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2日早晨,有位年輕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槍殺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犧牲時年31歲。1950年,她的丈夫看過一部電影《趙一曼》,1955年才得知電影中的女主人公真實身份,原來就是自己的妻子。這位巾幗英雄就是趙一曼,她的丈夫叫陳達邦。
趙一曼生於1905年,原名叫李坤泰,1927年初,她以李一超之名考入國民政府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被編進入伍生總隊政治大隊女生隊。
1927年8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奉命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乘船沿長江東下,明為參加「東徵討蔣」,因南昌起義驚動了敵人,教導團遭到攔截繳械,於是李一超去上海尋找黨組織。
李一超到上海不久,受組織派遣,和一批同志遠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她與黃埔同學陳達邦結婚。後因年少時患的肺病復發,耐不得莫斯科寒冷的氣候,經申請獲組織批准,身懷有孕的李一超離蘇返國,而陳達邦則繼續留在蘇聯深造。這一走,一對革命夫妻便天人永訣。
回上海不久,李一超被組織派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在這裡她生下了兒子寧兒。不久因交通站被敵人注意,趙一曼只好帶著孩子返回上海東躲西藏,為了孩子安全,她把孩子送到陳達邦哥哥陳嶽雲家裡撫養,臨走時李一超抱著剛剛1歲多的兒子照了一張相片留作紀念。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根據組織安排,李一超被派赴東北工作,為了掩護地下活動,她化名趙一曼。趙一曼後來從地下工作轉入軍事系統,發揮了黃埔科班出身的優勢,打起仗來智勇雙全。
1935年11月,趙一曼在戰鬥中負傷落入敵手,在敵人拷打威逼下堅貞不屈,養傷時獲營救但未成功,於次年8月2日英勇就義。
回過頭來再看陳達邦,妻子離開後不久,他便加入了莫斯科外國出版社的中國部,開始從事共產主義文案的印刷工作,1942年回國。回國之後的陳達邦,由於沒有棲身之所,只能去投靠在重慶凱邦印刷公司的五哥陳嶽雲。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從未謀面的兒子,而陳達邦也一直尋找著妻子的下落。
195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電影《趙一曼》,讓當年英勇就義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1955年,也就是離趙一曼犧牲後的19年,在全國婦聯以及東北抗戰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協作下,趙一曼的身份才最終被確認,就是原上海機關工作人員李一超,四川宜賓人。陳達邦才終於得知: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正是他當年的妻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