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傳頌漳州籍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事跡

2020-11-24 漳州市人民政府

  1月11日13時,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開播《華人故事》特別節目五集紀錄片《華僑華人與共和國》,在第一集《迎接黎明》中,熱情謳歌了漳州籍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的事跡。

紀錄片介紹華人華僑與新中國風雨同舟、心手相連所走過的崢嶸歷程。他們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鄉拓荒開基,他們魂牽夢縈,與家鄉故土根魂相系,他們四海同心,以家國情懷,助力時代巨變,他們風雨兼程,以赤子之心,演繹歷史傳奇。七十年歲月如歌,七十年韶華不負,他們與新中國肝膽相照,一路同行。

在第一集《迎接黎明》中,特別講述了漳州籍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的傳奇故事。1915年11月15日,李林出生於龍海石碼鎮,4歲時,她隨養母僑居於印尼泗水市,十年後又隨養母回國定居,在石碼一私塾學校讀書一年後,就讀於陳嘉庚創辦的廈門集美學校。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陳嘉庚發動海內外僑胞出錢出力支援抗戰,李林積極響應,帶頭捐資支持抗日,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7月,21歲的李林北上北平,入讀北平私立民國大學政治系,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爆發後,李林投筆從戎,奔赴山西抗戰前線,奉命在雁北開展遊擊戰爭。以屢戰屢勝的戰績,讓日軍聞風喪膽。不久,她被調入八路軍120師,任雁北獨立6支隊騎兵營指導員。1940年4月26日,日軍調集一萬二千多重兵,對晉綏邊區展開第九次大圍剿,李林任大突圍指揮成員。為掩護機關和大部隊轉移陷入包圍,她率領一支小分隊,與數倍於己的日軍周旋,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她用最後一顆子彈,打進自己的咽部,飲彈自盡,年僅25歲。

李林為抗戰獻出年輕生命,在雁北大地譜寫了一曲民族正氣歌。她壯烈殉國後,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在延安召開追悼會,稱頌她為中華民族英雄最光榮典型。「甘願徵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這是李林曾經立下的誓言,她用生命兌現了自己的誓言。這朵烽火年代裡的鏗鏘玫瑰在海內外僑胞協助祖國抵禦外敵侵凌的歷史上矗立起一座豐碑,贏得人民永遠的緬懷。2009年李林入選100位為新中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記者 莊文劍)

相關焦點

  • 李林:從南洋富家女到遊擊隊長
    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沒有留下慷慨激昂的誓言,也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民族危難之際,他們毫不猶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把青春定格在了抗日戰場上
  • 被歪曲了的「王老虎」——關於電視劇《李林》毀壞英雄名譽的調查
    像這樣有功於國家民族, 有功於黨和人民的英雄, 在電視劇《李林》編導者的筆下, 竟被捏造成被李林收容留用的東北軍散兵遊勇; 參軍後洩漏軍事機密, 經不起艱苦生活的考驗, 曾動搖離隊; 因向李林身邊的日本籍女醫生求愛, 被李林下了槍枝, 關了禁閉等等。山西、河北、北京不少觀眾對這種隨意編造, 損傷英雄人物的行為, 義憤填膺。
  • 抗日英雄劉黑仔
    入黨後,先在下村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1939年12月,經黨組織批准,到惠陽坪山參加曾生領導的惠(陽)寶(安)人民抗日遊擊隊,他嫉惡如仇、槍法如神,活動於龍崗、坪山、葵湧一帶,使鬼子和漢奸聞風喪膽。抗日英雄1941年,劉黑仔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惠陽大隊短槍隊小組長,主要任務是保證部隊供給,偵察敵情,打擊日偽漢奸特務。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完成突襲敵軍任務。
  • 揭陽籍抗日英雄英勇事跡
    知揭陽大小事,玩轉揭陽於掌心新聞時事、風俗文化、美食娛樂、打折促銷部分揭陽抗日英雄事跡「九·一八」事變後,力主抗日。擔任過上海大中學校抗日集訓部代主任。1932年初,面對日寇挑釁閘北,不待軍命,奮起抗擊,打響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第一槍,是這場震撼中外的國際戰事第一階段的前線最高指揮官。淞滬停戰後赴南洋宣傳抗日並為發展中國空軍募款。1933年又北上抗日,先後任東北軍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副軍長。1935年任桂軍縱隊司令。
  • 東南亞華人華僑「五大幫」,閩南人最多,1082萬人
    基於地利和海洋傳統,閩粵兩省是南洋華人華僑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貫的差異,可分成五大幫:講閩南話的福建人(後通稱閩南),講客家話的客家人,講潮州話的潮州人(後亦稱潮汕),講廣東話的廣府人(亦稱廣肇人),講海南話的海南人。除福建人為福建省籍外,後四者在當時均屬廣東省籍。
  • 被日軍割下頭顱示眾的抗日英雄孫永勤,事跡被寫入八一宣言
    文/馮玄一1935年8月1日,《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發表,宣言裡提到了十一位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其中有吉鴻昌、瞿秋白、方志敏、孫永勤等人。大家對前面三位都很熟悉,但是對孫永勤,知道其事跡、熟悉他的人可能不多。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位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跡。
  • 痛絕英雄灑淚時,海潮山湧泣蛟螭 臺灣抗日英雄簡大獅
    臺灣抗日英雄簡大獅  (福建祖藉臺胞事跡)             鄭惠聰 110年前,
  • 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1921—1943),女,河北省阜平縣人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 。此外,她經常組織全村婦女開會、學文化、討論抗戰必勝的道理。當時男人們有的參軍上前線,有的在後方打遊擊,劉耀梅帶領全村婦女,把生產、站崗、放哨、送公糧等抗日工作都擔當了起來,她和婦女們趕著毛驢送公糧,到十幾裡外破壞敵人的交通,白天黑夜為抗日救國偉大的事業做貢獻。
  •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團結力量 ——德宏州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團結力量 ——德宏州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紀實 2020-10-17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佰》公映,致敬200餘名血戰四行的湖北籍英雄!
    電影《八佰》將在8月21日全國公映,該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中國革命軍第三戰區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跡。而這其中,通過調查考證,湖北通城保安團有200餘人奔赴淞滬,參與了四行保衛戰!
  • 大灣區研討會|《海上來客》導演李林:用紀錄片的形式講好廣州故事
    《海上來客》導演、廣州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李林以他們製作的紀錄片《海上來客》為例,談了談紀錄片在中國故事的國際船舶作用。她認為,紀錄片具有真實、非虛構等特性,具有跨文化傳播的優勢,一直以來被當作是傳播城市形象、傳播傳統文化、傳播人文精神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如何用紀錄片的形式來向世界講好廣州故事呢?
  • 上海金山「雙槍黃八妹」:從女土匪到抗日英雄
    2011年4月11日,由我參與策劃主講的《「雙槍女俠」黃八妹》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往事》欄目播出,這部文獻紀錄片講述的就是金山衛成長起來的一位抗日女英雄——黃八妹,而她不平凡一生,是從土匪生涯開始的。
  • 25歲抗日女英雄,敵人以剝皮威脅她投降,她留下一首詩後英勇就義
    這首詩,是25歲的女英雄陳康榮,在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之下,向敵人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宣言,面對死亡,她毫無懼色,慷慨赴義,為革命為祖國獻出了她如花的生命。陳康榮出生於1915年,祖籍是福建永定縣,他的父親陳錫梅是生活在緬甸的華僑,家裡的經濟條件很不錯。陳錫梅是一位愛國華僑,在他的教育和薰陶之下,陳康榮從小就有著愛國報國的遠大理想。
  • 廣東開平南樓「七壯士」抗日堅守家鄉
    在僑鄉廣東江門市轄下的開平,由華僑華人修築的碉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甚至成為不少影視劇的取景題材。  耄耋老人講述英雄事跡  「南樓七壯士」的悲壯故事一直都被人們熟知和銘記。位於開平潭江邊的南樓是開平司徒家族1913年在赤坎鎮騰蛟村建起的一座碉樓,樓高七層,19.06米,每層都設有槍眼、瞭望口、機槍位和探照燈。
  • 五集紀錄片《華僑華人與共和國》近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五集紀錄片《華僑華人與共和國》近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2020-01-10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漳州片仔癀的光榮之路
    福建漳州,這個古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名揚四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劑中藥。漳州片仔癀,有著近500年的歷史,與八寶印泥、水仙花並稱為「漳州三寶」,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珍貴健康禮品而相互饋贈。傳說在漳州,片仔癀是每家每戶的必備良藥,他們會把片仔癀和家裡最貴重的東西放在一起,漳州當地急救的最後一項,便是服用片仔癀,無論什麼病,只要沒有吃過片仔癀仍有最後一絲希望!
  • 華僑抗戰第一劇《南僑機工英雄傳》瑞麗開機
    搜狐娛樂訊 「一滴血換一滴油、換一輛車、換一條命」,正值南洋華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75周年之際,被譽為「華僑抗戰」第一劇的《南僑機工英雄傳》昨日(10月10日)在事件發生地雲南德宏瑞麗畹町(原滇緬公路中國段終點)舉辦開機儀式。
  • 南南蔡村張福生——定興抗日英雄
    我們60後從小是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長大的,過去感覺那些抗日英雄離我們很遠,他們在歷史教科書裡、在電影、電視裡。但當你認真的低頭俯視歷史時,會發現這些抗日英雄離我們並不遠,他就在我們的身邊!我的兒子出生時,妻把她的姥姥從河北定興縣老家接出來,幫我們帶孩子。老太太總給我們講她的弟弟打鬼子、殺漢奸、拿崗樓的事。
  • 江門開平南樓七壯士:華僑青年帶頭回鄉抗日
    75年後,南樓樓身的炮彈孔和遺書,仍默默敘述著「七壯士」的抗日故事。日前,在南樓旁百年榕樹下,當年戰爭的經歷者,86歲高齡的司徒亮講述了那段烽火歲月……南樓七壯士雕塑。  華僑青年帶頭回鄉抗日  1944年6月24日,日寇侵佔三埠,人心惶惶,給年幼的司徒亮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