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街道太城溪北前亭段。福清石竹街道供圖
福州新聞網11月10日訊(記者 邱陵)福清石竹街道轄內山水資源多、外來人口多、企業廠區多,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存在汙水直排、亂丟垃圾和管線混接等亂象,面臨水域治理的巨大壓力。近年來,石竹街道巧用「加減乘除」法,開展水質提升工程,全力守護一灣清水,打造水清景美河道。
「加」強支撐,夯實治理保障基礎
據悉,石竹街道建立水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街道主要領導任組長,下設12個治理小組,堅持日常巡河每日一通報,每周一報表,將水域治理網格工作納入黨政聯席會固定議程和村居年終績效。
在保障方面,石竹街道建立標準化河長辦公室,配備街村兩級工作人員14名和河道巡邏車,在13個重點水域安裝監控探頭。
資金方面,制定下發《石竹街道農村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驗收及獎補工作方案》,明確村居30%和街道70%的獎補比例。2018年以來,累計開展水域治理工程55項,鋪設雨汙管線近2.5萬米,清淤長達1.5萬米,下撥資金950萬元。
「減」少彎路,謀定後動分類施策
針對屬地內三大水系,石竹街道探索建立「3+3+3」治理工作法。首先是摸排,在不同水域間設立水質監測斷面8個,建立「大晴天+下雨天」「觀水量+測水質」「空中拍+陸地巡」三合一摸排法,確保沿溪沿渠排口「無處遁形」,摸排精準到位。
其次是溯源,深入分析各排口情況,採取「周邊群眾借力」+「專業勘察助力」+「分段檢測發力」三力同發,通過向轄區內幹部群眾問詢,配合專業力量勘察出的水系、管線等圖紙,結合現場實際分段檢測的方式,切實明確汙染源頭,為治理打好基礎。
第三是立項,將汙染源細分為7個項目,分類建檔立卡,召集村居+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專業力量三級分析研判,共同制定整治方案,建立「兩單一表」,確保治理成效不反彈、不回潮。
「乘」勢發力,多級聯動共同治理
水域綜合治理不能單打獨鬥,要統籌協調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才能事半功倍。
為此,石竹街道用活用好「鎮街吹哨、部門報導」政策福利,全面建立「1+5+N」模式,即以街道河長辦為樞紐,城管、住建、環保、工商、農業等5個部門指派專人負責,周邊園區、鎮街等外單位聯動會商行動。
據統計,截至目前主動報送各級各部門涉及水域治理專報18份,發現各類問題17個,聯合福清市直、園區等單位開展整治、排查、督導等行動20場,累計清除違規養殖場8處,關停整改散亂汙企業11家,拆除、封堵偷設私設排汙口15處,全力破解街級水域治理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難題。
「除」虛求實,以點帶面有序推進
治理過程中,石竹街道堅持在求真務實中穩紮穩打,努力實現「時間、質量、成本」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最大效益。
一方面,要掃好「自家門前雪」。堅持以雨汙分流為治理基準,深入分析屬地各村居的區位特點,選取真豐村、霞滿村、高侖村等作為雨汙分流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動街道雨汙分流工作。
同時,嚴把項目竣工驗收質量關,主動邀請福清市住建局、管養公司等對已建或在建項目進行驗收指導,累計完成17個市政汙水管網接駁口的溢流井整改工作。目前,屬地90%已基本實現雨汙分流。
另一方面,還得管好「他人瓦上霜」。石竹街道制定了中長期水域治理規劃,將屬地內治理項目分為屬地短期內可整改、屬地長期堅持整改、屬地外單位督促整改和市政項目配套支持的「四大清單」,共設項目45個,及時跟蹤上報,全力支持配合,落實落細屬地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