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告訴我們: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那麼接地氣

2020-08-28 張妞愛碼字

周末抽空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沒想到那麼主旋律的一部片子,卻引得人幾次潸然淚下。

每個小片段,都拍得精彩。而這部影片真正讓人感動的地方,就在於它是那麼地接地氣。

  • 看到《前夜》這個片段中,街坊鄰裡為了紅旗布、旗杆阻斷器紛紛捐獻物資時,我們想起的大概是在那個年代,哪家有個什麼難處,家家都能出來幫忙的同心協力。

那個時候,家門是不用鎖的,人心就像家門一般,是敞亮的。

  • 看到《奪冠》中,萬人空巷,就為女排奪冠那個驚心動魄之夜,冬冬飈著淚向爸爸說:「女排得了冠軍,我太激動了!」我們想起的大概是自己年輕時候,青春、夢想和懵懂的愛,都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熱血觀賽、為祖國加油的過程裡,化作更深沉的動力。

那個時候,人人一條心,這條心,繫著自己,還繫著國家的每個「榮耀」時刻。

  • 看到《相遇》裡高遠冒死挽救實驗成果,《回歸》裡中方為了國旗準點升起而進行了16輪的談判,《北京你好》中玩世不恭、愛顯擺的計程車司機張北京,為了圓孩子的夢把奧運會門票送給了他……我們想起的大概是自己曾為他人,而他人也曾為我們,所送去的暖意。

那個時候,感情可以很純粹,理想可以很忠貞,這純粹,這忠貞,就源於炎黃子孫的血脈相承。

  • 70年過去了,家裡的防盜門有了高科技的指紋解鎖、人臉識別、視頻監控,但人心,可以不被冰冷的機器裹挾。
  • 70年,有人老了,有人年輕著,我們可以在抖音上追網紅,卻也可以在遙遠的國度,通過小小的手機、大大的網絡,依然心繫祖國的大事小事。
  • 而不管幾十年過去,不管我們的理想有沒有實現,我們的國家,無可置疑地成為了每個人強有力的後盾,成為了千百年不變的驕傲。

就是這麼一部接地氣又主旋律的電影,觸動了我們內心柔軟的地方,讓我們不禁反思:愛國主義,並不是「假大空」的形式。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做到很接地氣。

今天的很多家長,一邊抱怨孩子自私、懶惰、不知感恩,為孩子沒有理想抱負、不求上進而焦慮,一邊又把他們送進輔導班、訓練營,甚至交給父母照看,看似為他們建了一座自以為堅不可摧的豪華「城堡」,實則緊緊封住了他們的心。

很多人也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脆弱,說不得罵不得,孩子「啃老」也好,對親人做出各種過激行為也好,都能怪到父母「溺愛」或是管教太嚴身上,教育的「度」與邊界,為什麼變得那麼難以琢磨?

最後,當孩子刷著手機追「網紅」,甚至勵志要做「網紅」時,當有的孩子連國家領導人都叫不出名字時,當大多數人都低頭顧自己,忘了抬頭仰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同胞時,我們才開始追問,愛國主義情感,在孩子們的心中為何變得如此淡漠?

其實,正是那些被日常忽略的點滴,被本末倒置的日常教育,都是最簡單、最接地氣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01 讓孩子學會愛他人,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

愛國,看似高大上又略顯空泛的字眼,其實體現在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方面面。

  • 《前夜》裡,街坊鄰居捐獻物資,是在幫林治遠,幫「他人」,也是在為國家貢獻自己力所能及。
  • 《奪冠》裡,東東為了大家能看到清晰的比賽直播,做了「人肉」天線,是在幫鄰居,卻也在這個過程體驗到了一種民族自豪感。
  • 《北京你好》裡,張北京給了那個「他人」一張對自己來說也很寶貝的票,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國人一條心的暖意。

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我家孩子挺傻,有小孩搶他玩具,她還能樂呵呵的和別人一起玩,真怕他以後被欺負、老吃虧。

看吧!孩子天生是有一顆純粹之心的,有人對他的玩具感興趣,他本可以大大方方一起分享,享受「眾樂樂」的喜悅,卻無意中被我們引向了「成人」思維:要有自主意識,維護自己的利益。

一個從小眼裡只有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又怎麼能裝得下一個國家?

教育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如若不能搞懂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

人的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從這一原則:對於他人有意義的,才能算是意義。

為他人貢獻,在團體中體現自己的意義與價值,能賦予人無窮的生命動力,而這動力,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石。

02 熱愛自己的職業,是愛國情感最樸素的表達

  • 《奪冠》裡,冬冬在一個桌球拍的激勵下,也在一場場女排奪冠的熱血薰陶下,成了一名桌球教練。

兒時的情愫固然美好,但成年後有所成,和同樣學成而歸的髮小再見,共同見證又一次祖國的榮耀,這樣的大愛,無疑更美,更打動人心。

  • 《相遇》裡,高遠和女友的感情讓人動容,但他本能地、不顧一切衝向實驗室那一刻,以及在人潮中向愛人張望、又揮別的時刻,更讓人心緒湧動。

有些認真、執著、無悔,說不上對錯,卻值得所有人敬畏與嚮往,這純粹的事業心、責任感,也應是我們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擁有的。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敏感期》一書中提過,小學階段是形成理想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應當儘可能多地讓孩子接觸各類學科:科學實驗、自然知識學習、音樂藝術類的薰陶以及社會實踐……在廣泛的知識基礎上,孩子才能更容易發現自己的興趣。

反觀現在的父母,焦慮於孩子的語數外成績,盲目給孩子報補習班,抹殺了孩子對未知世界、學科甚至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好奇心與興趣,最後又哀嘆孩子沒有崇高的理想抱負,沒有愛國情操……

愛國並不是口號,而是與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細細品味「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們會發現,從小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他們對未來職業的嚮往,以及鑽研精神,是多麼重要。

03 愛國,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也看到自己的偉大

  • 《白晝流星》裡,兩個迷途少年過著近乎放棄自己的生活,窮困潦倒的狀態,讓他們寧願墮落於平凡。然而,也許是李叔的信任、認真打動了他們,或許是神舟十一號返航那壯闊的場景震懾了他們,或許,僅僅是因為一句「站起來」,激勵他們改過自新,在平凡中業照見了自己的不平凡,在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中看到了每個「螺絲釘」非凡的意義。

原來平凡與偉大,不過在人心的一念之間。貧窮也許一時無法改變,但貧而不困,是每個人都可以的選擇。

  • 《護航》中,從小有飛行夢的呂瀟然,憤憤於優秀的自己只做了一個「備用飛行員」,卻在關鍵時刻,幫了夥伴一把,自己退居「幕後」,在天空劃出屬於自己的弧線。我相信,當同伴向她致敬的那一刻,她已然活成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人,在大英雄面前不甘於自己的「小角色」,但發現平凡中的偉大,渺小裡的意義,向祖國貢獻自己微弱卻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種可貴的愛國精神。

前不久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看網友的彈幕、評論,不少都在感慨幸虧自己生在中國,不用發愁每天的吃喝,不用擔心自己會過上過居無定所、沒有「身份」的日子。

這一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一出生就衣食無憂,集幾代人的寵愛於一身。而有時,卻因為這種簡單幸福的長時間滋養,孩子們好像越發難以找到人生的意義,變得「難以餵飽」。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在平淡而安穩的幸福生活中,多增添一些儀式感。

比如在家裡布置一個「感恩牆」,讓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那些小感動,小小的感恩也能匯聚成對祖國大大的熱愛。

我們還可以給做孩子一個「立功薄」,記錄孩子每天做的於自己、於他人都富有意義的點滴「小事」,在這小小的平凡中收穫大大的自豪。

後記:《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讓人感動,就是因為我們在那些平凡的小事中,體會到了最感人的大愛。我想,每個父母都應該呵護好孩子最純粹的初心,讓他們在每個為他人、為事業、也為平凡或偉大的瞬間,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以及春風化雨般的愛國情結。

相關焦點

  • 這場「我為祖國驕傲」愛國主義教育有深度
    近日,越城區馬山街道群英小學舉辦實踐活動,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載體,開展了以「我為祖國驕傲」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影過程中,大家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所吸引,被洋溢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所振奮,為革命先烈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所動容。
  • 《我和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祖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聯合開展的徵集活動中國作家協會。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有七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代表著過去中國家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最重大事件,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記錄中國發展和進步的紀錄片。
  • 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鄭州42中疫情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回顧曾經過去的100天,鄭州42中用好社會生活大課堂,以災難為教材,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引領學生與祖國共同成長。正如河南省教育廳鄭邦山廳長在2月14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談教育的本質和追求時所說:要把疫情、把災難當教材……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真正地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往幸福的橋梁。
  •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進校園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 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 影評:《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作者 李 江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影院裡悅耳空靈熟悉的旋律,將我帶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兩個半小時的國產大片導演在從小處著眼,小人物刻畫細膩方面;在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衝突製造及恢宏大氣場面設計等方面都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範例。我是懷著澎湃的心情,眼含熱淚回顧了共和國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的。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3 全文完)
    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或紀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抓住國慶節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主題宣講、大合唱、共和國故事匯、快閃、燈光秀、遊園活動等形式,引導人們歌唱祖國、致敬祖國、祝福祖國,使國慶黃金周成為愛國活動周。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宣傳教育通知印發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組織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作出安排部署。
  • 河池宜州區舉辦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覃芳思 攝廣西新聞網宜州6月12日訊(通訊員 覃芳思 韋凌燕)6月11日,河池市宜州區舉辦以「奮進新時代,爭做追夢人」為主題的中小學生第二十七屆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講故事(演講)比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追夢,則祖國圓夢!」
  • #我的祖國#我和祖國共成長 教育科技主持人晶晶傾情歌唱《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我和祖國共成長 教育科技主持人晶晶傾情歌唱《我的祖國》 2020-01-22 10:06:14 天目新聞 編輯 金林傑   編者按:為激發全省人民愛國熱情,形成全省幹部群眾共同參與唱響歌曲《我的祖國》熱潮,浙江省即日起開展「我的祖國」網絡拉歌活動,廣泛發動浙江廣電集團主持人、省內文體界名人及各地群眾參與。
  • 《我和我的家鄉》比《我和我的祖國》好在哪?
    國慶假期,小夥伴們都去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觀影之後普遍的感受是《我和我的家鄉》比《我和我的祖國》更好看。同樣是國慶檔的主旋律電影,同樣是幾個電影的合輯,為什麼《我和我的家鄉》比《我和我的祖國》更好看呢?我不是導演,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從講故事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我和我的家鄉》故事講述的比《我和我的祖國》更高明。
  • 石家莊市欒城區中心路小學舉辦「我和我的祖國」文藝匯演
    9月29日下午,中心路小學在校園內舉辦了「我和我的祖國」 文藝匯演暨優秀學生頒獎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城關鎮第一中心學區書記、中心校長出席並觀看了演出。  匯演是在校鼓隊表演的《鼓動中國》中拉開帷幕,鏗鏘的鼓點,激昂的旋律,瞬間渲染了現場氣氛,整個校園洋溢著節日的喜慶。
  • 我愛你,中國!北京中小學生筆會表白最美祖國
    「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為你銜來一枚橄欖葉。鴿子在崇山峻岭飛過,我們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國……」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被無數人傳唱。值祖國71周年華誕來臨之際,北京學子們也將濃濃情感訴諸筆端,表達他們的心聲———我愛你,中國! 文尾還有特邀美術名師指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畫出心中的最美祖國。
  • 一首《我和我的祖國》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而這首歌其實由來已久,是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的愛國主義歌曲,創作和發行於1985年。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時光,在專業歌者和廣大群眾一遍又一遍的傳唱中,煥發出了歷久彌新的光彩,激發出人性中最真實、溫暖又樸素的愛國情懷。
  • 新鄉縣37萬群眾唱響愛國主義歌曲 獻禮祖國71華誕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馮曉玉  萌友  周彥龍/文圖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和增強全民愛國主義熱情,豐富和活躍全民文化生活,河南省新鄉縣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迎國慶全民愛國主義歌曲合唱大賽,全縣179個行政村37萬人民群眾同唱愛國歌,在激昂的旋律中追憶崢嶸歲月,在學練唱比中歌唱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短視頻徵集成果匯報 暨「使命100」創作計劃發布
    10月27日,「我和我的祖國」短視頻徵集成果匯報首映暨「使命100」百部主旋律作品創作計劃發布會在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電影出版社有限公司、中華文化促進會老幹部志願者工作委員會與北京電影學院校企北影世紀(北京)教育諮詢集團共同舉辦。
  • 向我們背後的力量致敬!愛你我的祖國!
    編者按:國慶節回長治,在計程車上和司機討論關於國家發展和進步的事情,他說得振振有詞,然而在愛國這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上,他有自己的見解,他不是不愛國,但是他覺得祖國不夠好,思想中存在著一點崇洋媚外的內容,然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很堅定地和他說,我們的祖國是偉大的,我們的國家是繁榮昌盛的
  • 《我和我的祖國》:祖國給我們希望,我們砥礪前行
    趁著國慶熱潮過去,寫者便去補了國慶最熱的三部電影,《攀登者》看過了,所以對比之後決定去看《我和我的祖國》。) 他回到家聽到鄰居在談論今天比賽的事情,只有冬冬家裡有電視機,所以大家讓冬冬告訴他爸爸,把電視搬出來給大家看比賽。
  • 《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教育類電影的分水嶺
    而《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評論界不乏有通過拍攝手法、故事結構、立意邏輯、矛盾敘事等方面來評論這部電影,但相比於這部電影在愛國教育類電影中的重大作用,從這些方面反覆對這樣一部優秀的獻禮劇進行狹隘甚至挑剔的評判,不僅顯得評論者審美的低級,也讓人質疑是不是過往的電影審美環境已經讓一些人忘記什麼是真正的審美。
  • 《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教育類電影的分水嶺
    而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集合了中國最優秀的7位導演,集合了1949年建國以來新中國最重要的7個時刻。在電影院觀影的觀眾都有一個體驗:全場共鳴。這部電影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電影引起共鳴的地方不再是某個片段,某個情節,觀眾也並非是各自消化各自的收看反饋,而是全場一同重溫歷史時刻,調動共鳴情緒。要承載數以萬計的民眾的情緒共鳴,唯有愛國這樣的事情,才能成為共鳴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