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teacher.net 2019-03-22 09:50 陝西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在教師招聘的備考過程中,知覺的基本特性一直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很多考生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每次都似乎聽懂了,但是題型只要稍微變化就會又分不清了。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如何區分知覺的基本特性。
首先是選擇性,選擇性是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取決條件:
(1)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例如,特種兵利用對象和背景差別小從而避免被知覺選擇出來。再比如,老師上課用不同顏色的筆把形近字相異的部分標出使學生更好選擇出不同的部分。
(2)運動變化的易感知。例如畢業照中唯一不跳的或者只有一個人跳起來都容易被選擇出來。
(3)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同樣是看新聞,喜歡八卦的容易關注八卦新聞,喜歡體育的容易關注體育板塊。
第二是整體性,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但我們總是把客觀事物作為整體來感知,即把客觀事物的個別特性綜合為整體來反映,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
取決因素:
(1)知覺對象的特點,如接近、相似、閉合、連續等。例如班級中根據接近可以劃分為幾大組,穿相似球服的人我們認為他們是一隊的等。
(2)對象各組成部分的強度關係。知覺對象強度大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往往決定對知覺對象的整體認識。例如:小明的媽媽換了髮型,小明還能認出他媽媽,因為相比於頭髮,人臉的識別強度大)※※※
(3)知覺對象各部分之間的結構關係:13若放在12和14中間我們會認為他是數字13,但若是放在英文A和C中間,則會更易知覺為B。
(4)知覺者本身的主觀狀態:知識經驗。例如,給動物學家一塊動物身上的骨頭,他就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動物形象來。這對於缺乏動物解剖學知識的人來說,是辦不到的。
第三是理解性,在知覺過程中,人們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並用語言來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1)經驗是最重要的,所以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2)言語的指導。很多名勝古蹟光看名字很多人不明白有什麼關係,當經過導遊解釋卻往往恍然大悟,體現言語指導對知覺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3)知覺對象本身的特點,複雜的學術論文難以理解,但簡單的童話故事就很容易理解。
第四是恆常性,在知覺過程中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就叫知覺的恆常性。包括亮度、顏色、形狀、大小、方向、聲音恆常性。
牛刀小試:
1.【單選題】「樵夫進山只看樹,獵人進山只看獸」體現了知覺的()。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恆常性
1.【答案】A。解析:選擇性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故選A。理解性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事物認識不同。例如:同樣一株樹木,在樵夫眼裡看來是柴火,而在自然學家眼中卻是稀世珍寶。故不選 B,其它選項不具有幹擾性。
2.【單選題】樂曲《茉莉花》不論用哪種樂器演奏,我們都能識別出這是知覺的()。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恆常性
2.【答案】C。解析:整體性:對象改變,仍然認識。知覺對象強度大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往往決定對知覺對象的整體認識。故選C。恆常性:對象不變,知覺條件改變,仍然認識。客廳在放《茉莉花》,坐在客廳聽起來很清楚,坐在臥室聲音小,聽不清,但仍然知道音量沒有調小,屬於恆常性,故不選D。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