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蘇青、米娜導演作為駐地的第一批嘉賓,於5月11日至13日在懷柔擦石匠與導演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交流。在這三天裡,蘇青、米娜導演與駐留的導演和廬舍團隊一起觀看了他們之前拍攝的作品,並針對每位女性電影人的作品,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作為具有多年創作經驗的導演,蘇青米娜與大家分享了許多「乾貨」。
(蘇青、米娜導演與大家交談)
米娜導演給創作者的建議
如果影片是從提出一個問題開始,會容易很著急地想找到答案,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去了解拍攝的對象,他們所處的真實世界。需要創作者去洞察、去理解人生,從好奇深入到理解的層面。從一個獵奇的角度開始不是問題,只要走深了,即使有時會覺得有點偏離題,但是裡面如果有很多真摯的東西,讓人看進去了,就會被打動。盡善盡美的電影是很少的,對生命和靈魂有敬意,很真誠,那作為一個作品就已經立得住了。
蘇青、米娜導演為大家播放《手語時代》
紀錄片中面臨多個人物的情況,也可以用事件、時間、情緒去做靈活連接。節奏導向,音樂式的連貫,不需要把前因後果交代得特別清楚,那樣就太「緊」,還是回到自己對事情的認知,不斷回到最關鍵的那個問題——你看到什麼和打動你的是什麼?一方面是素材拍到了什麼,一方面是創作者認為重要的表達是什麼。利用紀錄片的線性特點,不斷產生流變、積累,把層次拉開,把現實拉開,讓自己真正內心的東西展現出來。
到了剪輯臺上,就可以讓素材自己去引導,反而能超越創作者原來設置的出發點,去得到更多的東西,更有生命力。把電影這樣一個短的旅程,變成一段人生的長旅程。讓人一下感覺到有一個通道,譁得一下回到自己的人生。如果影片裡有這樣的東西,會很動人。
野蠻生長的業餘影像是非常有生命力的。那些不拘一格,非常不一樣的東西,是很難得和寶貴的,但我們不能因此把業餘影像同時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保留下來。影像專業上的功課還是需要做,比如影片的節奏把控、聲音設計,甚至每一個鏡頭的剪輯時長,為什麼這裡要多一秒那裡要少一秒等等,這些看似都是細節,其實都是提升影片整體感受非常重要的東西。
創作者都是在成長的,不要害怕否定自己,到這來就是逼著自己面對,自己一個人悶頭剪輯很多地方可能就下不去手,但剪輯這個事就是特別需要第二雙眼,能有一個或多個更客觀和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在「廬舍之春」與他人去建立合作達成。
(駐留人員和蘇青、米娜導演在懷柔鄉間的傍晚閒談電影創作)
蘇青導演給創作者的建議
在持續性的紀錄片拍攝時,導演內心得有一本帳,記下那些一定會用到的主幹內容,攢到最後覺得帳本上大的主幹段落差不多夠了,可以撐住一個完整表達的影片了,那拍攝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之後隨便怎麼剪,那幾個段落是跑不掉的,剩下的就是怎麼組合讓表達更有效。
影片在進入後期剪輯時,導演需要先忘掉自己拍的特別滿意的鏡頭,去設想自己是一個觀眾,或是一個沒有看過素材的剪輯師,去重新看這些拍好的鏡頭,這樣才能打破導演的自我審查,才會挖掘到更多有用的素材。所以有人說導演拍完了,別急著剪,先放一會兒。
(蘇青、米娜導演與姬京璐一對一交流)
如果創作者想做的是自我很強烈的作品,建議可以做得更強烈、更徹底,把自己的內心特別真實甚至於殘酷的東西表達出來,做到極致,那也是很打動人的。
創作紀錄片,蘇青曾經這樣思考過:「能不能把那些人們都認為是最「好看」的畫面都給去掉,那個剩下的東西,會不會才是人們能安安靜靜去看、去感受和思考的呢」
創作的時候不要被命題給捆死了,也不用急於把所有信息都講得清楚明白,確實是不能跑題,也需要完整的敘事表達,但電影不僅僅是那樣的。電影實際上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感官的東西,一個立體的圖景。觀眾從第一秒看到最後一秒,形成的是一個整體的感受,而不會去記住抽象的觀念、概念,或具體的時間順序、事件脈絡等等,重要的是觀眾在看完整個影片後,會自然地聯想到更深刻或更廣闊的人生、生命的東西。影片看的是餘味。
(蘇青導演)
蘇青,出生於內蒙古,現居北京。1998年到2002年間,作為導演就職於重慶電視臺和中國中央電視臺,這期間發行於海外的作品有電視劇《中國文物》,系列紀錄片《中國人的故事》等作品。其中,以人物為主體的紀錄片《生命之歌》獲得中國優秀電視節目製作者星光獎。2002年成為獨立紀錄片導演及製片人,作品有《白塔》、《手語時代》、《老唐》、《梧桐樹》等。
(米娜導演)
米娜,出生於重慶,現居北京,獨立紀錄片導演。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學士學位取得後,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研究生畢業。2002年開始於蘇青一起創作紀錄片《白塔》、《手語時代》、《老唐》、《梧桐樹》等。
(晨練之肢體解放)
(蘇青導演為大家做燜面)
原標題:《紀錄片導演蘇青米娜:「從獵奇走向真摯,做有生命和靈魂的電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紀錄片,對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