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經常聽聞「人吃人」的話題,尤其是古代戰亂年月,人在死亡面前,往往喪失道德底線,人性也變得淡薄,以人肉為食似乎並不受道德和禮教所約束,因此便生出「易子而食」這樣的成語。
然有些人卻單純因為想吃人而吃人,比如二戰時期,發生在太平洋上的父島事件,便屬於這種情況的案例。
父島屬於日本東南外海的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島嶼,曾被作為日本國防要塞使用。無論島外的戰爭打得多麼激烈,也會有新鮮的果蔬和肉食源源不斷地運到這裡,島上官兵每周還可以喝一次清酒。
照理來說,這種優良的待遇之下,人應該滿足才對。但偏偏駐守這個島嶼的日本將官不這樣認為,他們希望有一些「特別的佐酒菜」,於是他們打起了美軍戰俘的主意。他們將那些健壯的美國人打暈,而後掏出他們的內臟,割下大腿上的肌肉,製作壽司燒、烤肉串和日式火鍋…….
至於為何不將戰俘殺掉在取其內臟和肉,日本人認為那樣則不新鮮,他們不喜歡吃「死肉」,而更喜歡「活肉」。
二戰進入末期,太平洋戰場打得異常激烈,美軍對小笠原群島的進攻也越發猛烈。然而作為小笠原群島主島的父島卻沒有遭到太猛烈的炮火打擊。這個島嶼上駐紮一萬多日軍官兵,他們的物資充沛,運輸船會冒著炮火為他們運送各類食品,因此這個島嶼上的的日軍官兵吃喝不愁,從不為食物而擔憂。
無聊的生活讓這些士兵心理出現扭曲,島上的駐軍司令立花芳夫少佐吃膩了從東京送來的食物,他要求屬下給他製作一些特殊的食物,並且暗示他們可以對那些戰俘下手。第一次「開葷」,他的屬下將兩名19歲的美軍飛行員打暈後,割下他們的大腿肉,並取出肝臟,與蔬菜、麵條搭配,為立花少佐製作了特殊的壽司燒。
立花吃過後,大加讚賞屬下,並且要求「多多益善」。有了立花少佐的第一次,他的屬下也大膽起來,立花少佐吃剩的壽司燒被送到其他將領那裡,他們紛紛表示「一級棒」。從此之後,「人肉壽司燒」就像是點燃了引線,每個軍官都要嘗嘗。
海軍大佐吉井吃過這種壽司燒之後,也覺得味道一流。但他要改良一下,不僅僅製作壽司燒這麼單調,他命屬下為他製作肝臟肉湯,有三名戰俘先後成了他的食材。與立花少佐不同的是,吉井大佐會讓士兵用美軍戰俘作為刺殺訓練品,他會讓軍醫在戰俘身上畫上記號,有記號的地方不允許刺,其餘部位隨便。將戰俘刺得半死不活後,馬上有軍醫將其解剖,取走內臟為吉井製作肉湯。而剩下的則作為衛生兵的教材,有些士兵會割走遺體上的肉,製作日式串燒,切不斷的肌腱則用剪刀剪斷後,製作日式火鍋材料。
日軍以這種卑劣的行為作為練膽,有些良心未泯的人不願意參與,便被視為膽小鬼。有時候軍曹會逼著他們去吃,若不吃便要遭到毒打。
父島之上,共有八名美軍飛行員戰俘,這八名戰俘全部成為食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擔任美軍飛行員的前美國總統老布希,就曾差點被吃掉。他在執行任務時被日軍擊中,跳傘逃生後,海流將他衝到父島,他不想成為俘虜,所以拼命往反方向遊,這個決定讓他免於成為日本人的「美食」。而同他一起跳傘的戰友,卻成了島上日軍的「佐酒菜」。
事實上,整個二戰期間,日軍以人為食的案例不只發生在父島之上,在日軍侵略的地方都曾發生過這樣的慘劇。日本老兵的東史郎的日記中就曾記錄,他看到三個同鄉在用瓦片煎烤肝臟,問了之後才知道他們殺了三個戰俘,他們告訴東史郎,煎過的肝味道很好,如果弄成粉末,還可以治療眼疾,不少官兵會殺掉戰俘用他們的肝臟製成粉末寄回日本給家用人。這種案例數不甚數,說到底,當時的日軍真的連牲口都不如。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父島上的日軍全數繳械,美軍進駐之後,在日軍戰俘的口中得知這些慘劇。他們找到遇害戰俘的骸骨,並將日軍的罪行公布於世。最終,有25人被送交軍事法庭,其中就包括立花少佐和吉井大佐。立花自稱島上物資短缺,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他不得已才做出這樣的事情。但他肥胖的身子出賣了他,一個缺少食物的島嶼是不可能存在這樣肥頭大耳的胖子。經過審判,立花少佐,吉井大佐等五人被判處絞刑,其餘人被判處5-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縱觀二戰時期日軍在各地製造的慘劇,有些時候明明可以放人一條生路,他們卻不肯,如果用一個成語形容他們的話,我想應該是泯滅人性!
猜你還想看:
皇后被大臣毒死,皇帝痛哭一夜,第二天一切如常,4年後權臣滿門抄斬
古墓中出現一少女,盤腿枯坐500年,被發現時面目如生,妝容精緻
孝莊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她下葬?專家:康熙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