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引發的眾怒 《最後生還者2》究竟做錯了什麼?

2021-02-14 遊民星空

《最後生還者2》可能是整個PS4世代口碑爭議最大的遊戲。考慮到現在距離遊戲發售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許多關心本作的玩家已經通關,因此我想詳細聊聊其中爭議最大的幾個地方。請注意,本文不會避諱其中的劇透情節。尚未通關的玩家請慎讀!

爭議的焦點在於很多玩家無法接受一頭一尾兩個關鍵情節,而我完全理解這種心情:

一來,初代作品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喬爾和艾莉這兩個靈魂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特殊「父女關係」的深刻刻畫。然而續作卻在遊戲剛開頭的時候,就用高爾夫球桿把喬爾打成了肉醬——這一桿下去,同時打碎的還有玩家對前作的美好回憶,以及對這部續作後續情節的美好期待。

二來,艾比虐殺了你爸、爆了男朋友的頭、打殘了叔叔、而且還把你的懷孕女友按在地上使勁摩擦——但在結局時的生死關頭,艾莉居然覺得這個「賤貨」可以原諒?

生活已經如此艱辛,我們很多人玩遊戲就是為了在這個精神家園尋求慰藉。可是在我白天剛遭受完現實的毒打後,回到家居然還要繼續被遊戲餵屎——關鍵是,到頭來我甚至不能在遊戲裡發洩自己的情感、做出自己的選擇、貫徹自己的意志……編劇憑什麼可以這麼居高臨下地強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


在最後關頭,艾莉選擇了原諒

事實上,假如遊戲的結局可以給我選擇,我也會毫不猶豫地讓艾莉掏出珍藏的高爾夫球桿,向艾比展示更精湛的手法。在「迎合市場受眾」方面,《最後生還者2》肯定是存在問題的——這方面具體請容我稍後再講。然而,「大多數玩家不喜歡這樣的故事發展方向」並不代表著劇情本身的邏輯無法自洽。

首先是關於喬爾之死——很多玩家認為這是編劇犯的一個大錯。我曾在不久前參加了一次對頑皮狗總監Neil Druckmann的線上採訪,製作人當時也聊了聊給喬爾發這份便當的原因:「恨」是貫穿《最後生還者2》的最大主題,讓玩家體驗到瘋狂憎恨一個人的感覺,原本就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設計意圖之一。因此安排喬爾死去,其實在立項之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些年來真正讓開發團隊進行了大量思考的地方在於,究竟以什麼方式讓喬爾掛掉,才會最大程度上讓玩家感受到憤怒和仇恨?這麼說或許有些殘忍——但從現在玩家社群罵聲一片的情況來看,恰好說明了頑皮狗達成自己意圖的方式有多麼成功。


喬爾的死固然令人心痛——但不可否認,在煽動玩家仇恨情緒方面,也確實效果拔群。而這本來就是頑皮狗的目的。

真正需要討論的重點,在於結尾艾莉放過艾比的橋段——這被許多玩家解讀為「聖母情結泛濫」。如果只看這款遊戲的開頭和結尾,得出這個結論或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通關了的玩家們應該都知道,這一路上發生了很多其他事情,情況也就不再那麼單純了。

比如,艾莉得知了艾比虐殺喬爾的原因——她要為慘死在火螢醫院裡的父親復仇。知道這一緣由後,艾比在艾莉心中其實就不再是標籤化的「壞人」形象,艾莉的復仇行為也不再具備天然的道德優越性。而艾莉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都不享受復仇的過程,她在醫院虐殺諾拉後失聲痛哭、在誤殺孕婦後噁心到了嘔吐。


在這一幕,艾莉用艾比殺死喬爾的方式,虐殺了諾拉。但是事後,她並沒有感到暢快,而是陷入更加痛苦的心境當中。

在遊戲後期,與其說艾莉憎恨艾比,還不如說她因為內疚,更加憎恨自己。假如當初在火螢醫院裡,喬爾沒有為了拯救自己而大開殺戒,也不會開啟這一輪互相殺戮的循環。而艾莉其實並不想在火螢醫院裡活下來,她更加希望在手術臺上獻身——這樣才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有了意義。這一段心路歷程在流程中反覆以閃回的形式穿插出現,而艾莉也因此跟喬爾鬧得很不愉快,甚至在喬爾死去的前一晚,她還跟喬爾吵了一架。

結局部分,艾莉在即將溺死艾比前夕,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喬爾彈吉他的畫面。浮現出的這一幕同樣發生在喬爾死去前的那一晚——艾莉在向喬爾說了狠話之後,其實又去找了他談心。當時喬爾認真說到:「(在火螢醫院裡)如果上天給我第二次機會,我還是會這麼做。」這一刻,艾莉才算真正明白了:在保護女兒這件事情上,喬爾沒有任何妥協和迴旋的餘地,也心甘情願付出任何代價。也正是因為理解了這份毫無保留的愛,艾莉最終達成了自我和解。

艾莉在最後前往聖塔芭芭拉繼續找艾比復仇,並不是真的執著於殺死仇人,更多地是因為她睡不著覺、患有PTSD、以及對喬爾負有嚴重的內疚。因此在最後關頭腦海裡浮現出這一幕、而不是喬爾被打爆腦袋的場景時,其實代表了她最終坦然接受了喬爾對自己毫無保留的愛,達成了自我和解。

那為什麼艾莉的自我和解,以及對「愛」的頓悟會讓她放過艾比呢?是因為艾比身邊的另一個孩子勒弗。玩艾比這條劇情線的時候,你或許就已經能隱約感受到,他們倆從最初素不相識,到互相關心和依靠,再到最後艾比為了拯救勒弗不惜與整個WLF對抗——其經歷模式幾乎跟初代《最後生還者》裡的喬爾和艾莉一模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艾比和勒弗就是曾經的喬爾和艾莉。殺死艾比並不能讓死去的喬爾復生,但是卻會讓另一個孩子失去依靠、傷心欲絕。因此在最終放過殺父仇人的時候,艾莉說的是:「走!帶他(勒弗)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論是慘烈的開頭,還是爭議極大的結局——故事邏輯都是自洽的。在構造情節、煽動情緒、以及追求自己的藝術表達方面,頑皮狗其實做得非常漂亮。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玩家都不喜歡這樣的故事發展方向。畢竟故事本身的邏輯是一碼事——玩家以各自的視角代入其中的體驗,又是另一碼事了。造成這個故事普遍不討喜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因為《最後生還者2》的敘事結構。要知道,任何人對一個角色投入感情都是需要時間和鋪墊的——我們能夠對喬爾和艾莉表現出更多的共情,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是初代遊戲的主角。第二部的整個前半部分,我們也都是代入艾莉的視角展開的,而艾比則長期被當作仇恨對象進行塑造——說實話,就算後面的劇情邏輯本身自洽,也很難在如此倉促的時間裡180度地扭轉玩家情感。

就算理解了艾比的動機,但是如此倉促的時間也很難讓人對她移情。因此在這一幕,強迫玩家操控艾比來胖揍艾莉,很容易讓人覺得噁心。許多玩家反倒是更願意在這裡欣賞艾比被艾莉爆頭1000次……

而製作人之所以會這麼設計故事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把「讓玩家體驗仇恨的感覺」放到了最優先級的地位。頑皮狗肯定也知道從一開始就鋪墊艾比的動機,會讓故事的爭議少很多——但是在藝術表達上,他們就是更加希望讓玩家體驗到儘可能強烈的憤怒、仇恨、以及瘋狂。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但也承擔了這種敘事結構相應的代價。

其二是因為《最後生還者2》的敘事部分並沒有自始至終跟Gameplay的體驗保持統一。要知道,兩部《最後生還者》在Gameplay方面都是在鼓勵殺戮,並且極盡所能地渲染戰鬥過程的血腥和殘酷。第一部《最後生還者》的故事,從喬爾痛失女兒開始,到血洗火螢醫院來保護「女兒」結束——自始至終,故事的基調都跟血腥殘酷的玩法部分一致。但是第二部的末尾,艾莉卻選擇了饒恕艾比——這就與玩家一路玩下來的體驗背道而馳了。我一路上已經殺了成百上千的人、狗、殭屍,就是為了最後一刻幹掉那個「賤人」。但是結局時放走她,豈不是讓我的所有努力和殺戮全都化為泡影?更何況,用暴力和血腥的玩法方式,來升華故事最終「愛與原諒」的主題,這本身是不是缺乏說服力呢?


艾莉一路上已經殺了無數人,但偏偏在最後放過了終極仇人——這其實與遊戲一直以來鼓勵玩家進行的殺戮背道而馳。

其三則是因為《最後生還者2》的結局其實有著比較濃鬱的「說教」意味——而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中,這是非常惹人厭的。

要知道,電子遊戲相較於其他藝術形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互動——玩家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在作品裡施展影響的,而且往往也會期待能夠在其中貫徹自己的意志。誠然,艾莉最終放過艾比的結局在邏輯上能夠自洽——但是假如艾莉在最後依然殺死了艾比,開啟了新一輪互相仇恨和殺戮的循環,從而表達出更加黑暗、也更加現實的主題——說實話,在邏輯上也完全站得住腳。可是《最後生還者2》並沒有在明明可以提供選擇的情況下把決定權交給玩家,而是欽定了「愛與原諒」為唯一正確的選擇,這就讓人覺得過於傲慢了。畢竟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成長環境都不同,憑什麼所有人都得認可編劇自以為正確的「普世價值觀」?


《尼爾:機械紀元》的結局同樣是兩個主角的自相殘殺,但是遊戲給玩家提供了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如喬爾、艾莉、艾比都不是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一樣,這款遊戲存在的諸多爭議點也都不存在絕對的「好」和「壞」——更大的可能是,它們都是諸多想法和意圖下,互相妥協出來的結果。遊戲把「讓人體驗到仇恨的感覺」放到了更高的優先級,可能就不得不去傷害粉絲的情感。頑皮狗決定儘可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藝術表達,可能就不得不承擔惹惱主流玩家群體的後果。

遊戲作為一種商業,當然有義務想方設法迎合玩家的需求,在這方面有很多東西值得頑皮狗進行反思。但是作為一種正在冉冉上升的藝術形式,遊戲還需要做到更多。這就好比電影——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之所以廣受認可,不僅僅是因為有《疾速追殺》這類「你殺我狗,我滅你全家」的爽片,還因為有很多影片願意探討不怎麼符合簡單直覺、不怎麼迎合情感衝動的複雜問題。電子遊戲作為最年輕的娛樂方式和藝術載體,相比之下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這段路上需要開發者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玩家社群的理性討論和包容。

相關焦點

  • 一根高爾夫球桿引發的慘劇?《最後的生還者2》「病因」到底在哪
    無論是不是遊戲玩家,最近想必大家都對《最後的生還者2》這款作品有所耳聞。不管是遊戲在發售之前的劇透事件,還是最近遊戲發售後的口碑「崩壞」事件,網絡上都有著鋪天蓋地的報導,即使是不想看到也難。因為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十分出色,所以大家對新發布的系列第二部作品期待值也相當高。
  • 《最後生還者2》勇奪TGA年度遊戲!《原神》遺憾落榜
    今早結束的TGA 2020中,《最後生還者2》殺瘋了——不僅戴上了」年度遊戲「的皇冠,還在七個提名獎項中,斬獲了」最佳遊戲指導「、「最佳無障礙創新遊戲」、「最佳音效設計」、「最佳敘事遊戲」和「最佳動作冒險遊戲」五項大獎,以近乎大滿貫的姿態走上了神壇。
  • 《最後生還者2》口碑怎麼就掉到臭水溝了?
    最近《最後生還者2》出了,作為一個老PS玩家,我本想著端午節躺屍幾天,把這遊戲玩通了,但這幾天遊戲口碑瞬間從天堂跌到臭水溝,我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可能許多老哥沒聽過這部遊戲,但你只需要看看這張發售前的遊戲評分圖,就知道它看似有多牛逼:密密麻麻的媒體滿分,足以讓大部分國內遊戲汗顏。
  • 《最後生還者2》勇奪金搖杆 這合理嗎?
    至於《最後生還者2》獲獎為什麼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遊戲發售初期的「喬爾夫事件」。——劇透預警遊戲開篇,艾比不講武德,偷襲老同志,喬爾大意了,沒有閃,導致被高爾夫球桿爆頭,死的相當慘。要知道,喬爾和艾莉帶給玩家的感動,正是《最後生還者》初代走上神壇的主要原因,如今《最後生還者2》這通操作在很多玩家看來,那就是在強行餵屎。
  • 《最後生還者2》勇奪金搖杆,這合理嗎?
    至於《最後生還者2》獲獎為什麼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遊戲發售初期的「喬爾夫事件」。——劇透預警遊戲開篇,艾比不講武德,偷襲老同志,喬爾大意了,沒有閃,導致被高爾夫球桿爆頭,死的相當慘。要知道,喬爾和艾莉帶給玩家的感動,正是《最後生還者》初代走上神壇的主要原因,如今《最後生還者2》這通操作在很多玩家看來,那就是在強行餵屎。
  • 《最後生還者2》勇奪金搖杆這合理嗎?
    至於《最後生還者2》獲獎為什麼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遊戲發售初期的「喬爾夫事件」。——劇透預警遊戲開篇,艾比不講武德,偷襲老同志,喬爾大意了,沒有閃,導致被高爾夫球桿爆頭,死的相當慘。而遊戲到了中期,又強行讓玩家切換到仇人艾比的視角,為她「洗白」了一波。
  • 果然有它倆,《最後生還者2》和《原神》獲TGA多項提名
    今年最有爭議的兩款遊戲《最後生還者2》和《原神》也得到了提名。其中《最後生還者2》獲得年度遊戲以及最佳表演、音效、遊戲指導、藝術指導、無障礙創新遊戲、動作冒險遊戲、敘事遊戲、原聲/音樂等多項提名。《原神》則獲得最佳移動遊戲與最佳RPG提名。《最後生還者2》最有爭議的地方來自於劇情和製作人面對玩家質疑時的高傲態度。喜歡劇情的會認為很有創意,不喜歡的直接稱其為給玩家餵粑粑。
  • 《最後生還者2》TGA和金搖杆雙雙奪魁 但這合理嗎?
    前段時間《最後生還者2》勇奪金搖杆「終極年度遊戲」、「最佳敘事」、「最佳視覺設計」等5大獎項的時候,便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作為英國最著名的遊戲產業大獎,金搖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至今已經開辦了38年之久,該遊戲評選不僅在英國知名度很高,甚至在整個歐洲都久負盛名。以公眾投票選出一年中最佳的各平臺遊戲,是繼街機獎之後最古老的遊戲產業大獎之一。
  • 從心理學角度,談談《最後生還者2》的劇情設計
    例如,你明明非常憎恨一個人(認知感受),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例如對方是老闆,你需要工作),故此你在行為上卻仍然刻意討好奉承,拍他的馬匹(行為層面)。由於認知與行為不一致,產生了矛盾和衝突,於是就會導致你產生很不舒服的內心感覺,而這種不適的感覺就是認知失調。期望效應也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翁格瑪麗效應、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期待效應等名稱。
  • 遊戲日記:《最後生還者2》
    春節假期打通了《最後生還者 2》,終於能給出一個評價:絕對不是負分。
  • 她是《最後生還者2》中的艾比,也是《魔獸世界》中的吉安娜
    她是《最後生還者2》中的艾比,也是《魔獸世界》中的吉安娜 2020-12-29 18:06  愛遊戲的萌博士
  • 從《最後生還者2》說起:遊戲大作就不能被批評了嗎?
    頑皮狗新作《最後生還者:第二部》在發售後引發了巨大爭議,媒體和玩家對它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
  • 從心理學角度淺談《最後生還者2》的劇情設計問題
    下面說正文:其一,是《最後生還者2》劇情中的巧合,設計的痕跡過於明顯。而在很多電影中,我們都能看到諸如:主角在危急關頭,總是巧合的剛好有個什麼東西出來救自己一命;主人公總是巧合的在最後一秒鐘剪斷炸彈的引信,並且每次巧合的都還蒙對了;主人公即將找到女主人公,哪知道她當天巧合的剛剛因為疾病去世……等等皆屬此列。例如,在電影《晚娘2012》中,就遍布有這種巧合。
  • 《最後生還者》美劇將在《最後生還者2》遊戲發售後製作 保證質量
    HBO《最後生還者》美劇要等到頑皮狗完成《最後生還者2》遊戲的開發工作之後,才會開始全面製作。Craig Mazin在他的每周播客《SCRIPTNOTES》最新一期中透露,他將參與《最後生還者》美劇的編劇工作,直到《最後生還者》遊戲創意總監Neil Dtruckmann完成《最後生還者2》的開發之後,才能開始美劇的正常製作。
  • 哪些遊戲引發了媒體和玩家的最大分歧?《最後生還者2》連前十都進...
    《最後生還者:第二部》(下文簡稱《最後生還者2》)很可能是2020年媒體和玩家評價最兩極分化的遊戲,不過在整個行業歷史上,若以引發玩家和媒體意見分歧的激烈程度而論,它連前十都進不了。這是市場研究公司TheToyZone經過一次綜合調查後得出的結論。
  • 拿獎拿到手軟的《最後生還者》講了什麼故事?
    有道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上個月的28日,索尼正式官宣其年度大作《最後生還者2》的發售日期:今年6月19日。說起來,此前一直表現得猶猶豫豫的索尼突然決心敲定《最後生還者2》的發售日,主要是受到「舅舅黨」於近期爆出的海量劇透之負面影響。
  • 最後生還者2獲TGA大獎,網友稱遊戲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年度遊戲:《最後生還者2》最佳遊戲指導:《最後生還者2》最佳內容創作:Valkrae最佳動作/冒險遊戲:《最後生還者2》最佳家庭遊戲:《集合啦!當然本期的重點並不是原神,而是獲得年度遊戲的《最後生還者2》。《最後生還者2》是由著名遊戲工作頑皮狗所開發的動作冒險生存遊戲,是前一部最後生還者的正統續作。前作質量優秀同時也是因為頑皮狗的名氣所以第二部在未發售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粉絲在期待。
  • 為什麼《最後生還者2》的評價,在媒體和玩家間走向了兩極?
    劇透警告:本文只有一個關鍵劇透,就是那段如果你今天上了網,就應該已經知道了的「高爾夫」劇情。如果你對此一無所知,且仍然打算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遊玩《最後生還者2》,那麼最好不要立即閱讀這篇文章。《最後生還者2》大概會是整個PS4世代裡爭議程度最大的第一方作品。我應該把「大概」去掉。TLOU2發售十幾個小時以後,它在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的用戶評分已經低到了3.4分。媒體評分和玩家評分間的割裂,已經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要知道《輻射76》的用戶初期評分,都「高達」2.7分(現在是2.8)。
  • 《最後生還者2》官方中文站上線 新的冒險扣人心弦
    @PlayStation官方微博今天發布公告,告知玩家們《最後生還者2》特設中文網站已經上線。目前該網站提供了預購連結、遊戲簡介以及壁紙等內容,以往公布過的遊戲截圖和預告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看。網站地址:點擊進入
  • 《最後生還者2》採訪:頑皮狗總監對遊戲劇情的解釋
    從《最後生還者2》於2016年首次公布以來,它的劇情一直是最吸引玩家關注的部分,其初代的劇情以喬爾決定挽救艾莉的生命,並放棄製作解藥的機會為結局結束。頑皮狗在初代的結尾設置了一個巧妙的道德問題來引發玩家的思考,其在續作中也採用了類似的設定,不過《最後生還者2》儘管內容豐富,但最終還是以令人費解的結局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