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宋慶齡有一段舉世聞名的愛情故事。
宋慶齡是孫中山老朋友宋嘉樹的二女兒,從輩分上來講相當於孫中山的晚輩,她的年齡比孫中山小整整27歲。當年宋慶齡從美國學成歸國,接替姐姐宋靄齡做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天長日久,兩人互生情愫,但這段戀情遭到了宋家的強烈反對。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反對理由是,當時孫中山早已有了妻室盧慕貞。孫中山為革命四處奔走,很少回家,家裡一切事務都仰仗盧慕貞料理。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中國傳統,孫中山沒有任何理由休妻。而以宋慶齡的身世背景和才學容貌,不要說做妾,就是跟做妾的女子說話,她都感到羞恥。
宋嘉樹給孫中山寫信說:「我們的女兒不會為任何人做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國王、皇帝或者是總統。」
然而宋慶齡心意已決。她半夜逃出家門奔赴日本與孫中山成婚。待到宋嘉樹追過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從小她是父親最乖巧的女兒,偏偏在終身大事上,傷了父親的心。
由於成婚匆忙,彼時孫中山甚至還沒有與盧慕貞辦妥離婚手續。後來有些不懷好意之人,以此為由質疑宋慶齡,認為她並非正妻身份。
那一年是1915年。孫中山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幾年後,他就體會到了當年宋嘉樹的心情。
01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孫中山與盧慕貞共育有一子二女,分別是獨子孫科、長女孫娫和次女孫婉。早在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前兩年,孫娫染病去世,年僅19歲。孫中山痛失長女,便把所有對女兒的愛都傾注在次女孫婉身上。
孫婉於1896年11月12日生於檀香山,與父親孫中山正好同月同日生。她的童年時代,是跟著伯父孫眉及母兄在檀香山度過的。
1912年,清室覆滅,民國成立。同年,孫婉赴美留學,就讀於加州州立大學。同行的還有她的兄長孫科。
1913年,湖南青年王伯秋赴美留學,就讀於哈佛大學。
說起來,王伯秋赴美留學,還和孫中山有關。本來王伯秋已經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多年,但是他歸國後,孫中山建議他再去西方國家學習。正巧有個官派去哈佛大學的名額,王伯秋奔走半天,爭取到了這個名額。
臨行前,孫中山給王伯秋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孫中山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情況,並說自己有個女兒孫婉也在美國留學,由於她年齡還小,希望王伯秋到美國後幫自己照顧一下。
孫中山就這樣在無意中牽了一條「紅線」。
到美國後,起初王伯秋並未見到孫婉。直到放寒假的時候,留學生們組織一起去滑雪,王伯秋才在滑雪場上見到了孫婉。那一年,孫婉18歲,王伯秋30歲。
此時的孫婉青春年少,熱情活潑。她見這個比自己大一輪的「老大哥」不會滑雪,主動提出要教他滑雪。不巧王伯秋滑雪摔傷了,孫婉便天天提著水果點心前去看他。
一來二去,兩人熟絡上了。
王伯秋
02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同學們都看出了孫婉的舉動有些不尋常,提醒王伯秋注意。王伯秋會意,在孫婉約他出來逛公園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告訴孫婉,我們兩人不能有進一步的關係。
孫婉不解。王伯秋只好亮出底牌,告訴孫婉實情。原來王伯秋早在15歲的時候,就奉父母之命和知府之女李澄湘結婚了,婚後生下了一兒一女。
孫婉自幼長在革命家庭,再加上她當時還年輕,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婚姻應該自主,不能聽命於父母。但是王伯秋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他決定寫信給孫中山坦白這一切。
孫婉見狀把信撕掉,自己親自給父親寫信。在信中,她坦承自己的男朋友是王伯秋,但是她隱瞞了王伯秋已婚已育的事實。孫中山不知道實情,很是高興。他本來就欣賞王伯秋的才幹,現在王伯秋給他做女婿,他當然歡迎。於是孫中山回信表示同意。
王伯秋對溫柔美麗的孫婉也頗為愛慕。既然取得了孫中山的同意,孫婉又熱情似火,王伯秋縱是英雄,也難過美人關了。1915年,在兄長孫科的主持下,孫婉與王伯秋在教堂舉行婚禮。當然,孫科此時也不知道王伯秋的底細。王伯秋老家的父母和妻子,就更是被蒙在鼓裡了。
1916年,在王伯秋的隱隱不安中,他們的女兒王纕蕙出生了。孫婉20歲就做了母親,不再讀書,在家專心照顧女兒。王伯秋則在外做法律顧問,養家餬口。1918年,孫婉懷上了第二個孩子。由於在美國生活並不如意,他們便商量回國。
王伯秋自知無法向孫中山交代,決定先攜孫婉和女兒去日本,想想辦法再回國。在1919年春,孫婉在去日本的郵輪上,生下了兒子王弘之。
兩個孩子都出生了,那個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終於要擺到眼前了。
03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當時,孫科和妻子陳淑英常常來看他們。王伯秋終於忍不住,對孫科和陳淑英坦白了自己老家有妻室的事實。
孫婉一開始不太想讓王伯秋說出這件事,但是王伯秋知道,隱瞞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已有家室」這四個字一說出來,所有人都開始頭上冒冷汗了。
首先,李澄湘是王伯秋奉父母之命明媒正娶的,她嫁到王家後既無大錯,王伯秋就沒有和她離婚的理由。在當時,男方提出離婚就等同於休妻,休妻就是兩個家族決裂,王李兩家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絕對不可能同意此事。後來事態發展也證明了王伯秋不想離婚,畢竟他和原配妻子相處得還算和睦,兒女也都長大了。
其次,孫婉是孫中山的女兒,也不能不明不白地跟在王伯秋身邊。名分這個東西,就算孫婉不想要,孫家都得幫她討回來。這不是孫婉一個人的事,這關係到整個家族的名聲,尤其是孫中山這種大革命家的名聲。孫婉雖然在美國和王伯秋舉辦了婚禮,但是王家父母不知道此事。在老一輩看來,未經父母同意的婚姻根本就不算數。孫婉此時的身份,用當時的觀念來看就是外室——沒有過明路的妾。
孫婉開始害怕了。
二人託嫂子陳淑英和孫中山坦白此事。孫中山一聽,大為光火。他沒想到表面乖巧的女兒竟然隱瞞了這麼大的事情,當場就表示這段婚姻無效。沒辦法,二人又託孫科前去求情。孫科不說還好,一說孫中山更加暴怒,直接讓他們回國來見。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王伯秋和孫婉攜一雙兒女回了國。王伯秋決定一個人先回老家,跟母親坦白此事。他把孫婉和一雙兒女安置在孫科家中,讓孫婉等他。
孫婉慌了。她哭著說,若是王伯秋一去不回,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該怎麼過呢?
此時王伯秋年僅18歲的長子剛剛過世,李澄湘正沉浸在悲傷之中,王伯秋實在不知此事該如何開口。於是他找到二弟王仲鈞想辦法。
王仲鈞趕到孫科家中,見了孫婉一面。兩人分析半天,得出結論,老太太的反應估計和孫中山一樣。最後王仲鈞表示,先把孩子帶回老家,給老太太培養一下感情,等老人的思想工作做通後再把孩子送回來。
孫婉眼看著一雙兒女被帶走了。她不知道她會為這個決定後悔終生。
04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孫婉的兒女被帶到王家後,一開始王仲鈞還瞞著,謊稱這是同學家的孩子。後來紙裡包不住火,孩子的身世還是真相大白了。
王伯秋在樓梯上跪了整整一夜。
事情鬧得這麼大,老太太只好放下臉面,跟李家坦白。李家拋出八字方針:「有孫無李,有李無孫。」
孫中山這邊要求王伯秋離婚,王家老太太那邊堅決不許王伯秋離婚。王伯秋左右為難,說要不這樣,他和孫婉單獨出去過,李澄湘就留在家裡伺候老太太。
這當然不行。王家、李家、孫家都不會同意這個餿主意。
王伯秋和孫婉,終究還是斷了。王伯秋果然就像孫婉所怕的那樣,一去不歸。至於那一雙兒女,也留在了王家,孫婉終生未得探望過。
1921年,經過孫科的介紹,孫婉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戴恩賽結婚。戴恩賽與孫婉同是廣東籍,時任梧州市長。對於這樁婚姻,孫中山很滿意,還託宋慶齡寄去四千元嫁妝。
孫婉拒收,同時拒絕孫中山參加自己的婚禮。
好在孫婉和戴恩賽婚後夫妻感情不錯,還生下了一兒一女,兒子戴永豐,女兒戴成功。這是孫中山親自為外孫和外孫女起的名字。
但是孫婉一直沒有忘了自己和王伯秋的那一雙兒女。始終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孫婉備受打擊。她對孫中山有怨恨,甚至在孫中山臨終前,都沒有見他一面。
解放前夕,孫婉一家移居澳門。1952年,兒子戴永豐在廣州離世。1955年,丈夫戴恩賽在澳門離世。
從此孫婉只能和女兒戴成功相依為命。為了照顧母親,戴成功終身未嫁。
戴恩賽和孫婉一家四口
05 尾聲
王纕蕙和王弘之姐弟倆,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來姐姐王纕蕙去了臺灣,弟弟王弘之留在大陸。
得知母親還在人世,王纕蕙通過舅舅孫科,找到了母親的地址。1967年,孫婉與闊別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女兒在香港見面。孫婉激動地與女兒睡在一起,徹夜長談。王纕蕙給弟弟去信,希望他也能前來相聚。
當時大陸正處於特殊年代,王弘之雖然得知了母親和姐姐的消息,但是無法前去見面。他咬著牙把信燒了。
1979年,戴成功在上海見到了同母異父的哥哥王弘之。當時王弘之已經決定7月時前去澳門見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後,孫婉興奮不已。她看著戴成功和王弘之的合影,感慨道如今兒子也變成老頭子了。
孫婉一直在念叨,7月馬上就到了,馬上就可以看到兒子了。然而天不遂人願,1979年6月3日,孫婉因血壓驟升,溘然長逝,終年84歲。
她終究是沒有見到她想念了六十年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