也偏垂,氣血顏色也不好。
整個人清秀有餘驚豔不足,且過於倔強清苦。但相較於柔弱清秀掛,體型又過於壯實。
簡而言之,想當氣場御姐欠缺了明豔度,想當柔弱小白花欠缺了纖弱感。
▲也因此,在《情深緣起》裡扮相總讓人感覺又壯實又苦大仇深。
但如果打開對美的想像,突出硬體出彩的地方,合理化不標準的地方,便也不是不能展示出層次豐富的特質美。
正如金庸對於木婉清的描寫:眼前所見,如新月清暉,如花樹堆雪,一張臉秀麗絕俗。只過於蒼白,沒半點血色,當因長時面幕蒙臉之故,兩片薄薄的嘴唇,也是血色極淡,雙目清亮,愁容中微帶羞澀。
在他的筆下,木婉清是一個黑衣遮面,性格冷傲潑辣,恍若帶刺的黑玫瑰般的女俠客,這是「硬」和「剛」的一面。
▲金庸最妙的描寫便是新月清暉,花樹堆雪。月暉和清雪都有一種冷感,因此不是單純的冷硬感。但月暉易逝、清雪易消,這種晃眼便散去的高潔美好,反而讓人對這種清冷的美心生可憐,整個人的美感便立體有層次。
但跟秀麗的五官與柔和純淨的內心相結合,反而襯得愈加讓人憐憫,將「硬」和「剛」調和成動人的「冷」和「潔」。
這種語言營造的情境美落到蔣欣的硬體上,高大的身材、清平的骨架、欠缺血色的肌膚、略下垂的皮肉,這些所謂的bug也不再顯得苦大仇深,而是倔強可憐的清冷美。
而瑩白的肌膚和清秀五官這些優勢,在這種充滿層次的風格下,也得以放大,給清冷感加成了可憐可惜的好感。
▲也無怪乎在氛圍的加成下,能夠憑藉這種倔強可憐的清冷美,在王語嫣面前也不遜色,反而各具千秋。
在語言合理的詮釋下,蔣欣硬體不標準的地方反而成了別具特質的美感。
單純的強勢傲氣或一味的柔弱可憐,還是少了幾分回味,但是,冷傲之人露出楚楚可憐的一面,猶如初雪消融,梨花帶雨,在情緒、氛圍、故事三者加成下,便也能成就美人經典場面:
▲所謂的調和特質,就是將不符合標準的地方,通過故事人設合理化,並加以軟裝凸顯,達到內外統一的協調。
反觀其他版本的木婉清,先不提演技和改編,一個骨架硬朗,一個濃豔御姐。
從外貌來看,讓人感覺套公式化地設計潑辣的黑玫瑰人設,反而只剩「剛」和「硬」,並沒有倔強可憐的清冷感。
▲tvb版的趙學而和13版的趙圓瑗,就感覺一點都不參考原著的語言描寫,而是按照冷傲潑辣=剛硬御姐這種單一解法的欠缺想像力的粗暴思維來塑造人物。
而另一方面,出色的語言審美水平,不僅在於單一的硬體描寫或修辭手法,更在於能夠以情境氛圍的角度來提升和指引,減少失誤翻車。
這方面的佼佼者就不得不提《紅樓夢》,在曹雪芹筆下的諸位美人,可以說是均具別致風格和氛圍情境之美。
經典場景數不勝數,譬如黛玉葬花:
▲景、人、意交相呼應。
以及寶釵撲蝶:
▲這又是另一種場景和氛圍
在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可以說是一種充滿情緒感的空靈清愁的美。
而薛寶釵則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給人的感覺反而是端莊富麗的豐潤美。
以淺層的硬體特質來解讀的話,那就是陳曉旭顯清冷的三白眼與愁緒美(陳曉旭曾經擔心過林黛玉造型會弄成喪氣的八字眉,結果別有情緒美)張莉的嬰兒肥與豐潤美,能夠顯得和諧統一:
▲這些看似不夠完美的硬體其實在這種風格下是合理的符合想像的。
但如果以深層的氛圍情境來解讀,那就是釵黛二人各自適合哪種包裝和氛圍,也可以以此為指引發揮想像,設計最能夠放大本身美感的場景。
譬如名場面裡,林黛玉的空靈美更適合葬花這種抒發愁緒的場景,而薛寶釵的豐潤美更適合撲蝶這種鮮活明快的場景。
若是行為場景對調了,反而會不對。
▲薛寶釵即使是跟花在一起的場景,那也是花團錦簇,而不是落花成冢硬體、神態、造型和場景都達到和諧,才能從單一的詞彙表述轉化成具有畫面感的故事。
再以此散發想像場景,空靈清愁美,肯定是葉比花好,冷色調比暖色調好,素色比豔麗好,帶點凋零感比枝繁葉茂好,而端莊富麗美則正相反。
▲正如這些經典劇照寫真所呈現的氛圍場景。
這樣梳理下來,要打造與本人特質絲絲入扣又能獨樹一幟的風格美感,一定要把眼光從單純的硬體解讀「拔高」來,脫離簡單粗暴的「代公式」方法。
而是細緻地從整體感覺、需要的氛圍、配合的故事美等層面一層層梳理對應——特質決定方向,方向才決定我們如何處理硬體,而不是所有硬體都往所謂的「美」「標準」方向處理,最後只能得到混亂又各自為政的效果。
單從小說影視來解讀可能還有點模糊,接下來再結合明星的港風造型來解讀。
陳都靈是曾經有過出彩的港風造型,一改曾經面目模糊的狀態:
▲她的這個港風造型,是一種少女初長的女人味。既有顧盼生輝的氣血活力,又有跟自己的淡系五官和纖細身段相符合的生澀風情
如果陳都靈想真正地穩固吸納這個風格,那麼她對自己成功風格的描述應該是:
纖細柔美的少女初長成,開始模仿摩登風情,充滿好奇又略帶緊張,眉眼靈動中又流轉著一種嬌媚。
但事實是,陳都靈很有可能將自己成功風格簡單描述為紅唇+亂發+女人味,並開始按照這幾個關鍵詞放開自我,大膽挑戰各種風格。因此時常有不過關的造型出現,反而讓人面目模糊。
▲如果陳都靈明白自己的港風特質的重點是靈動嬌媚,就不會使用這樣顏色厚重的妝容,破壞靈動的美感。
除了妝容包裝外,也很容易整出不適合自己的情境氛圍。如果陳都靈能用文字寫清楚自己成功風格的情境是少女初長的花苞初綻,靈動而略帶生澀。
並且能以此為基準,也就不會穿著復古印花裙,披散著頭髮,在王家衛電影裡常出現的潮溼房間裡,眉眼迷離地挑戰爛熟女人味的情境。
▲這種氛圍是潮溼的,慵懶的,柔光迷離的藤蔓花般的女子才能駕馭,適合出現在這的應該是章小蕙。
人其實很容易形成一種惰性思維,簡單粗暴的歸納詞彙,不僅好get也好copy。往往就能給自己一種「我懂了」的感覺,也就不用反覆思量領會。
但是,我們的真正目的是解決問題。歸納總結應該是理解並領悟了內容之後做的事情,而不應該本末倒置,把結果當作過程。看似縮短了我們與結論的距離,實際上對解決我們的問題並沒有幫助。
那麼,我們又要怎麼避免這種粗暴歸納單一詞彙的思維方式,通過提升語言的審美水平,來為自己找風格,幫助自己變美呢?
03
怎麼提高語言審美水平
來變美找風格
前文說過,提升語言審美水平,最終是要歸結到指導我們如何運用到變美找風格中。比起堆砌學習華麗的詞藻,更重要的是提高詞彙描述指向的精準性,以及設定出立體而有層次的氛圍情境。
具體而言,一是提高描述詞彙的準確性,先通過歸納共性詞來領悟風格核心,再使用特性詞來分析每個人風格層次的差異和相應的造型。
譬如,想駕馭人間水蜜桃這個路線的話,可以先問一下自己這個風格給自己的核心感覺是什麼樣子。
▲水蜜桃給人的感覺就是粉嫩,水潤,甜美。宛若白裡透紅,飽滿圓潤的肌膚,給人一種渴望親吻的感覺,又純又誘人。
用共性詞明確了核心感覺之後,才可以進一步判斷水蜜桃系美人的硬體共性是什麼,有哪些方面需要避雷。
在用語言表述的過程中要注意避開具體的硬體形容。如果太早具體到硬體形容,譬如眼睛是圓還是細,臉型是方還是尖,反而容易局限了自己下一步領悟風格差異的想像空間。
▲畢竟被公認稱為水蜜桃的美人們,硬體之間有著微妙的差別。而共性是飽滿粉嫩的肌膚顏色和線條偏圓潤的五官輪廓,需要避開顯冷和顯硬的硬體。
再儘量嘗試用不同的詞彙來形容她們之間的感覺差異。譬如,崔雪莉是韓式活力的水蜜桃,眼睛偏細長。
因此需要飽滿的臥蠶和果汁色系的妝容來塑造水蜜桃感,表情往往更活力主動。
▲右邊沒有了臥蠶,顏色再粉嫩也不是水蜜桃。
而徐若瑄則偏臺式小言裡乖巧懵懂的楚楚可憐,越接近素顏反而越能突出天生的好肌膚。
表情越懵懂無知,顯得越被動反而越誘人。
▲雖然都是水蜜桃系,但兩個人的妝發神態思路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李麗珍則是骨架偏方圓,五官也更顯得明豔大氣,是既甜美又能駕馭女人味的熟透水蜜桃。
▲而徐若瑄則不如李麗珍那般能夠駕馭偏正的色系
一開始如果覺得形容有點困難的話,可以先參考不同人給出的答案,再加以揣摩辨別哪個更合理更貼切。
而分析風格的特異性,也可以先羅列出不同緯度來逐一分析,譬如:冷/暖,英氣/嫵媚,成熟/幼態等等。(當然,分析別人只是為了練習,最終為了把總結出來的規律對標在自己身上)
▲這裡貼上舊圖,文末有詳細連結哦~
二則是根據提煉出的風格層次,完善整體的氛圍感和畫面感,分析出什麼樣的包裝情境是合理的,什麼樣的包裝情境會有違和感。
這裡繼續結合港風來分析,根據上文我們能推導出,港風跟港風之間也是存在差異的。
▲譬如鍾楚曦是都市摩登的港風,鍾楚紅是野性力量的港風。
在鍾楚曦這種面部偏直線感的硬體,是都市摩登風情的港風,是活在都市霓虹下的風情女郎。
除了都市生活養成的雪膚紅唇之外,懷抱著勃勃生機的自信心態,也更願意探索一些復古精緻的波點和髮帶。
▲在昏黃迷離的光影下,將港風和復古巧妙地調和在了一起。
而鍾楚紅這種骨塊顯糙的硬體,是野性力量的港風,比起精緻的都市風情,更多了一些隨性和度假感。
也不需要遵循港風規訓的雪膚紅唇,膚色帶有健康的南亞風情也能顯得氣血旺盛,佩戴著熱帶民族風的飾品更是顯得相得益彰。
▲這樣的鐘楚紅,反而不應該被右邊精緻摩登的復古所拘束。
除了這兩位之外,趙麗穎對港風氛圍情境的摸索也有獨到之處,典型的會找範例。
趙麗穎面部輪廓感不強,五官中等大小顯精緻,比起直線感輪廓的摩登氣場和糙感骨架的野性力量,她的硬體是洋氣有餘,但力量氣場不足。最佳對標的其實是黎姿和蔡少芬這種偏精緻浪漫,藝術感女郎的港風。
▲比少女更成熟,風情又還沒有熟透。
明快的薑黃色抽紗上衣搭鎖鏈式樣的耳環,或者自然花紋的毛衣搭配偵探帽,給人一種嚮往藝術和時尚,品味出眾,心懷浪漫,對生活充滿好奇和探索欲的感覺。
▲這種風格,往往適合兼具隨性和藝術感的穿著和浪漫文藝的環境。
比起正式的西裝或凸顯身材的服飾,自然浪漫,寬鬆不拘束的服飾明顯更符合這一風格的裝扮氣質:
▲並不是純港風,而是調和出了另一種專屬文藝女郎的都市風格。
也可以穿著簡潔的白襯衣搭配藝術風長裙,一手提造型別致的馬鞍包,一手懷抱著潔白似雪的新鮮花束,在雨後清新的街道中,懷抱著輕盈詩意般的好心情,漫步在繁密的樹蔭之下。
▲可以說是很有畫面感和故事感了。
歸根結底,我們是要從根本上來改變那種粗暴單一的思維方式。
這個時代並不是一個喜歡思考的時代,甚至是縱容人們不思考的年代。無論是明星網紅,還是媒體影視,都在追求著能夠快速被傳播的熱點熱詞,行文用詞都讓人感覺貧乏和簡單粗暴。
▲就像IP+流量=大火一樣,感覺人們在解決其他問題上也都在追求一個萬能公式,套用這個公式就能變美就能掌握某個風格。
但現實情況卻是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都是一味的簡單粗暴同質化,反而造成了審美疲勞,讓大家都在原地打轉,難以突圍。
為什麼我們覺得有些人的風格很有層次很特質,身上的魅力值得細細品味?
與其說是贏在新奇贏在與別不同,倒不如說這種美感實際上是反映了一個人對自身對人生的觀察和領悟,因此才能塑造出立體有層次的畫面故事美。
這就像演技一樣,有些人的演戲,就是很程序化的哭哭笑笑,沒有思考沒有背景沒有故事。
▲結果就是很不動人,更可怕的是,長期放縱自己不思考的結果,就是能力的退化。
而事實上,觀眾已經對這些片段式的表演麻木了,他們已經開始期待那些複雜有層次的,見微知著的,能夠細細品味的事物。
▲對自己的作品或風格投入了思考,這些思考最終也會獲得反饋,他人也會被這種認真的狀態給打動,並認真對待仔細體味你塑造的故事。
就像優秀的演員,會仔細地觀察生活,反覆地促揣摩細節,通過哭哭笑笑的畫面傳達整個角色背後未被說出的故事,展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生。
這樣的表演,才會被細細品味,才會讓人發自內心地產生共鳴。
▲就像張頌文老師,為了演好《隱秘的角落》裡的朱爸爸,連殯儀館費用的細節都考慮在內。
當我們為一種風格產生共鳴和向往時,與其說是被風光的魅力所打動,倒不如說是被思考的魅力所打動。
對於這些打動人心的風格,我們愛上的不會是單一的形容詞,而是背後完整的故事。短暫的片面的事物或許能夠在一時滿足我們的感官需求,但是思考沉澱下來的事物才能被我們反覆咀嚼回味。
思考可以說是一道門檻,能夠讓流行跨越成經典。你的時間是如同流沙般從指間溜走,還是將流沙澆鑄凝結成掌中的水晶,也不過是看在你是否有勇氣和毅力抗拒這個縱容惰性的時代,去篩選保有更豐富價值的人生記錄。
看不懂或看不夠?還可以看:
—想看更多找風格相關?
氛圍美2 / 氛圍美1 / 普通人怎麼駕馭流行風格 / 學楊採鈺找風格2 / 學楊採鈺找風格1 / 找到自己風格的步驟 / 如何根據硬體找到自己的風格 / 根據風格緯度選短髮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