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li
關於未來城市的樣貌,人們有很多想像,「賽博朋克」(cyberpunk)就是其中之一。
在「賽博朋克」描述的科幻城市裡,霧氣繚繞、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獨特美學風格的背後,描繪了一個「高等科技與低端生活結合」(High tech、Low life)的未來社會形態,儘管科技高度發展、人工智慧(AI)普及,但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卻出現了停滯和倒退。
網絡上,在近兩年各路媒體博主的集中宣傳下,「賽博朋克」風格從科幻亞文化出圈成為網絡熱詞。當大眾面對「賽博朋克」暗黑系美學,還停留在對未來科技城市的擔憂時,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山城重慶早已走上通向未來之路,與「賽博朋克」不同的是,這裡的人選擇用高科技、人工智慧將重慶打造成一處人人宜居宜業之地。
「不適合生存」到「AI CITY」
重慶位於川東嶺谷地帶,層巒疊嶂的山脈給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現代城市形成前,重慶的市區範圍僅集中在今渝中半島上。百年前,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從飛機舷窗俯視重慶時,曾留下這樣的印象:「此地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沒有平坦的陸地。人們簡直成了力圖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
「從100年前這樣一個沒有安身之地的城市,到如今的快速擴張、繁榮興盛,成為熱門旅遊城市,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依靠了我們的城市科技。」 重慶高新區招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奉波說。
當時,他正在參加一場「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與麥肯錫諮詢全球董事張帆、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特斯聯科技集團副總裁謝超等人,一起就如何打造重慶人工智慧城市等話題進行探討。現場還匯聚了來自政、企、學、研、資等各界資深人士200餘人,共同討論科技賦能城市所帶來的「新經濟·新生態·新機遇」。
特斯聯科技集團CEO艾渝在重慶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上致辭
「城市智能科技(UrbanTech)是一種前沿的發展理念,它描述了基於城市線上線下數據有序流通,利用智能技術直接改善城市生活和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進化過程。」 特斯聯科技集團CEO艾渝所說的內容,正是當前各國應對「城市人口集中化」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思路。
據聯合國預測,至2050年,全球將有近70%人口住在城市,其中中國的城市人口將增加2.55億。這意味著全球即將面臨「城市人口集中化」帶來的隱憂,例如能源耗竭、資源分配不均、交通擁堵等。種種風險之下,城市也必須應用新的措施、新的科技,讓城市管理變得更加智能,從而最大限度地優化和利用有限的能源。
除了「城市人口集中化」趨勢外,國內恰逢「新基建」風口,各地有關城市智能化政策的密集發布,試點城市超過500個,這也使得城市智能科技的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其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細分領域充滿投資機會。
據市調機構IDC 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全球的城市智能化支出規模增速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態勢。至2020年,中國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三大熱點投資項目依次為可持續基礎設施、數據驅動治理以及數位化管理。至2023年,更將升至約400億美元。
「城市智能科技可以覆蓋公共場所、建築環境、基礎設施以及交通工業等領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風向標。抓住這一機遇,可以實現城市新經濟和新生態的全面發展。」艾渝告訴36氪。
萬丈高樓平地起,城市的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先從局部落地樹立樣板。西部(重慶)科學城便是中國打造人工智慧城市的絕佳實踐場域。這裡不僅生態環境良好,開發空間充裕,更是具有科技發展的「重要土壤」——比如匯集28所高校,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產業園區,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試驗區、國家級高新區,西永綜保區等多塊「金字招牌」。
此外,國家政策更是一粒「定心丸」。今年1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專題部署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求支持兩地以「一城多元」的模式合作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中,這個未來城市的樣板就是特斯聯AI CITY。
讓大數據不只是大的數據
特斯聯的「AI CITY」之所以被重慶「相中」,與其前瞻性的理念、創新的科技力以及系統性的生態布局緊密相關。
早在上世紀90年代,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後,我國也在1995年啟動數字城市建設,這是智慧城市的1.0版本;隨著2008年IBM「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到3.0感知智慧城市時代;2013年,在WiFi、3G/4G的網路傳輸與雲計算、大資料的後端資料存儲、處理與分析的技術進步下,開啟了4.0認知智慧城市時代;現階段,隨著數據積累以及傳輸頻寬和速度的再次騰飛,革新的、具有自主進化能力的「人工智慧城市」時代隨之到來。
特斯聯便提前踩住了產業大勢,於2019年開始將在各個垂直場景的經驗融合,打造城市級智能產品AI CITY。這也比日本豐田的「Woven City」提前,成為全球最早的人工智慧城市引領者和實踐者之一。
作為城市智能化發展的高階形態,特斯聯AI CITY的核心發展目標是通過技術來保障城市中的每個人在可負擔的範圍內,都有平等的機會享受最佳城市體驗。這其中的一個重要要素是數據並不能像以前一樣簡單地堆放,而要有效連接,深度融合。
就好比需要一個「城市中樞系統」,能將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連接起來,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與整合的「思考」,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從而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讓諾大的城市萬物互聯,成為一個新的物種,一個可以完成自我進化的新形態。
在特斯聯眼中,實現這一過程需要有對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的深刻理解與創新應用。通過物聯網產生、收集海量的數據存儲於雲端、邊緣端,再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慧,實現萬物數據化、萬物智聯化,形成一個可持續的智能生態體系。
想像一下,未來某個夏天,當你去公司上班時,寫字樓會感知到你的到來,並根據你的過往感受來調節辦公室的室內溫度,甚至可以利用天氣和汙染數據來調節建築物內的氣流,指導何時進行自然通風,從而使你倍感舒適。同理也可應用於其他人、其他辦公區域。隨著時間流逝,寫字樓將了解所有人的感受,並越來越準確地計算出如何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場景狀態,並同時達到能源的最優化,提升節能減排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寫字樓會將這些智能的水平發揮地越來越「極致」,這就是AI CITY中建築的應用效果之一。
AIoT的實現也跟「數字孿生」模型息息相關。簡單說,「數字孿生」的精髓在於現實的物體在數字空間的映射, 並將物體的真實狀態都呈現出來。有些像作業系統(如Windows),能夠連接打通不同的硬體設備,將鍵盤等設備的真實狀態實時映射在系統裡,並予以分析處理。解決場景割裂、數據靜態的同時,也能統一調度、統一分析、統一決策,反推潛在的風險。這也構建了特斯聯AI CITY的技術核心之一——TACOS城市作業系統。
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介紹《數字孿生應用白皮書》時,36氪注意到特斯聯已被工信部列入數字孿生圖譜的代表性公司,AI CITY的相關內容則被援引了17次,是城市智能化的典型案例。
特斯聯在重慶打造的AI CITY,數據化程度達到90%
牆內開花牆外也香,受特斯聯AI CITY的產品及理念所吸引,明年下半年開幕的杜拜世博會也會聯手其共同打造一座示範性的未來智能城市。
從行業獨角獸到如今的全球化科技企業,特斯聯憑藉其技術實力和戰略布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躍遷。箇中原因,或許正如2019年《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中,艾渝公開演講時所說:「我們在過去幾年一直在思考10年以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中國會變成什麼樣,一個城市治理會變成什麼樣......特斯聯正是基於此來倒推我們的產品設計和發展方向,朝著這個目所能及方向去不斷努力迭代。」
與產業鏈協同共生
助力一座城市完成數位化轉型絕非易事,創新技術是底座,但除了技術優勢外,產業導入能力、生態平臺共建的張力等綜合實力也不可或缺。從這個維度看,特斯聯的雄厚「家底」也是其打造AI CITY的重要因素。
背靠光大,特斯聯可以充分發揮生態圈優勢,做好協同生態資源落地,不斷探索場景智能化服務中的各種可能。憑藉自身在城市智能科技的引領力,特斯聯已經打造了生態開放平臺,不但吸引諸多合作夥伴加入,同時與奇安信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共建實驗室,實現在產業發展、學術研究、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場景應用等全鏈條的升級。
另一方面,重慶對AI CITY也很支持。「重慶高新區對我們的扶持很到位,營商環境也非常好,包括稅收返還、人才優惠政策等,政府承諾的都在落地。AI CITY是高新區成立以後的第一個大項目,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項目之一。」特斯聯科技集團副總裁賈琳向36氪透露。
2020年9月,重慶全市曾召開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在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和新聞發布會中,要求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中心。
如此這般,也使特斯聯有了「放手大幹一場」的底氣。「為了打造AI CITY,我們從頂層設計做起,主導城市數位化建設和運營。將以AI CITY 為平臺,聯合行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城市智能科技產品和服務生態。」艾渝表示。
而他的第一句話,也正解決了傳統智慧城市中遇到的主要困境:傳統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重建設、輕運營」的現狀,雖然許多項目快速上馬,卻沒有真正發揮效能。
在特斯聯的主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並參與到了AI CITY的建設中。「特斯聯有目標有方向且非常清晰,而且有實力,這是我們加入進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這個團隊是優秀的,第二整個理念是能夠落地的,特斯聯在做的這件事情,我們有需求,又能很好地融入進去,還能夠做出示範效應,所以我們對特斯聯寄予厚望。」一位加入到AI CITY的生態夥伴這樣告訴36氪。
整個產業生態的良性發展,絕不是一兩家企業就能實現,而是需要諸多合作夥伴的協作。也就是說,企業與企業間,彼此要互相著想,共同生長。
「在挑選夥伴時,特斯聯比較看重高成長性。一旦認定後,我們會一直合作下去,陪著合作夥伴一起走。」賈琳講道。
通過AI CITY的建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為重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重慶綜合競爭力——這是特斯聯在重慶建設AI CITY的長期願景,也是打造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慧城市標杆的體現。
研討會最後,在重慶市政府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屈謙,光大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趙威,特斯聯執行長艾渝等見證下完成了集中簽約。當天籤約項目共41個,包括研發總部/基地項目13個、聯合實驗室項目4個、區域總部項目12個、數據中心項目10個,戰略合資項目2個,總投資額超100億元。
集中簽約特斯聯AI CITY
「AI CITY是未來的必然趨勢,能與特斯聯合作助力重慶打造AI CITY令我們激動不已,相信重慶也同樣興奮,因為AI CITY能將最佳城市設計和智能技術整合在一起,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我相信,這將成為新一代城市建設的典範,指導我們更健康、高效地在城市中工作生活。」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前副院長、塔科瑪創新工作室創始人丹尼斯·法蘭奇曼(Dennis Frenchman)總結說。
儘管未來充滿變數,但目前看,特斯聯「AI CITY」的確是未來城市的一種全新形態,也是「未來」在當下打開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