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知覺的基本特徵這一塊內容,我們在考試的時候通常通過例子,以及從事物的描述中,判斷特徵,知覺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選擇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比如說鶴立雞群,就是把鶴看作是對象,把雞看作是背景。
一般來說,當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對比越大時,對象越容易被感知,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用白粉筆在黑板上寫的字、夜深人靜時隔壁的電話鈴聲;反之,則不容易被感知,如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著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喧鬧集市中的呼機聲。
2.整體性:
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但我們總是把客觀事物作為整體來感知,即把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綜合為整體來反映,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了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係,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
3.理解性:
在知覺過程中,人們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並用語言來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比如我們說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是不一樣的人在知覺同一事物的時候產生的不同認識,之所有有不同認識的產生就是因為他們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
在看理解性的時候,我們要認識到,首先,在對知覺對象理解的過程中,經驗是最重要的。其次,言語的指導對知覺的理解性也有較大的作用。在較為複雜、對象的外部標誌不很明顯的情況下,言語指導作用,能喚起人們的過去經驗,有助於對知覺對象的理解。再者,知覺對象本身的特點也影響知覺的理解性。此外,知覺的理解性還受人的情緒、動機、態度以及實踐活動的任務等因素的影響。
4.恆常性:
在知覺過程中,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就叫知覺的恆常性。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我們仍能保證原有屬性不變。恆長是有條件的,主要能保持事物的物理特性,比如,我們在珠寶店看到珠寶的時候,通常珠寶都在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但是我們仍然知道一般的金銀是不會發光的,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金屬的物理特性,這就是知覺的恆常性。
綜上,知覺有以上幾個特徵,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知道知覺的特徵是什麼,還要對他們之間進行區分。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
回復「招聘備考」下載【教育理論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事政治」下載【30頁時政熱點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