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月29日發布數據,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看得出來,受疫情影響,企業經理人對未來信心明顯不足。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最近幾天再媒體熱炒僅7個省份,就拋出了「25萬億」的投資計劃:
(1)2020年,四川省重點項目700個,計劃總投資約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
(2)重慶市重大項目1136個,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
(3)陝西省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3.38萬億元,年度投資5014億元;
(4)河北省重點項目536個,總投資1.88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402億元。
(5)河南省發布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
(6)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7)福建省確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
從這7個省份公布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來看,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市場之所以亢奮,是因為「25萬億」只是7個省,如果我們考慮到全國其它省份,意味著31個省市自治區投資總額將達到100萬億!
在我看來,大家還要保持冷靜,理由如下:
(1)「25萬億」是長期規劃,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不到3.5萬億元;
(2)我們的全社會債務槓桿率已經超過262%,企業債務槓桿率166%,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2%,錢從哪裡來?
(3)當前工業企業普遍不景氣,國有工業企業邊際投資回報率是負的,基礎設施投資越來越市場化,回報率也越來越低,哪些企業願意、能夠主導推動這「100萬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當然,從「炒股」的角度,不管最後投資落實多少,基建板塊的股票大概率會有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