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化名,犧牲19年後,丈夫後來看到電影得知真相

2020-11-18 網易新聞

2020-11-13 17:34:50 來源: 意風戲雨27

舉報

  1936年8月2日早晨,有位年輕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槍殺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犧牲時年31歲。1950年,她的丈夫看過一部電影《趙一曼》,1955年才得知電影中的女主人公真實身份,原來就是自己的妻子。這位巾幗英雄就是趙一曼,她的丈夫叫陳達邦。

  趙一曼生於1905年,原名叫李坤泰,1927年初,她以李一超之名考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被編進入伍生總隊政治大隊女生隊。

  

  1927年8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奉命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乘船沿長江東下,明為參加「東徵討蔣」,因南昌起義驚動了敵人,教導團遭到攔截繳械,於是李一超去上海尋找黨組織。

  李一超到上海不久,受組織派遣,和一批同志遠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她與黃埔同學陳達邦結婚。後因年少時患的肺病復發,耐不得莫斯科寒冷的氣候,經申請獲組織批准,身懷有孕的李一超離蘇返國,而陳達邦則繼續留在蘇聯深造。這一走,一對革命夫妻便天人永訣。

  

  回上海不久,李一超被組織派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在這裡她生下了兒子寧兒。不久因交通站被敵人注意,趙一曼只好帶著孩子返回上海東躲西藏,為了孩子安全,她把孩子送到陳達邦哥哥陳嶽雲家裡撫養,臨走時李一超抱著剛剛1歲多的兒子照了一張相片留作紀念。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根據組織安排,李一超被派赴東北工作,為了掩護地下活動,她化名趙一曼。趙一曼後來從地下工作轉入軍事系統,發揮了黃埔科班出身的優勢,打起仗來智勇雙全。

  

  1935年11月,趙一曼在戰鬥中負傷落入敵手,在敵人拷打威逼下堅貞不屈,養傷時獲營救但未成功,於次年8月2日英勇就義。

  回過頭來再看陳達邦,妻子離開後不久,他便加入了莫斯科外國出版社的中國部,開始從事共產主義文案的印刷工作,1942年回國。回國之後的陳達邦,由於沒有棲身之所,只能去投靠在重慶凱邦印刷公司的五哥陳嶽雲。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從未謀面的兒子,而陳達邦也一直尋找著妻子的下落。

  

  195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電影《趙一曼》,讓當年英勇就義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1955年,也就是離趙一曼犧牲後的19年,在全國婦聯以及東北抗戰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協作下,趙一曼的身份才最終被確認,就是原上海機關工作人員李一超,四川宜賓人。陳達邦才終於得知: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正是他當年的妻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抗日時期:犧牲最悲壯最慘烈的女英雄——劉耀梅烈士 劉耀梅烈士(1921—1943),女,河北省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也說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
  • 董存瑞犧牲時年僅19歲,他的家人後來過得怎樣?看完覺得很欣慰
    在這些人中,不乏一些為了國家慷慨赴死的英雄。從最早的譚嗣同開始,再到後來的董存瑞、黃繼光都是這樣。今天我們主要說的人物是董存瑞。當年在一場著名的戰役中,董存瑞攻破國民黨軍據守的橋型碉堡,不惜自己充當人肉炸彈來將炸彈貼合在牆面上。據了解董存瑞犧牲時年僅19歲,當時他父母健在,並且已經成了家,在董存瑞犧牲後,他的家人生活得怎麼樣呢?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他本名閻富華,1941年那年才13歲,比我大一歲,我叫他二哥。」來自河北平山滾龍溝的史林山老人說道。 史林山本名路五祥,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滾龍溝人,他於1930年出生於靈壽縣南營村。8歲的時候,路五祥的父親在抗日戰場上犧牲,他的母親和姐姐便帶著他逃亡,一路乞討來到了平山縣滾龍溝村時母親去世,當地的好心人史秀便收留了他們姐弟倆,路五祥由此改名史林山。
  • 她是最美抗日女英雄,犧牲前留下兩張照片,成為敵人一生的噩夢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對中國全面入侵,年紀輕輕的成本華更是積極地參與抗日救國的各種運動中,在此期間,她與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劉志誼相識相愛,並結為夫妻,此後,二人想扶相持,並肩作戰。1937年冬天,日本侵略軍開始入侵成本華所在的縣城,當時的縣長也是一位愛國的有為之士,他積極組織縣裡的人民展開抗日活動,成本華和丈夫自然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保家衛國的隊伍。
  • 姐姐尋找妹妹驚動周總理,趙一曼犧牲20年後,丈夫才知是自己妻
    提起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名字, 無人不知曉,無人不感動。事實上趙一曼的原名叫李坤泰 ,在地下刊物發表文章時又名李一超 。趙一曼是她在珠河組織抗日運動用的化名。1905年10月25日,趙一曼出生在四川宜賓白楊嘴村一戶李姓地主家庭。家裡已經有了哥哥姐姐,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親給她取名李坤泰,寓意安寧康泰。趙一曼讀書的時候接受到進步思想。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記得剛了解到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時,還是從小學課本中。那時候就對這位面對殘暴的日偽淫威堅強不屈的巾幗女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當筆者深入了解整個經過的時候,更是為趙一曼烈士而感到心疼!1933年,在日寇佔領下的東北一片灰暗。
  • 項英犧牲後,留下的一對兒女後來怎麼樣了?
    前言漫漫人生充滿無數次選擇,但面對每一次選擇時都要慎重,或許一次無心的對待就會改變了你的人生,不過我們在權衡利弊作出最好的選擇時,卻不要忘記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因為英雄人物都是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才有今天繁榮昌盛的祖國
  • 任偉中 | 抗日英雄情報員黃丙臣烈士犧牲之迷
    因為我爺爺任德慶雖然也被壞人雜牌兵殺害,但他並不是革命隊伍裡的人,而她爺爺竟然是抗日英雄情報員,並且英勇犧牲。更讓人同情的是,因為她爺爺的身份及死因,解放後長期不為人所知,故其家庭後代長期背負富農成份的帽子,受壓抑之大,常人難以想像,這更增加了我對她一家的敬重和對黃賢俊的疼愛。
  • 楊靖宇:為抗日隱姓埋名十多年,犧牲後日軍為之泣!後人承其遺志
    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可已經等待失蹤丈夫16年的郭蓮卻依舊沒有等來丈夫的任何音訊。由於長期受迫害,加上極度的思念和繁重體力勞動,郭蓮患上了重病。交代完這最重要一句話不久後的農曆九月十三日,郭蓮就帶著遺憾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直到此時,郭蓮都還並不知道,她的丈夫已經在五年前因抗日而壯烈犧牲了。而她之所以一直不知情,是因為,他的丈夫早已不叫馬尚德,而改名換姓為了楊靖宇。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赴刑場前留下一封遺書 兒子長大看到後哭倒在地
    1936年8月2日,已被日本人折磨了整整9個月的趙一曼感覺到了死亡的逼近。她找看守要了紙和筆,在押赴刑場的火車上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遺書原文: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 老照片:抗日女英雄被抓後真實情景,最後一張讓人熱血沸騰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無論男女老少,為了保家衛國,不懼犧牲。湧現出了無數的抗日女英雄,不怕被俘,頑強的與日軍抗爭著。
  • 25歲抗日女英雄,敵人以剝皮威脅她投降,她留下一首詩後英勇就義
    這首詩,是25歲的女英雄陳康榮,在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之下,向敵人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宣言,面對死亡,她毫無懼色,慷慨赴義,為革命為祖國獻出了她如花的生命。陳康榮出生於1915年,祖籍是福建永定縣,他的父親陳錫梅是生活在緬甸的華僑,家裡的經濟條件很不錯。陳錫梅是一位愛國華僑,在他的教育和薰陶之下,陳康榮從小就有著愛國報國的遠大理想。
  • 張靈甫犧牲後,19歲的妻子遠赴美國,60年後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1947年5月山東省孟良崮爆發了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扭轉華東戰局。但在戰役中,有一位44歲的抗日名將戰死,他便是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的他在北伐之後便被調進有著天下第一師之稱的嫡系部隊,擔任團長職位。從37年的七七事變開始,張靈甫便輾轉各地抗日,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等。
  • 實拍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犧牲時年僅13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1939年洪災嚴重,導致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戰爭時期,這讓本來就貧困交加的家庭更加困難。1940年春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在經過長途流浪的二小因飢苦昏倒在了路邊,後來被狼牙口村委會主任搭救,並給他安排給一劉姓大戶放牛的活路。照片中就是王二小的墳墓。
  • 董存瑞犧牲時19歲,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後來下場如何?
    董存瑞犧牲時19歲,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後來下場如何? 董存瑞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背景並不好,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讀書,所以董存瑞還是個從不讀書,識字能力差的孩子。 11歲那年,董存瑞居住的南山堡村建立了抗日政權。也是在這個時候,董存瑞選擇加入兒童團體並成為兒童團體的負責人。
  • 高瑞欣:跟毛岸英一起犧牲合葬,被「遺忘」47年後親人才知真相
    高瑞欣,1927年出生於河北省安國市石佛鎮高街村。受到同村人參加革命的影響,高瑞欣年少時就抱有抗日救國的決心,他很努力學習。1941年6月,14歲的高瑞欣考入了冀中軍區抗屬子弟中學,兩年後到延安轉入抗大學習。對於年少的高瑞欣來說,延安就是傳奇一樣的地方,他在這裡接受了革命的洗禮,最終於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瑞欣出色的工作表現,讓他很快調到延安中央軍委機關一局。
  • 她17歲嫁抗日名將,19歲丈夫戰死,從不用日貨,反對趙薇扮演自己
    他們在一生都沒有辦法忘記那些事情,這位女性無疑是其中一位,她17歲就嫁給了著名的抗日將領,但19歲就守寡了。一生都在抵制日貨,晚年的時候她還站出來反對趙薇飾演自己。 經歷了四次長沙會戰,無數將士的犧牲始終是沒有守住長沙城,1944年6月19日,中國軍隊撤退,日軍攻陷長沙。城裡的人們四處逃散,王家逃去了湘西一個十分偏遠的小縣城慈利。王玉齡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在逃難與戰爭中她明白了異族入侵的苦難。她也曾經想過去抗日,但是她在十歲之前完全都是由下人照顧的。
  • 「紅色女特工」朱楓,潛伏在臺灣被叛徒告密,犧牲60年後終回故鄉
    可惜的是,最終她卻沒能平安與家人團聚,犧牲後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榮歸故裡,此人的名叫朱楓。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便於工作,她化名為朱諶之,心懷大志,想盡辦法為部隊提供幫助,做了很多有利於抗戰的工作。朱諶之的丈夫也是個愛國人士,夫妻兩人一直潛伏在國民黨統治區,為我黨輸送了很多重要的情報。 解放戰爭期間,朱諶之繼續作為紅色特工為我黨輸送情報。1948年,她被派到香港,潛伏在香港,時刻準備策反國民黨將領。
  • 南南蔡村張福生——定興抗日英雄
    我們60後從小是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長大的,過去感覺那些抗日英雄離我們很遠,他們在歷史教科書裡、在電影、電視裡。但當你認真的低頭俯視歷史時,會發現這些抗日英雄離我們並不遠,他就在我們的身邊!我的兒子出生時,妻把她的姥姥從河北定興縣老家接出來,幫我們帶孩子。老太太總給我們講她的弟弟打鬼子、殺漢奸、拿崗樓的事。
  • 淚目 | 犧牲英雄:他們是大學生、兒子、丈夫......
    這是犧牲英雄的生前畫面↓↓↓陳紅軍烈士是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人,1987年3月出生,2009年6月從西北師大應徵入伍2月19日,西北師大官微發文致敬英雄校友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永不褪色的界碑!▲姐姐和陳祥榕在生活中的合影2019年,陳祥榕高中畢業後報名參軍,「要去就去最艱苦的地方,到前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