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新浪潮電影教母,她用骨子裡的浪漫和真摯成為永恆

2021-01-09 新京報

2019年2月13日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涅斯論瓦爾達》發布會上阿涅斯·瓦爾達亮相。圖/視覺中國

阿涅斯·瓦爾達被人尊稱為新浪潮教母,她的去世或許再一次提醒我們那個讓人感到激越的「新浪潮」電影時代徹底成為過去。儘管已經92歲高齡,瓦爾達的猝然離世還是讓人震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瓦爾達是一位一直堅持創作的作者,她的活力和旺盛的創作欲望總是讓人遺忘她的真實年齡。

不久前的柏林電影節上,人們還又一次和她的最新作品《阿涅斯論瓦爾達》見面,如今傳來瓦爾達的去世消息,不禁讓人心生惋惜。在《阿涅斯論瓦爾達》這部電影中,瓦爾達回顧了自己一生的創作,這部作品其實非常像瓦爾達的「大師課」,在這部作品裡,靈感(inspiration)、創意(creation)和分享(sharing)作為瓦爾達的創作關鍵詞被分享給年輕的作者們。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部給自己蓋棺定論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作為瓦爾達的遺作似乎為她的一生畫上了一個相對完滿的句號。

事實上,一生拍過無數電影的瓦爾達並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她曾經學過攝影,並且以這個身份到訪過中國,拍下了大量的圖片為那個時代留影。有趣的是,據說直到二十五六歲,瓦爾達都沒有看過什麼電影。直到作為攝影師的她結識了一批演員和導演朋友,電影才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或許也因為她認識了自己的丈夫,著名導演雅克·德米。

瓦爾達和雅克·德米可能是法國新浪潮一代最重要的情侶電影人,他們的關係是1960年代愛情樣式的模範,既自由又甜蜜,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伴侶。可惜的是,雅克·德米僅僅活了59歲就去世了,為了紀念這段感情,瓦爾達在德米臨終前拍攝了一部《南特的雅克·德米》。在這部電影裡,瓦爾達滿懷深情地將丈夫少年時代就有的對電影的熱愛表達出來。毫無疑問,這部作品是這對夫婦愛情的最好的明證,並且隨著他們的前後離世成為電影史的永恆。

《南特的雅克·德米》中的小德米。圖源網絡

作為女性電影人,瓦爾達一向以她電影中強烈的女性意識為世人所關注。她早年的名作《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以女歌手克萊奧一天中的兩個小時為切入點,準確把握了女性對生命的焦慮和不安的情感世界。之後,瓦爾達拍攝了《拾穗者》《天涯淪落女》等一系列關注女性命運的電影。

而到了後期,瓦爾達更是把攝影機對準自己的生命體驗,拍攝了諸如《阿涅斯的海灘》等「私影像」,這部電影是拍給瓦爾達八十歲生日的紀念作品。在這部紀錄片中,瓦爾達記錄了自己和丈夫的電影生涯,用回憶錄的方式回顧了自己的生命歷程。電影充滿了各種奇妙的想像力,甚至採用動畫等活潑的形式,讓這部關於逝去歲月的電影絲毫沒有傷感的氛圍,但是細膩的情感卻非常容易讓人動容。

瓦爾達是一位興趣廣泛的電影藝術家,她最近被中國觀眾喜歡的作品恐怕是《臉龐,村莊》,在這部電影裡,瓦爾達和街頭藝術家JR合作,兩個人開著貨車漫遊法國村莊,在各種建築物上留下大小塗鴉。瓦爾達晚年對當代藝術頗有興趣,這部紀錄電影也可以看作是她的某種藝術實踐。電影看似隨意,其實有著一種精緻的結構,還體現著瓦爾達對社會的關照。在這部電影裡,普通人的肖像被繪製在建築物之上成為藝術品,從庸常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永恆,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樣的一個行為喚醒了普通人的個體意識,有著很強烈的藝術介入社會的意味。不僅如此,這部電影還融合著夢幻和回憶。電影中,瓦爾達坐在輪椅上在羅浮宮奔跑,為了老友戈達爾爽約不快等橋段都讓人感到一種骨子裡浪漫和真摯。這可能就是瓦爾達電影的魅力所在。

《臉龐,村莊》中,瓦爾達和JR在他們的作品前合影。圖源網絡

法國新浪潮作為當代電影最有影響力的運動之一,可以說是上世紀文化盛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浪潮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拍攝了諸多優秀的電影,而是新浪潮的精神深深影響到之後的每一代電影人並波及世界。所謂新浪潮的精神正是年輕人不滿於現狀,轉而開拓新的語言和題材的革命性,而瓦爾達作為「新浪潮教母」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新浪潮的自由精神,不斷用自己的創作延續生命,她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化身。

□餘餘(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付春愔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骨子裡的浪漫
    從年少輕狂到地老天荒用歲月無情的畫卷捲走了稚氣的容顏骨子裡的浪漫從目光如炬到深情款款用生命無常的變幻幻化出素麵的尊嚴這首歌詞很喜歡。電視劇沒看過,歌曲也沒仔細聽,但歌詞卻很好,尤其喜歡「骨子裡的浪漫」這個標題。那麼,什麼是骨子裡的浪漫呢?現在很多女孩擇偶有一個重要條件――有情趣,懂浪漫。我不太明白她眼中的浪漫究竟如何定義?是每個紀念日或對方生日送上數字玫瑰(或9、11、99、520、1314);還是拉上巨大橫幅大寫「***嫁給我吧」及「***我愛你」之類嗎?
  • 冰島電影新浪潮
    ▲《公羊》、《麻雀》、《處子之山》三部影片撐起新浪潮說起北歐五國之一的冰島,國內文藝青年最先想到的,可能不是這個國家的電影,而是冰島為世界貢獻的一支後搖大牌樂隊四根螺絲(Sigur Rós),主唱在舞臺上用小提琴弓拉動吉他、用自創的冰島方言深情演唱,成為眾多樂迷心中的經典畫面,它們的音樂採盡了冰的仙靈之氣
  • 新浪潮崛起的時代,無可置疑是電影藝術的黃金歲月之一
    《法國新浪潮速寫》一文中曾寫道:「總覺得六十年代以後,電影就沒有年輕過」,新浪潮「將電影的青春少艾永恆地留了下來」。這種對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浪漫想像,所有喜愛新浪潮的影迷都能夠共鳴;杜魯福、高達、查布朗、伊力盧馬、華妲等新浪潮領軍人物的大名,似成了美好電影的代名詞。
  •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期待華語電影挑戰好萊塢
    臺灣電影教母焦雄屏:期待華語電影挑戰好萊塢 時間:2013.06.18 來源:濟南時報 分享到:
  • 【水朝夕工作室】回味電影新浪潮
    「新浪潮」特指從上世紀50年代末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電影運動,後來「新浪潮」一詞被廣泛用於其他電影史上其他國家在二戰之後興起的新興電影運動。在法國,二戰後,電影工業和大眾媒介都感到,法國電影正在迷失方向,陷入了一般的歷史重構和俗套的文學改編的泥潭。
  • 萬瑪才旦與藏地電影新浪潮
    這是他在華語影壇徵戰15年、得到威尼斯這樣的A類電影節認可後,在全國商業院線發行的電影。影片講述藏區牧民達傑一家的故事。達傑的父親不幸病逝,上師預言老人的靈魂將會「轉世」到自己家中,此時妻子卓嘎恰好懷孕。因違反計生政策要被罰款、家裡經濟困窘,卓嘎想要打胎,但丈夫達傑和兒子都想讓她生下這個「輪迴轉世」的孩子,信仰與俗世的矛盾就此產生。
  • 【讀書筆記】《法國電影新浪潮》
    新浪潮的分類——電影手冊派、左岸派1.新潮派《電影手冊》的幾位悍將先出手攻擊主流電影中的片廠僵硬的和改編文學的風格,提倡個人化以及以浪漫方式對抗傳統工業,他們強調個人視野,均視寫影評為拍電影的必要過程,而且都喜歡用同樣的攝影師(亨利•德卡及拉烏爾•庫塔爾)。他們起先財力人力互通有無,由互助的方式先拍短片開始,再推進到劇情片。
  • 溫情浪漫到骨子裡的法國電影,只推薦這5部,都值得看好多遍
    人們對法國的印象,是一個溫情浪漫的國度,而法國電影也是歐洲電影的代表,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法國電影,把法國人浪漫的到骨子裡的特性,展現的一覽無餘。要說到溫情與浪漫,我只服法國電影。1.《天使愛美麗》艾米莉是非常堅強的女孩子,僅因心跳過快就被父親診斷為心臟病的她,無法和其他的朋友一起玩耍,也沒有辦法去上學。沒心沒肺的她因黛安娜王妃在車禍中不幸身亡,突然讓她意識到生命如此的脆弱。她開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在這過程當中遇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
  • 法國電影新浪潮,永不停歇
    如今提及法國新浪潮電影,影迷們會如數家珍般地報出「新浪潮五虎將」的名字,戈達爾、特呂弗、侯麥、裡維特和夏布洛爾。再熟悉一點影史的朋友,還會說出阿倫·雷乃,阿涅斯·瓦爾達等「左岸派」導演,他們構成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主力。當我們追溯這批導演的成長道路時,卻會發現朗格魯瓦和巴贊,存在主義哲學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構成了推動法國電影新浪潮誕生的驅動力。
  • 電影《愛是永恆》首映禮 史振愷真摯告白引歡呼
    5月29日,由陳烈、鄒豐執導,史振愷、曲博聯袂主演的青春電影《愛是永恆》在北京萊納恆泰國影城舉行首映禮,一眾主演現身首映現場。現場互動歡樂十足暖心分享片場故事炎熱的夏天擋不住現場的歡樂和熱情,歡聲笑語中,導演及一眾主創現場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有趣故事。面對粉絲和媒體的接連提問,作為該片男主的史振愷也卯足十分精神一一作答,更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感悟,稱「完成了一次心理的蛻變」。
  • 暗黑教母霸氣回歸,魔法大戰一觸即發
    5 年後,暗黑升級的《沉睡魔咒 2》將於 10 月 18 日登陸杜比影院和杜比全景聲影廳,「仙女教母」將帶著她的「小怪物」霸氣回歸,為你再次開啟奇幻多彩的魔法世界~作為系列的第二部,《沉睡魔咒 2》延續了第一部的劇情。愛洛公主接受了菲力王子的求婚,愛女心切的瑪麗菲森將面對「女大不中留」的難題。
  • 看香港電影新浪潮
    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香港電影雜誌《大特寫》發表題為《香港電影新浪潮:向傳統挑戰的革命者》的評論文章,首次用「新浪潮」一詞來形容香港電影的新氣象。大特寫雜誌的後身上電影雙周刊。這份雜誌上參與了這次新浪潮的重要雜誌。
  • 十部電影認識英國新浪潮
    理察森的處女作體現了英國新浪潮的最基本原則。場景是英國新浪潮的基本元素,影片背景設置於一個工業城鎮(東米德蘭的德比),這裡的工人階級數量龐大。影片用實錄電影的方法刻畫了吉米和妻子之間以及階級之間的分歧,這種方法在新浪潮運動中屢見不鮮。儘管這部影片獲得了幾個獎項的提名——四個英國電影學院獎和一個金球獎(理察•伯頓獲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少婦怨》票房並不好。
  • 探析:新浪潮電影的時空特性
    「新浪潮電影」在把這一理論付諸實踐時,就必然產生了銀幕上的「心理時空」關係。在這類影片中:冷漠的視角,神經質的時空跳切,鏡頭乏味至極的靜態擱置,串肉丸子似的「事件」的「偶然」連續,各種鏡頭所表現的細節難堪和彆扭地銜接以及畫面無意義閃現和重複等,構成「心理化的時間和空間」的基本模式。
  • 新浪潮電影
    新浪潮電影 Nouvelle Vague產生於1958年的法國。
  • 香港電影新浪潮?屬實可笑
    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源起是一班在電視臺出身,引進、學習國外的一些電影創作經驗、風格的年輕導演,拍攝的風格新穎的電影。『新浪潮電影』源自法國1958年末的電影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此被稱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一書中闡述過一個觀點:「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這個自我究竟是什麼呢?找到自我就能建立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嗎?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 《真愛百分百》——一部浪漫到骨子裡的法國電影
    今天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浪漫的法國電影——《真愛百分百》。
  • 新浪潮電影女神逝世,法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雖然在很多國人心目中,安娜·卡裡娜不是最著名的法國女演員,但只要是新浪潮電影愛好者,就肯定不會忽視她。她是新浪潮導演戈達爾的繆斯女神,曾大量出演其作品,也曾在其他新浪潮導演作品中出演。戈達爾和卡裡娜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不太了解的小夥伴要問,到底什麼是新浪潮電影呢?
  • 80年代初珍貴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訪問
    同時採訪了數位香港電影人,有導演、編劇、影評人和電影文化工作者,用旁述加專訪的方式介紹了那個今天看來被稱作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這部片更多是旨在向西方觀眾很概括地介紹香港的電影和電影對這座經濟繁榮的大都市來說,它如何成為一種生活的方式。而對今天的影迷來說,從這部50分鐘左右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許多當年電影市道的真實影像還有後來許多大導演如徐克、許鞍華年輕時接受訪問的珍貴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