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幫教基地成立。
中新網湖州6月1日電( 施紫楠 朱婧)「再請一些教育方面的學者撰稿,美術類老師製作漫畫,這樣內容會更豐富……」六一兒童節前,賈建平又與溫奕弋碰了面,這是她們第二次就南潯法院未成年人專刊改版,進行討論交流。
退休後的賈建平精神飽滿,依然撲在她最「放不下」的未成年人工作上。從2000年至今,「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模範法官」賈建平,「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溫奕弋,浙江湖州南潯區人民法院兩代法官媽媽,20年薪火相傳,為迷途少年點亮一盞盞明燈。
法官媽媽為學生上法制課。
暖心之舉助力少年審判
「小英(化名)大學學了法學,去了一家律所實習。那一刻,我覺得所有付出都值得,甚至感恩能從事這樣一份工作。」
賈建平口中的小英,本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因為結交外校一些不良學生,因為一個舉動釀成了災禍。因其認罪態度好、且尚在就學,最終免於刑事處罰。
對於這樣的孩子,賈建平十分惋惜,更為了她的案子四處奔波,庭前四處奔波了解小英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庭審時不斷緩解小英心理壓力;庭後多次與小英及其家長「交心」,書寫出「很有愛」的法官後語。
為此,賈建平還特地建立了一整套貫穿未成年人審判各環節的機制,涵蓋62項內容。
而徒弟溫奕弋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合適成年人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小昊(化名)是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因父母在外省務工,無法參加庭審,溫奕弋便聯繫南潯區婦聯副主席閔陳晨,擔任小昊的「臨時家長」,以維護小昊在法庭上的合法權益,減輕其庭審時的緊張。
當看到閔陳晨來到法庭的那一刻,小昊儼然有了幾分見著「親人」的底氣。
法官媽媽回訪中。
回訪幫教 煎一劑育心良藥
小凱曾是一名未成年緩刑犯,嘗過年少輕狂的苦果,咽過悔不當初的淚水。然而年紀尚輕,沒有一技傍身的他,今後如何立足?賈建平愁在心裡。
在回訪幫教中,賈建平了解到有很多像小凱一樣的未成年緩刑犯都有學習技術的意願,便出資聘請技術學校老師,為他們開設培訓班,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十幾年後,那個曾經「吊兒郎當」的少年,已成家立業,並通過努力,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
曾經,作為徒弟的溫奕弋,經常看著賈建平為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忙到深夜。現在,已獨當一面的她,走過師傅的路,更深刻體會到了那種心情:與未成年人在法庭上相見,最無奈,也最心痛。
小成今年剛滿16周歲,2018年因瑣事與他人發生矛盾,衝動下將對方捅傷。在溫奕弋眼中,小成就像一個跌坐於泥潭,充滿悔恨與無措的孩子。
泥潭不該變成深淵,2019年3月,在溫奕弋聯繫溝通下,法院與湖州某生態旅遊公司籤訂幫教協議,小成開始在此上班。
這也是法院建立的首個涉及服務行業的幫教基地。自那以後,幫教基地越來越多,現已有21個,多年來,為120餘名未成年緩刑犯提供公益勞動及工作、學習機會。
溫暖扶助 奏一曲關愛樂章
「在家裡,奶奶常說你們待我們這樣好,我們一定要記在心裡。從現在開始,我將以我最大的努力,爭取優異成績,將來回饋社會、報效祖國,並且還要幫助其他和我們處境一樣的人,如果不介意的話,當我長大了,我一定會常常來看您……」
當溫奕弋讀到小斌(化名)這封信的時候,不禁溼了眼眶。孩子稚嫩的筆觸,像一片羽毛,觸動了她柔軟的心靈。
小斌尚在襁褓之時,母親因罪獲刑,他與奶奶兩人相依為命。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奶奶靠打零工撫養孫子,家境清貧。溫奕弋得知後,當即通過溫暖基金,購買文具、生活用品等去看望小斌。
「賈法官是我的師傅,也是讓我敬佩的人。她用自己的獎金作為啟動資金,設立『愛心幫教基金』,某種意義上,這是我們『溫暖基金』的前身。」溫奕弋告訴記者。
2014年,在溫奕弋提議下,法院聯合南潯區慈善總會設立「溫暖基金」,系湖州市首個法治關愛基金,用於資助刑事案件中確有實際困難需經濟幫助的未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害人,及刑期較長罪犯未成年子女中的經濟困難者。
像小斌一樣受到幫扶的未成年人還有很多。基金成立至今已累計募集55萬元,資助150餘人次。
「潤物無聲」,20年已過,賈建平與溫奕弋還將用自己的愛心,繼續點燃一盞盞心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