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羅·波提切利《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1470-1480年
此次蘇富比出售的《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的是美國地產大亨謝爾登·索洛(Sheldon Solow),在過去的十年中,他在拍賣屆也一直擔當著最為傑出的賣家之一。1982年,在一場私人藏家的拍賣會上,Solow一眼就相中了一副肖像畫,它就是今天我們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所看到的波提切利的《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當時他以81萬英鎊(約700萬人民幣)的價格輕鬆地將其收入囊中。如今的成交價格則是之前的約 71倍。
拍賣會現場,波提切利《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以9218萬美元(約為5.9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據悉,此次拍賣會以線上拍賣的形式展開,倫敦與紐約都設有代拍點,全程連線直播,節奏緊湊。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消息,這幅作品賣給了一位俄羅斯買家,當時該客戶是通過倫敦蘇富比俄羅斯辦公室主任和高級客戶聯絡員Lilija Sitnika進行電話競標的。據蘇富比的一位發言人說,出價較低的是一位亞洲收藏家。
這次波特切利的作品繼達·文西《救世主》又再次攪動了藝術市場。在拍賣前期,蘇富比就指出這件的成交價能達到8000萬美元(接近5億人民幣),終以含佣金9218.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95億元)的價格成交,刷新波提切利的個人最高紀錄,但是為什麼會有如此高價呢?
來頭不小
誰擁有過這件作品?我們從蘇富比官網的作品介紹中,可以看到最近的記載是Thomas Ralph Merton爵士留給他妻子的藏品。
他的兄弟家人不是從事金屬貿易,就是經營德國金屬交易第二大公司的人。小時候在伊頓上學,長大後去了國王學院學過一年,就成為牛津貝利爾學院的「天才」少年團的一員。
而後他成為一名科學家、發明者,當然還是一名有品味的收藏家。
Thomas Ralph Merton
我們再往上找能發現一個大家族,就是紐伯勒家族。雖然早期的清單能看出來17、18世紀擁有者的名字,但是在紐伯勒家族Glynllifon Park的收藏中有完整的記錄。
目前現存的記錄
紐伯勒家族Glynllifon Park的收藏中的記錄
根據記載的文章,紐伯勒第一任勳爵應該是第一位收藏者。他在1761-1807年擔任國會議員,1776年被提拔為貴族。所以他很有可能在佛羅倫斯購得此畫。也有人認為這是託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二世送給他的禮物。
紐伯勒第一任勳爵和一位古怪女子結婚,她說自己是路易·菲利普(奧爾良公爵)的合法繼承人,只是在出生時有人將她就和一名男童調包。紐伯勒勳爵回到威爾斯的時候,妻子也把畫帶回來了。
罕見之作
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他是15世紀末佛羅倫斯的重要畫家,是早期文藝復興過渡到文藝復興盛期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也是人物肖像畫的先驅。沒有其他畫家比波提切利更能喚起大眾對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黃金時代的想像,他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已然成為一種典型的文藝復興文化符號,是藝術不朽的化身。
波提切利10歲就進入了金匠行業,18歲跟隨菲利普·裡皮( Filippo Lippi)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又在達文西的老師韋羅基奧的工作室中學習,通過跟隨這兩位大師的學習,波提切利的作品既有從裡皮上溯到法布裡亞諾的那種晚期哥德式的豪華、細膩、優雅,同時又有從喬託、馬薩喬一路發展而來的注重空間和透視的風格,同時他也非常注重學習吸收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造型靈感,所以他的作品極具個人特色和時代人文氣息。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蛋彩畫布,1484-1486年
1470年波提切利自立門戶,作為一名專業畫家接受訂件,一出道就是巔峰,他接受委託創作了《博士來拜》,這件作品是用來歌頌佛羅倫斯的實際統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波提切利在這件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直接性和洞察力刻畫出了美第奇家族主要人物的肖像,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他的這幅畫受到了美第奇家族的高度關注,他也因此成為了豪門的座上賓。
波提切利《戴著老科西莫勳章的青年肖像》,蛋彩畫板,約1474年
波提切利在肖像畫的創作風格和技法上主要受到他的老師菲利普·利皮的影響,主要特徵是高度裝飾性的細節與人物優雅的面部神態和體態,這也是他的肖像畫受到包括美第奇家族在內的豪門和貴族特別青睞的原因。
波提切利得以存世的作品並不多,這是由於在1492年,豪華者洛倫佐去世,這成為佛羅倫斯在這個世紀最後十年的命運轉折。美第奇家族被驅逐出佛羅倫斯,波提切利失去了有力的支持者。一位極端的傳教士,薩伏納羅拉(Savonarola)掌控了佛羅倫斯城,他不滿美第奇家族崇尚的異教文化,鼓動佛羅倫斯人懺悔自己的罪過,並在市政廣場燒毀了一切代表荒淫墮落的東西——黃金、珠寶、奢華服飾,以及涉及異教內容的書畫等藝術品,其中就包括薄伽丘的《十日談》,史稱「虛榮之火」。
桑德羅·波提切利《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局部)
波提切利在這場大火中燒掉了自己絕大多數「異教」作品,大多數的像《春》和《維納斯的誕生》這樣的傑作都被燒毀了,《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這幅畫能夠成為倖存者,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位年輕人手中的聖人像。
波提切利這幅肖像作品的數量級可能前無古人,因為目前藝術市場有紀錄以來,能在拍賣場上出現的波提切利肖像畫就不多,多數都是眾所周知的美術館收藏的。即便我們細數他其他的創作時期,這幅作品也是數一數二。
波提切利 《春》,1482年
在可搜索到的信息中,波提切利歷年拍賣紀錄有164個結果,但至今只有33幅算波提切利作品。在這有限的上拍作品中,人物肖像畫僅有3幅,分別是《一個女人的側面像》、《戴紅帽子的年輕男子肖像》和《比德尼斯·德·喬凡尼肖像》。
《一個女人的側面像》分別於2003年和2007年兩次上拍,2007年成交價為474萬美元
《戴紅帽子的年輕男子肖像》於1997年上拍,成交價為69萬美元
《比德尼斯·德·喬凡尼肖像》於2004年上拍,成交價4萬美元
獨特拍品
在波提切利時代,如果你有一幅自己的肖像,那你就是緊跟潮流的大人物。大多數構圖也透過窗戶看到人物,然後是遠處綠色的丘林和平原,這種構圖是弗拉芒肖像畫常見的,也影響著佛羅倫斯的畫家,波提切利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漢斯·梅姆林《年輕男人的肖像》,1472–1475年
多梅尼哥.吉蘭達約《老人和他的孫子》,1490年
桑德羅·波提切利《拿著科西莫·德·美第奇金質獎章的人》
而《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這幅畫與當時的任何其他肖像作品不同之處就是外面的景色是淡藍的天空。
《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局部)
此外這位年輕人手拿一塊圓形的聖像,這有可能是畫中年輕人與他手中的聖像中的聖人同名,用這種方法來說明畫中主角身份,也有可能是手中所持聖人為年輕男子家族的守護聖人。
《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局部)
波提切利存世的作品不多,因為美第奇家族被驅逐出佛羅倫斯,波提切利失去「金主爸爸」,同時掌權者不喜美第奇家族崇尚的文化,鼓動人們燒毀代表墮落之物,包括珠寶黃金和藝術品。波提切利就在這次煽動中,燒掉了大多「異教化」的作品。
有人猜測《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能夠躲過一劫,很可能是因為這年輕人手中的聖人像。
過去五十年來,此畫長期借給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展出。並且曾以重要展品的身份出現在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和法蘭克福斯泰德博物館的大型展覽中。
紐約蘇富比古典繪畫部門負責人克里斯多福·阿波斯蒂爾(Christopher Apostle)在拍賣會上表示:「這不僅是一幅非同尋常的畫作,也是美的縮影,也是西方文明之豐富的開端。今天的結果是對繪畫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致以敬意。」
雖然尚沒有證據證明畫中年輕男子身份,但這件作品顯然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成為對歷史的一段思考。
延伸閱讀:
關于波提切利你必須要知道這6件事01 記載之謎:隱身的曠世名畫
《維納斯的誕生》和《春》是波提切利如今最家喻戶曉的兩幅作品,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仍煥發光彩。但在波提切利的時代,這兩幅畫的名氣和影響力遠不如他的其他作品,甚至在問世後將近70年間的記載中都沒有它們的任何蹤影。
波提切利《春》,蛋彩畫板,203×314cm,1482年
波提切利《春》(局部),蛋彩畫板,203×314cm,1482年
關於這兩幅畫的最早記載是1550年。這一年,義大利畫家、藝評家瓦薩裡(Giorgio Vasari)的《藝苑名人傳》出版,其中終於提到了《維納斯的誕生》和《春》。但即使這部著作,涉及這兩幅畫的筆墨也並不多,僅僅是為了列舉科西莫城堡內的各種「裸女」繪畫而簡要提及。在《藝苑名人傳》出版前的70年間,為何沒有任何人留下對這兩幅曠世名畫的記載?這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蛋彩畫布,172.5×278.9cm,1484-1486年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局部),蛋彩畫布,172.5×278.9cm,1484-1486年
02 實驗精神:創新肖像畫形式
波提切利不僅熱衷於探索異教題材,對肖像畫創作也有著濃厚的實驗精神。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肖像畫法相當固定,一般是以嚴格的正側面佐以中性背景。但在波提切利的肖像作品中,四分之三側面像卻相當常見。在這種側面像中,人物的視線可以指向畫外、跟畫外人進行交流,人物的性格與情緒也得以通過眼神流露。這種創新的側面像畫法直至1470年前後都未在佛羅倫斯流行,而波提切利早已多次採用。
波提切利《年輕女子肖像》,蛋彩畫板,61×40cm,1475年
波提切利《年輕男子肖像》,蛋彩畫板,51×33.7cm,約1470-1475年
波提切利對肖像畫的創新實驗還體現在《戴著老科西莫勳章的青年肖像》。畫中青年不僅以四分之三側面面向畫外,手中還舉著一枚鑄有佛羅倫斯僭主科西莫(Cosimo de' Medici)頭像的勳章。別看這幅肖像畫好似平平無奇,它可是義大利史上第一幅將手部引入畫面的肖像作品。
波提切利《戴著老科西莫勳章的青年肖像》,蛋彩畫板,58×48cm,約1474年
03 角色扮演:「穿越」宗教畫故事
波提切利不僅創新了肖像畫形式,還大膽地把自己的肖像也放到了宗教畫中,跟宗教經典人物「同臺表演」。賢士來朝是常見的宗教畫題材,而在烏菲齊美術館藏的這幅《賢士來朝》中,波提切利將佛羅倫斯的大人物都邀請到畫裡,讓美第奇家族成員扮演東方三賢士和圍觀的「吃瓜群眾」。
波提切利《賢士來朝》,蛋彩畫板,111×134cm,約1475-1476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波提切利把自己的形象畫在了畫面右邊。他沒有像畫面中其他人物一樣參與或圍觀著故事,而是回頭直視畫外,以銳利的目光觀察著看畫者。這個形象也成了波提切利最著名的自畫像。
波提切利《賢士來朝》(局部),蛋彩畫板,111×134cm,約1475-1476年
04 插圖作品:史上最佳《神曲》
除了壁畫和蛋彩畫,波提切利所創作的書籍插圖也相當精彩。他為《神曲》配的插圖被不少人認為是歷來最傑出的版本。但在當時的佛羅倫斯,從來沒有頭部藝術家會為圖書作插圖。為什麼波提切利會願意進行這樣的創作?
波提切利《地獄圖》,羊皮紙鋼筆墨水畫,約32×47cm,1480-1490年
據說,波提切利一生都對老鄉——詩人但丁懷有崇敬之情。因此,儘管他向來對鋼筆畫不怎麼感冒,還是欣然接受了美第奇家族的《神曲》再版插圖委託。在完成了羅馬的工作後,波提切利馬不停蹄地趕回佛羅倫斯,全身心投入到了插圖工作,甚至還為但丁作了部分評註。
波提切利《地獄圖》,羊皮紙鋼筆墨水畫,約32×47cm,1480-1490年
波提切利《天堂圖》,羊皮紙畫,約32×47cm,15世紀90年代
據瓦薩裡記載,波提切利沉迷創作《神曲》插圖無法自拔,不僅停下了手頭的其他工作,甚至嚴重擾亂了生活。但正是因為他的這份投入,才有了這版精彩絕倫的《神曲》。
波提切利《但丁像》,蛋彩畫,54.7×47.5cm,1495年
05 工作室:出品參差不齊
波提切利的作品都至精至善,收穫了大批擁躉;但他工作室的出品質量可就沒那麼完美了。大約在1470年,波提切利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隨著他名氣越來越大,接到的委託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聖母像,幾乎每天都有新訂單。
波提切利《石榴聖母》,蛋彩畫板,143.5×143.5cm,約1487年
波提切利不斷招攬「臨時工」,到15世紀末,工作室人數到達巔峰,每天都有掛著波提切利名字的作品源源不斷地產出。但晚年的他根本難以再在工作室來回巡視、仔細監督創作與生產過程。因此,很多這個時期產出的工作室作品質量都大幅跳水。
波提切利《石榴聖母》(局部),蛋彩畫板,143.5×143.5cm,約1487年
另一方面,波提切利對待自己設計和草圖的態度較為隨意。他時常將自己創作的草圖隨手送給學生和員工,讓他們臨摹學習。也正因如此,一些掛著波提切利名字、模仿波提切利風格的作品藝術水平都讓人不敢恭維。
波提切利《尊主聖母》,蛋彩畫板,118×119cm,約1481年
06 晚年轉變:沉鬱的畫風
波提切利一向以嫵媚優雅的畫風著稱。但在晚年作品中,那種魅惑的美卻消失不見,隨之而來是虔誠與壓抑的情緒氛圍。這種轉變究竟從何而來?
波提切利《神秘的誕生》,蛋彩畫布,108.5×74.5cm,約1500-1501年
1490年,修士薩伏那洛拉(Girolamo Savonarola)來到佛羅倫斯布道,要求全城人民懺悔自己的罪過,回歸基督教。在他的布道下,整個城市瀰漫著虔誠壓抑的氣息,洛倫佐時期的異教文化被廢除,大批文藝復興藝術品被燒成灰燼。
波提切利《聖母加冕》,蛋彩畫布,106×175.2cm,約1492年
波提切利也受到感召,創作了大批虔誠的宗教圖像。在這些作品中,聖母的柔媚變成了淡淡的傷痛,神秘、肅穆與凝重的氛圍始終縈繞在畫面之上,直至他藝術生涯終結。
波提切利《聖母加冕》,蛋彩畫布,378×258cm,約1490-1492年
波提切利在他的一生中勤勉創作、大膽創新,為後世留下無數藝術瑰寶;在作品之外,他是個被學生愛戴、被時人欣賞的藝術家。他也許不是完美的,成功和財富的神話沒有延續到他生命的尾聲;但恰恰這樣的他是鮮活的,是真實存在過的波提切利。
圖文綜合自網絡
編輯: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