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2020-12-23 生活日常春夏秋冬
                  劉耀梅烈士

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1921—1943),女,河北省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也說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 。此外,她經常組織全村婦女開會、學文化、討論抗戰必勝的道理。當時男人們有的參軍上前線,有的在後方打遊擊,劉耀梅帶領全村婦女,把生產、站崗、放哨、送公糧等抗日工作都擔當了起來,她和婦女們趕著毛驢送公糧,到十幾裡外破壞敵人的交通,白天黑夜為抗日救國偉大的事業做貢獻。

1941年,擴軍任務較大,劉耀梅烈士和其他6位姑娘同同村裡的小夥們挑戰,也要報名參軍,村裡7個小夥子、7個姑娘來到平陽區一起參軍入伍,可區裡只收男的不收女的,劉耀梅說:「打日本、保家鄉、男女都要一樣,俺們女的上戰場一樣能跟敵人拼刺刀、能殺敵衛國,為何不要我們姑娘們,後來她們都參加了抗日救國戰爭」。

1943年初,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壯嶽區進行的大掃蕩,劉耀梅烈士晝夜地站崗放哨、抬傷員、洗血衣、做軍鞋、搶秋運糧、破壞日寇交通、通信線路,多次受到表揚與嘉獎。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圍了村莊。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寒冷刺骨的晚上,鬼子把只穿單衣的劉耀梅關在柴棚裡,劉卻在柴棚中唱起革命歌曲:「大家醒醒切莫再做夢,切莫醉死與夢生,夢生醉死何日才能趕走日寇殘暴兵……」

惱羞成怒的日寇荒井暴跳如雷,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身體上的肉,劉耀梅烈士一次又一次地昏死……一次又一次地醒來,醒來就痛罵敵人……日寇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竟當場煮熟吞了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拖到上平陽村掏心砍頭,把劉耀梅烈士殺害了。

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在一口水井中找到了她的遺體:她雙目微閉,頭和脖子只連著一層皮,腹腔被剖開,胸前兩個大血坑露著肋骨,胳膊、大腿都被割得露出了骨頭,日寇什麼畜生的事都做了……

劉耀梅烈士被投入此井犧牲

人們含淚把她的遺體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1917—?)用照相機拍下了廣為人知的歷史照片——《劉耀梅之死》,這張照片成為侵華日軍令人髮指暴行的見證,也將一個忍痛具有堅貞傲骨民族氣節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的英雄事跡永留於世!

日寇畜生的殘暴行徑,我們現今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們時時刻刻不能忘記!不能忘記我們的先輩、先烈們,他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犧牲了自己乃至家人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當下,國際形勢火藥味很濃,我們要努力工作、多做貢獻,時刻警惕著、準備著,為我們的先烈們報仇,滅了小日本!保護好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這才是當今時下華夏人們應該做的和追捧的!

作者:蔣濤

2020年11月21日

相關焦點

  • 任偉中 | 抗日英雄情報員黃丙臣烈士犧牲之迷
    因為我爺爺任德慶雖然也被壞人雜牌兵殺害,但他並不是革命隊伍裡的人,而她爺爺竟然是抗日英雄情報員,並且英勇犧牲。更讓人同情的是,因為她爺爺的身份及死因,解放後長期不為人所知,故其家庭後代長期背負富農成份的帽子,受壓抑之大,常人難以想像,這更增加了我對她一家的敬重和對黃賢俊的疼愛。
  • 抗日女英雄慘遭日寇剮刑:腦袋就連著一層皮皮
    抗日軍民從一口水井裡撈出了慘遭日軍殺害的該鎮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年僅22歲的劉耀梅的遺體。她雙目微閉,頭和脖子只連著一層皮;腹腔被剖,胸前兩個大血坑露著肋骨;胳膊、大腿都被割得露出了骨頭……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照片《劉耀梅之死》。
  • 抗日女英雄不幸被俘,慘遭日軍剮刑折磨,包成肉餡餃子
    其實,此鏡頭來源於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照片——那是一張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一具女屍橫臥在地,被砍下的頭扔在一邊,兩條腿交叉在一起,這位死者是河北阜平縣婦救會主任劉耀梅。劉耀梅出生於1921年,1938年,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烽火在阜平呈燎原之勢。劉耀梅時年18歲,她當眾拿出剪子剪了自己的辮子,撕掉纏腳布,散了自己的腳,號召全村的姐妹都這樣做,敢說敢做的劉耀梅還在村裡組織了識字班。
  • 【你所不知道的鞍山】尋訪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遠去的飛鷹
    電視劇中所講述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七十多年前,但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坐落在海城市騰鰲鎮金甲村的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就記錄著這段悲壯的歷史。在「九一八」事變八十三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記者走進了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探尋「東北飛鷹」們的感人故事。
  • 22歲抗日女戰士被殺害後丟棄井中,生前被鬼子割肉烤來吃,全身被掏空
    在中國抗日紀念館中有一張模糊不清的屍體照片,走進後看到的照片更加讓人震撼,在照片中是一具頭顱被丟在一旁的女屍,女屍的身體身無片縷,全身不規則彎曲,這位女屍就是抗日女戰士河北阜平縣婦救會主任的劉耀梅。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相信大家對於抗日英雄王二小一定不陌生吧。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39年洪災嚴重,導致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戰爭時期,這讓本來就貧困交加的家庭更加困難。
  • 不忘歷史,新四軍「九女投河」,烈士屍身被日軍撈起開膛暴屍荒野
    說起抗日的巾幗英烈群體,大多數人會說到東北抗聯的「八女投江」。幾十年來,通過文章、電影、歌劇等廣為宣傳,「八女投江」的形象深入人心! 同樣是抗日烈女,與東北八女投江所對應的,東南的「九女投河」也是一樣慘烈。
  • 她是最美抗日女英雄,犧牲前留下兩張照片,成為敵人一生的噩夢
    在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抗日戰爭史上,湧現出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抗日英雄,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捨生取義的狼牙山五壯士
  • 抗日女英雄化名,犧牲19年後,丈夫後來看到電影得知真相
    舉報   1936年8月2日早晨,有位年輕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槍殺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
  • "九一八"前,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竟遭破壞
    愛國人士在清潔英雄紀念碑。愛國人士團體提供香港中年市民鍾華新一行五人大約晚10點左右率先抵達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園,他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自己白天看到英雄墓碑上被噴上了「返送中」的字眼非常憤怒,因為這是侮辱中華民族烈士的行為,「已經不是內部政見矛盾的事情了,而是敵我分明的戰爭。」
  • 六一|致敬,中國最悲壯的兒童!
    在部隊向芷江前線進發的前夕,中國軍隊第74軍的一名小兵正在清理75毫米榴彈炮。所有見過這張照片的人,都會感到心被揪著一樣地痛。臺兒莊戰役中,川軍犧牲很大,1938年夏天,川軍在大後方建了一個「四川陣亡將士寄託所」收養烈士遺孤。其中有一部孩子,在抗戰後期參軍入伍。
  • 《八佰》:放下偏見,致敬英雄,歌頌國軍抗日,沒有錯
    不得不佩服《八佰》,敢於在這樣的時期上映,而且還賭對了,現在成為了電影院一枝獨秀。《八佰》的成功,還得益於影片的質量。如果沒有過硬的質量,即使是在這個片荒的時期,也很難有收穫。《八佰》從一開始就被人詬病,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國軍抗日,而這一點是很容易被認為是「政治錯誤」的。
  • 抗日女英雄不幸被俘,慘遭日軍剮刑折磨,包成肉餡餃子
    今天他們說劉耀梅是抗日英雄。                                                                                                        太可怕了。
  • 最悲壯小山村,留守紅軍司令員政委軍長全犧牲,科長脫險成正部級
    更令難以忘懷的是,村裡的那座中央蘇區福建省黨政軍機關紅軍烈士陵園,數百位紅軍烈士安葬於此,讓人感到悲壯的是,省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萬永誠、省蘇主席吳必先、參謀長遊端軒
  • 抗日女英雄陳康榮被捕後,遭到敵人剝皮活埋等恐嚇,她如何應對?結局...
    但由於某些複雜的歷史原因,還有不少女英雄的故事鮮有人知,甚至被埋入歷史的塵埃之中。但歷史應該是公正的,真正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過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先烈們,不應該被忘記!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巾幗英雄的悲壯的故事:抗日女英雄陳康榮被捕後,遭到敵人剝皮、活埋等酷刑的恐嚇,她是如何應對的?結局如何? 相對於江姐、趙一曼等人,她的名字很陌生。
  •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 悲壯而慘烈,豆瓣9.0分的《冰血長津湖》,才是真正的「亮劍」!
    然而,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不是單純的娛樂作品,如果拍得不成功往往會傳達錯誤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比如備受吐槽的抗日神劇。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螢屏上輪番播出的抗日神劇,把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一些劇甚至出現了褲襠藏雷、手撕鬼子、手雷炸飛機等雷人情節。
  • 《三國》中犧牲最慘烈的是哪個家族?
    ,絕大多數的英雄無法用這些方式來分辨,即使所謂的奸雄、梟雄,其實也要看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辨別,所以,我們姑且將他們都稱作英雄,因為他們要麼為了自己的理想,要麼是各為其主,最終讓三國這部大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
  • 南南蔡村張福生——定興抗日英雄
    他真是一名在前線浴血拼殺的抗日英雄!抗日壯士!!現將他的事跡寫下來,也算是對老英雄的紀念吧!張福生(1921—1984 )河北省定興縣南南蔡村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冀中第十軍分區第一聯合縣縣大隊手槍班班長、遊擊隊長,綽號老婆兒。他個子不高,身體靈活。在作戰中,他膽大心細、機智勇敢、遇事不慌,槍法很好,左右開弓,多次負傷。在家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頗有名聲。
  • 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為救趙一曼而犧牲
    齊魯自古出英雄、出名人,董氏也是名人輩出,萬古流芳。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因為都姓董,當時還對董憲勳的英勇行為很佩服,問過大人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英雄就在身邊,沒想到董憲勳還是我老家泰西董氏家族很近的本家爺爺,他當年因討生活,闖關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勇救趙一曼而犧牲的壯舉。趙一曼烈士是東北抗聯的民族女英雄,她的英雄事跡婦孺皆知。而為營救趙一曼烈士而壯烈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卻少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