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E | 電場響應磁共振探針定位難治型癲癇模型致癇灶

2020-12-28 網易

2020-09-29 16:48:11 來源: BioArt

舉報

  責編 | 兮

  癲癇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影響全世界約1%人口,其特徵是異常神經元電活動而導致長期和不可預測的癲癇發作。約三分之一癲癇患者不能通過藥物來控制發作,被稱為難治性癲癇。與普通癲癇患者相比,難治型癲癇患者的死亡率、遭受物理創傷和心理障礙的風險顯著增加。手術切除致癇灶是治療難治性癲癇最有效的方法,但準確定位致癇灶是實施手術幹預的前提。

  腦電圖是定位致癇灶的金標準,其通過監測異常神經元放電定位致癇灶。然而,顱內腦電存在空間解析度低、靈敏度不足、觀察範圍有限、費用高昂等缺點。此外,顱內電極插入不可避免地造成腦組織創傷。作為臨床定位致癲灶最主要的影像技術,磁共振成像(MRI)通過組織結構異常發現致癇灶,其還具有無創、無檢測深度限制、解析度高等優勢。然而,約30%難治性癲癇患者在磁共振成像上未表現出結構異常,導致其失去手術治療機會。全世界範圍內,目前僅有不到1%的癲癇患者最終實現了手術治療。因此,開發高特異性、高信噪比的磁共振探針是定位「隱匿型」致癇灶的迫切需求。

  2020年9月28日,復旦大學藥學院李聰教授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等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上發文題為:「An electric-field-responsive paramagnetic contrast agent enhances the visualization of epileptic foci in mouse models of drug-resistant epilepsy」該工作報導了一類基於膠束結構的電場響應型磁共振探針。在小鼠局灶性癲癇模型中,該探針能夠主動跨越血腦屏障進入病灶區域。癲癇發作引發的腦電場變化會觸發探針結構破壞,並伴隨T1加權磁共振信號顯著性增強。該探針實現了急性和自發性小鼠癲癇病灶的準確定位,且T1磁共振信號增強與小鼠腦電強度正相關。該探針為增加難治型癲癇患者手術治療機會,為研究癲癇相關腦疾病提供新的可視化技術。

  

  本工作首先構建了一類具有膠束結構的電場響應探針。該探針呈「核-殼」狀球形結構,內核為小粒徑氧化鐵簇,外殼標記有順磁性基團和電場響應基團。在初始狀態,順磁基團受到空間相鄰超順磁基團影響,其電子自旋漲落速率受到抑制,T1信號處於淬滅狀態。在外電場作用下,電場響應基團帶上正電荷,靜電斥力導致探針結構破壞,順磁性基團受氧化鐵磁場影響減弱,電子自旋漲落速率加快,T1信號開啟,從而實現電場信號響應性。注射後,探針首先靶向病灶血管內皮細胞高表達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LRP1),繼而通過LRP1介導轉胞吞作用跨過血腦屏障進入病灶。在異常腦電刺激下,探針T1信號顯著性提高,進而指示癲癇病灶(圖1)。

  

  圖1. 電場響應磁共振探針的結構及響應機制

  針對活體研究,首先構建了急性期癲癇小鼠模型,並模型隨機分為三組,分別尾靜脈給予釓劑量相同的電場響應探針EM、電場不響應參比探針CM或臨床廣泛使用造影劑Gd3+-DTPA,另設一假手術模型組作為陰性參比。如圖2所示,尾靜脈注射EM 2 h 後,癲癇小鼠同側海馬T1W MR信號明顯增強。參比Gd3+-DTPA組中,注射30 min後在同側大腦也可見到輕微的T1W MR信號增強。而注射CM後,並未發現病灶部位MR信號明顯的增強。作者進一步構建了慢性期癲癇小鼠模型,慢性自發性癲癇小鼠模型與臨床顳葉癲癇患者具有相似的組織病理學、腦電圖和行為學特徵。活體MR成像結果顯示,在尾靜脈給電場響應探針2 h後,可觀察到同側海馬有明顯的T1W MR信號增強,同時對側海馬未檢測到明顯MR信號。對比CM組,在注射後2 h同側海馬的MR信號增強率低於EM組。以上結果表明,該電場響應探針EM可通過對慢性期自發癲癇小鼠模型發作間期的神經元放電響應來定位癲癇病灶。

  

  圖2. 電場響應探針示蹤小鼠模型癲癇病灶

  作者繼續研究致癇灶放電強度與探針磁共振信號增強之間的關係。圖3a顯示,在急性期間,EEG波譜記錄到同側海馬(ROI 3)有明顯的棘波,該區域的EEG相對功率比對側海馬及額葉高1.2–3.0倍。類似的,在慢性癲癇小鼠模型中,癲癇病灶區的EEG可觀察到高電壓尖峰波,其EEG相對功率比其他三個部位高1.5–2.1倍。腦電地形圖同樣顯示,不論是急性或是慢性癲癇模型ROI 3區域的腦電功率最高。癲癇小鼠模型的T1 W MR圖像顯示,電場響應探針注射後2 h 後ROI3的信號增強程度最高(圖3c和d)。通過繪製探針注射2 h後癲癇病灶的T1強度變化和相應的EEG功率,可以發現二者存在一定的線性關係(圖3e和f),慢性期的線性關係較急性期擬合程度更高。以上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電響應探針信號增強在急性和慢性癲癇小鼠模型中定位癲癇病灶的可行性。

  

  圖3. 癲癇小鼠模型腦電功率與電場響應探針MR信號增強正相關

  該工作報導了一類電場響應性T1W磁共振造影劑,該探針通過對癲癇病灶神經元異常放電區域進行定位,有望實現「隱匿性」癲癇病灶的無創示蹤,為擴大難治型癲癇患者人群手術治療機會提供了新技術。該電場響應探針具有以下3點優勢:1. 將不可見的腦神經元異常電信號轉變為可視且直觀的影像信號,提高術前定位致癇灶的操作性;2. 可在癲癇發作間期實現致癇灶定位,提高臨床操作便利性;3. 用於T1磁共振成像,與臨床結構、功能磁共振影像無縫匹配,提高診斷準確性。

  復旦大學藥學院李聰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藥學院博士生王聰、華山醫院碩士生孫琬冰和華山醫院放射科張軍主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團隊還得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田梅教授和張宏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高召兵研究員,帝國理工學院化學系Nicholas J. Long教授的幫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0618-4

  製版人:琪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神外前沿訊,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BS)是近年來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新手段,目前國內醫師都關注到這個技術,其學習和研究的熱情很高;而不管用框架或者手術機器人輔助DBS治療癲癇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
  • 額葉癲癇的前額極區發作
    額葉癲癇前額極區發作:前額極區發作形式包括強迫性思維或起始性接觸喪失以及頭和眼的轉向運動,可能伴有演變,包括反向運動和軸性陣攣性抽動和跌倒以及自主神經徵。【發病原因】額葉包括初級運動皮質區運動皮質前區額前皮質區和邊緣及旁邊緣皮質區這些部位如果由於遺傳以及一些不明原因而發生異常放電可能引起額葉癲癇。
  • 再現癲癇發作時大腦異常放電現場,為什麼會得癲癇?真相竟然是…
    高頻、重複的錯誤信號為什麼會讓癲癇病人口吐白沫,大腦空白?深讀君這就帶你去解密!喜歡燒腦的親們,走起!第一站,大腦回車鍵卡住了,信號被高頻、重複不斷地發出……深讀君調來無人機,來個高空鳥瞰:呦,不是一個基站在放電啊,一整個區域都在呲呲呲放電!這個異常區域就是大名鼎鼎的致癇灶,深讀君要多說幾句。
  • 避免二次開顱創傷 精準毀損斬斷「傳導帶」破解難治性癲癇困局
    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專家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周健、李天富、關宇光、王夢陽、翟峰等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
  • 大腦突然一片空白或是癲癇發作前兆
    我最近發現自己總是愣神,時而還出現大腦空白的狀況,這是不是就是癲癇  的表現?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專家解答:具體的癲癇發作類型有:強直、陣攣、強直-陣攣、肌陣攣、痙攣、強直性痙攣、失張力、典型失神或不典型失神、自動症、植物  神經症狀等。
  • 「探針王子」李毓龍又發布新探針啦
    新型紅色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多巴胺探針的螢光響應情況本次,他們在發表的第一代探針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造與優化,成功開發出新型的具有紅色螢光的多巴胺探針(rGRABDA1m和rGRABDA1h)和具有更高靈敏度及成像信噪比的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GRABDA2m和GRABDA2h
  • 光遺傳誘導癲癇:一種新的癲癇動物模型?
    光遺傳誘導癲癇:一種新的癲癇動物模型?分享一點自己碩士期間做的部分工作,可能對大多數科研工作者來說,提都不會提。
  • 模玩圖鑑(鬼滅之刃*灶門炭治郎)
    眼鏡廠 鬼滅之刃 灶門 炭治郎 絆之裝 壹之型  Hero Belief鬼滅之刃 灶門炭治郎 1/6 共鳴彈手辦 YZ 灶門炭治郎 水之呼吸 鬼滅之刃GK 限量雕像手辦模型 作伴 灶門炭治郎 禰豆子 鬼滅之刃GK 限量雕像手辦模型
  • 多倫多大學在讀博士朱子寧:如何利用語言探針檢測深度神經模型性能...
    語言模型編碼在神經模型中的評估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的關注。語言探針(linguistic probe)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種可以探測深度神經模型裡面編碼了哪些特徵的「診斷性分類器」算法,分類器效果的好壞直接體現深度模型包含信息的好壞,也就是模型性能的好壞。「探針」的選擇是對模型性能的解釋,因此如何選擇「探針」成為了一個難點。
  • 創傷性顱腦損傷與癲癇:導致癲癇的潛在機制
    在一項對60名中度至重度TBI患者的研究中,52%的患者發生全身性癲癇,33%的患者發生局灶性癲癇,15%的患者發生局灶性癲癇並伴有繼發性癲癇。在另一項針對123名PTE患者的研究中,佔癲癇監測單元所有評估患者的4%,他們中的大多數患有與局部相關的癲癇:57%患有顳葉癲癇,35%患有額葉癲癇,3%患有頂葉和枕葉癲癇。顳葉癲癇患者中,44%為顳葉內側硬化,26%為顳葉皮層病變,30%無病灶。
  • 模玩資訊:ANIPLEX《鬼滅之刃》灶門炭治郎、灶門禰豆子
    日本 Aniplex 公司(株式會社アニプレックス)旗下主打平價、小尺寸的全新模型系列「ConoFig」,首作以人氣動漫《鬼滅之刃》為主題,同步推出「ConoFig 灶門炭治郎」、「ConoFig 灶門禰豆子」無比例塗裝完成品,參考售價為各 4,980日圓,目前已在ANIPLEX+
  • 成都神康醫院如何治好癲癇
    如果誰說癲癇一定可以用藥物治好,那他可能是個騙子。而在未能找到治療癲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前,這種「欺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近年來,成都神康醫院正在逐步改變這種局面,採用科學的診療方式,找準病因,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規範治療,效果顯著。
  • AM:多通道近紅外二區(NIR-II)探針用於腫瘤侵入性淋巴結的檢測和...
    近年來大量的臨床試驗表明,吲哚菁綠(ICG)可以用作放射性示蹤劑的一種可靠的替代方法,它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並地改善傳統方法對SLN定位的精準度。然而,基於ICG的臨床造影劑也如嚴重的光漂白、成像深度有限、信號對比度和靈敏度差等限制,這導致當前基於ICG的手術導航需要在亮度降低的光線下進行,或需要反覆切換白光和ICG的激發光以降低ICG的總體曝光時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術的精度和效率。
  • 太原癲癇病醫院:生酮飲食治癲癇怎麼樣?
    太原癲癇病醫院:生酮飲食治癲癇怎麼樣?很多人對於癲癇病可能都只是一個基礎的了解,知道癲癇需要長期吃藥控制,發作的時候會沒有意識、抽搐、口吐白沫等,但是更多的情況基本說不出來。由於對癲癇知識推廣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對癲癇並不了解,甚至認為癲癇是治不好的,需吃一輩子的藥等,下意識會對癲癇病人比較排斥,害怕突然的病發不能有效處理,也不知道這種病情會不會發生意外等等。
  • 《鬼滅之刃》「灶門炭治郎/禰豆子」
    日本 Megahouse 玩具公司(メガハウス)今(01)日正式發表了全新Q版角色模型系列『LOOKUP(るかっぷ)』,第一彈將推出出自大人氣漫畫《鬼滅之刃》的「LOOKUP 灶門炭治郎」、「LOOKUP 灶門禰豆子」,預計 2020 年 08 月下旬發售。
  • 癲癇的四種發作類型是什麼?
    核心提示:癲癇患者應注意本病的常見類型,癲癇的類型是相對重要的,癲癇患者需要積極做好這類疾病的治療工作,積極了解癲癇的基本類型,那麼,癲癇的四種發作類型是什麼?讓上海虹橋醫院癲癇專病專家解釋一下。   癲癇患者應注意本病的常見類型,癲癇的類型是相對重要的,癲癇患者需要積極做好這類疾病的治療工作,積極了解癲癇的基本類型,那麼,癲癇的四種發作類型是什麼?讓上海虹橋醫院癲癇專病專家解釋一下。   (1) 強音陣攣攻擊也稱為大攻擊。
  • 效果明顯,CBD藥物或為中國500萬名癲癇兒童的治癒希望
    我國癲癇患者中有60%以上都是兒童及青少年,兒童癲癇在癲癇發病率中佔相當大的比例,每新出生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3-5個患有癲癇,先天性遺傳因素如腦部發育異常和圍產期腦部損傷、難產導致的腦部缺氧缺血等是青少兒癲癇多發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