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子| 排版
轉自網絡| 配圖
|《Funny Face》
第一次知道奧黛麗·赫本是在一副嶄新的撲克牌上,每一張牌的背面都是赫本的經典照片,我覺得她的美對我來說是驚為天人的,於是我也記下了這美麗女子的名字。
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是奧黛麗·赫本在1957年主演的《Funny Face》中文譯為《甜姐兒》,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賣花女》、《蒂芙尼的早餐》這般有名,但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時尚與哲學思考也帶給人們很多啟發。
片中以大段的演員獨唱來代替人物獨白,加之以復古的踢踏舞,精緻的服飾和前幾年很火的片子《愛樂之城》的表現形式很是相似。影片講述的是赫本扮演的女主是一家舊書店的管理員,專注於哲學世界,探討感情移入論和共鳴,研究實證主義,一句「若個人權利不被群眾尊重,群眾便不能存在」便讓時尚雜誌的主編雲裡霧裡。她拒絕時尚,充滿自衛,但內心仍舊渴望被愛和新世界。最終她去了巴黎與共鳴學家暢談,走上了T臺,與發掘她攝影師走在了一起,她理解了美,而時尚編輯理解了共鳴。
在巴黎的赫本用自己獨特的風格拍攝出一個又一個經典形象,而她投入的表現力也隨著和攝影師的感情越發真摯而更加投入。直到在教堂面前拍婚紗造型時,牧師以為是她和攝影師二人真正的婚禮,這時候兩人才表明心意。可是之後兩人卻也發生分歧,在赫本與自己崇拜的哲學家交談時,攝影師看出那哲學家其實是圖謀不軌的,而單純善良的赫本卻認為是攝影師小題大做了,於是兩人不歡而散。攝影師決定先行離開,而赫本卻發現那位哲學家確實是對她圖謀不軌,於是發現自己錯怪了攝影師,回去找他。另一邊,到達機場的攝影師偶遇了哲學家,得知赫本打了哲學家,便離開機場去找她。兩個人心照不宣地來到了那座教堂,再一次說出來自己的心意,甜蜜的擁吻在一起。
拋開電影的愛情色彩,電影本身也表達了那時人們對時尚新的認識,不僅是徒有其表的華麗,一個人內心的豐盈才會讓她由內而外大放光彩。這一點不管是電影誕生的上世紀中期還是當今社會,都需要人們認真地體會。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東西便是影片中的時裝,任何一件衣服放在現在都依然是摩登的,設計感極強的,色彩搭配毫不媚俗的,帶給觀眾一種美的視覺感受。
話不多說,快去看看這部女神奧黛麗·赫本的經典電影《Funny Face》吧,讓我們一同欣賞「甜姐兒」的摩登時代。
-END-
作者介紹
您有什麼想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