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戰俘最大越獄:一千人手持餐刀調羹衝向機槍

2020-12-24 騰訊網

二戰日軍有個著名的「戰陣訓」:「生きて虜囚の辱めを受けず」(活著就不能接受被俘囚禁的恥辱),但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隨著日軍的節節敗退,大批的士兵被盟軍俘虜。那麼,這些被軍國主義洗過腦的頑固士兵,會乖乖服從戰俘管理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日軍就會孤注一擲搞暴亂。

今天,風哥來說一說二戰日軍戰俘最大的越獄事件:考蘭越獄事件。

一、

考蘭(Cowra),並非那個澳洲國寶樹袋熊「考拉」(Koala bear),而是雪梨以西320公裡、新南威爾斯州的一個小鎮地名。

二戰期間,考蘭是人煙稀少的農業區,盟軍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大型戰俘營,關押了近兩萬人軸心國戰俘,有義大利兵、日本兵和朝鮮兵、臺灣兵(屬於日軍部隊),分為ABCD四個區:其中的B區集中關押日軍戰俘,大部分來自海軍。

戰俘營關押的第一個日軍俘虜,叫豐島一(被俘後化名「南忠男」)。他是個22歲的零戰飛行員,三等飛行兵曹,1942年2月24日飛機中彈後在澳洲一個小島上迫降眼部受傷,被原住民抓獲送到戰俘營。

豐島一作為日本戰俘的第1號,戰俘號碼是P.O.W.J.910-1。

但他孤單的日子並不長久,此後兩年裡,豐島一陸續迎來了源源不斷的本國難兄難弟,B區裡最後的日軍戰俘達到1104名。由於豐島一當俘虜的「資格」最老,又會一點英語,懂得和澳軍交涉,就成為一千多日本戰俘的中心人物。

圖:擔任軍艦練習生時的豐島一

豐島一後來在越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後面會說。

二、

二戰中的澳大利亞人非常痛恨日本人,尤其是新南威爾斯人。

二戰史上有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個西方人被日軍在沙灘上斬首。

被斬首的西方人叫喬治倫納德,就是新南威爾斯人,澳軍的情報人員,在紐幾內亞島遊擊作戰被抓,被日軍殘酷折磨後,拖到沙灘上公開斬首,並拍照片展示「皇軍威武」。這張照片當時震驚了西方社會,更深深刺痛了澳大利亞人的心,認為日軍是不講人道的禽獸部隊。

被斬首的喬治倫納德,只是二戰中澳大利亞軍隊的一個縮影。在太平洋戰爭的多次戰役中,澳軍作為大英國協軍隊吃盡了日本人苦頭,大約三萬名澳軍士兵被俘,有三分之一沒能活到戰爭結束慘遭虐殺。

但是,儘管充滿仇恨,考蘭戰俘營對日本戰俘的待遇還是恪守日內瓦國際公約,除了監督戰俘日常勞動(主要是砍樹、挖土、栽培等體力活),放風時間還是給日本人相應的自由活動,如棒球、相撲、麻將,飲食上也不忘記給日本人供應魚類。

除此以外,敵對國的仇視和文化上的隔閡,使得戰俘營守衛和日俘的關係很冷漠。

1943年,紐西蘭費瑟斯頓戰俘營發生一起日本戰俘暴亂事件,給澳大利亞人敲了警鐘。考蘭戰俘營加強了警備,負責守衛的第22守備營(主要由退伍軍人和入伍體檢不合格青年組成)裝備了幾架維克斯重機槍和布朗式輕機槍,防止日俘暴動。

圖:二戰英軍的制式武器維克斯重機槍

但是,日本人還是暴亂了。

三、

導火索是一次移營。

到了1944年,盟軍抓的俘虜越來越多,考蘭戰俘營開始超員了,於是,戰俘營準備在8月初將士官之外的日本士兵戰俘轉移到400公裡外的新戰俘營,但這個消息被日俘事先得知了。

日本是個抱團意識極強的民族,在此之前,日本的士兵和下級軍官都在同一屋簷下當戰俘,相互間的依賴關係很深厚,這下移營,既拆散了他們的鐵板一塊,又讓日本人疑神疑鬼(擔心遭到更差待遇)。最終,對未來的恐懼壓倒了對機槍的恐懼。

一千多日本戰俘決定:暴動越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日軍鼓譟越獄,日本戰俘間還搞了一次秘密投票:結果只有少部分人同意,於是拉倒。這次不一樣,所有的官兵都達成一致,孤注一擲殺出去。

經過周密的部署,8月5日凌晨2時,越獄猝然發動。

當時,豐島一走出營門,在警衛的呵斥下吹起了喇叭,這是日本兵的突擊號角。於是,一千多戰俘高喊著「板載」(萬歲)瘋狂衝出房屋,他們手裡拿的武器值得一提:輕武器是餐刀和調羹,重武器是幾根嵌上鐵釘的棒球棍。

營地警衛大吃一驚,開槍示警無效後,噠噠噠的重機槍響了,日俘紛紛倒下,豐島一也中槍倒下,他用餐刀割斷了喉嚨自殺。頂著子彈,瘋狂的日軍踩著屍體波浪式的湧上,兩個操縱機槍的澳軍士兵瞬間被各種古怪的武器殺死,不過其中一名士兵死前拼命拔掉了機槍的槍栓,使日俘無法繼續使用。

日俘冒著其他守衛的子彈,從三個方向奔向鐵絲網,他們將毛毯等衣物鋪在鐵絲網上,並用準備好的棒球手套拉倒鐵絲網,一窩蜂爬出戰俘營,逃出生天。

四、

要說這一千日本戰俘很有日軍的戰術特點:1、選擇守備隊都在睡覺的凌晨2點暴動;2、潮水般的冒死衝鋒打掉了最有威脅的重機槍;3、三個方向突破,分散了守軍火力;4、事前功課做得好,毛毯、餐刀和棒球棍都是亮點。

8月5日這一天,澳軍的槍聲一直響到上午10點才停下,最後一清點,545名日俘逃出了戰俘營。這個數字也創下了日軍俘虜在二戰中脫逃的人數之最。

但是,幾百名日本人越獄後,肯定不知道自己身處的環境是個死地。

考蘭附近地廣人稀,沒有叢林沒有高山,全是一望無際的平緩高地,白天酷熱,夜晚寒冷,吃的喝的要啥沒啥,就算想打遊擊都不可能。

日俘逃跑時,月光非常明亮,加上日俘放火點燃了木屋,附近的情況象白天一樣清晰。第二天,在澳軍和當地民兵的追擊搜捕下,逃脫的日俘全部落網,還有為數不少的日本人選擇了在野外自殺。

考蘭越獄事件,最後的結果是:日俘一個沒逃掉,死亡231人,負傷108人,澳軍則死亡4人。

倖存下來的日軍戰俘,有幸在一年後親耳聽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刻。

五、

日本人對這段死傷慘重的越獄事件耿耿於懷,戰後一度聲稱戰俘因為遭到虐待才暴動。但是澳大利亞人表示很委屈:我們給日本人打棒球、玩相撲,還給他們吃魚,哪裡虧待他們了?

日本經濟騰飛後,開始滿世界和二戰時的敵對國家修好關係,與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今天的考蘭小鎮,有一座日本人投資建設的南半球最大的日式花園,佔地達5公頃之大,已成當地的旅遊名片。而考蘭當地的日俘死者墓地,每年都會迎來日本團隊的慰靈祭掃。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抓的第一個日本戰俘,帶上千人暴亂,兩國拍電影紀念
    文|書生二戰時期,信奉所謂「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極其瘋狂,即使被俘抓到監獄也不安生,多次發生越獄事件,影響比較大的一次要數考蘭越獄事件了。考蘭監獄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考蘭鎮,是二戰期盟軍設置的戰俘營,主要用來關押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等國家的戰俘。
  • 二戰最壯烈越獄:600戰俘一年挖百米隧道,逃亡卻發現少了3米
    圖:隧道越獄最刺激的一瞬,就是鑽出洞口時 二戰時期,就有一大批越獄的戰俘遭遇了這個不幸情景:著名的二戰「拉夫特3號戰俘營越獄」。 戰俘們通過各種方式,搞到了一批地圖、鐵路旅行表、郵票、指南針和便衣——大多數是用香菸巧克力和德軍守衛交換的。心靈手巧的飛行員們還偽造了旅行證。出逃的200人分為兩組,每組一百人,第一組逃生機會最大,所以以會德語的戰俘為主,第二組則是抽籤決定,都不會德語,出逃後完全憑運氣。
  • 二戰時期,日本是如何對本國受傷的士兵和戰俘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二戰時期,日本是如何對本國受傷的士兵和戰俘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二戰時期,日本對待本國受傷士兵和敵國被俘人員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別看二戰期間,日本鬼子以兇狠殘暴著稱,但是對待本國受傷士兵,還是很在意的。
  • 二戰最牛X的猶太人越獄:暗殺所有德國軍官...集體大跑路
    的確,絕大多數攜家帶口的猶太人選擇了忍耐屈服,但還是有勇於反抗的例子,比如今天說的故事:索比堡大越獄,二戰期間猶太人在滅絕營中最成功的大規模越獄事件。這個蔑視事件在索比堡迅速蔓延,所有猶太人都知道了來了一個勇敢的蘇聯戰俘。營地裡有個猶太人領導者亨德勒,他是個主張暴動起義的猶太抵抗者,但苦於缺乏戰鬥經驗,越獄計劃一直擱淺。佩切爾斯基的出現,好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他是一名富有戰鬥經驗的紅軍軍官,完全可以指揮越獄。
  • 二戰中日本唯一靠譜的武器是什麼?靠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重機槍
    在二戰中的日本,一向被認為是陸軍裝備最為落後的國家,某個角度上尚且不及義大利軍隊的輕武器。但是也有個別武器,還算是不錯。起碼從戰前一直用到戰爭結束,甚至可能用了數十年。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款影視作品裡出鏡最高的武器,無疑是較為優秀的重機槍,那麼到底這款機槍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 一張二戰倖存戰俘的照片,為何如此出名?放大看看就明白了
    ——《春望》在二戰時期,無數人受到法西斯的侵略,各個大洲都有二戰戰場,全球各國都被席捲進來,二戰過後,關於二戰的各類書籍和影視劇依然在文藝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關於二戰時期,一個個真實直擊人心的故事就藏在其中。一張二戰倖存戰俘的照片又出現人們眼前,當時它造成了不小的轟動,為何如此出名?放大看看就明白了。
  • 《八佰》真相:我軍從不虐待戰俘,二戰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處置?
    因而對於這些少得可憐的日軍戰俘,我軍都會給予很好的待遇,一些傷兵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甚至在抗戰我軍日子過得最為緊吧的時候,也沒有降低俘虜的夥食標準,每天都提供菸酒,在二戰結束後有序的組織日本戰俘的遣返,甚至於很多日僑和戰俘都感恩我們,不想回到日本去。
  • 二戰中的臺灣籍日本兵:虐待盟軍戰俘,充當打手與僕從
    頗諷刺的是,祭祀的「臺籍老兵」並不是為了保衛臺灣犧牲在甲午戰爭中的臺灣義軍,也不是為了光復臺灣而捐軀臺灣勇士,居然是在二戰中為日本效力的所謂「臺籍日本兵」。何為「臺籍日本兵」?拂去歷史的塵埃,是到了該還「臺籍日本兵」一個本來面貌的時候了。 臺灣在1895—1945年間遭到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大的一個戰場。那麼中國做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日本為何瞧不起中國呢?
  • 二戰時,為何蘇聯允許當地女子和日本戰俘結婚?其實大有深意
    1945年9月,二戰正式宣告結束。就在戰爭結束前夕,蘇聯曾出兵進攻駐紮在我國東北的關東軍,並活捉了大約60多萬日寇。再後來,這些人都被蘇聯送到了西伯利亞當苦力,而且還享受著「特殊照顧」。按蘇聯方的規定,日本戰俘可就在蘇聯與當地女子結婚,並可獲得蘇聯國籍。
  • 二戰中的最小中國戰俘,到日本被人收養,變成大富豪,卻不忘中國
    二戰中的最小中國戰俘,到日本被人收養,變成大富豪,卻不忘中國 二戰是中國的一場災難,更是世界的一次動蕩,在二戰期間,中國是身受重傷,不僅是百姓們流離失所,有些人還失去了家園,流落異鄉,不過,再慘,也慘不過這個人,他年齡還小,卻被俘虜到了日本國家,骨子裡流著中國人的血,卻只能在日本長大,他的一生
  • 日本的「歪把子」輕機槍,鬧過的那些笑話
    這款輕機槍可以說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了充分發揮,一度被人譽為輕機槍中的良品。而關於日本的那種所謂「歪把子」機槍,正式名字叫作日本大正十一年式,卻一直為人詬病。雖然當年的抗日武裝繳獲後,也曾愛不釋手,但到底是因為當年的武器落後使然。這種歪把子機槍,甚至一度連日本軍人都不喜歡,甚至到了厭惡的地步,而在盟軍中更是出現過繳獲後直接銷毀的事情。那麼,歪把子機槍到底存在怎麼的致命缺陷呢?
  • 不放棄不拋棄,二戰蘇聯戰俘在德軍秘密基地偷飛機:回家、回家
    二戰時,在戰場上成為德國戰俘,不僅是失去自由,而且會遭受各種折磨乃至死亡。據解密的資料,衛國戰爭期間,蘇軍被俘262萬人,只有83萬人活到了解放,死亡率高達68.8%。戰俘們缺衣少食,許多人要從事繁重的勞役,或累死、或病死,或餓死,或被殺而死。
  • 二戰時的機槍,真有那麼厲害?名機槍一覽
    說到武器,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二戰時的機槍,說一說那個時期的機槍首先,實際上除了MG-34/42通用機槍外,美軍的M-1919a6、日軍92型重機槍及其他各種火力強勁的重機槍外,大多數國家一般情況這配備給步兵班排連的輕機槍一類的裝備都很差。
  • 美國戰俘越獄的奇蹟:自製木棒擊殺三人,絕地逃亡23天成功獲救
    ——王昌齡 他是美軍歷史上唯一一個越獄成功的美軍戰俘,在越南戰爭中自製武器以一己之力殺了三名看守,帶著幾個同伴一起逃到荒野叢林中,最後徒步行走二十三天獨自逃亡,成功被美軍找到,成為美軍史上的一個奇蹟。
  • 二戰「父島事件」:日軍用戰俘製作壽司燒,老布希險些成為下酒菜
    然有些人卻單純因為想吃人而吃人,比如二戰時期,發生在太平洋上的父島事件,便屬於這種情況的案例。父島屬於日本東南外海的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島嶼,曾被作為日本國防要塞使用。無論島外的戰爭打得多麼激烈,也會有新鮮的果蔬和肉食源源不斷地運到這裡,島上官兵每周還可以喝一次清酒。照理來說,這種優良的待遇之下,人應該滿足才對。
  • 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在該車的歷史中,故障率之高以至於自身損壞的數量遠遠高於被擊毀的數量。 第九名「機槍雙廢」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最牛8大越獄事件
    儘管經歷了漫長的大規模搜捕,逃亡者一直沒有音信,當局認為他們有可能淹沒在舊金山灣強勁寒冷的洋流中。1979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了電影《逃離惡魔島》。所有試圖逃離惡魔島的囚犯,其中23人被俘,6人在試圖逃跑中被開槍打死,有2人被淹死。剩下的5個(包括1962年試圖越獄的三人)仍然下落不明,估計已經被淹死了。2. 聯邦戰俘在利比監獄挖出隧道。
  • 一個兵押一群戰俘:不要再問「為何不反抗」的蠢話
    那是因為不反抗戰俘還有一線生機,面對敵人手裡的機槍,赤手空拳的戰俘是沒有還手的機會的,他們誰也想不到日本的士兵會如此的趕盡殺絕,一旦有反抗的念頭就不能活,這就是殘酷的人性現實。我們在抗戰的影視和文字資料中無數次的看到一個日本兵押送著幾十甚至幾百名的戰俘,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他們完全沒有反抗的念頭,於是就有很多的噴子就在說:「如此的沒有血性,對方只有一個人為何不反抗,真是蠢!」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