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季番《CAROLE & TUESDAY》(之後使用中文名或簡稱C&R)一經開播就受到廣大好評。質量保證公司——骨頭社,質量保證導演——渡邊信一郎,以及經費保證公司——網飛三強聯合,再打著「骨頭社20周年與網飛10周年」頭銜,可以說C&R是一部含金出生的動漫,當然,它的實際成品也不負眾望,真實地讓觀眾感受到了驚豔。
從精美的畫面,到驚豔的開嗓,這部番在四月戰場一炮開局,一經開播就受到無數B站UP主的追捧,無數幕後曝光,更添其光彩。
作畫也是,《卡羅爾與星期二》一集的動畫幅數就是一半動畫的近一倍。從這些複雜的幕後製作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承認,骨頭社對待這部作品絕對是誠意滿滿的。動畫製作團隊也稱,這部動畫就是以音樂為核心的,如果觀眾看這部動畫會覺得是在聽音樂,那他們會非常高興。
但或許就是製作團隊過於強調音樂,以至於音樂的位置一度超過了劇情,到後期,C&R劇情上的短板已經不能忽略。
因為一個「路拍」便被經紀人發現,而有了經紀人就代表有了源源不斷的機會——接觸名人,在小酒吧唱歌,進入音樂節,然後就是報名選拔。當然,小鯨對這個過程完全沒有異議,小鯨遺憾甚至有點怨言的地方是它的感情渲染。C&R雖然沒有犯「輕易成功」的簡單失誤,卻依然給了觀輕易成功的輕鬆感,主要就在於它的感情刻畫太膚淺,以至於所有的挫折只是挫折,沒有痛到能給予角色精神上的打擊和成長。
在艾特根家受挫,兩人哈哈大笑而過。而無論是路拍、小酒吧,還是音樂節,我們能發現,卡羅爾與星期二遇到的挫折僅限於沒有資源,而沒有不被欣賞,她們的每一次機遇一定都會有收穫。或許有人反駁,那是因為她們有實力,但現實中的音樂人甚至是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的挫折恰恰是有實力而不被欣賞,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卻命運弄人。
到音樂節,好不容易有了點「殘忍」跡象,卻仍然傷害不夠。小鯨換個角度說,如果傷害夠了能收穫什麼效果呢?一,能升華角色——角色只有刻畫的精神才能夠形象豐滿;二,牽動觀眾情緒——只有牽動了觀眾情緒的作品才能被記住;三,與後面克麗絲塔兒的鼓勵形成對比——我們在上語文課都學到過「先抑後揚」的效果,這樣的效果不僅能讓克麗絲塔兒的女神地位更加堅固,也能讓角色精神成長的同時,把這種成長的能量傳達給觀眾。
而淺顯的情感描繪也容易導致觀眾與角色的情感分離,挫折不夠痛,鼓勵沒有激情,什麼都點到而止,難以引發觀眾共鳴。缺少共鳴或思考,這部作品便只剩音樂。
如果製作團隊對C&R的情感渲染上多下點功夫,這種質量的番明明可以接近神作。而事實是,在這部作品中,劇情成了音樂的輔助,成了引出音樂的導線和唱歌的藉口。尤其是拍攝MV那話,難免讓觀眾看完懷疑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就算是走輕鬆喜劇路線,這樣的劇情也是讓人覺得沒有價值的。
但在抱怨劇情的同時,小鯨也必須得說,劇情上的缺陷不足以否認這部動漫的價值。只是,當劇情成為了音樂的輔助,這部作品就不適合動漫,更適合在音遊或虛擬音樂偶像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