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鳳凰網財經《封面》
記者|陳琳 製片人|武辰 宣發統籌|葛瑤
文|朱揚
靠近辦公室的地方有個類似陽光房的小門廊,周鴻禕平常卻不會在這裡略坐一坐。
他一般早上十點到公司,晚上如果開會就八九點走,如果有應酬就七點左右走,有了手機後更是無時無刻地都在發信息。總之是很忙,忙到沒有時間思考人生,也沒有閒情逸緻在小門廊待上片刻。
在採訪周鴻禕期間,他帶鳳凰網財經《封面》領略了他號稱千萬級的音響設備,他挑了一張馬友友的大提琴播放。在場若干個音響設備,都是周鴻禕自己從全世界搜集湊起來的,打開他的音響設備,需要開十來個按鈕。
「我根本聽不來這個旋律描述的是什麼,你把它就當好聽的東西來聽,」周鴻禕介紹,他雖然聽古典和傳統音樂多一些,但並不追求相關知識,對他來說,音樂好聽就聽。而玩音響則是因為這樣更能聽到歌曲中的細節,例如歌手的很多感情。眾多樂曲中,周鴻禕比較喜歡的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旋律,由一個名叫帕爾曼的以色列小提琴手演奏。
周鴻禕認為:玩音響和做產品二者唯一的聯繫就是,都要非常非常注重細節。他告訴我們,這些音響設備隨便擦一下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到最終呈現的聲音,樓裡的供電也會有影響。
周鴻禕對他的音響設備瞭若指掌,每個細節都是他自己搭配安裝的,一共四五十根線,每根線有不同的用處,有數字線、有模擬線、有信號線。「這是玩音響的樂趣,就像美國有的人喜歡在車庫裡搗鼓修車,不是不能送給修車廠,但可能他修車就是休息和放鬆的一個過程。」
為了聽音樂的愛好,周鴻禕一口氣買了5000張黑膠,原本打算每天聽一張,下半輩子都都能與黑膠為伍。然而,一年多過去了,他一張也沒聽,就像買書一樣,「你買書的時候覺得要看,很多時候買回家往書架上一堆,可能也不見得看。」
回想起年少的時候,周鴻禕評價自己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現在想一想,應了辛棄疾那句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天的心境卻是「卻道天涼好個秋」。
年輕的時候會表現出鬥爭性、好勝心,人到中年,周鴻禕認為自己仍然有這種衝動,「不然我就不會去做網絡安全了。」但是周鴻禕認為,這種衝動不是物化不服輸的精神,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年輕時候的標新立異,是一種內在精神的呈現,裹挾著一絲不成熟。而到如今,他的想法轉變為「何必展現出來給別人看,變成產品、變成業務就好了」。
周鴻禕有一個信條,他稱之為「不裝不端」。「不裝」就是真實,周鴻禕說他喜歡真實的人,自己也努力追求著儘量做到真實,有些話實在不方便可以不說,但不說假話。「不端」就是保持謙虛,不要脫離地氣。他認為每個創業者都應該具備「不裝不端有點二」的精神。
周鴻禕為此找到了一個英文翻譯,即賈伯斯那句著名的「stay humble、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的理解是,「stay humble就是保持謙虛不端,stay foolish就是有點二,stay hungry就可以理解成是不裝。」
在這種信條的指導下,周鴻禕仍然在為360努力。相較於最風光的2010年到2013年,近幾年的360略顯弱勢,但這並不影響周鴻禕的堅持,如果別人評價他,他希望被評價為「一個很真實的,不斷在奮鬥的奮鬥者。」
01
只要使用網際網路產品,都會讓渡一部分個人信息
《封面》:360識別外部攻擊時是基於收集的用戶數據,那是不是意味著用戶在使用360包括其他數字產品時,用戶讓渡了部分隱私?
周鴻禕:如果泛泛來看,現在所有的網際網路產品,只要用這個產品,那麼就可能會讓渡一部分個人信息。但是和其他產品不太一樣,360對個人隱私並不感興趣,因為個人隱私和網絡安全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是分開的,不是所有的個人信息都是個人隱私。360不關心用戶的隱私比如看什麼照片、聊什麼天、買什麼東西,360關心的是用戶看不見的後臺有什麼軟體在運行。其次,木馬和攻擊者必須要聯網通信,所以用戶電腦裡肯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IP和奇奇怪怪的域名的連接,這是360所關心的。
至於現在有些軟體偷偷打開麥克風偷聽你的談話,那我認為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個人隱私,以此來追蹤用戶、知道用戶的喜好,以便進行廣告推銷,我認為這是不太合適的。
02
電腦洩露隱私概率較小,手機情況比較嚴重
《封面》:就360對個人電腦保護來看,現在中國的電腦用戶,被洩露或者是不安全的因素大嗎?
周鴻禕:在電腦上洩露的概率比較小,很多軟體都被360查殺得差不多了。並且現在聊天、購物基本不在電腦上,所以電腦上隱私保護的情況還OK。現在情況比較嚴重的是手機,手機是個傳感器,大部分人睡覺都帶著它,一天的活動基本都在手機上。而360在手機上的隱私保護能力基本上發揮不出來,因為沒有權限。
手機廠商實際上擁有最大的權限,360跟其他軟體都是平級並沒有特殊的權限,所以今天手機上的隱私洩露可能需要國家和企業來發揮核心的作用。消費者是非常弱勢的,當你使用各種網際網路服務,比如用搜尋引擎搜減肥、某個隱私的疾病,你自然就把你心裡的想法留給了搜尋引擎。所以app廠商能拿到很多人的個人數據,這並不是說廠商一定要這樣做,它是由服務特點決定的。
這種情況下,我認為app廠商收集個人數據是合理的,但是應該盡到以下責任,第一是搜集個人數據時,一定有合法正當的理由,要幫助用戶做某個事。比如有個軟體什麼都沒做就把麥克風打開了,用戶聊天就偷聽他們的談話,然後藉此給用戶推廣告,我認為這個就是違規的。第二是要讓用戶有知情權,要告訴用戶為什麼有這個功能。第三點是要讓用戶有選擇權,比如軟體某種信息,用戶如果不願意被搜集,就應該允許用戶把這個信息採集的功能關掉。
現在隱私洩露最可怕的不是單個手機的洩露,而是很多網絡公司的信息洩露。假使這些公司安全不夠專業,但他們又採集到很多用戶的數據,一旦被黑客攻擊,就會導致用戶數據大規模洩露。我們俗話叫「拖庫」,就是把用戶資料庫給拖走了。所以我一直主張,網際網路公司在埋頭狂奔時,一定要捨得在網絡安全上做投入。
03
為管理和用人感到焦慮
《封面》:現在您有什麼樣的焦慮嗎?或者內心覺得對公司、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周鴻禕:最大的挑戰我認為還是在管理和用人上的挑戰。戰略的執行有時候比戰略本身還重要。目前我旗下有一萬多人,確實不太可能什麼事都自己去做,所以要通過管理建立組織的力量。過去創業公司只有幾百人規模的時候,個人的作用非常巨大,基本上單槍匹馬就能帶著大家衝鋒陷陣。但今天面臨這麼大的一個組織結構,怎麼樣能選對人、培養人,這可能是對我最大的挑戰。
主持人:選人包括選接班人嗎?
周鴻禕:這不是一個接班人的概念,而是要選新的領軍人物。我可能只規劃了一個宏觀的方向,360提供品牌、資源、技術,其中需要一個CEO能像創業者一樣去思考,帶領團隊像創業公司一樣往前走。一個公司最後其實所有產品都會過時,能一直傳承下去的是文化、是精神、是創新能力,還有不斷進化的團隊。所以重要的是找到新一代的CEO、新的領軍人物,讓他帶著我們繼續做大創新的業務。
04
經營模式已被證明一半,最終夢想是賣服務
《封面》:360自打回歸A股之後表現並不是很亮麗,營收好像也在下滑,未來對360有什麼規劃嗎?
周鴻禕:360回歸這幾年都在轉型,首先是把原來策略不相符的一些公司賣掉,然後重組了企業安全集團,並且把名字改成了政企安全集團。像天津、上海、重慶等,差不多有十個城市已經與360已經籤約。由360來幫這些城市打造城市級的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建立安全大腦、安全運營基地,包括安全的運營基礎設施。我認為這證明我的模式已經被證明了一半。
我最終的夢想是,未來360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但是這個服務是分布式的,是在每個城市建立安全服務的團隊,然後建立安全服務運營中心。
例如在重慶的安全服務基地就立足重慶,輻射整個重慶及周邊地區,為周邊的幾十萬家企業提供安全支持服務。360現在收到了很多地方的頂層設計的設計費及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費,但是我最終的核心是以後能夠收到網絡安全運營的服務費。
《封面》:最終的目標是?
周鴻禕:最終的目標是,360為中國上百個城市建立安全運營中心。
《封面》:那個時候會支撐起360多麼大的體量?
周鴻禕:這個問題我倒沒有想過,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說數字要比較嚴謹。但坦率地說,可能大家有點失望,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給公司定戰略,很多人提起戰略、提起商業模式,想到的往往是多少錢,但很多時候第一步不應該先考慮營收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打造核心的技術、核心的數據能力;第二步是如何打造一個核心的產品,包括服務式的體系;第三步是要考慮如何把這個體系在中國建立起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