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旬,有兩位家長風風火火地跑到我們機構,諮詢孩子的語言問題。據他們說,孩子剛開始說話時挺好,家裡人也都很高興。後來到孩子2歲半的時候,寶寶的嘴裡就有點不利索了,尤其是舌面音(j、q、x)和舌尖前、後音部分,老是把「自己」說成「記己」,「知道」念成「肌到」。
家長在家也經常糾正孩子的發音錯誤,有一段時間確實卓有成效,但沒過多久就又回去了。眼看著孩子馬上就進幼兒園了,這才不得不來語言機構尋求幫助。
兒童語言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大約要佔到門診量的一半。很多孩子在語言問題出現初期就沒有得到父母的足夠重視,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錯誤的發音方式便被保留下來。有的家長對語言障礙有一定的了解,就在家中自行訓練,可訓練手段並不專業,效果自然也不夠理想。
小編有一位小學同學就有吐字不清的毛病,而且前後鼻音不分,畢業後就各奔東西了。後來有一次同學聚會上碰到他,吐字不清的問題倒是改善了不少,可前後鼻音還是那樣。從小學畢業到那次見面,都已經過去11年了。
語言是人類溝通和傳遞信息最重要的工具,承擔著人類學習、認知、情感、交流等作用。兒童語言的發育水平直接影響其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發展。不客氣地說,語言的落後會導致孩子各方面的全面落後。
從古至今的和平年代,專業技能就從來不是老闆選擇你的唯一因素,即使一個人才華堪比曹子建,武力蓋過關雲長,沒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也不會得到BOSS的重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戰爭已經不是訴諸觀點的主流手段,反而是談判桌前的風起雲湧才讓人浮想聯翩。
雖然現在的社交工具層出不窮,人與人相隔萬裡的溝通都能順暢無阻,但主流方式還是面對面交流,一是表示互相尊重,二是人與人的零距離交流才能完全展示出一個人的交流技巧和嘴上功夫。你總不能認為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石油問題吧!
還有,你看如今的商業精英,哪一個不是能在萬人面前侃侃而談,即使有些口音卻也發音清晰、邏輯順暢。如果一家跨國企業的老總嘴裡像含了一串葡萄一樣,發音沒有對的,吐字沒有清楚的,我想以後來合作的企業會越來越少吧!
也許你會說我將得過於危言聳聽,跟自己孩子沒有一點關係。可你不知道的是,1-3歲是孩子的黃金髮育期,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迅速發展,哪怕有些東西是不好的問題,孩子也會一併吸收進去。如果不及時進行修正,這些問題就會陪伴孩子的一生,長大後長期保持單身狗的獨身狀態都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生理上的問題都好解決,最困難的問題是吐字不清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極影響。孩子在家時,身為父母的你們自然不會嘲笑孩子的毛病,可進入幼兒園以後呢?孩子上小學之後呢?孩子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同齡人的取笑,這時候孩子的心理狀態就會發生改變了,弄不好還會引發口吃的出現。
好了,如果還有人問「吐字不清是否有矯正的必要?」就請把這篇文章給他看一看。小編也希望家長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哪怕是一點點的變化也會在孩子如此敏感的時期內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