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大結局的熱門劇《安家》帶火了上海的老洋房。最近,以復興中路上的近百年歷史的「黑石公寓」為中心打造的「黑石M+園區」對外開放了。
修舊如舊,老上海洋房內裝入咖啡館、餐廳、書店、藝術展廳……我想要不是因為疫情,這復古又時髦的園區早就成為網紅打卡地了吧!
黑石公寓當初的設計運用了折衷主義風格(其實就是混搭),而園區裡這家新餐廳——Shanghigh bistro 走的也是混搭融合風格——西餐的形式,中餐的靈魂。在老上海洋房演繹東西方餐飲碰撞,老闆可真會選地方!
香椿、春筍、蠶豆、馬蘭頭……春季菜單看得人春心蕩漾。點了春季套餐(498元)加單點了招牌的黑松露黃油鹽焗雞(398元)。
這裡餐前搭配的黃油是芥末味的,一點點辛辣衝鼻清新又解膩,有很特別的開胃效果。不過黃油偏硬了一些,如果再回溫一點效果會更好。
香椿拌豆腐是最近家裡常做的菜,愛極了那春芽勃發的氣息。這裡不知用了什麼方法把豆腐做成了細膩柔滑如奶油一般的狀態,且完全褪去了豆腥氣,僅留豆香綿綿。再用自製的香椿油調味,比起香椿拌豆腐,香氣融合得毫無阻滯,如絲絲春雨潤物細無聲。這種春芽萌動的清新氣息配合著涼爽絲滑的質感,著實提神開胃。
湯看似清可見底,但微微黏嘴。鮮味婉轉幽深,回味綿長。這口味似曾相識,原來是用了川菜中「開水白菜」的做法,用豬精肉蓉與雞肉蓉來「掃湯」。雖說其醇厚度複雜度到不了南興園和玉芝蘭的高度,但鮮味絲絲縷縷不絕如春風拂面一般,和前一道香椿豆腐倒是一同構成了一幅清麗的春日圖景。
撻皮做得真好,香香酥酥,毫不費力就在口中散開。撻餡特別好玩,將蠶豆剁成泥與鹹菜,火腿粒混在一起,這不是在致敬我們的「鹹菜豆瓣」嘛!頂上再鋪上鮮嫩蠶豆,與盤中的ricotta cheese 一起平衡「鹹菜豆瓣」的鹹鮮。至於撻頂的鴨肝,可能是作為向主菜牛排的過渡吧,我個人認為是畫蛇添足,過多的油脂破壞了整體清麗的格調。
牛排接近全熟,類似中餐的做法。用了陳年車達奶酪調和鹹蛋黃做成的醬汁,且保留了鹹蛋黃沙沙的質地,十分鮮香。更有趣的是還加上了用馬蘭頭汁打成的泡沫,再有一旁的芥末醬,與野菜的清苦香氣一同來平衡牛肉與鹹蛋黃的鮮香。
鹽焗雞現點的話需要等一個小時。我是訂位子的時候就預訂好了這道招牌菜,拜託店家在我到店之前提前準備。
上桌時,服務員將黑松露黃油刨在雞身上。這黑松露黃油是用法國黑松露醬與黃油混合製成。片片黃油落在冒著熱氣的鹽焗雞上,如融雪般緩緩化開,黑松露的美妙香味也隨著熱氣一同洋溢四散開來。此時雞香黃油香松露香融為一體難分難解。不禁感嘆想出這做法的廚師真是夠聰明。
雞肚子裡還有驚喜,裝滿了慄子與南瓜,香甜粉糯,搭配飽滿多汁又細嫩的雞肉,口感層次豐富又和諧,好吃極了。
一般西餐裡意餃是作為前菜的,而這裡放在主菜後面。感覺也是中餐的邏輯,吃到尾聲時總來一碗主食嘛!
其實用了大餛飩的皮子,但做得滑溜帶點彈韌,接近意餃的口感,裡面是薺菜肉餡的。醬汁是南瓜泥,但其中加了不少香料,是類似冬陰功的酸香味道。我覺得這道菜出現在厚重的主菜之後,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整個套餐的口味先逐步增強再逐步減淡,過渡變化自然流暢。
草莓凍慕斯是類似冰糕的口感,中央包裹著覆盆子雪葩,頂部是打發淡奶油。玫瑰香氣似乎無處不在,奶油裡有,雪葩裡有,凍慕斯裡也有,絲絲縷縷,甜美如春日陽光。
Shanghigh Bistro 的這款重乳酪蛋糕十分受歡迎,但只提供7寸大小的外賣,並且需提前3天預訂。我訂位時詢問是否有小份的賣,當時經理說不一定有,沒想到他記下了,當晚給我提前準備了一份。
重乳酪濃鬱又潤澤,醇厚又細膩,芝士香氣簡直太過癮。有趣的是餅底是用萬年青餅乾做的黃油酥底。就連做個蛋糕也要偷偷藏一點我們上海小囡熟悉的味道呀!看了眼餐廳4月下午茶的菜單,除了包括這款芝士蛋糕之外,還會有生蠔油墩子、炸豬排三明治和樂口福冰拿鐵……真處處有上海人的童年回憶。
用西餐形式演繹本土的食材與風味,這種概念的餐館在上海還很少。Shanghigh Bistro 有些部分雖稍顯稚嫩,但不乏有趣機靈又值得玩味的設計。尤其是春季套餐的前半段,一派春意盎然令人歡喜。更別提還有品質直追fine dining的盤式甜品與超級嗲的鹽焗雞和芝士蛋糕,這家新開bistro真是寶藏多多,潛力無窮。
黑石公寓最初建成時的主要住戶都是在滬外僑。這梧桐樹下,融合了古典主義與巴洛克風格的老上海洋房是海派文化的最佳註解。而Shanghigh Bistro牆上處處掛著郎世寧的復刻畫。這些中國筆墨融合西方技法的經典佳作,是否也暗示著,這家有趣的新店是東西方餐飲的碰撞與融合呢?
Shanghigh Bistro
地址:復興中路1331號黑石M+3號樓102
電話:1391821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