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_π——編劇要注意這樣一些心理心智和認知知識?
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樣的人會做什麼的事能講什麼樣的話……幼兒,小孩,青年,大叔,老人……這樣一些人面對同樣一件事的時候他們說話做事怎麼區分。
幼兒的心智會催促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是否有判定辯論的能力,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停留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一個十七歲的人對待感情和一個二十七歲的人有什麼不同(十七歲的男孩喜歡一個女孩,他的行動多半是扯她頭髮,各種數落耍流氓;二十七歲的呢,他的信息傳到,如果得不到相應的回饋,大概可能他也就沉默了,當然他還可能是到處撒網那種……就是良心已經不會痛了的人)。
一個七八十歲的人哄孩子睡覺和一個二十幾歲剛剛做爹做媽的有什麼不一樣等……這些就是心智決定她們的認知和行動,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自己的年紀特徵,否則結果就是整個片子很多人太假或者說讓演員不能進入角色,就算演技再牛……也感覺哪裡不對……
這些可以說最基本的點,也是最重要的點,他更容易讓你的角色活起來(比如一些帶點智力障礙或者說由於受驚過度造成什麼後遺症等的角色,就被很多人寫成了傻子),最典型的一個就是李元霸,可以說隋唐英雄傳的那個李元霸從他說話到做人做事都符合他這樣一個人的設定,但後面每一部劇裡的李元霸都被寫成了傻子(從表演和臺詞來講),也就是故意裝傻,故意為演戲而演戲,看著最藍瘦,觀眾看了會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一樣的想吐。
總之,心理,心智,認知是決定一個角色可行性的唯一,也是區分角色與角色之間不同的重點,如果這塊做不好……你的整部劇就是,尬,假,裝,看了讓人想吐……
一句話有個性和裝逼是兩回事,當然這個認知也最多的涉及到時代背景,民族文化,地方風俗等問題。另一點就是不要把現代人的裝逼的臭毛病帶到古代去,很容易出戲,看著噁心(特別一些編劇喜歡把現代的雞湯和男女自己自以為是的詞強加給古風劇)。
補充一點你的主角可以幽默,但不要裝逼,否則真的感覺他有一點點不配做一個主角……居然亂裝逼,亂裝逼裝得不好,看著好尬。
主角可以狠,可以毒,裝逼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