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中的孩子結果會怎樣

2021-02-19 中華家庭教育網

導讀:父母們不但自己不敢慢,更怕孩子慢,因為慢意味著落後,慢意味著被剝奪。可是,成長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我們會對45天速成雞感到震驚畏懼,卻沒有想過一個在沒玩沒了的催促中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孩子慢吞吞讓你頭疼?你總是叫喊著孩子:趕緊吃飯啦、快做作業、快吃飯……你總希望孩子快點把事情做完,數數你跟孩子說的「快」字,或者次數真會嚇到你自己,其實,你是否知道孩子在催促中成長會變成什麼樣?
「快起床」、「快穿衣服」、「快刷牙」、「快吃飯」、「快點走」、「快快快」……想一想,這些話你平時對孩子說過幾句?再數一數,平日裡對孩子說的話,有幾句不帶著「快」字,也許結果會讓你嚇一跳。
被打斷的節奏

中國科技館,4歲的瀟瀟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升起,再落下……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麼意思,再玩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2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耐不住了,儘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奏,於是乾脆拿勺舀起飯往女兒嘴裡塞,而且成了常態。」王豔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裡我才會安心。」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父母來說,並不陌生吧?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力的就是順應自身的生理節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徵,或截然相反,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並優先滿足他人的願望,第二種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毫無例外地讓孩子喪失了自我的基礎。」法國的兒童精神專家、心理學家克裡斯汀·弗拉薇尼惋嘆。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兒童精神學家尼可·卡特琳娜認為,家長們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奏放在眼裡,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奏。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最終,家長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懼,於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
在遊戲中把節奏還給孩子
   對於這種生活中的催促,心理專家姬雪松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催促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象,它具有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的功能。「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在與孩子的關係中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升華這些焦慮,將它們過多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麼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演繹生活,並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展示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們也承受著無窮的壓力。社會現狀已經不再存在有利於人體自身發展的節奏,找到一個合適照顧孩子和指導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和複雜。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改變的可能性。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意識到並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奏去生活。克裡斯汀·弗拉薇尼肯定地說:「我們雖然教會了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與頭腦,卻沒有讓他們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並形成各種概念。而這些技能,往往只能在遊戲中才能獲得。」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更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像,去思考。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到自己是誰,會做些什麼。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與概念化,從而區分想像與現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使他獲取身體、情感、才智等各方面的經驗,幫助他發現自己並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並不需要各種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們便可輕鬆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沒有挑戰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們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裡和自己或小夥伴自說自話,對著天空的雲朵發發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網……

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節奏所在。而對家長們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歡迎關注中華家庭教育網微信號zhjtjyw (長按可複製)」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孩子都是比爾蓋茨:你的催促反倒會毀了孩子
    平常溫柔的好媽媽,一催起孩子來,沒幾分鐘就被變成暴躁老母親。一 孩子的「磨蹭」不一定是磨蹭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越催促,孩子就越慢,我們就更心煩。同樣地,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催促也讓他們的內心非常痛苦。
  • 孩子磨嘰,家長催促埋怨,結果越催越慢,家長該如何做?
    案例:又一個孩子很磨蹭,家裡人不停地催促、數落,但沒有任何效果。深入分析才發現,家裡人不但對孩子做事的速度不滿,幾乎在各個方面都不認可孩子,在生活中也常常因為一些瑣事發生矛盾。家長的反覆催促裡面包含著對孩子的不滿、急躁、埋怨、否定、不耐煩等情緒,這些不良情緒都將傳遞給孩子,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內心成長容易起到反作用,好多孩子會因此產生「唱反調」的現象:孩子會通過故意拖延的方式進行「被動攻擊」——你越是讓我快,我越慢。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讀懂孩子。
  • 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
    「每天都要催促好幾次孩子才肯起床,上學都快要遲到了,老師,怎麼辦?」「我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個床怎麼就這麼難呢,總要我發火了才慢吞吞不情願地起來,老師,該怎麼辦?」孩子總要父母催促才肯起床,怎麼辦?為此,我們綜合多個案例,做了詳細分析。
  • 為什麼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父母催促,會破壞孩子的主動性許多父母會反映,自己的孩子就像提線木偶,提一次才動一下,不提不動。殊不知,父母的催促,打亂了孩子的時間管理,影響了孩子的時間進度。另外,父母的催促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用想,想了也白想」的依賴心。
  • 你越急孩子越慢,你越催孩子越拖,催促是最無效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你跟孩子說,你可以再玩10分鐘,然後就怎樣怎樣,基本上就等於白說。比較可取得方法是,再10分鐘結束的時候,該孩子一個提醒,比如之前和他一起頂一個鬧鐘,或者直接告訴他「時間到了」,也可以讓他看鐘表上的指針已經指到了那個位置。7歲孩子對時間的感知,不論是興趣上還是能力上,都有了一個飛躍。
  • 想要告別催促孩子和管制孩子,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計劃管理」機制
    無論是企業管理還是孩子教育,最核心的要素是相通的,要想獲得好的結果,我們需要三點:1、目標;2、計劃;3、行動/執行。目標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解讀為「為什麼而讀書」(大目標)和這學期要把書讀成怎麼樣(小目標)而組成;計劃可以解讀為為了實現目標而需要去做的一些具體行動方案;最後就是執行因為要達成目標而制定的方案,並長期堅持。
  • 親子口語│用英文催促孩子「快一點」
    Sammie說:孩子磨蹭,用英文除了「Hurry Up」還可以怎麼「催」起床催,吃飯催,睡覺催,走路也要催,一天四催。催孩子這事天天循環播放,而說到英文「催促」的表達,大多數媽媽只會想到「Hurry Up」。今天和Sammie一起來看看,還可以用哪些地道的英文口語來 「催促」吧!
  •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磨蹭真相竟然是這樣……(深度好文)
    想想自己小時候,你肯定也會因為磨蹭,受過父母的催促甚至謾罵。你改了沒有?相信你也改不了。因為經常被人催促的孩子,有可能長成兩種極端性人格:第一,過分依賴型比如催做作業這件事。如果孩子在一邊做,家長在一邊指手畫腳,其實孩子會非常緊張,作業越做越慢。最終你不得不親自上陣,直接幫他做,或者手把手教他怎麼做出來。結果是什麼?
  • 孩子拖拉磨蹭幾個原因,除了催促還有更好的辦法。從小養成是根本
    面對孩子的拖拉,似乎除了嘮叨和跟在他們後面催促就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了,但用過的都知道,可能第一次催促的時候還有點效果,說得越多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會越來越慢。家長也常常會因為孩子的漫不經心而發火,之後卻又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控制好。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卻苦於沒有具體方法。
  • 家長日常催促,可能在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知道嗎
    幾乎事事都會要求孩子、催促孩子,沒吃飯之前,會催促孩子趕緊洗手。 吃飯時,總會要求孩子快速進食。日常搭玩具時,也會催促孩子搭這個、搭那個,讓孩子更加手忙腳亂。 在靜靜的催促下,寶媽日益發現,孩子的速度反而更加慢了。 一日寶媽翻閱自家監控才察覺,自己一天竟然要對小傑說幾十次的「快點兒!」催促的頻率極高,而小傑也在自己的催促之下,毫無反應能力,做事更加拖拉。
  • 耳邊催促總不見效?父母學會用「三隻青蛙」,讓孩子改掉做事拖拉
    花花媽媽因為花花的這些毛病十分苦惱,幾乎每天都要因為孩子做事拖拉跟孩子產生衝突。絕大部分家長在看到孩子拖延的壞習慣時,都是以命令的口吻來催促孩子,時不時在孩子的耳邊叮嚀,但是效果可見一斑,有時候孩子還會覺得嘮叨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粉絲催促肖戰律師加快案件處理進度,結果卻被律師刪評拉黑
    本文由劉藝僑Joe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日前,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肖戰粉絲催促肖戰律師處理肖戰案件,結果卻被肖戰律師直接刪除評論殘酷拉黑了,這樣的舉動令不少網友議論紛紛,甚至有人覺得律師這樣做太絕了
  • 都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可是你真的知道,怎樣正確表揚孩子嗎?
    教育孩子,是一件樂趣十足的事,如果你覺得不快樂,那一定是用錯了方法!   我是年輕父母們的好朋友,雨澤!今天想跟大家來聊一聊,當小孩子表現出一個正確行為的時候,我們為人父母的,到底應該怎樣表揚他。我們中國的父母,身上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只關注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犯錯的地方,卻很少在孩子做正確事情的時候,給予他足夠的肯定和誇讚。每天就像是拿著一個放大鏡,時刻挑剔著孩子身上的不完美,還有些過分的父母,動不動就打擊自家孩子說,你看看隔壁的小明,你看看你們班上的第一名……總之,就是那句總結的很到位的話,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 孩子磨蹭,是催出來的
    孩子真的覺得上學遲到跟自己沒有關係嗎?其實這些規則孩子是明白的。而ta之所以會賴著不動,是因為對大人長時間的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內容要簡單明了,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寶貝,現在已經7點了,媽媽允許你躺著清醒一下,等5分鐘後鬧鐘會響,鬧鐘響了必須起床,明白沒?」沒有人會喜歡被催促。反觀我們自己,工作中被領導被同事催促時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呢?
  • 催促造句和解釋_催促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我不耐煩地催促她。」] 催促在教材中的例句: 1、大家聽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家呢?儘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誰也不相信他。(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9、獵人海力布) 2、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幹他的公事了。
  • 請父母停止催促,讓孩子做一隻「慢騰騰」的蝸牛,說不定更有出息
    文|啞鈴媽媽看著孩子,背起小書包,一步步執著向前的時候,總會想起周董的一首歌,歌詞中說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我有屬於我的天。是的,孩子就像小小的蝸牛,用他自己的腳速,慢慢地向前爬行。父母想要的是永遠是兔子,而孩子卻更熱愛蝸牛的成長方式!「你可以不可以快一點,慢吞吞的,像個笨蝸牛一樣!」母親急躁地在孩子背後催促著,還時不進用力推著孩子往前跑。
  • TutorABC英語課堂:催促別人快點別只會說hurry up,還可以用這些
    很多人都學習過「hurry up」是「趕緊,趕快」的意思,尤其是在催促別人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用「hurry up」這個詞。比如,早晨趕著上班上學時,如果孩子想賴床,估計媽媽們都會忍不住用「hurry up」這個詞。Hurry up,or you』 be late for work (school)! 快點,不然你上班(上學)要遲到了!
  • 為什麼父母過多幹預,反而會攪黃孩子的婚事?感情中,節奏很重要
    所以對於父母而言,不管你是否願意,你都得明白一件事:尊重孩子,而不是去幹涉孩子。不管最終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那都是他自己的事。任何一段感情,都是有它自己的節奏的,而帶動這個節奏的,只能是感情中的男女雙方。
  • 好孩子是怎樣育成的與壞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埃爾凱特說過:「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當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給孩子兩樣東西:根和翅膀」。所謂根,就是給孩子安全感,並引導孩子活得健康快樂;而給孩子翅膀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有機會成為所能做到的最出色的人。
  • 幼兒的心智會催促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是否有判定辯論的能力
    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樣的人會做什麼的事能講什麼樣的話……幼兒,小孩,青年,大叔,老人……這樣一些人面對同樣一件事的時候他們說話做事怎麼區分。幼兒的心智會催促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是否有判定辯論的能力,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停留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