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聊聊那些可以在遊戲機上玩的桌面遊戲

2021-02-16 機核

導語:沒人能隨隨便便就找到好玩的遊戲的,任何人都不行。一個人的命運啊,固然要靠自己的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你得時常給自己出點命題。對我來說...育碧那些其實沒怎麼下大力氣折騰的產品都挺有意思的?比如說《光之子》和《勇敢之心》這樣用UbiArt Framework引擎劍走偏鋒的小作品,比如《南方公園》這樣黑曜石製作的作品,比如幻之作品《GLOW》,比如玩過之後誰都想不起來的《From Dust》。翻找育碧做過的各式各樣奇怪遊戲曾經是我最主要的業餘消遣,而且讓我收穫頗豐。就比如今天要給各位推薦的這些,桌遊移植作品。

你知道對於一款優秀的桌面遊戲移植作品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嗎?很簡單:

要改。但是不要瞎TM改。

有關電子媒介對桌面遊戲的加成

電子遊戲媒介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視覺傳達——簡而言之就是精美、酷炫、可愛、繁複神奇、鬼斧神工、招人稀罕。桌面遊戲最有趣的魅力,是想像力對遊戲過程的加分。在電子平臺上恰到好處的修飾能夠為玩家的想像力起到「助推」的作用:也許一些玩家不是那麼浪漫,那麼精美具體的遊戲畫面則能讓他們一下子找到一款桌遊的「點」,進而投入其中。而對於那些想像力溢出的桌遊愛好者來說,如果電子桌遊的表現形式收放自如恰到好處,你就立馬會被從「低空飛行」拉升到「環繞軌道」,感受一種即將逃逸的快感。

什麼樣的桌遊移植作品很糟糕呢?就是那種玩起來「僅僅用滑鼠代替雙手就齊活兒」的桌遊電子版——嘛,反正打桌遊的動作本質上也就是抓取和放下兩種嘛,就用滑鼠左鍵隨便點點好了。我們還加入一個右鍵查看額外信息的功能,把翻看規則書的過程省去,然後讓電腦負責一下算數,舉手之勞,是不是很貼心?

不行的,大哥!

在桌面上打《暗殺神》很美好(IPAD版也還行),但完全搬到電腦上,會死

桌遊的電子版不是說能讓屏幕顯示紙片兒上的畫兒、讓電腦幫忙發發牌算算分兒就可以的!不不不,稍微加一點傻了吧唧的特效也沒有用——《旅法師對決》說的就是你!《暗殺神》電子版還有你(你個不要臉的零優化ipad移植小婊砸)!電子遊戲是一種獨立的媒介,所以它有自己的呈現哲學和表達特點!清湯寡水兒的你們以為自己個個都是麻將和花札嗎?倘若真要做得剛健樸實,請做到《桌遊模擬器》的hardcore程度,直接在電腦上模擬出桌子,然後才是桌遊,和實際上桌打一毛一樣!

所以,電子化的桌面遊戲是要改的——要改得有個電子遊戲的樣子。但不能改太過——大哥你明白不能改太過的意思嗎?

有個電子遊戲的樣子,但還得是桌面遊戲

現在我們有特別特別多從桌面遊戲中汲取營養的電子遊戲。往近了說,我們有颱風過境般摧毀機核的爐石傳說,有黑馬Duelyst,還有同樣好玩的Cardhunter;說得遠點,電子戰棋遊戲本身就是一種桌面遊戲在電子媒介上的浴火重生,更別提各式各樣的RPG了——但「汲取營養」的意思是學到精髓但完全不同,請明白這一點。


和這些遊戲相比,桌面遊戲的電子移植版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他們必須保持桌面遊戲的核心魅力。這就意味著:簡約直接的遊玩方式,萬變不離其中的規則框架,具象但不完全繁複的呈現方式。德式桌遊和美式桌遊也許確實可以通過複雜程度加以區分,但本質上他們都保留著「桌面遊戲」的特點——就好像柏拉圖理想國中的那個完美的馬的形象一樣——簡而言之,不甚準確地說,就是他們總是比電子遊戲簡單直接。無論你只需要一套卡片就可以殺得天昏地暗還是要把各式各樣的棋子兒和標誌鋪滿一桌子,它們都只是「卡片」和「棋子」而已——打出「萬箭齊發」之後客觀發生的事情是卡片落在桌子上,而不是真的把每個人都紮成刺蝟,無論棋子精美到何種程度它都依然是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移動的棋子而已——你能明白這種「疏離感」嗎?這是桌遊的感覺,這種感覺使桌面遊戲的電子移植版本僅僅是「移植版」,而不是純粹的電子遊戲,因為作為「移植遊戲」,本質上是要用電子媒介呈現桌遊的美感,而不是促成它們的「進化」——不,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不需要這種一種桌遊變得像「真正的」電子遊戲,我們想要的其實是偶爾在找不到人一起打牌的時候用手柄或者鍵盤來上兩把,在屏幕和電視上回味那種桌面上遊戲的感覺而已。

也許AR技術的發展終有一天會終結這種煩惱,但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可以把這個事兒拿出來胡侃的。

行行行好好好...

對桌面遊戲的電子版進行「額外的改動」是一種非常高風險的行為——它可能成為讓遊戲錦上添花的點綴,也可以是讓遊戲煥然一新的變身咒語,但一旦過了就會導致尷尬的結局:如果玩家還能認得出那個原有的桌面遊戲的形態,那麼一些所謂「發揮電子媒介特點」的改動只會顯得畫蛇添足令人厭煩;但如果改動得面目全非,那麼這款遊戲就會變成「XX桌遊在電腦上的精神續作」,不再是一個桌面遊戲的「移植」作品。

所以,桌面遊戲的電子版需要修改,但卻很害怕「大改」。

神似桌遊但從最初和最根本就不是桌遊,這是《爐石傳說》競爭力的根源啊,小夥子們。在火爐旁擠一擠...

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你發現沒?「究竟掉多少根頭髮才算是開始禿頭?」「多少根稻草才最終形成了草垛?」「加了多少RPG要素一個FPS才變成了MOBA?」

答案,就隨風而去了啊我的朋友。

那麼我們用一個含糊的結論作為這一段廢話的結尾吧:我們在這兒就把那些能明確地表達出純粹桌面遊戲玩法的電子遊戲稱為「桌面遊戲的移植版」。

這種結論有三個很不錯的例子,這三個例子都是育碧與孩之寶合作推出的。質量相當不錯,推薦給各位,說不定什麼時候(比如PSN特價的時候)就能買來隨便玩玩散心。

《烏諾牌》(UNO)

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UNO,一方面原因在於通常只在酒桌上見到它(當然,這玩意是比划拳、丟骰子之類傻了吧唧的酒桌遊戲強不少),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這玩意打起來過於血腥了——為什麼這遊戲不評級成35+呢。

"If uno is an anime」

UNO算得上是德式桌遊的最佳代表,集德式桌遊的所有特點於一身:器具簡單,玩法容易上手,機制精煉,需要很多人一起,並且玩起來很殘暴——UNO把這些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簡直就是德式桌遊中的德式桌遊。

這是我心目中「最不適合在電子平臺呈現的桌面遊戲NO.1」。我一直覺得誰做電子版的UNO誰就是智障——好吧這不,後來育碧做了,行吧。在PS4商店看到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心裡是什麼感覺。

UNO這遊戲的優點倒是不用特別介紹,即便是做成了電子遊戲依然如此——就是好玩,剛健樸實的德式桌遊,好玩,沒了。

育碧的這款UNO的最大優點就是精美——特別特別漂亮,打出牌的感覺也特別俏皮和利落,還有育碧人物和你的互動,其實做得很用心。如果你非要要問這電子版的UNO有啥具體的競爭力的話,能玩各式各樣的額外規則算是一個——在酒桌上,很少有人願意陪你玩一些非常複雜的UNO擴展規則,對不對?

但總的來說,作為強社交性的德式桌遊中社交性偏強的UNO,非要在PS4上玩,總讓人感覺特別特別的悲傷,即使育碧的UNO遊戲質量還特別棒,也是如此。

《RISK》

RISK是一個經典的桌面遊戲,歷史很悠久(從1957年到現在)。這是一種用鉛筆、世界地圖和骰子作為最基本遊玩工具的回合制策略遊戲,玩家需要運籌帷幄,運用策略調動每個地塊的兵力,佔領整個世界。

RISK非常非常好玩——因為它的核心結算機制超級簡單(一個地塊的軍隊進攻另一個地塊,三個骰子對兩個骰子,完了),但打法深不見底,攻防平衡對大局意識要求極高。

這是一個將隨機性和策略穩定性完美平衡的遊戲——以少打多永遠是最優先的戰術策略,但每場戰鬥依然會充滿了風險和變數,這些變數將會干擾玩家的瞬時戰術規劃,但又不會真正動搖宏觀的戰略對抗——不可思議的以少勝多是可能的,但一次絕地反擊能否成為戰略上的轉折點,這依然由玩家自己的水平決定。

RISK的另一個魅力在於它可以完美無縫嵌套各式各樣的題材——日本戰國時代、拿破崙戰爭、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冷戰、近未來、冰與火之歌、魔戒、星球大戰、質量效應、植物大戰殭屍、光環、星際迷航、復仇者聯盟,只要存在起碼的宏觀框架,只要能劃出地塊、可以分配戰鬥力、能有由頭打起來,你都能把它玩成個RISK。

RISK還非常非常適合電子化——因為它的分數結算和戰鬥結算雖然簡單,重複度卻有點高(尤其是需要用鉛筆擦來擦去的),把這些機械化工作交給CPU肯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正因為如此,RISK很早很早就被做成了電子遊戲——1988年的Commodore 64上就有RISK,後來就登上了Macintosh和各種其他平臺。我第一次結識這款遊戲是在VeryCD上見到了《RISK 2》,它的副標題就是「The game of global domination」,這也是最經典的RISK的名字。

在PS4上,RISK由育碧重新製作,這次,育碧選擇了近未來背景。RISK是一個規則幾近完美的桌面遊戲——說實話要不是規則還是需要超過5句話才能說明白我都想把它比作圍棋了,所以PS4上的《RISK》育碧非常聰明,完全一點都沒有嘗試修改這個遊戲的玩法,只是把它做得異常的酷炫——地圖變成酷炫的戰術界面,電腦輔助化身你的AI副官,戰鬥結算畫面都是現代的坦克(造型酷似M1艾布拉姆斯)對轟和現代戰機對敵攻擊,打起來帶感得要死。

當然,這個PS4版的RISK還是有缺點。首先,它掉幀——什麼概念,朋友們,一個桌遊,掉幀。其次,這遊戲的背景是爭奪資源進行的新的世界大戰,但是它的世界版圖有點問題——不算是小問題...這遊戲裡中國的版圖錯得離譜。

今年新發售的《RISK:Urban Assault》解決了這個問題,不知道是為了帶一些《全景封鎖》的時髦感,新作把舞臺變成了城區的小規模戰鬥。同時,本作還加入了額外設施和陣營特性的要素,這屬於RISK擴展玩法的範疇,如果你不太喜歡RISK原版過於簡約和均衡的玩法,這一版其實更有意思。

最後需要提醒你的是,這玩意在PS4上,網絡對戰很不穩定,經常掉線...

《戰艦》(Battleship)

E3之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果斷地把LA的玩具店裡的一套經典的《battleship》買回來——不過這玩意搬回來稍稍有點麻煩。

在Wiki上,《戰艦》這一桌面遊戲被稱為「Guessing Game」,因為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是「有條理地猜測」。玩家在網格紙的「海面」上布置自己的船隊,並炮擊對方的「海域」,對手則要誠實地告知炮擊的結果是「未命中」、「命中」還是「擊沉」。玩家需要通過分析自己的炮擊結果來推斷對方船隊的分布——因為不同的艦種的「長度」是不同的。當船隊中的船隻全部被擊沉的時候,這一方就會輸掉遊戲。

在小時候,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喜歡玩這個玩法的變種——「打飛機」。只不過這一次我們是在「空域」中布置飛機,而且需要的是通過分析來準確地命中機頭才能擊落敵機獲得勝利,而不是像《戰艦》這樣完整地命中一艘船的所有船體。

《戰艦》這個遊戲的魅力之一是它其實是個玩具,擁有非常精美的模具和棋盤。無論是代表船隻的棋子,還是用來標識命中與否的浮筒形標記都精美極了,浪漫得讓人管不住自己的手。

而育碧製作的這個《戰艦》的電子版,這個就厲害了我的哥。

這款《戰艦》是我心目中桌面遊戲移植的標杆作品。首先它做到了「適當修改,發揮電子媒介的魅力」,同時又極力保留著《戰艦》作為玩具的可愛之處——遊戲的UI依然保持的玩具的布局,連指示物都和玩具版本一樣,同時遊戲中那些卡通的戰艦模型也非常漂亮,還搭配著各式各樣的開火特寫動畫,玩起來妙趣橫生。

育碧的《戰艦》遊戲加入了《戰艦》的幾種擴展規則——而這些擴展規則不一定非常適合在實體玩具上進行遊玩,因為可能會導致每個回合結算時間變得略長。

比如「Ship Attack」規則,引入「偵查」和「打擊」兩個動作,並加入「情報值(偵查會消耗這個值)」和「火力值(打擊會消耗這個值)」兩個資源系統,在原ship attack規則中,玩家可以進行特殊規格的偵查(比如3X3區域的偵查,但不開火),在《戰艦》遊戲中,將這個特殊玩法與所謂的「印度規則」融合起來,賦予各種噸位的艦船不一樣的偵查和開火性能,讓戰術戰略多樣化——比如說,兩格的「偵查艇」進行偵查的收益更高(支付4點偵查值,偵查5個位置);潛艇可以發射魚雷,魚雷在命中目標之前將會一直筆直地前進直到橫貫戰場;航空母艦雖然攻擊消耗火力值很高,但卻可以支付7點火力值進行12次打擊,等等等等。當玩家的某一種船被擊沉後,他將會失去對應船型的能力——這就讓對抗變得異常快節奏,而且可以衍生出各種不同風格的打法。

不僅如此,在《戰艦》中你可以解鎖各式各樣的船隊,而不同船隊中的同種艦船的能力也不盡相同,為遊戲帶來更多的變數。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你也可以在遊戲中體會到那個最純粹的經典《戰艦》玩法,這都取決與你自己的選擇。

這款遊戲版的《戰艦》,既進行了符合電子遊戲形式的改動(因為電腦能提供方便的結算),又沒有讓它變得「不桌遊」,這真是了不起。

結語:具象的玩具

話說回來,包括這款《戰艦》在內,桌面遊戲移植作品也確實只是「小品」而已——很多時候,桌面遊戲正是要在桌面上,和朋友面對面的玩才有樂趣,不是嗎?

不過,小時候你是否對自己的玩具有著各式各樣的幻想?是否曾用自己的想像力「強化」它們,渴望它們自己「動起來」?在擺弄手中的玩具的時候,作為孩童的你其實也同時在腦中玩這些玩具。而你腦中玩具的絢麗與神奇,沒有什麼現實中的東西能夠與之相比——哪怕是現在的電子遊戲也不行。

正因為如此,桌面遊戲的移植作品呈現出的精緻才有一種別樣的意義。不只是更加漂亮,玩起來更方便,更是因為某種程度上,它們是把你的想像力具現化的一種嘗試。

更多內容請關注機核網

點擊【閱讀原文】給原作者點讚!

↓就這兒!戳死我!

相關焦點

  • 這款復古遊戲機可以玩CD老遊戲 在電視上玩
    騰訊數碼訊(佳和)最近眾籌網站Indiegogo出現一款復古遊戲機產品,有了它你可以玩老CD遊戲
  • 那些年插卡遊戲機裡面的遊戲,你玩過幾個?
    還記得當年的插卡遊戲機嗎?那算得上是80,90後童年的回憶了,其中不乏很多有趣的好遊戲,不僅能讓人回憶起小時候和朋友一起抱著手柄一天的美好時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憶一下當年最火的幾大經典插卡遊戲,看能否讓小夥伴們一下子回到童年的時光!
  • 想租臺遊戲機?用哪些品牌APP值得信任?其實可以這樣玩
    這種模式最大好處是你只是想用幾天或者幾次,不需要花多錢去買來以後會閒置的東西,你只用花幾十元左右的價格就可以滿足需要,說實話挺方便的。盒子君是一位專業遊戲工作者也是一位遊戲愛好者來聊聊新型租賃購物方式。
  • 在FC遊戲機的時代,你有哪些遊戲可以一次清除?
    也許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放學後立馬跑回家完成所有作業,立馬跑到電視機前打開傳說中的遊戲機,揮舞著又小又難用的遊戲控制器,興奮地開始自己的遊戲人生。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單色像素遊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其中有些你可能玩了無數次,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訓練中,似乎你可以控制整個比賽的一切,你有一些遊戲可以被「命」清除嗎?
  • 你還玩遊戲嗎?
    年輕人打開應用商店,遊戲頻道可選擇的品類一大堆,能讓人挑花眼,但真正好玩的、耐玩的遊戲,卻越來越少。 2 回溯童年,筆者兒時流行的那些電子遊戲,全都是可以稱為「經典」的作品。可能在遊戲界,也有「黃金時代」一說。我上中學的日子,尤其是初中,可能正趕上了電子遊戲的黃金時代。
  • 全世界最有名的十款遊戲機,你玩過那些?
    全世界最有名的十款遊戲機,你玩過那些?遊戲主機始於Magnavox Odyssey,自它之後,也有不少優秀的、富有創新精神的主機面市。那麼,哪些主機能夠入選我們的榜單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nes開創了第三代家用遊戲機市場NES,是Nintendo發售的一種家庭主機,俗稱紅白機,也是此類遊戲機在日發行本以外的地區版本的縮寫,在日本發行的遊戲機型縮寫為FC又寫作Famicom。在該遊戲平臺上比較著名的遊戲有《Contra》,《Super Mario》等等。任天堂FC的後續機種是1990年推出的任天堂SFC。
  • 主機遊戲:那些年我們買過的遊戲機,現在的你們是否還記得
    這是由任天堂2001年發售的遊戲機,本身的畫質並不出色但在當時已經是不可多得的東西了,雖然說當時很想買,但是還是沒有錢,再後來一次機緣巧合下我拿到了自己的壓歲錢,偷偷的去買了一臺掌機。但是後來的遊戲卡更讓我為難,以至於我並沒有過多的錢去買。小霸王后來小編更是因為一次的上課失誤導致了遊戲機的離去。
  • 重溫兒時的回憶,Joyroom機樂堂掌上遊戲機
    遊戲機對於80,90後的男孩子來說並不陌生,都是兒時慢慢的回憶。當年的小霸王其樂無窮,步步高遊戲機的開機音樂等等,直到現在如果聽那些音樂到都會勾起那段快樂且肉疼的回憶。直到最近看到了一款迷你遊戲機這才又動了心思,現在的孩子沒有80,90後那些遊戲,每天除了看動畫片就是玩手機,我覺得應該讓孩子也體驗一下他父親兒時的快樂。買回來後發現這東西並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壓根不喜歡。算了自己玩吧。分享一下這款迷你遊戲機,讓有跟我一樣想法的朋友方便選擇。
  • 聊聊那些年我玩過的國產戰略遊戲
    這是咱國內第一個在E3正式展出的中國遊戲,還翻譯成外語在國外發行,裝逼宣傳的話不說了,很多人都玩過,說說它的一些好玩的地方。對於手殘黨來說,這種戰爭遊戲我首先想的不是進攻和消滅,而是猥瑣保命,安全第一。有人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但對我來說太沒安全感了,死也死在溫柔鄉裡,然而這個遊戲一上來就給我一種強烈的安全感。
  • 「遊戲」跟妹紙一起玩點遊戲吧!別獨自孤擼了!
    那麼接下來,南瓜菌就開始推薦那些適合跟妹紙玩的遊戲:1.舞力全開Just Dance系列這款遊戲是美國育碧公司推出的一款超讚的體感跳舞遊戲,每一年都會推出新的一款遊戲,整個系列目前更新到Just Dance 2015。
  • 小時候玩過裝在電視上的遊戲機,魂鬥羅、超級瑪麗和93快打的舉手
    相信每一個80後90後的男生都應該玩過,因為在8090年代那個時期,國內流行的家用遊戲機主要就是FC了,其他的都太貴了很少有家長會給孩子買,以下說說那些回憶中的遊戲吧。魂鬥羅最經典的射擊遊戲了,也是大部分玩家的啟蒙之作,影響力不比超級瑪麗小,在我小時候還沒有玩過遊戲機,還沒有見過魂鬥羅是什麼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那個經典的秘籍,因為小夥伴們經常會提起,說起這個的時候就開始雙眼冒綠光,一來二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終於有一天我在一個小朋友家裡看到了,眼睛都看直了,剛開始玩的時候還不習慣遊戲機的操作,30條命都不夠用的
  • 那些年,任天堂發布的遊戲機們
    這是一系列的掌上機,玩家可以通過小的LCD顯示屏和操縱按鈕玩一些簡單的遊戲。當時的任天堂總共推出了六款不同的遊戲,在1980年到1991年間,此系列的遊戲機賣出了大概4300萬臺。它發行的Game Boy遊戲機實際上可以引領掌上遊戲機的流行風向標杆,比如當時帶火了「俄羅斯方塊」這一款益智休閒遊戲,除此之外,它們還可能比其他競爭者們的設備能帶來更大的AA電池銷量。在整個發行期間,遊戲機賣掉了近1.2億臺。可能你稍一留神,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家中保留著這套遊戲機。
  • 遊史趣談:PONG是遊戲機之父的,但世界上第一款遊戲不叫PONG
    突然,威廉靈感就來了,這批來的都是學生,跟他們講學術肯定只會死的更慘,那我為什麼不做一點能讓他們跟實驗室設備互動的東西呢。說幹就幹,威廉跟他的助手搞到了上述的Donner Model 30模擬計算機,花費了3周的時間搭建了一整套遊戲設備,不過這裡的設備並不能成為遊戲主機,他們的設備使用了個示波器作為顯示設備,並沒有任何的沒有視頻輸出功能,因此不能算的上是「視頻遊戲機」。
  • FC遊戲掌機會有人玩嗎?國產520合一遊戲機體驗簡評
    前些天在朋友那裡淘來一個FC遊戲掌機,牌子沒啥知名度,但是盒子上印著"Made in China",所以就暫且叫它"國產"吧。這款遊戲機名字叫RG FC520,它只有巴掌大小。儘管顏值很普通,做工也沒有多高檔,但是迷你的機身還是很吸引人的。
  • 買了Switch遊戲機什麼感覺?入手之後的玩家表示:我太后悔了
    跟大家說句心裡話,老狼不久前入手Switch之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後悔,特別的後悔。後悔沒早點買這個遊戲機,咳咳,我不是給Switch打廣告,任天堂那麼大的招牌也不需要我來宣傳,只是想表達的一個意思就是,Switch對於一個遊戲玩家而言,真的值得入手一個。
  • ——聊聊那些遊戲裡的斯巴達人
    ——聊聊那些遊戲裡的斯巴達人 2018-09-04 18:42  遊戲機實用技術 本文是撰稿人投稿,僅代表作者觀點還有一個月的功夫
  • 包含一切的《世界遊戲大全51》是否也有著你的回憶?
    正如其名,《世界遊戲大全51》整整包含了51款來自世界各地的遊戲在記憶卡內,甚至不客氣地說,幾乎大多數曾風靡世界的棋牌類和桌面玩具遊戲玩法都被包含在內,從宣傳片來看,這款《世界遊戲大全51》甚至大有趕超《馬裡奧派對》成為多人聚會遊戲首選的潛力。不過這個看起來內容量足到不買仿佛還有點虧的遊戲,是否真的如同其宣傳的那樣包羅萬象,可以勾起你心中的某些遊戲回憶呢?
  • 可給手機進行充電,內置520款經典遊戲,遊戲機還能這樣玩
    現在市面上充電寶的種類和功能都很多,最近入手了一款霸王小子推出的霸王小子V3,這是一款既可以玩遊戲機又可以給手機充電的充電寶,那麼這款霸王小子V3表現到底如何?霸王小子V3的外包裝設計比較簡單,可以看到包裝正面帶有產品的實物圖,左邊靠上的位置標註有產品的相關特點。
  • 下一代遊戲機已問世 下一代遊戲在哪?
    下一代遊戲機的功能增強後,還可以讓更多的物體和人物同時出現在顯示屏上,同時玩家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的遠景。你可以在《Ryse:羅馬之子》中率領一支軍隊去攻打敵方的要塞,軍隊中的每一名士兵都刻畫得非常細緻。《喪屍圍城3》中的大批殭屍在下一代遊戲機上也顯得更加逼真。而在《刺客信條4:黑旗》中,你可以清楚地在加勒比海海岸看到成群的海豚、小鳥和一片片不同的小樹林。
  • 不足40 元的復古遊戲機,裡面竟藏著 500 款童年遊戲
    遙想學霸君的童年,一到放假就跟小夥伴出去騎車打球,再不就是在家一起玩小霸王,那段時光真的是其樂無窮啊。到了今天,雖然大家都有更強的「遊戲機」——手機,但是聚在一起玩遊戲的機會卻越來越少了。某榮耀某精英這種遊戲,一點也沒有小時候一起玩遊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