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中 | 抗日英雄情報員黃丙臣烈士犧牲之迷

2021-02-10 供銷將軍

    今天的主人公,長期以來在社會上是一位無名英雄,但在家人的眼中卻是一座神聖的豐碑。他,就是我愛人黃賢俊的爺爺黃丙臣。

    知道黃丙臣爺爺的事,要從與我愛人黃賢俊談對象說起。那是1983年7月中旬,經我的高中老師劉香玉介紹,我認識了愛人黃賢俊,並開始處對象。她是我同鎮南黃莊人,1982年師範學校英語班畢業後,便在我曾讀書的梁水鎮中學擔任英語教師。在第一次單獨見面時,她就提到她家庭出身不好(富農),但她爺爺是老革命,因執行任務被敵人殺害,家中當時不知其真實身份,更不知其下落,直到後面有人提醒,查找證人,才真相大白,目前正落實政策中。那時我軍校剛畢業,正準備赴新疆部隊報到。雖然過去軍官找對象政審很嚴,但那時已基本破除成份論,且她爺爺是老革命,更沒必要顧慮,反而對她的家庭出身有了敬重感。因為我爺爺任德慶雖然也被壞人雜牌兵殺害,但他並不是革命隊伍裡的人,而她爺爺竟然是抗日英雄情報員,並且英勇犧牲。更讓人同情的是,因為她爺爺的身份及死因,解放後長期不為人所知,故其家庭後代長期背負富農成份的帽子,受壓抑之大,常人難以想像,這更增加了我對她一家的敬重和對黃賢俊的疼愛。

    後面得知,黃丙臣爺爺出生於1915年,1942年參加革命工作,在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七軍分區情報站擔任情報員。抗日戰爭時期,聊城是日偽敵佔區,也是日偽、國民黨、共產黨等各種勢力的混戰區。我軍在冀魯豫軍區第七軍分區趙健民司令員、許夢俠政委率領下,與國民黨抗日將領範築先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黃丙臣爺爺以做生意為掩護,在情報站長劉榮山同志直接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許多重要任務,多次受到趙健民司令員、許夢俠政委的表揚。大家都知道,革命戰爭時期,在我黨我軍情報戰線工作的同志,往往面臨的任務更艱巨、條件更複雜、戰鬥更激烈,因而戰功也更卓著。因此,在後面落實政策時,組織部門有關人員,找到時任中顧委委員的趙健民(解放後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等職)老首長,趙老還清晰的記得與黃丙臣爺爺相識的情景,並欣然做了證明人。

    1946年農曆6月25日,黃丙臣爺爺在奉命去濟南,與在敵方工作的我方人員取得聯繫後,由濟南返回聊城途經茌平縣辛莊西北時,被兩名敵人殺害,時年31歲。我們很難還原那個驚心動魄的戰鬥是如何一個場景,但我堅信很可能經過了一場殊死博鬥。黃丙臣爺爺作為我軍高級情報偵察人員,一定經過專業訓練,且他那時已身經百戰,不可能輕易束手就擒、丟掉姓命,我相信他要麼多處受傷,要麼一下被擊中要害,要麼敵人設計誘引到不利的位置,等等,不堪設想。經茌平縣公安局解放後參與審訊兩名兇手的秦玉榮同志介紹,殺害黃丙臣爺爺的兇手,一是孫洪印(偽保長),一是孫甲臣(還鄉團成員),二人均是袁車莊村人。因兩人解放後潛逃,在審訊其他案子時,把此案交待出來,方才真相大白。文革時期,曾有人到家中來了解情況,但家人不知原由,因怕事未敢承認。待改革開放後,家人聯想爺爺過去說過的知言片語(他常說,以後日子就好過了),知可能是參加了共產黨的事情,遂四處打聽他過去的老朋友,尋根問底,提供證據,慢慢找回了真相。好在黨中央對參加革命有功人員,始終是非常重視,尤其是黨中央1986年出臺了16號文件,要求給予此類同志正名,並落實相關待遇。因此,在趙健民等老首長、老領導,及相關部門許多同志共同努力下,1988年,中共聊城市委(原聊城縣級市)、聊城市(同前)公安局決定,在黃丙臣爺爺犧牲42年之後,終於恢復了他的政治榮譽,落實給奶奶撫恤金,安排了2個孫子農轉非戶口,組織上還搞了個較隆重的儀式。從此黃丙臣爺爺就定格為抗日英雄、解放功臣,一家人心裡也終於順暢起來了。

    命運往往就是這樣,可能因為一個人、一個事件的因素,導致若干人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們設想,如果黃丙臣爺爺不犧牲又怎樣?他是否會正常成為黨和軍隊的一名幹部,在黨和政府中擔任某個領導職務?他的家庭成員是否還定為富農?既便是定為富農,因自己的身份,其家屬至少也不會成為黑五類家庭吧!一家人是否還會受到無情打擊,造成除我愛人黃賢俊趕上考學外,其他三個姐姐、一個哥哥都只能上個小學,並且一家人天生的膽小怕事,遇到事情顧慮重重?造成影響的還不僅僅是他的直系親屬,還包括他的兄弟姊妹、親戚等若干個家庭,以致於今天談起來,大家都感慨很多。其實,這樣的情況,又何止一個他,何止一個家庭。也許歷史都是這樣,也許這就是犧性奉獻的真正含義吧!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從未聽說過奶奶及我嶽父黃付恆、嶽母張振華抱怨過,一家人對黨仍然充滿著感情。他們始終堅信黃丙臣爺爺參加革命,是走了一條正確的路,始終以爺爺為榮,經常教育子孫要聽黨話、跟黨走、做好人、走正道。現在看,作為後人,我們可以告慰黃丙臣爺爺的是,奶奶雖然年輕守寡,嶽父嶽母及孩子雖然受到多年不公正待遇,但是經過努力,與全國許多家庭一樣,現在也是人丁興旺,幸福美滿。奶奶活到80多歲,享受了十來年的撫恤金。他兩個兒子共育有3個孫子、5個孫女,現在他的孫輩多數大都當上了爺爺奶奶,重孫輩不論是做軍官、教師,還是醫生、律師等職業,都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若他老人家健在,一起照個全家福該多讓人高興啊!

    2015年9月13日,國家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我們都在想,要是黃丙臣爺爺活著,也該像參加閱兵的老八路一樣高興,既便不能出席天安門閱兵,獲得一枚抗日英雄榮譽獎章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更讓人心裡不能平靜的是,當我們拿出1988年有關部門關於他的決定時,明顯感到把他評定為因公犧牲是很不合理的。我在部隊做政治工作多年,了解政策,評定為烈士的基本條件是,要麼在戰場上犧牲,要麼在和平時期犧牲時有英雄行為,那黃丙臣爺爺作為我軍情報人員,明顯的是在戰場上犧牲的!因為他的戰場就是情報戰場,且確定是被敵人(兇手為偽保長和還鄉團成員)殺害,怎麼不能評定為烈士呢?當然,這時候提這個事,作為家人,肯定不是為了經濟待遇,而是為了政治榮譽。畢竟,革命烈士才應是黃丙臣爺爺的真正準確定位。我們期待有關部門,以事實和文件規定為依據,以對黨、對人民、對黃丙臣爺爺高度負責的精神,抽出時間,再做一次重新認定,以此來還原真相,告慰先烈。 

                            2017年4月4日作於青島家中

長按二維碼關注供銷將軍

獲取供銷聯盟動態及文章

相關焦點

  • 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1921—1943),女,河北省阜平縣人寒冷刺骨的晚上,鬼子把只穿單衣的劉耀梅關在柴棚裡,劉卻在柴棚中唱起革命歌曲:「大家醒醒切莫再做夢,切莫醉死與夢生,夢生醉死何日才能趕走日寇殘暴兵……」惱羞成怒的日寇荒井暴跳如雷,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身體上的肉,劉耀梅烈士一次又一次地昏死……一次又一次地醒來,醒來就痛罵敵人……日寇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竟當場煮熟吞了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相信大家對於抗日英雄王二小一定不陌生吧。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因為家裡貧窮,所以王小二一家都住在本村奶奶廟中。王二小原名王樸,據說其父親給他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照片中就是紀念王二小的抗日英雄紀念碑。
  • 《鐵道遊擊隊》中的兩位薛城烈士!
    對於朋友的信賴我不敢怠慢,匆匆扒了兩口飯,就在書房中的鐵道遊擊隊專架中搜尋起來,我查閱了《鐵道遊擊隊檔案揭秘》、《鐵道遊擊隊真實檔案》、《鐵道遊擊隊解讀》、《蘇魯支隊》這些檔案性的書籍,均沒有對秦明道與秦玉升抗戰事跡的介紹,我又翻閱了1984年楊家裡採寫的《抗日戰爭時期周營地區大事記》、《邵澤連烈士生平事跡簡介》、《戰鬥英雄王廣西傳記》、《龔聯生烈士材料摘抄》等原稿資料,也未發現與兩位烈士相關的材料
  • "九一八"前,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竟遭破壞
    」在「九一八」88周年前夕,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遺址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17日被發現有多處地方被塗汙,噴上「反送中」、「反送中列(烈)士」等黑色字眼。此事激發了許多港人的憤慨,多個香港市民群體不約而同地在17日晚間連夜趕到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清理被暴徒塗汙的痕跡。
  • 【薦讀】忠勇之義日月可鑑 英雄獻身後世不忘——紀念英年犧牲的王立中烈士
    忠勇之義日月可鑑   英雄獻身後世不忘——紀念英年犧牲的王立中烈士                  英雄是國家的財富,也是民族的脊梁。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照片的主人公便是運城抗日戰爭時期原稷麓抗日民主縣縣委書記王立中烈士。王立中原名貟灝,山西平陸人,生於1917年,犧牲於1945年。在他「生如閃電之耀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短暫一生中,堅持追求真理,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擔任稷麓抗日民主縣縣委書記後,為了國家和民族大義,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率部同日本侵略軍進行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戰鬥。他的浩然正氣,鐵血忠魂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為救趙一曼而犧牲
    全村有近2000人,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明末清初建成,青磚、青瓦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色古香的董氏祠堂(也稱家廟),因處泰山泰山之西,俗稱泰西董氏祠堂。裡面供奉著董氏祖先及董氏名人。齊魯自古出英雄、出名人,董氏也是名人輩出,萬古流芳。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
  • 抗日英雄:張成仁鐵骨錚錚
    佚 名在太嶽山餘脈的加石溝,綠草如茵的土包下掩埋著一位抗日烈士的忠骨。每逢清明時節,村裡男女老少都要結隊來到他的墓前,添上一鍬新土,澆上一杯祭酒,獻上一簇鮮花,寄託一縷哀思。生前任垣上村(抗戰時麻巷為垣上的一個屬村)抗日副村長。他個頭不高,方圓臉,濃黑的眉毛下,有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經常透發著一股剛強之氣。1944年秋,正是沁源人民圍困日寇的艱苦歲月。春天搶種的莊稼,已經是碩果纍纍,該到收穫的季節了。縣抗日政府號召群眾,抓緊搶收,不給鬼子留下一粒糧食。農曆九月七日這一天,張成仁帶領麻巷村人搶收了一整天糧食,隨後又全部入庫收藏。
  • 【你所不知道的鞍山】尋訪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遠去的飛鷹
    電視劇中所講述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七十多年前,但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坐落在海城市騰鰲鎮金甲村的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就記錄著這段悲壯的歷史。在「九一八」事變八十三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記者走進了東北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探尋「東北飛鷹」們的感人故事。
  • 抗日女英雄化名,犧牲19年後,丈夫後來看到電影得知真相
    舉報   1936年8月2日早晨,有位年輕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槍殺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
  • 在衡陽縣,中國第一支傘兵部隊4名抗日烈士重新入土歸葬!
    8月5日,由衡陽縣熱心民眾和民革衡陽市委修建的鴻翔部隊抗日烈士紀念碑,在衡陽縣洪市鎮明翰村揭幕。拾級而上,一座「鴻翔部隊抗日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眼前,四周松樹、翠竹環繞。時隔75年,四具抗戰時期中國空降兵的遺骸在湖南衡陽縣洪市鎮明翰村重新入土歸葬。
  • 七月七日,這個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祭奠抗日烈士
    原標題:七月七日,這個年輕人給抗日烈士點了一份鮮花外賣 7月7日,成都青石橋一家花店老闆申先生的手機上彈出一份鮮花外賣訂單。 引起他注意的是下單者的「訂單備註」:「今天是『七七事變』83周年,麻煩老闆包好一些,讓快遞小哥送到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放著就好,謝謝。」
  • 犧牲70年 13位無名烈士知是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警衛的紅二連13名戰士在血戰中壯烈犧牲,長眠於陽城。   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如今還有親人嗎?70年過去了,13位烈士的事跡,被駐晉城市陽城縣東哄哄村的扶貧隊員白軍社無意間發現。11月15日,他通過新浪微博發出「尋找十三位無名烈士」的帖子,幫助尋找13位烈士的部隊、家鄉和親人。
  • 致敬英雄寄語大全 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語錄
    致敬英雄寄語大全 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語錄  今天是20202年4月4日,也是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哀悼日,為了抗疫英雄致敬,為了逝去生命的抗疫英雄以及新冠患者默哀!下面分享一些致敬英雄共悼逝者寄語,哀悼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句子,以及清明追思家國永念句子語錄。
  • 抗日英雄劉黑仔
    1944年秋,劉黑仔奉命回到東江抗日根據地,參加東江軍政幹校學習。12月,東江縱隊組成西北支隊和北江支隊,劉黑仔任西北支隊參謀兼短槍隊隊長,他們開闢了以清遠縣大羅山文洞為中心的抗日基地。英勇犧牲日本投降後的1946年5月1日,劉黑仔在南雄縣界址圩調解民事糾紛時,遭國民黨軍包圍,在突圍時不幸大腿中彈,後染上破傷風而犧牲,年僅27歲。
  • 楊靖宇:為抗日隱姓埋名十多年,犧牲後日軍為之泣!後人承其遺志
    直到此時,郭蓮都還並不知道,她的丈夫已經在五年前因抗日而壯烈犧牲了。而她之所以一直不知情,是因為,他的丈夫早已不叫馬尚德,而改名換姓為了楊靖宇。而楊靖宇這個名字,恰是他們全家和世人都熟悉的大英雄的名字。他們絕想不到,自己一直苦苦找尋的人,竟就是那個人人口中傳頌的英雄楊靖宇。
  • 南南蔡村張福生——定興抗日英雄
    我們60後從小是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長大的,過去感覺那些抗日英雄離我們很遠,他們在歷史教科書裡、在電影、電視裡。但當你認真的低頭俯視歷史時,會發現這些抗日英雄離我們並不遠,他就在我們的身邊!我的兒子出生時,妻把她的姥姥從河北定興縣老家接出來,幫我們帶孩子。老太太總給我們講她的弟弟打鬼子、殺漢奸、拿崗樓的事。
  • 隻身追捕 壯烈犧牲(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在一次追捕攔截闖卡車輛時,他被犯罪嫌疑人殘忍殺害,壯烈犧牲。2006年10月23日零時許,門頭溝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兩名男子在齋堂鎮牛站盜竊電纜線200多米,駕駛一輛麵包車逃逸。分局立即布置杜家莊治安檢查站和芹峪口交通檢查站設卡攔截。
  • 她是東北抗日女英雄,被日軍摧殘至死都不肯屈服
    1926年夏入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調到東北,在瀋陽工廠中領導工人鬥爭。1932年趙一曼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左圖)1950年電影《趙一曼》趙一曼烈士(石聯星飾演)(右圖)2005年電影《我的母親趙一曼》趙一曼烈士(張晗飾演)1933年4月趙一曼領導反日工人運動。1934年赴珠河組建珠河遊擊隊。
  • 電波傳遞|永不消逝的英雄「再現」西安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1958年出品的火遍大江南北的同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樣,以李白烈士事跡為原型創排,反映了解放前我黨隱秘戰線的真實故事。李白烈士是被黨中央從陝西派到上海執行秘密任務,架起了這道「永不消逝的電波」, 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奉獻。
  • 烈士紀念日 | 清華園裡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
    1949年9月30日,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人民英雄紀念碑修建而成。其設計者是清華建築系的建立者,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梁思成校友。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先生,在1950年美國學成之後入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與梁思成先生一起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