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王子」李毓龍又發布新探針啦

2021-02-19 brainnews

去年,brainnews為大家盤點過「探針王子」李毓龍近2年的成績——「探針王子」李毓龍的這兩年:成績斐然!

半年過去了,「探針王子」李毓龍實驗室繼續發力,發布多個新探針!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


紅色GRAB DA探針和第二代綠色GRAB DA探針

2018年,李毓龍實驗室開發出第一代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GPCR-Activation-Based sensor for DA,簡稱GRABDA),該探針克服了已有多巴胺檢測手段中時空解析度低、分子特異性低的問題,被廣泛地應用於活體果蠅、小鼠、斑馬魚、斑馬雀等模式生物的多巴胺功能研究。

圖1. 新型紅色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多巴胺探針的螢光響應情況

本次,他們在發表的第一代探針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造與優化,成功開發出新型的具有紅色螢光的多巴胺探針(rGRABDA1mrGRABDA1h)和具有更高靈敏度及成像信噪比的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GRABDA2mGRABDA2h)。新型紅色探針可以與已有的綠色螢光探針(如鈣離子探針,其他神經遞質探針)共同使用實現雙色成像,第二代綠色螢光探針較第一代探針在反應幅度上提升約3倍(圖1)。

探針詳情:新探針 | 紅色GRAB DA探針和第二代綠色GRAB DA探針


五羥色胺探針可實現活體動物五羥色胺信號的實時靈敏檢測


基於GRAB探針的開發原理,通過利用自然進化的五羥色胺G蛋白偶聯受體在感受配體後會發生構象改變的特性,將其與循環重排的螢光蛋白偶聯,把構象變化轉換為可以檢測的光學信號,開發出了可遺傳編碼並能夠特異性檢測五羥色胺的螢光探針,命名為GPCR-Activation-Based sensor for 5-HT,簡稱GRAB5-HT 。通過蛋白質工程的手段,對GRAB5-HT 探針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篩選,並最終得到了具有高特異性,高親和力,亞秒級別反應動力學,以及高時空解析度的五羥色胺探針。

 

圖2 五羥色胺探針GRAB5-HT1.0 在體外培養的細胞中的特性刻畫

GRAB5-HT1.0 探針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上對外源加入的飽和濃度的5-HT 可以達到~300%的響應,對應的作為對照組的GRAB5-HTmut (對5-HT不響應)則沒有明顯的螢光強度變化(圖2b)。同時,該探針對5-HT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可以達到亞秒級別(圖2c)。除此之外,該探針還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只對5-HT有響應,對其它神經遞質/調質則不響應(圖2d)。


探針詳情:新探針 | 五羥色胺探針可實現活體動物五羥色胺信號的實時靈敏檢測


基於GRAB探針策略,即將神經遞質特異的G蛋白偶聯受體結合配體後的激活轉變為螢光信號變化的策略,實驗室之前的工作成功構建了第一個能夠活體檢測乙醯膽鹼動態變化的螢光探針,GRABACh2.0(ACh2.0),其可實現對體外和體內乙醯膽鹼的快速及特異的螢光檢測(Jing M, et al.,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本工作旨在進一步提高乙醯膽鹼探針的檢測靈敏度,在已有探針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性突變篩選,最終獲得了新版本探針,命名為GRABACh3.0 (ACh3.0)。

圖3:新一代乙醯膽鹼探針ACh3.0具有明顯提高的檢測靈敏度

我們在培養神經元、急性小鼠腦片和活體轉基因果蠅等一系列系統中對ACh3.0和ACh2.0進行了系統的比較。ACh3.0在結合乙醯膽鹼後表現出接近300%的最大螢光變化量,比ACh2.0探針的反應增大了三倍以上(圖3,a)。同時,應用ACh3.0探針可觀測到果蠅嗅覺中樞蘑菇體在接受特定刺激後表現出空間特異的乙醯膽鹼信號,暗示乙醯膽鹼信號可能通過不同的時空特徵來進行信息編碼(圖3,b)。


探針詳情:新探針 | 新一代乙醯膽鹼探針可實現活體膽鹼能信號的靈敏檢測



更多關於新探針的消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李毓龍實驗室(ID:yulonglilab)

本文中探針的獲取方式詳見實驗室網站:http://www.yulonglilab.org/resources_cn.html

李毓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麥戈文腦研究所研究員

官網的介紹:

研究興趣:人的大腦有超過幾十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分為上千個種類,並通過上千億個突觸相互聯繫。我們發展高效的可遺傳編碼的螢光分子探針,研究新的成像的方法,並結合兩者研究神經元細胞水平上的信號轉導,分析神經環路中細胞可興奮性及突觸傳遞調控的機制。我們還用發展的可視化方法探索在疾病模型中的神經系統環路上的可能的病變及機能障礙。高靈敏的光學成像技術可以提供重要的時空解析度,多路觀測可以同時對多個神經元成像,這些新的方法對於揭開大腦神經調質的特異性的細胞基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我們希望我們新的技術發展能讓更多的神經生物學家能用簡單有效的方法分析神經局部環路中複雜的突觸的活動,解析大腦精巧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歡迎加入超過 15000人

全球最大的華人腦科學社群矩陣

相關焦點

  • 之探針設計
    熱烈祝賀這個公眾號被企鵝邀請使用了原創保護,which means,大家可以留言啦,也可以打賞我啦(呵呵,你們並不會打賞的,我知道),更重要的是,我這周更的速度也得到了企鵝的關心和支持是可喜可賀的!嘻嘻。我是分割線我想,前幾天那個投票大家應該也不會再投了,anyway,40個人投也算是達到了統計學要求。但是!
  • 彈片微針模組的性能為什麼比探針模組強
    彈片微針模組和探針模組的作用 彈片微針模組和探針模組都是應用於3C鋰電池、LCD、OLED屏幕、手機攝像頭測試的測試針模組。作為應用於電子測試中測試PCBA的一種測試連接電子元件,彈片微針模組和探針模組又有什麼區別呢? 從彈片微針模組和探針模組的外形結構、使用壽命、性能等方面來一一分析,就能逐步了解為什麼彈片微針模組的性能比探針模組的強了。 一、外形結構
  • NBE | 電場響應磁共振探針定位難治型癲癇模型致癇灶
    因此,開發高特異性、高信噪比的磁共振探針是定位「隱匿型」致癇灶的迫切需求。該工作報導了一類基於膠束結構的電場響應型磁共振探針。在小鼠局灶性癲癇模型中,該探針能夠主動跨越血腦屏障進入病灶區域。癲癇發作引發的腦電場變化會觸發探針結構破壞,並伴隨T1加權磁共振信號顯著性增強。該探針實現了急性和自發性小鼠癲癇病灶的準確定位,且T1磁共振信號增強與小鼠腦電強度正相關。該探針為增加難治型癲癇患者手術治療機會,為研究癲癇相關腦疾病提供新的可視化技術。
  • 新型納米球探針問世,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
    浙江新聞 圖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胡歡研究員團隊聯合美國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大學彭倚天教授團隊合作發明出一種新型納米球探針技術,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填補了該尺度空缺,解決了納米摩擦學領域的重要技術瓶頸。
  • 多倫多大學在讀博士朱子寧:如何利用語言探針檢測深度神經模型性能...
    語言探針(linguistic probe)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種可以探測深度神經模型裡面編碼了哪些特徵的「診斷性分類器」算法,分類器效果的好壞直接體現深度模型包含信息的好壞,也就是模型性能的好壞。「探針」的選擇是對模型性能的解釋,因此如何選擇「探針」成為了一個難點。
  • 在海底做實驗,這個指哪打哪的探針幫了大忙 | 張鑫
    上邊那些黑點是使用了一種新技術獲得的,叫保溫保壓採樣技術。它的甲烷濃度可以達到1000毫摩爾。 如果這是它的真實濃度,那原來測得的傳統的數據和真實濃度就相差了1000倍。 所以,很多數據是測不準的。帶著探針去深潛那怎麼做呢? 我最近做的工作,或者說我最近十幾年做的工作,還沒有完成我的夢想,是把實驗室搬到海底。 我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探針,叫拉曼光譜探針,帶著它去深潛。
  • AM:多通道近紅外二區(NIR-II)探針用於腫瘤侵入性淋巴結的檢測和...
    這種較窄的近紅外窗口限制了多通道探針設計,因為在窄窗口內的多個探針會具有明顯的發射波重疊,這會降低雙色成像的靈敏度。將成像範圍擴展到近紅外二區(NIR-II)窗口可提供更多的通道選擇進行非重疊多色成像。更重要的是,近紅外二區成像可顯著的提高組織穿透深度和成像的對比度。
  • DNA pull-down 來啦!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和大家一起學習了RNA pull-down這種實驗技術,好學且好奇心強的小編又很快發現一種和它挺像的叫做DNA pull-down的新技術,再一起來看看吧。DNA pull-down是體外研究DNA與蛋白互作的有力工具。
  • 樹熊網絡發布二代WiFi盒子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2015年5月17日消息,商用WiFi廠商樹熊網絡今日在杭州召開發布會,發布新一代商用WiFi路由 X2,樹熊雲AC,樹熊WiFi app,WiFi探針P1以及廣告平臺Market。
  • 【學術快報】李毓龍實驗室合作實現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育碧發布太空探索VR遊戲《AGOS:A Game of Space》
    來源:映維網 作者 黃顏 育碧日前發布了一款全新的VR作品《AGOS: A Game of Space》。這款專為虛擬實境打造的太空模擬器將於10月28日登陸Oculus PC和Steam。 育碧表示,玩家將踏上「一次旨在尋找宜居星球的星際之旅。
  • 史密斯英特康發布Volta 180系列探針頭提升晶圓測試方案性能
    倫敦2020年11月30日 /美通社/ -- 史密斯英特康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供應商,今天發布全新 Volta180 測試頭擴大Volta產品線,支持市場對更小間距的晶圓尺寸,晶圓級晶片封裝和已知合格晶片(Known Good Die)的測試需求。
  • 新檢測方法或有助快速區分病毒和細菌
    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各國都亟須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出傳染病。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確區分冠狀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和與抗生素耐藥性相關的細菌感染。研究人員通常使用與目標基因組選擇性結合的互補序列來檢測這一點——通過靶向病原體唯一的單個長DNA序列來完成。
  • 快速識別病毒和細菌新方法有了—新聞—科學網
    通常,標準的方法是設計分子探針,它能與病毒DNA緊密地結合,但不能與非病毒DNA牢固結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通過使用計算機模擬展示了如何更好地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