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大讀了四年的我,想告訴你最真實的香港.」

2021-02-20 世界華人網

你有沒有發現?英美再好,可中國的年輕一代,總忍不住惦記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城市的發展機會。

背靠亞洲、坐擁國際;不錯過世界,也不失去中國,還方便回國探望親人……人類就是這樣的貪心啊!

朋友圈子裡還常常聽說:XX畢業到香港的投行工作,年薪7位數;比新加坡更高,還動不動的回內地出差。

而香港讀大學的成本明顯低於英美。所以,這座獅子山下的金融城,值得孩子們作為人生求學的下一站嗎?

我們今天請到香港大學畢業的GG,談談她眼中的香港教育。GG是2014年的上海考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專業。

(圖片來自GG)

太平山腳下,聳立著一座座現代化的超高層建築;金融精英們忙碌的身影,襯託著維多利亞港來往世界的船隻……東方之珠,整夜不眠。這裡曾是我嚮往的香港。

翻過太平山向西,畫風忽然轉變。在一片蔥蔥鬱鬱的山林、點綴的古典建築之間,就是香港大學。

這片坐山望海、迷宮一樣的立體校園始建於1911年。根據QS2018年的排名,它是世界前30名的高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者前來教學。

很多人問我,港大怎麼樣?

談個人感受,不如先說幾個事實吧。

先說專業方面。一提起港大,大家總會想到金融管理專業。其實,香港大學是名符其實的綜合性大學,我們一共有10個教學學院: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學院。

港大最牛的還真不是金融,而是牙醫專業。

這個專業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香港的醫生待遇也是不輸給金融精英。

其他排名較高的專業包括教育、土木工程、建築學、語言學和社會政策與管理(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都多次位居世界前10位。

再說港大的國際化程度。好多人問過我,港大講中文嗎?這麼說吧,港大的大部分專業是全英文教學,對英文能力的要求不亞於英美。

在港大的16,000多名本科學生中,有近21%是非香港本地的學生,其中42%來自中國大陸。本地學生的比例高,粵語也成了校園的非正式官方語言。

HKU(香港大學),也被我們稱為「Holiday King University」(放假之王大學)。

我們的「課餘時間」是真的很多。

來看看本科生的作息時間表:每個學期4-6門課,每門課每周有2-3小時的大課lecture,1小時的小課tutorial。

這樣算下來,學生每周在課堂裡的時間只有20個小時左右。其他都是課餘時間。

港大的假期更是多,除了中西方的傳統大節,還有reading/field trip week,相當於美國大學的春/秋假。春季學期最誇張:有春節、3/16港大建校日、復活節、清明節、佛誕日。一天到晚總放假。

另外呢,我們的選課自由度也很高。比如社會科學和文學院,只有3、4節必修課,剩下的都由學生自由選擇,同一專業的學生也不會有相同的課表。

因為大量時間可以自主支配,很多讀社科和文學位的學生都有雙專業。例如心理學和經濟學,社會學和藝術史,有空就再加一個小語種作為輔修。

至於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例如工程學、醫學、建築學、法學等,選課的自由度相對就沒那麼大了。

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給了我們很強的自主空間。你可以鑽研專業,也可以嘗試跨專業、跨學科,發展多元的思維和能力。能考上港大的學生往往成績都很好,一旦學校提供了多元選項,我們的求知慾可以大大的爆發出來。

在進校初期,每個港大本科生都需要修讀通識課(common core courses),可以進行超越學科界限(transdisciplinary)的學習嘗試。

幾百門通識課分位四大類:科技、人文、世界、中國。

我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但我選修了犯罪調查科學,是由醫學院病理學系的資深法醫授課的,關於犯罪現場的觀察、證據收集、刑法知識等。極大的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當然憑良心講,港大課堂的質量並非都很高。像我讀的心理學專業,還有老師用20多年已經過時的、也不經典的論文授課,把功課都交給助教批改。社會學專業有一門必修課的老師因為口碑太差,只教了一個學期就被換走了。

很多英美和內地的高校也有類似的問題。港大畢竟是研究型的高校,老師爭取終身教職,主要靠科研、發論文,而並非注重教學質量。所以希望師弟妹千萬不要過於理想化,選課要打聽好口碑,而最好的學習常常發生在課堂之外,比如發郵件給和老師討論、到辦公室交流(office hour),通過做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我最大的感受是,大部分港大的老師都非常樂於幫助年輕的學生,樂於和學生討論問題,答疑解惑。其實,大學之大,關鍵看個人如何利用那裡的資源,如何成就了自己。

港大的社交生活那是相當豐富。

剛剛說了我們是放假之王大學,但空閒時間還真不是用來睡覺的。

港大有上百個學生社團,涵蓋了文化、運動、信仰、服務、學科專業等各方面,花花綠綠的海報遍布校園。

別看只是學生社團,有的組織,比如中國教育小組已經有24年歷史了。

大陸學生還有自己的學生會CSSAUD,每年都會舉辦唱歌比賽、電競比賽、出海遊;逢考試周會發「勁過」福利包(勁過是粵語,被港大學生用作求考試得高分的意思)。

港大有專門服務學生課餘生活的部門,例如通識教育部曾推出的《大學問》講座系列;龍應臺、陳奕迅等名人已都是港大常客。

香港的夜生活異常豐富,而在港大熬夜也是司空見慣。和大陸的大學不同,港大沒有班級制度,在人數多的專業裡,學生之間大都碰個面熟而已。要交朋友一定要多參加活動,最好到舍堂裡做執委(港大叫「上莊」)。

上莊意味著大量的熬夜。我個人感覺港大的舍堂(宿舍)文化有點類似美國高校的兄弟會/姐妹會(fraternity/sorority),主力軍是香港本地學生,有各種運動和文化活動隊伍,經常半夜開始開樓會、煮糖水分食,一個個都是夜神仙。精力體力旺盛的很。

對於不愛熱鬧、又不喜歡熬夜的人(比如我)來說,交朋友可能得另闢蹊徑。我自己到二年級才在學術相關的活動中找到知心朋友,在學校獲得一些歸屬感,過得快活了很多。

來過香港的朋友都知道,中環的午夜時分,還熱鬧的跟白天似的!夜生活就是這座城市的DNA;而夜行人、party animals(派對動物們),都是格外適合這座城市。

當然,你選擇做一個「早歸人」,也沒有任何問題。

大陸家長們最擔心的還不是熬夜,而是香港最近幾年的社會運動,很多人覺得香港人對大陸敵視,會歧視大陸人。

但從我的經歷來說,我感到對大陸人盲目歧視或憎恨的只是一小部分港人。香港社會的階級分化嚴重,港人之間受教育程度、接收信息渠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素質也有高低分別。

港大校園裡的本地學生大部分對大陸學生很友好,也不愛談政治。有些學生對大陸可能有成見,但也會好奇的問我在大陸長大的經歷,也有可能一起憂國憂民。對於那些堅守「大陸人被洗腦」、「大陸人又窮又落後」刻板印象的人,避開就好了。

在和香港本地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關。

但我說的語言,不是英語,而是粵語!

港大雖然在課程和學術方面很國際化,但是港大課餘生活的主要語言仍然是粵語。

很多香港本地學生的英文和普通話都不好,又比較害羞,交流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在宿舍裡、運動隊都講粵語,聽不懂就很難參加他們的活動,更別說交朋友了。

但克服障礙也有辦法!港大的課程設置裡有一門必修課:中文課。實際上學習的是基礎廣東話,一個學期下來就能聽懂了。如果想說流利的粵語呢,可以多參加本地學生的活動,多聽多講也就會了。

多一門語言,多理解一種文化,我覺得還蠻有意思!每天在普通話、粵語、英文之間切換,這也是生活在香港的一種獨特體驗吧。

我最感謝港大的是,它讓我們很多人找到了自己。

港大的本科教育氛圍十分自由,課堂和課餘都有很多時間可以自行安排。在我們傳統的教育裡,只要跟著學校走就行了,但是到了這裡發現遠遠不夠。

通過高考去港大的很多大陸學生,都是各個中學的尖子生,很擅長考試,永遠奔著競爭最激烈的機會去爭取,可我們從沒有仔細想過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在港大的四年,除了選修課、社團、科研和實習機會,我還遇到了很多有想法的同學,一步步更明確了自己的方向。這是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穫!

特別難得的是,港大會力求保證每個想要出國交換的同學都能成行,並給我們提供獎學金。四年裡,我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去了英國、荷蘭和越南,又半自費去了美國的一個文理學院,去學習或者實習、做研究等。這樣頻繁的交換交流是非常難得的。

我的同學們,很多人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港大相比大陸各高校的優勢在於:全英文教學,課程與國際接軌。有些本科生趁著出國交換的機會,在當地學校結識老師,考察深造的項目,甚至能在假期留下做研究、直接拿到推薦信。

(港大散步看到的日落。GG攝影)

說了那麼多,那申請港大難嗎?港大招生的途徑非常多,對於大陸學生來說,即使從來沒有準備過要留學,也可以在高考結束之後自己在網上提交申請,參加港大的面試,就可以等待錄取和獎學金結果。

港大對高考英文分數一般要求在135分以上,畢竟今後的教學全部以英文進行。

至於高考總成績,除了學霸之外,一般低北大清華分數線20-30分的學生也會有機會。

另外,大陸學生還可以通過SAT,IB和A-level的成績提交申請。

港大本科對非本地生的學費,2018年是每學年161,000港幣,每個月的住宿加生活費一般在3000港幣以上。

對高考過去的大陸生,港大會給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入學獎學金,無需單獨申請。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和住宿、生活費,2018年有18萬港幣左右。

沒有得到入學獎學金的,還可以申請宋慶齡基金會致遠助學金,能覆蓋一部分學費。

不幸的是,港大隻對優秀學生才給獎學金,而不對經濟困難的非本地學生提供支持。

在校期間,還有不少merit-based(獎勵成就的)獎學金可以申請,不過它們大都價值2萬港幣以下,沒法作為穩定的經濟來源。

至於勤工儉學呢,港大本科生的籤證規定學生可以在校內打工,工作時間不能超過20小時;校外的工作則必須與專業有關。

打工可以支付一些住宿和生活費,也是很棒的選擇。

總之在這樣一座國際化、繁忙而開放的城市,有很多的機會和選擇;在學校裡能聽到不同的觀點,感受國際化的文化,以及粵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我記得高三班主任曾對我們說:「大學是靈魂蓬勃生長的時候。 這正是我的大學四年!港大給了我重要的一課,它啟發我思考想要什麼樣的職業前景,什麼樣的生活;它也給了我極大的自由去去探索不同的方向。這靈魂的成長是我始終會珍惜而感激的。

相關焦點

  • 大陸生在香港讀大學,四年經歷,告訴你最真實的香港
    因為大量時間可以自主支配,很多讀社科和文學位的學生都有雙專業。例如心理學和經濟學,社會學和藝術史,有空就再加一個小語種作為輔修。至於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例如工程學、醫學、建築學、法學等,選課的自由度相對就沒那麼大了。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給了我們很強的自主空間。你可以鑽研專業,也可以嘗試跨專業、跨學科,發展多元的思維和能力。
  • 戇杜港論——也談談龍應臺和港大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香港媒體放出了一段龍應臺在港大的演講,令觀者振奮。倒不是因為演講內容,而是演講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龍應臺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一位中年聽眾,操著廣普答道:是大學師兄們教的《我的祖國》。
  • 港大歷史上最出人意料的院士,號稱港大之寶的人竟是…
    (新聞來源:香港經濟日報)港大校長馬斐森在facebook在上周五第一時間發表了悼辭表示,港大對三嫂離世深表哀悼,她是香港大學摯友,時刻都關懷旁人福祉(圖片來源:HKU 100 Facebook專頁)圈妹不禁想這位港大之寶「三嫂」究竟是.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三嫂的照片吧
  • 數讀港大SEA:2020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新生態
    2020年,全球經濟格局經歷劇烈變革,在變幻莫測的浪潮中,一群懷揣赤誠之心的企業高管與行業領袖選擇加入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港大SEA),堅持終身學習與自我更新,擁抱新趨勢與新機遇。  這一次,港大SEA將用數據視野描繪特質,用學習動機解讀心態,用動人筆觸勾勒神態,嘗試從多個角度,透視中國商業新生態中,這一股生生不息的進取力量。
  • 吳蔚:戴耀廷被港大「炒魷魚」是香港教育界正本清源的開始
    這樣的「絕命毒師」被炒魷魚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在如今的香港竟然成了「大新聞」,這足以說明香港社會和教育界的奇葩與扭曲。觀察香港局勢也有些日子了,我發現「自由」二字在香港社會被嚴重濫用。你有言論自由不意味著你有造謠生事的自由、你有集會自由不意味著你有暴力襲警的自由。每當那些暴徒幹盡狗屁倒灶違法害理之事,都會用「這是我的自由」來自我辯解、自我催眠。
  • 尋訪張愛玲在香港的足跡:半山+港大+北角+加多利山
    而她在香港留下的幾處足跡,說起的還不那麼多,比如說她在港大住的宿舍,在北角的舊居,拍攝標誌性照片的蘭心照相館,和曾借住的好友宋淇家。這次春節,主婦趁著和全家一起去香港度假,假私濟私,來尋訪一番張愛玲在香港的足跡。(因為淺水灣大家也挺熟悉的,我就選擇性忽略啦)祖師奶奶的簡歷就不用再多表啦,她1920年9月20日出生在上海,1995年9月在美國悄然去世。
  • 團團老師的港大生活
    鋼琴是自學的,當她彈奏最愛的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時候,悠揚浪漫,正如她本人一樣。柔軟的外表下面有一顆堅強的內心。我在環球雅思擔任教務主管的時候,因為暑假缺老師,聯繫了團團。當時她在港大讀書期間,聽到我有難,她一口答應了。然後回到上海,陪伴我度過暑假最艱難的兩個月,她去上課的地方在青浦,每天路上來回就是三小時。
  • 港大法律女學霸:我覺得只要中國好,香港就不會差
    今年夏天,她有話想說。01 繞不開的「黑暴」「去年11月『黑暴』最激烈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知道不能在街上講普通話,我住港島中西區這邊還好,都是一些老爺爺老奶奶住在這邊,也沒有特別激進、特別奇怪的人,但是如果你往中環那邊走的話確實是不太敢。」
  • 想去香港讀博?這份香港博士申請全攻略拿好啦!
    ① 香港PhD申請優勢② 香港PhD申請要求③ 香港PhD獎學金④ 香港著名學術院校⑤ 香港PhD最全攻略    - 申請流程(港大的 PhD 項目要求申請者擁有榮譽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或一等榮譽學士學位);80+/ GPA 3.0+(港大的PhD項目要求申請者的本科成績達到85+ / GPA 3.6+);一般會要求雅思6.5,單科不低於6.,TOEFL 80+。
  • 龍應臺香港大學《我的香港,我的臺灣》
    ,就是我們都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時區裡頭,所以讓我跟大家一起說一聲「晚安,好久不見」。 臺灣:寧靜的力量相較於香港,臺灣的力量在哪裡表現出來? 臺灣不是一個逃生門,反而是一個讓你想留下來,找一個有土會長出絲瓜,絲瓜會開出黃花的地方。它的強項與弱項跟香港非常不一樣。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最近香港上映的這部電影,看完渾身發抖!
    「充滿了人世間無端的恨與殘忍,看得我一度想離場。「——豆瓣網友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而港大MBA課程連續九年被《經濟學人》評為亞洲第一港大MBA的Part-time項目分為Weekday和Weekend兩個模式,方便香港工作的同學攻讀。深圳、廣州等香港周邊城市的同學,可以考慮報讀周末班。
  • 港大EEE女神經驗分享
    下面我們來開始「學神學神告訴我系列第四彈——EEE篇「吧!今天,小編邀請到的是EEE女神-- Cara。這個女神可不是小編隨便封的哦,據說上屆EEE的學子們都是這麼傳說。而且女神是2016屆EEE裡面最先找到工作的一批,而且工作也是最好的一批,又是一位白富美、學霸於一身的女神。所以以下分享還請新生細細品味,找出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編以後準備蹲在牆角不出來了!
  • 香港留學中介什麼樣的才靠譜?港大MPH中介選擇實錄
    申請結果:港科two,港大two。最終去向港大mph公共衛生管理專業。當阿量學長要我寫一篇帖子分享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因為我的申請過程絲毫不從容,甚至有些凌亂。【港大365天】這個平臺給予我很多幫助,我也願意竭盡所能奉獻出一些心得。
  • 2016香港小姐選舉最終結果出爐,港大校花馮盈盈奪冠!
    2016年香港小姐昨晚出爐,有「港大校花」之稱的馮盈盈拿下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由劉穎鏇和陳雅思獲得,本屆港姐中年齡最小、19歲的劉穎鏇還獲得最上鏡小姐,張寶兒則獲友誼小姐。香港媒體報導,曾經風光一時的香港小姐選美,這幾年聲勢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全香港娛樂圈重要大事。昨晚港姐決賽上,藝人鄭裕玲、陳百祥、農夫、林盛斌擔任司儀,許志安、梁詠琪、陳展鵬、胡定欣擔任最上鏡頭小姐裁判。
  • 港大要建新校園!為挪地方,竟把這裡拆了...
    港大要修新校園啦?你沒聽錯!港大蒲飛路校園工程已經提上日程!昨日(26日),香港大學(港大)蒲飛路校園的動土儀式正式舉行。儀式標誌著新校園工程正式展開,也是見證港大與蒲飛路社區共同邁向新的階段。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致辭時也表示:香港大學未來五年推展的多個項目,反映港大對支持創新、創業、推動跨界別協作和跨學科研究的發展策略。
  • 港大梁卓偉——40歲成港大醫學院100 年來最年輕的院長
    ,以40 歲之齡成為港大醫學院100 年來最年輕的院長。「疫情前我曾發表報告,指香港人抑鬱和焦慮的情況前所未有般嚴重,聽來或者陳腔濫調,但有一點是真的,就是要苦中作樂。」他直言自己早已練成「阿Q 精神」,「苦時,要挖苦自己;要跟朋友傾訴,要找比我更苦的朋友吃飯;開心時,也別太得意忘形,儘量做到平常心,我認為香港人在這方面也很強的。」
  • 白偉權:『港大的陸佑銅像:尋訪香港與馬來亞的歷史聯繫』
    幾個月前,港大校方也將本部大樓內新修好的大禮堂(Grand Hall)以陸佑命名,稱為陸佑堂(Loke Yew Hall)。陸佑這位遠在馬來亞的礦家究竟與香港有何關係?他為何為香港大學所紀念,以致「陸佑像」和「陸佑堂」成為港大深具代表的地標。
  • 港大學習之旅(二):美食篇
    ) 真的想去吃第三次!!-一蘭拉麵-這個是我去香港吃過的史上最貴 沒有之一 98HKS!!!說完了香港的麵食 我也分享一下其他的cuisine吧~-原味雞蛋仔-好的 說到我吃過的最好吃 價格最良心的雞蛋仔!無香精!! 濃濃的蛋味~ 說的就是港大C2出口的為食妹 僅需10HKS 裡面還有各式的小吃 6個魚肉乾蒸+6個咖喱魚丸僅需10HKS!!
  • 港大10億港幣新宿舍,竟然全是貨櫃屋!
    一個月還沒過,香港又要花大手筆搞第二處貨櫃屋了,這一次……是港大宿舍!(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其實除了港大宿舍,還有香港科學園也準備建一棟18層的貨櫃屋宿舍給員工住,這麼看來,最近貨櫃屋在香港很火嘛!
  • 香港中文大學打響2019Fall申請季第一槍!你應該如何把握香港申請時機?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這時候先不要長舒一口氣,眾所周知,中大的網申是全香港最複雜的。以去年為例,想申請港中科的同學,基本上要以10月初為你實習、語言、文書的ddl(去年中大會計10月6日第一輪就截止,然後馬上發麵試,還趕上國慶假期,你還得寄送材料、寄送語言、完成中大指定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