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腦中風,誰想到是耳中風!38歲女子右耳失聰了!

2020-12-23 騰訊網

「當時腦袋出現眩暈,以為腦中風,誰想到竟是『耳中風』呢!」

日前,

市民黎女士出現眩暈,

聽力下降,

但因錯失治療時機,

導致右耳失聰。

耳朵作為人體重要的信息「接收器」,

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器官,

但作用卻不可小覷,

耳朵要是出現了問題,

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1

突發性耳聾屬於急診

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一個月前,38歲的市民黎女士耳朵出現聽力下降,且伴有眩暈,以為是腦中風,便去了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檢查排除了腦中風後,黎女士安心地回家了。但沒想到的是,回家後,黎女士還是反覆出現眩暈,並且右耳的聽力越來越差,但黎女士沒放在心上。直到前幾天,黎女士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右耳聽不到聲音了,她慌了,趕緊來到江門市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她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但因病情拖太久,右耳聽力已不能挽回。

江門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樹濃解釋

突發性耳聾被稱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三大急症之一。成人在起病三周內、兒童在起病兩周內為治療的最佳時期,一個月後治療有效率明顯降低。

據了解,突發性耳聾也叫「耳中風」,是神經性耳聾的一種。發病前一般沒什麼不適,多數人有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情緒焦躁以及受涼感冒等情況。也有部分患者先有一側耳鳴或眩暈,繼而聽力迅速下降,但患者常因耳鳴或眩暈嚴重而忽視了耳聾的表現,還有部分患者存在耳內堵塞感,以及耳周皮膚麻木感。此外,突發性耳聾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突然出現聽力下降,耳朵像隔了一層膜,感覺聲音很遙遠。不少病人同時伴有耳鳴,嚴重的還會出現眩暈、噁心和嘔吐。

「黎女士在排除了腦中風之後,應該來耳鼻喉科看,但她沒有重視。」吳樹濃說,內耳感覺聲音的聽毛細胞和神經細胞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變性壞死,就會導致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2

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等

可誘發突發性耳聾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市民宅家線上辦公,生活相對自由,很多人生物鐘被打亂,經常晚上熬夜刷手機聊天、追劇,久而久之,疾病就開始找上門。

江門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胡小怡

雖然目前突發性耳聾的病因和病理機制仍不清楚,但可以知道的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情緒焦慮等都是突發性耳聾的主要誘發因素。因為過度疲勞、焦慮緊張、熬夜等,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而大腦供血不足會波及耳蝸,引起耳蝸缺血缺氧,耳蝸裡的毛細胞是主管聽力的,非常敏感,一旦發生缺血缺氧就會引起耳蝸損傷,容易發生突發性耳聾。

據吳樹濃介紹,最近這段時間,該院接到的突發性耳聾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盲目認為,突發性耳聾是暫時的、沒有休息好、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導致發病後未及時就醫,嚴重影響了治療的效果。

「聽力下降時,很多時候不痛不癢,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再加上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很多患者往往嚴重了才就醫,但是耳朵的毛病不能等,否則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就失聰了。尤其是年輕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出現耳朵不舒服的症狀還硬扛,從而耽誤了早期治療。」吳樹濃如是說。

青少年聽力敏感且脆弱

上網課要避免長期戴耳機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孩子開始在家開啟停課不停學的模式。胡小怡提醒,青少年兒童的聽力敏感且脆弱,更容易出現問題。每天長時間戴著耳機在家上網課,會對孩子的聽力尤其對耳蝸會造成損害,如果休息不好,噪音對內耳循環和耳蝸都有更大的損害。建議小孩早休息,不熬夜,避免噪音,戴耳機時間不要過長,音量不要過大,尤其晚上不要讓孩子戴著耳機聽歌入眠。

吳樹濃說,突發性耳聾與其病因有很大關係,要想有效預防突發性耳聾發生,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和減少與強噪音等物理因素接觸,避免各種噪音對聽神經的刺激;

2、儘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使用耳機時,保持中低音量狀態;

3、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飲食營養均衡,切忌暴飲暴食;

4、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鬱、焦慮及惱怒等不良情緒刺激;

5、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6、預防感冒,杜絕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要儘早治療,如發現聽力異常儘早去做檢查。

來源 | 江門日報見習記者 蔡昭璐 通訊員 曾冬怡 餘俞斌

編輯 | 範雪燕

統籌 | 鄧國一

審核 | 莊英業 朱衛星

在看點一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終極一班》文雨非自曝右耳暫時失聰!失落:真的生病了
    她23日自曝「右耳暫時性失聰」,網友紛紛湧入安慰。▲文雨非因為演出《終極一班》,相當受到歡迎。(圖/翻攝自FB/文雨非)文雨非PO文提到「直到醫生跟我說我漸漸好轉,可以不用太擔心這天,我才意識到自己真的生病了」,同時也談論對於失聰的擔心,檢查時被測量師問:「聽不見多久了?」,特別感到如坐針氈。
  • 工作忙碌壓力大,當心耳朵「中風」!
    早上起來的時候,她發覺右耳悶悶的,時常耳鳴,聽人說話像隔了層紗,想想自己可能是累了,她沒有太在意。直到一周前,她的右耳出現尖鳴聲,這才嚇得趕緊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最後她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後經打針、吃中藥、扎針灸等治療,但是沒有一點起色,醫生遺憾地告訴她,已經錯過了半個月的最佳治療時間,聽力很難再恢復到正常狀態了。
  • 世界預防中風日:預防腦中風,從今天開始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中風,又名腦卒中,俗稱偏癱是中老年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天氣炎熱的夏天人出汗多,體內水分散失快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從近些年的統計數據來看,40歲以上的腦卒中人群中,有50%在65歲以下。而二三十歲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因為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學習壓力,這部分人群的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注意哪些人容易發生中風血粘度高者:血液流變的失調是近幾年醫務界所公認的腦中風的風險目標。
  • 與鄧麗君齊名,24歲右耳失聰,克服困難成歌后,因病去世留下遺憾
    很可惜,兩位歌壇天后都已不在人世,鄧麗君英年早逝,鳳飛飛在60歲的時候也因癌症離開人間。比較其他歌手,鳳飛飛身上滿滿的正能量,在右耳失聰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1971年,18歲的鳳飛飛發行首支單曲《初見一日》,正式開始歌手生涯。鳳飛飛是全能型的藝人,唱歌、演戲、主持。在三大領域都取得不錯成就。
  • 與鄧麗君齊名,24歲右耳失聰,克服困難成歌后,去世留給獨子40億
    很可惜,兩位歌壇天后都已不在人世,鄧麗君英年早逝,鳳飛飛在60歲的時候也因癌症離開人間。比較其他歌手,鳳飛飛身上滿滿的正能量,在右耳失聰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1971年,18歲的鳳飛飛發行首支單曲《初見一日》,正式開始歌手生涯。鳳飛飛是全能型的藝人,唱歌、演戲、主持。在三大領域都取得不錯成就。
  • 福州89歲高齡老人心臟裡裝「保護傘」,從此遠離中風
    福州89歲高齡的李大爺,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年老年病,同時還伴有房顫。房顫可使腦卒中(俗稱「中風」)的風險增加5~7倍,同時,房顫所引起的腦中風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事實上,老人已經中風過一次。
  • 腦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易患中風的4個原因,早看早受益
    腦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即腦梗死)和出血性腦中風(即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兩大類,其中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佔70%以上。
  • 31歲女星右耳暫失聰!自嘆沒照顧好自己,曾憑雙馬尾勝過範冰冰
    6月24號,據臺媒報導,曾與汪東城合作《終極一班》系列,在劇中雙馬尾形象深入人心的臺灣女星文雨非在社交媒體上自曝右耳暫時性失聰,目前還處於恢復之中。現年31歲的文雨非是臺灣知名女演員,演過《終極一家》中的「小聾女」、《終極一班2》裡的裘球,在《終極系列》中佔有重要地位。
  • 《腦中風報告》中風是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第一原因,農村更嚴重!
    一、腦中風老百姓習慣於叫中風,傳統醫學也叫中風,現代醫學稱之為卒中。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腦出血和腦梗死。二、我國中風現狀我國腦血管病死亡率,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其中農村腦中風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城市。男性和女性都會發生腦中風,調查發現中風並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和女性腦卒中年齡標化患病率無差異。
  • 知名歌手Jessie J患美尼爾綜合症,致右耳失聰無法直線行走
    Jessie J在直播中透露,自己近日被檢查出美尼爾氏綜合症,導致她的右耳完全失聰,甚至走路都沒法走直線,當她大聲唱歌時,聽起來就像有人從耳朵裡跑出來,情況不容樂觀,直播時Jessie
  • 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腦中風,腦中風有3個前兆,發現及時幹預
    腦中風越發的常見了,有關調查數據表明,腦中風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每年700餘萬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約有70%左右存在殘疾。預防腦中風很重要醫學專家把中風稱為"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所以在秋冬季節更要注重腦中風的預防。1.首先我們在天氣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身體在低溫狀態下,外圍的血管會收縮。這使得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心腦負荷加重,腦出血性中風發作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
  • 這種「心病」要早治,每年幾十萬人因房顫而引發中風,老年人更易得!
    她給小編隨手列舉了兩個正在住院的病例——65歲的王奶奶(化名)起床給孫子燒早飯,突然站立不穩摔倒在地,任憑怎麼呼喊也沒應答,她口角歪斜、左側手腳無法動彈,家人立馬撥打120送來急診,隨後被收治住院;47歲的阿翔(化名)上班時覺得右腿右手發麻,以為是頸椎不好,沒在意,第二天起床後不得了,身體右半邊和臉部全麻,家人趕緊送他到醫院……
  • 半邊身子發麻,是不是要中風了?腦中風來前的5大徵兆要注意
    腦中風,一種大腦神經受損導致腦部出血的疾病,它在發病時比較突然,而且發病速度比較快,嚴重會危及性命,特別是在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下。腦中風在發生前一般有徵兆,如果能及時發現,採取措施可以挽救自己的性命,因此對於高危人群來講,對於腦中風險的徵兆要了解清楚。
  • 為何腦中風頻頻襲向年輕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年輕男子頻頻得腦中風已非個案。難道腦中風改變「口味」,喜歡上了年輕男子?金陵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20歲小夥突然中風  20歲的小夥子小杜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為人豪爽,喜歡熱鬧。經常和朋友聚會,抽菸喝酒吃夜宵是少不了的活動。別看他年輕,毛病卻不少,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卻仗著年輕不重視。
  • 肩頸痛按摩需謹慎 四旬女子竟被按出腦中風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周女士突然中風?  醫生詳細了解周女士發病前後的經過後發現,原來她的愛人是「罪魁禍首」。原來,周女士因長期從事餐飲工作,造成其頸部、背部等局部肌肉長期緊張、勞損,而長期疼痛;她丈夫看著心疼,就在家給她做拔罐、按摩等。正是這種甜蜜愛心的「非正規」按摩最終導致周女士突發中風。
  • 頭痛以為中暑,一查竟是「中風」
    頭痛以為中暑,一查竟是「中風」 2019年6月28日     本報長沙訊 近來長沙酷暑炎熱,6月22日,在長沙某單位工作的李先生像往常一樣下班,可是在家吃晚飯時突然出現全頭爆炸性疼痛,伴有噁心、嘔吐,無肢體乏力
  • 男子常熬夜加班,左耳失聰造成突發性耳聾!
    38歲的劉先生是一名銷售主管,經常熬夜加班。前不久,他的左耳突然失聰,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醫生表示,年輕人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現象越來越多,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戴耳機、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熬夜等都是損傷聽力的重要原因。
  • 腦中風吃什麼恢復的快?吃什麼能預防中風復發?醫生告訴您答案
    總有很多朋友諮詢:王醫生,得了腦中風吃點啥能恢復的快呢?吃啥能預防復發了?其實我真的不願打擊患者朋友,但我又不能像很多騙子說什麼保健品,什麼茶什麼酒吃了喝了,腦中風就好了,就不會復發了。我只能告訴大家:按照醫生的要求好好吃藥,定期複查,監測三高,這是基礎。至於吃嗎?
  • 中風患者能吃蟲草嗎?蟲草能治中風嗎?冬蟲夏草對腦中風的作用和功效
    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和身體的變化,身體越來越不如以前,老年人各方面身體器官都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導致了老年人的身體很容易出現狀況,腦中風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我國每年都有150-200萬人患有腦中風疾病,我國是腦中風患者發作率,死亡率最高的一個國家,位居世界第一。最近有個腦中風的顧客問易桑,問我能不能吃點冬蟲夏草,吃蟲草對腦中風有沒有效果。
  • 輕微的中風是什麼症狀
    核心提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各種因素會出現腦中風這種現象。腦中風是屬於腦血管疾病,在剛剛發生時,如果能及時治療控制病情,基本上不會給患者留下什麼後遺症,若腦中風這種症狀發現較晚且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比較大。那麼輕微的中風是什麼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