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沒有留下慷慨激昂的誓言,也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民族危難之際,他們毫不猶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把青春定格在了抗日戰場上。今天的《新兒女英雄傳》,繼續走近70年前的年輕人,看看他們被定格在抗日戰場上的青春歲月。
李林,一位歸國華僑。學生時期就曾寫下「甘願徵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豪情誓言。在中國歷史上,她是罕有的女遊擊隊長。抗日戰爭中,她馳騁前線,正面抗敵,日軍曾懸賞5000大洋卻從未得逞。這樣一位女英雄,還有著怎樣的經歷?
她曾是南洋富家女
李林曾是嬌生慣養長大的富家女孩兒,小時候跟著養父母僑居印尼,家裡開著一家商店,衣食無憂。當時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僑居在此的中國人,更加沒有地位。李林一家總是惦記著要回到自己的國家。
1929年,李林14歲,她跟著養父母終於回到祖國,在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讀書,在那裡,她加入了抗日救國會義勇隊。1935年,20歲的李林來到北平民國大學讀書。
1936年11月23日凌晨,國民黨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袖所爆發的七君子事件,在北平學聯組織抗議國民黨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國會的示威遊行當中,李林她擔任了隊伍的紅旗手,她為了護旗在與軍警的鬥爭中,曾血灑紅旗。
經過這次戰鬥的洗禮,李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崇拜革命導師列寧,她給自己改了名字,把原名李秀若改為列寧的中文諧音李林。
堅決去前方殺敵 當上「雙槍女遊擊隊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進步學生們抗戰熱情高漲,22歲的她堅決要求去前方殺敵,被黨組織派到晉綏邊區,編入了女兵連,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軍事訓練。 訓練結束,李林很快成為了戰鬥骨幹,半年後就當上了遊擊隊長。不少老人還記得李林在根據地時的樣子。
李林的戰馬,來自一次漂亮的伏擊戰。她帶領30多名戰士擊敗了敵軍一個騎兵中隊,繳獲了100多匹戰馬。從此,遊擊隊員們騎上了馬,步兵變成了騎兵,李林也練就了在馬背上雙手開槍的本領。
而此時,她遠在福建的親人以為她依然在求學,根本不知道她已經是名震晉綏邊區的「雙槍女遊擊隊長」了。
不顧身孕 勇猛衝殺壯烈殉國
與家人失去聯繫的李林於1940年4月犧牲,當時她已經與戰友結婚,並懷著3個月的身孕。
這是針對晉綏邊區的第九次掃蕩,日寇調集了上萬人,機關幹部和群眾有500多人被包圍。李林主動承擔打掩護,吸引了南北兩山的敵人火力 。
華僑抗戰女英雄李林研究會副會長王寶國說:「當時,她的戰馬丟了,其他戰士出去掩護,她孤身一人進行了最後的慘烈戰鬥,打死很多日軍,給我軍的突圍贏得了最後的寶貴的時間。」
身負重傷的李林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當日軍層層圍攏上來時,她把子彈打向自己的喉嚨。
親人根據一部電視劇知道她的下落
這一切,李林的親人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她犧牲,不知道她去了根據地,更不知道她改了名。
1985年,一部以李林為創作原型的電視劇在全國播出,李林的親人越看越覺得這就是自家的那個李秀若。
李林侄女李舟玲說:「裡面的英雄李林和我姑姑的名字不同,但是經歷很相同,然後去向僑聯、黨史辦反映,最後確認是我姑姑。」
45年後,親人終於知道了李林的下落。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每年都有當地百姓在紀念她。
從南洋富家女到遊擊隊長。李林為掩護機關和群眾撤退,面對敵人的包圍,寧死不屈,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25歲。讓我們永遠記住她——李林。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宣明棟 主編/侯振海 編輯/江永韜
「甘願徵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為「雙槍女遊擊隊長」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