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行程的第三天,我心滿意足地從「觀魚臺」景區回來已經非常疲憊了。
可是那會兒天色依然大亮,雖然到了下午的6、7點鐘,感覺如同中原地區的正午一般,一天之內已經轉了三個大景點了,咬牙再去第四個:「喀納斯三灣」
我在第一篇裡說過,在喀納斯景區裡遊玩,是以遊客中心為起點,然後坐各路旅遊大巴放射性遊覽。
我就是在遊客中心坐大巴去白哈巴,再回到遊客中心;再坐小巴前往觀魚臺,再回到遊客中心;接著坐大巴,前往「三灣」景區,即:神仙灣、月亮灣和臥龍灣這麼個「三灣」。
每到一灣,車上的遊客下車拍照;車下的其他遊客排隊上車,前往下一灣,如此往復。
我從遊客中心坐車前往三灣,第一站是「神仙灣」:
「這裡的河水將森林和草地切分成一塊塊似連似斷的小島,人稱神仙灣。
它實際上就是喀納斯河在山澗低緩處形成的一片沼澤淺灘,在陽光照射下河水流光溢彩,連樹上的葉子都隨風搖曳、閃閃發光,乍看去仿佛無數珍珠任意撒落。
這裡常有雲霧繚繞、超凡脫俗、如夢如幻,使人看了如臨仙境一般。
」
上述的簡介都是我從網上抄的啊,介紹嘛。
我下了車,看到神仙灣和公路之間有木質棧道,估計真正的攝影發燒友都會沿著棧道一路拍攝,沒有我這樣坐車上就不想下車的。
(因為遊覽完畢再想回到車上就得排大隊去擠)
我到的時候沒有雲霧繚繞,也沒如夢如幻的,覺得一般般,拍了幾張準備上車前往下一站。
第二站叫「月亮灣」:「由於河水在河流拐彎處自身的運動規律,河流在演變過程中向西岸側蝕,使河道最終形成如今美麗的彎月狀。
」
全中國叫「月亮灣」的地方有很多,婺源就有一個。
這月亮灣的遊覽很簡單:下了大巴車,就一處觀景臺,怎麼拍都是這一個角度--哈,這倒是省事兒了!
「——喀納斯景區的代表景點之一。
因河灣中有一酷似龍形的河心洲而得名。
臥龍灣海拔1325米,喀納斯河在此段穿流於古冰川U形谷底的冰川堆積物中,本來是普通的一段河灣,若干年前,臥龍灣下方的左岸支流爆發了泥石流,右岸發生了多處坍塌,泥石流和坍塌的堆積物使局部河道淤塞變窄,使得上方河面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在河中及岸邊堆積形成河洲,造成了綺麗多彩的臥龍灣景色。
」
可能是我到達臥龍灣的時候光線太暗了吧?猛一看我沒看出臥龍,感覺河水中間趴著一條大蜥蜴倒是很形象!
至於當時的景色?我拍攝的即我看到的,有多美嗎?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吧,這三灣是我在整個喀納斯景區裡覺得最一般的景點,但我打卡成功了!
那會兒已經晚上快9點了。
遊客大多坐著大巴接著往前開,就是出喀納斯景區離開走了。
可是我得回遊客中心呀,我的行李還在酒店,我還沒逛完景區還得再住一宿呢!
往回坐車的遊客壓根沒有,我有點著急了。
正好在臥龍灣有一輛警車在執勤,民警讓我站在原地等候反向的回遊客中心的旅遊車經過時招手攔車。
我心裡有了白哈巴村的攔車陰影,覺得不太靠譜吧?後來還不錯,遠處駛來一輛空空的旅遊車時,民警主動下了警車替我把車攔住。
我在這裡感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