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地獄——「餓」島嶼餓死上萬日軍

2021-02-13 重說近代史

導讀:這是美國二戰影片《細細的紅線》,影片的背景在一座小島上,經過半年的浴血奮戰,美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太平洋戰場的一次偉大的轉折。然而,在影片的最後,離開那座島嶼的主人公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他望著逐漸遠去的那座小島,不禁自問:「黑暗和光明,仇恨和愛慕,都來自同一個心靈,同一張面孔麼。」

這裡曾是純潔無邪充滿原始風情的處女地,(字幕:瓜達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南太平洋上著名的旅遊勝地,五千多平方公裡,有火山、熱帶雨林、金礦,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曾經稱,瓜島「純潔無邪」、「充滿原始風味」,是一塊處女地),為什麼會成為「死亡之島、飢餓之島」和屍臭沖天的「血嶺」?這裡爆發了一場什麼樣的「屠宰場」大戰?對於和主人公這樣的普通士兵而言,他們在這場戰役中又經歷了什麼的心靈煉獄呢?

1942年8月,美軍與日軍為奪取這個小島,在陸地、海洋和空中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血戰。1942年初,日軍攻陷離瓜島不遠的戰略要地拉包爾時,對瓜島並不關心,日本大本營甚至還不知道這個小島在哪裡。他們更不會想到,瓜島,這個日語中同「餓島」讀音相似的名字,預示了日軍在瓜島上的命運。

日軍大本營認為,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至少到1943年才能恢復元氣。而日軍陸軍大部,都被牽制在中國戰場,沒有攻陷澳大利亞的兵力,但只要將瓜島在內的紐幾內亞建成海空防禦堡壘,就可以封鎖澳大利亞,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大本營派遣三千日軍士兵在這裡日夜趕建機場。日軍統帥部沒有想到的是,美軍很快行動了,並且將瓜島作為反攻的第一戰。

1942年8月7日,美軍陸戰一師夜襲瓜島,一舉拿下日軍正在修建的機場,日軍逃入叢林,堅持作戰,等待外援。瓜島退守叢林的日軍給日本統戰部發去告急電報:「敵軍銳不可當,我軍誓死堅守陣地,願武運長久。」

裕仁天皇得知美軍佔領瓜島後,非常震驚。海軍軍令部長官永野修身好不容易安撫好天皇,首相東條英機也開始發火了,他大罵海軍,說他們只顧搶功,佔領瓜島竟不告訴陸軍,以至陸軍未派駐島部隊,給美軍鑽了空子。永野修身無言以對,隨後就氣急敗壞地嚴命山本五十六奪回瓜島。

反攻瓜島制定作戰計劃的,正是因馬來戰役榮升參謀本部作戰班長的青年軍官辻政信,馬來之戰的經驗告訴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儘快增援是日軍唯一選擇。

8月9日,日本海軍三川軍一中將率多艘戰艦,趁夜逼近瓜島,同盟軍艦隊遭遇,隨即率先發起了狂風般的炮擊,傾刻間,澳大利亞巡洋艦「坎培拉」號、美國巡洋艦「文森斯」號相繼沉沒,一千多名盟軍官兵戰死。

日軍士氣大振,但他們忘記了,他們本來第一任務是要襲擊美軍運輸艦隊的,當他們慶祝勝利的時候,美軍的運輸艦隊,已平安地將大量物資運送上島,美軍士氣大振,而島上的日軍,還處於飢餓之中。

「少帶給養,快速突進,正面進攻」,上次日軍馬來之戰的成功經驗,成為這次日軍瓜島戰役的既定戰略。

9月10日,川口旅團增援到達瓜島,臨行前,辻政信告訴他們,美軍不堪一擊,遠不如日軍熟悉的中國軍隊。日軍相信,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給養和裝備,而是人。川口旅團沒有帶多少重武器,靠血肉之軀發起衝鋒,然而,在裝備精良、兵力是日軍五倍的美軍面前,日軍戰死1200人,只換來了40名美軍陣亡, 這場叫做「血嶺之戰」的戰鬥,驚動了日軍大本營, 大本營認為,瓜島美軍人數遠高於預計,至少1萬人以上,10月13日,日軍集結了兩萬名士兵,200門大炮,75輛坦克裝甲車,向瓜島美軍發起了進攻。然而,此時島上美軍已達兩萬三千人,因此,佔據優勢的美軍,很快讓戰爭局勢明朗化,日軍將校大部分戰死,坦克也多數被擊毀,反攻徹底失敗,瓜島的日軍絕望了。

然而,讓勝券在握的美軍沒有想到的是,瓜島的地獄之門,才剛剛開啟。10月25日,島上日軍幾乎彈盡糧絕,身邊只剩下了刺刀。當晚,成群日本兵吶喊著衝出叢林,美軍營地頓時一片大亂,很多熟睡的美軍剛剛睜開眼睛,看到黑暗中刀光一閃,就失去了生命。戰局眼見著就要發生轉折,但多數日軍因飢餓而體力不支,被迫撤退。

11月12日黃昏,日軍的援軍到達,再次發起衝鋒,守島的美軍高度緊張,他們在火力上擁有絕對優勢,但近身肉搏卻不是日軍的對手,一旦被日軍逼到身前,便幾乎註定戰死,有美軍士兵因過度緊張,向叢林裡亂扔手榴彈,甚至炸到了自己人,戰鬥之後,對日軍又怕又恨的美軍,通過侮辱日軍的屍體洩憤。

然而,日軍的自殺式衝鋒,因為飢俄,逐漸也堅持不下去了。陷入飢餓的日軍,採取了一種叫做「猛兵飼育」的辦法,湊足一部分剩餘的食物,挑出身體特別強健的30人,讓他們吃飽,然後組成敢死隊,攜帶手槍、炸藥等武器偷襲機場,居然不斷重創美軍。後來所剩食物越來越少。日軍就用抽籤方式選出一人,湊幾粒米熬一碗粥,讓他喝完粥就去襲擊美軍崗哨,這些體力不支的日軍往往有去無回。

已經失去戰鬥能力的日軍,成批地餓死在叢林裡,無數屍體腐爛生蛆。因為飢俄,奄奄一息的日軍士兵甚至張大嘴巴,誘使蒼蠅飛進嘴裡。

當美軍戰後打掃戰場時,看到無數活活餓死的日軍,已經變成了一副骨架,戰爭如此殘酷,甚至讓他們的勝利喜悅一掃而光,這樣美麗的一個小島,因為人類的自相殘殺變成了地獄,很多在和平中長大的美軍,沒有見過這樣的慘象,一度精神崩潰,他們開始反思,這就是人類苦苦追求的真實嗎?

日軍沒有在瓜島取得勝利,辻政信引咎去職,然而,日軍還面臨著另一場慘敗,一封日軍自己的電報,就將把自己的英雄和獲勝的希望,葬送給了美軍。

本文為重說近代史與愛奇藝聯合製作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天罰 二戰全紀實》文字稿。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本節目官方唯一官方微信「重說近代史」,紀錄片文字稿將在本平臺獨家連載。

相關焦點

  • 瓜島戰役中,日軍一直在補給食物,為什麼大部分士兵卻餓死了
    瓜島戰役是一場太平洋戰爭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從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的這段時間裡,美軍與日本圍繞瓜島及其周邊島嶼,爆發了多次大戰。瓜島戰役以日本的失利告終,這也標誌著盟軍進入了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瓜島戰役)日本在瓜島戰役中的感受,只能用「憋屈」來形容。1942年8月7日,美軍悄然登陸瓜島。
  • 成吉思汗用1招,讓蒙古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曾效仿,卻餓死5萬人
    其實也簡單,成吉思汗就用了一招,讓蒙古騎兵從此吃上飯,不再餓肚子。 古代運輸糧食都是用馬匹來用,可是成吉思汗卻用牛羊等牲畜來運輸。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節約戰馬,培養大量的騎兵;二來糧食如果不夠,就把牛羊殺了,用牛羊來代替糧食。
  • 日軍被困孤島餓死,美軍卻喝著冰鎮啤酒,沒有冰淇淋就造反
    島上那些四處蔓延雜生的灌木茅草和有礙景觀的樹木全部被砍伐剷除,並且噴灑了大量除草劑,島嶼內陸的低洼溼地也用珊瑚砂填平,而且定期施放殺蟲劑,消滅蚊蠅害蟲的滋生繁衍,防止各類熱帶疾病的傳播。 相比美軍官兵在烏利西環礁諸島上的優裕生活,同時期日軍官兵的生活待遇完全是天壤之別,不要說在艱難困苦的前線地帶,即使在後方基地其後勤供給和生活服務也遠不及美軍奢侈。
  • 陸戰一師在瓜島,為什麼恪守「夜間不出擊」原則?日軍夜戰能力強
    1942年8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一師沒費多大週摺,順利登上瓜島並佔領了日軍即將完工的機場,為紀念中途島戰役中陣亡的英雄,該機場取名「亨德森機場」。然而,師長範德格裡夫特非但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甚至對固守機場沒有信心。
  • 二戰時期最慘烈的島嶼爭奪戰,這一戰讓輕敵的日本走向潰敗
    然而日軍不知是真的狂妄還是無知,在隨後多次增援中都還是做出了分散用兵,逐次「加油」的方法。就連日軍的海軍大將增援瓜島時只派出了5000人,當然這也是白給了。他決定將計就計以退為攻,等日軍登陸後再以岸基機和艦載機予以迎頭痛擊。果然,在2000餘人的日本先頭部隊剛剛上岸後,就被美軍火力打得血肉橫飛,傷亡慘重。此時,日軍終於意識到美軍在瓜島絕不是什麼戰術襲擊,也不僅僅是要破壞機場,而是要把瓜島作為一個重要的反攻基地。8月31日,日軍戰時大本營下達命令,在瓜島方向集中陸海軍主力,協同作戰迅速擊潰瓜島美軍。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何時開始走下坡路?絕非1942年中途島戰役的失利
    瓜島戰役的起因,是尼米茲(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和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達成共識,他們都認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是儘快奪取日軍的海空核心基地拉包爾。因為日本人仍然在企圖進逼澳大利亞,這也說明中途島戰役並未完全遏制日軍的進攻勢頭,而拉包爾已經成為日軍在西南太平洋的重要前進基地,日軍一部甚至前出到了瓜島,距離澳洲大陸越來越近。
  • 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士兵行軍從不挨餓,日軍效仿,卻餓死5萬人
    「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不吃餓得慌!」這句俗語在中國流傳甚廣,把人比成鐵,把飯比作鋼,十分詼諧有趣,大大強調了吃飯對人的重要性。
  • 華盛頓號揚名瓜島海戰,夜戰的終結者,在雷達的幫助下擊沉霧島號
    一直以來夜戰都是日本海軍的常備訓練項目,所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瓜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就在夜戰當中頻頻得手,在夜幕的掩護下,受過夜戰訓練的日本海軍經常將美國海軍打得措手不及。
  • 日軍最精銳師團人海衝鋒,被美軍重火力洗地,陣亡比達20:1
    日軍第6師團本計劃增援瓜島,但未及參戰日軍即已經戰敗,因此駐守在布幹維爾島,這裡的日軍也沒有等待太久,便迎來了美國人的進攻。當時第6師團編制在日軍第17軍麾下,防守布幹維爾島的日軍除該部外還有獨立第38混成旅團以及海軍一部,共計有35000餘人,而17軍軍長則是百武晴吉中將。在此前的瓜島作戰中,百武晴吉就是一位名人了。這位老兄奉命率第17軍收復瓜島,當時該軍下轄的是日本陸軍中另外一支精銳部隊——第2師團,同時還有第38師團等部,不過這些部隊較為分散。
  • 1944年關島戰役日軍一戰陣亡三名將官島上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關島戰役是美軍1944年的奇襲跳島戰術最後一部分,幾乎是與塞班島戰役同時展開的,1944年6月美國將其在太平洋戰場上「逐島進攻」的戰略改為「蛙跳戰術」主要戰略軍事部署,即越過日軍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島嶼奪取太平洋上最關鍵最重要的據點,切斷日本的海空交通線建立美國的海空軍戰略基地,為目的進行展開的
  • 老鼠都死三回的慘烈奪島戰役!進軍日本無法繞過的「地獄小島」
    最終經過協商之後,美軍發現不管採用哪位將軍的方案,都必定會經過貝裡琉島,因此貝裡琉島的戰略地位大大提升。貝裡琉島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島,面積只有13平方公裡。而日軍在貝裡琉島的最高指揮官是中川州男大佐,麾下是日軍最精銳的第14師團人員總計5388人,日軍是第14師團是日軍17個甲級師團中的一個,日軍14師團在中國參加了保定會戰和太原會戰。
  • 二戰「父島事件」:日軍用戰俘製作壽司燒,老布希險些成為下酒菜
    然有些人卻單純因為想吃人而吃人,比如二戰時期,發生在太平洋上的父島事件,便屬於這種情況的案例。父島屬於日本東南外海的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島嶼,曾被作為日本國防要塞使用。無論島外的戰爭打得多麼激烈,也會有新鮮的果蔬和肉食源源不斷地運到這裡,島上官兵每周還可以喝一次清酒。照理來說,這種優良的待遇之下,人應該滿足才對。
  • 瓜島失敗後帝國之花的隕落:山本五十六如何命喪空中?
    圍繞著爭奪瓜島,美國軍隊和日本軍隊都動用了一切手段,落入下風的日本軍隊甚至還絕望地進行死亡衝鋒來希望和美國軍隊同歸於盡,可以見得瓜島戰役是何等的慘烈和焦灼,但是圍繞著整個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歸根結底是一場海洋戰爭,只有在海戰當中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夠取得勝果,圍繞著島嶼的爭奪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海戰服務。
  • 美媒稱美軍再次練習跳島戰術,曾大敗日軍?
    跳島戰術,又稱蛙跳戰術,簡單說就是在攻佔群島時,不採用逐一收復各島的做法,而是收復完一個島嶼後,跳過下一個島嶼,轉而收復下下一個島嶼,以此避過敵軍防衛力量堅固的島嶼,並利用強大的海空力量形成對該島的封鎖,以最小的代價收復島嶼。
  • 太平洋戰場轉折點:美軍判斷失誤,搞得日軍無葬身之地
    美軍調查排洩物的判斷失誤,結果搞得日軍無葬身之地 在戰爭中情報很重要,尤其是對方軍隊的規模等重要信息,美軍在瓜島戰役中希望相對準確的計算島上的日軍人數規模
  • 太平洋戰爭,日軍成功組織「奇蹟作戰」,美軍打下這島才發現上當
    ,有兩座最大的島嶼,分別是阿圖島以及基斯卡島,兩個島上不僅僅有日軍屯駐的軍隊,還有源源不斷的軍事補給不斷地送到這兩座島上,看樣子似乎是不打算放棄。美軍決心拔出這顆釘子,一開始鑑於基斯卡島上的防守人數較多,因此選擇了進攻阿圖島,這一戰以日軍守島部隊2900多人玉碎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