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二次開顱創傷 精準毀損斬斷「傳導帶」破解難治性癲癇困局

2021-01-20 瀟湘名醫

這是一位特殊的癲癇病友倩倩。

5歲時,倩倩開始癲癇發作,甚至一天癲癇發作20餘次,病根在大腦發育不良,右側大腦萎縮。「癲癇噩夢」困擾著她,刺痛著她的家人。而她在三博腦科重獲新生。

7歲那年,在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的主刀下,小倩倩進行了右側大腦半球切除術,手術很成功。術後兩年癲癇藥停服,癲癇沒有發作了12年,左側大腦對右側進行很好代償,語言能力也比術前清晰,情感、記憶等功能都沒有異常,生活能夠自理。倩倩這十多年生活得很開心,很愜意,一家人也其樂融融。

不過最近,倩倩又找到欒國明教授,帶來了一個不好消息——癲癇又發作了。像倩倩這種「右側半球致癇切除術後12年沒有發作,復發癲癇的情況非常罕見。面對這一罕見病例,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在機器人輔助下成功實施腦深部電極植入術,阻斷癲癇傳導通路,避免了二次開顱手術的創傷,使倩倩成功擺脫「癲癇噩夢」。

大腦半球切除術 告別「抽搐」童年

2003年,5歲的倩倩癲癇開始發作,表現為口角左偏,左側肢體抽搐、繼而四肢抽搐,持續數分鐘。一開始,這樣的發作一天兩三次;後來倩倩發作越來越嚴重,經常性突然滑倒在地上手腳抽搐,一天要發作20餘次。

倩倩病情越來越糟糕,父母只好讓她在家休養。去一些醫院藥物治療,帶回一大包西藥,但服藥後病情沒有一點好轉。倩倩左側肢體活動越發不靈活,同時每次癲癇大發作時新出現了意識突然喪失,摔倒在地的新情況。在這之後,摔跤就成了常事。下巴、臉部、腿部等部位不時地摔傷和淤青讓倩倩父母意識到,孩子的病情不能再拖延。惡疾折磨著孩子的童年,也折磨著父母的心。

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專家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周健、李天富、關宇光、王夢陽、翟峰等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2005年,倩倩的父母抱著最後的希望來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他們掛了癲癇中心主任欒國明教授的專家號。

一項項全面的檢查,將倩倩的腦部狀態更為細緻地掃描了出來:倩倩右腦右顳皮層異常發育不良,右半球廣泛腦損傷(軟化和萎縮),左側半球基本正常,腦電圖也提示,是右側起源的癲癇放電,導致孩子的癲癇抽搐。

就倩倩當時情況,一是口服藥物效果非常差,但控制效果也不好,屬於藥物難治性癲癇。二是右側半球發育不良,右半球廣泛腦損傷,導致右側半球的功能減退,左上肢已受影響;三是癲癇持續性的發作,右側大腦半球持續異常放電對左側大腦半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影響,若不做手術,左側大腦半球也會受牽連而出現異常放電,若左側出現癲癇灶,就錯失手術治療機會。

面對此情況,欒國明教授組織科室進行討論認為,為了祛除致癇灶,控制癲癇發作,同時減少患側半球持續異常放電對健側腦功能的幹擾,手術已成為最好的選擇。大腦半球離斷術是最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欒國明教授介紹,將壞死的部分全部切除,趁著孩子還小,左半球的很多功能還有希望被激活,代償缺失的右半球。

欒國明教授表示,大腦半球離斷術是治療半球性病變的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手術方法,控制癲癇發作達到95%以上。

經過精心的手術準備,由欒國明教授主刀,經歷了開顱——大腦前後動脈阻斷——壞死腦組織切除——腦幹覆蓋——關顱這幾個重要節點,醫生們和倩倩一關一關地闖。切除了癲癇灶,手術圓滿成功。術後倩倩各項功能正常,只有左手精細動作稍差,癲癇無發作,術後停服癲癇藥。癲癇12年未發作。倩倩也告別了抽搐的童年。

立體腦電(SEEG)引導下毀損致癲網絡 「斬斷」異常電波傳導帶

2017年倩倩開始出現愣神的情況,幾天發作一次,父母一開始也並沒有放在心上。2019年出現了愣神加重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發作,睡眠和清醒期都有,表現為愣神、坐起、喊叫、右手摸索、咀嚼。倩倩的癲癇又復發了,多次尋醫問藥無果後,今年11月19日倩倩又來到欒國明教授門診。像倩倩這種「右側半球致癇切除術後這麼12年沒有發作,又復發癲癇的的情況比較複雜和罕見。

倩倩的癲癇屬於難治性癲癇,目前對於該病,有一條可行的路是做根治性的手術。右側大腦的癲癇灶已經被切除,為何癲癇又復發?是不是異常放電從右側半腦傳導到左腦?

能否精準找到致癇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倩倩治療效果,這需要完善的術前評估。欒國明教授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找「門牌號」,即精確定位「致癇灶」,找到「癲癇」的起源和傳播路徑,才可以通過外科切除術的方法將其根治。

欒國明教授及周健主任通過反覆查看發作症狀學、影像學、腦電圖等資料後,帶領團隊反覆論證患者癲癇發作的解剖-電-臨床特點。利用先進的立體的腦電和影像學後處理技術,考慮為右側半腦與左側半腦又形成了新的粘連帶,異常放電從右側半腦傳導到左腦。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周健介紹,如果按照傳統的手術,倩倩可能又需要進行一次開顱手術,將粘連帶離斷,但對於二次手術患者來說創傷比較大。建議患者進一步行應用立體腦電圖技術向顱內置入電極以精確定位癲癇放電起始區,精準定位癲癇灶後進行熱凝治療。

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技術是近年來國際上再次興起的一種癲癇病灶查找方法,該方法可以進一步明確癲癇病灶的部位,到達準確切除病灶、治癒患者的作用。立體定向腦電圖能幫助人們在手術前確定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癲癇灶的所在。通過精細化的微創手術,精確定位切除、毀損癲癇灶、完整保護功能區以及術後短期的抗癲癇藥物的合理應用,難治性癲癇患者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在國內,立體定向腦電圖定位癲癇灶的開創性手術在2011年9月由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主任欒國明教授帶領於三博腦科醫院應用框架完成,並於 2012年3月引入ROSA 機器人用於開展立體定向腦電圖定位致癇灶,該技術開創了我國立體腦電圖技術的先河,成為新一代癲癇定位的金標準。

2020年,12月1日,三博癲癇中心對倩倩實施了機器人引導下左側顱內電極植入術,在左右腦新的粘連帶的左側和杏仁核置入3根關鍵的電極。置入電極後,經過10天持續立體腦電監測,這也證實了此前的診斷,左側大腦的異常放電通過新的粘連帶從右側傳導過來的。粘連帶位於電極的觸點內,正好是射頻毀損可治療的範圍。12月10日、12月17日,在仔細監測下,按計劃又順利進行SEEG引導下癲癇病灶毀損術,將粘連的神經纖維進行毀損,阻斷癲癇傳導的通路。術後至今,倩倩的癲癇沒有再發作。

欒國明教授表示,通過SEEG,在定位患者致癇灶後,如果致癇灶位置較深、範圍較小,或位於功能區,開顱手術有一定風險,以及患者及家屬懼怕開顱手術等情況下,可在植入的深部電極精準「制導」下利用深部電極對癲癇病灶進行射頻熱凝毀損。SEEG引導下射頻熱凝術可以靈活選擇性毀損的區域,可以治療多個灶性癲癇。特別是該手術過程不需要麻醉,不需要開顱,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良好,操作方便,創傷小,是目前癲癇外科微創發展的新方向。(錢宇陽)

專家介紹

欒國明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三博腦科醫院) 院長、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癲癇所所長。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

專業特長:癲癇、帕金森、神經性疼痛、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腦癱、精神病等腦功能性疾病、功能區腫瘤和病灶的定位及手術。

周健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三系副主任,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出診時間:周一、二、四上午

專業特長:癲癇的外科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功能神經外科疾病及功能區腦腫瘤。

翟鋒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科室副主任,神經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專業特長:擅長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主要包括難治性癲癇的術前評估及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外科治療;帕金森病、抽動穢語症候群、抽動症的治療;常見腦腫瘤的治療;腦癱的診斷及外科治療。

【來源: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或忽視孩子需求,難治性癲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難治性癲癇對於家庭影響很大,不僅僅是經濟上負擔很大,還會對於心理和情感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患者往往需要定期、頻繁地就診,給家庭經濟造成了負擔。一旦確診為難治性癲癇,往往需要應用更新的治療方式改善治療效果,如果效果不佳,更是會刺激家長的信心,難治性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相關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父母還需要擔心手術的效果和對孩子大腦的損傷。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腫瘤的活檢,尤其是腦幹腫瘤,其性質不是很明確,手術開顱創傷比較大,位置很深,破壞性比較大;做穿刺以後,發現有些腫瘤不需要手術開顱,穿刺證實腫瘤對放療、化療很敏感,可以直接進入放療化療程序了。神外前沿:從2017年到現在,機器人輔助下治療癲癇病例開展有多少例?帕金森病、活檢有多少例?機器人優勢主要表現在哪些?
  • 小兒神經重症監護室:生酮飲食治療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生酮飲食是一種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為主,輔以適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飲食,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運用於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生酮飲食可改變大腦主要的能量代謝從利用葡萄糖轉變為利用酮體,並可能涉及多種抗癲癇作用包括:抗癲癇發生特性、神經保護作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這可能是一種改善疾病的幹預措施。
  • 創傷性顱腦損傷與癲癇:導致癲癇的潛在機制
    此外,通過腦電圖(EEG)來確定癲癇的次數和類型可使臨床前模型的評估更統一。此外, 使用幼年嚙齒類動物可能並不對應臨床最典型TBI人群。在未來的研究中,使用成年齧齒動物是有益的。  為了建立一個更自然的癲癇發作過程,需要研究構建一個更加具有臨床相關性的TBI模型。最近的PTE模型已經縮短了癲癇發生的潛伏期,但仍不能避免使用誘發癲癇的化合物或電休克造成的二次損傷。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難治性抑鬱症一直是精神科臨床診療中的大難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難治性抑鬱症主要指: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物,在足量、足療程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抑鬱症患者,可被視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在精神科臨床中,高達約40%至50%的患者是難治性抑鬱症。
  • 雷射間質熱療(LITT):不開顱也能「消滅」膠質瘤的全新技術
    雷射間質熱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組織毀損技術,該技術利用熱能在目標病灶內產生細胞變化。在43℃時加熱60分鐘會引起蛋白質變性,膜脂破壞,酶活化,導致組織不可逆轉的損傷。利用病理組織和正常組織之間固有的導熱性能差異,有選擇性地靶向病理組織,將其精準消融。
  •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目前認為新一代PPI(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雙倍劑量,每日2次連續12周無效,即可診斷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診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正規的標準劑量的PPI治療後,若症狀無改善,考慮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應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二:這個人格問題,要靠7個步驟加快康復
    根據北大六院司天梅教授發布的數據顯示,高達約40%至50%的抑鬱症患者為難治性抑鬱症,他們服用了兩種或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足量足療程治療後,效果仍不佳。難治性抑鬱症為何難治?難治性抑鬱症的患者與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有何不同?
  • 中英癲癇專家聯合會診,打造癲癇國際解決方案
    據健康時報報導,中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約有 900 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70% 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完全控制或者治癒,剩下 30%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中,又有 80% 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由此計算可知,高達 94%(70%+30%×8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手術達到治癒或完全控制。那為什麼在網絡上或者民間,我們還是經常聽說有人癲癇發作呢?
  • NBE | 電場響應磁共振探針定位難治型癲癇模型致癇灶
    約三分之一癲癇患者不能通過藥物來控制發作,被稱為難治性癲癇。與普通癲癇患者相比,難治型癲癇患者的死亡率、遭受物理創傷和心理障礙的風險顯著增加。手術切除致癇灶是治療難治性癲癇最有效的方法,但準確定位致癇灶是實施手術幹預的前提。  腦電圖是定位致癇灶的金標準,其通過監測異常神經元放電定位致癇灶。然而,顱內腦電存在空間解析度低、靈敏度不足、觀察範圍有限、費用高昂等缺點。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開顱手術,亦稱穿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於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例如醫生的失誤操作導致患者腦損傷,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開顱手術後遺症:有沒有後遺症看幾個方面:受傷程度,受傷部位,術後恢復情況等。後遺症的種類很多。
  • 合理飲料搭配,它能治療癲癇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全軍癲癇診治中心副主任劉仕勇教授介紹,目前臨床上對於癲癇的治療除了藥物、手術、射頻、磁刺激等等治療手段外,靠飲食調節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對於部分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通過嚴格的檢查篩選明確治療指針後,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通過生酮飲食治療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癲癇病情發作的目的。
  • 世界癲癇關愛日:精神科的特殊來客 ---癲癇在左,精神障礙在右
    問起了病史,醫生抽絲剝繭,發現小劉上小學前有過3次明顯的四肢抽搐,每次持續時間就2-3分鐘,家人也帶他求診,吃了幾年藥物,是什麼藥都忘了,治療效果不錯,所以上了初中時候家長就給他停了藥。初中二年級時還因從樓梯摔下,頭部縫過3針。但這幾年還是有些手腳抽動,有時感到頭痛,有時還有吃著飯突然碗掉到了地上。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5:抑鬱症合併進食障礙的難題,根源是什麼?
    在剛開始介紹難治性抑鬱症時,我們提及了一個臨床中的發現:很多難治性抑鬱症之所以難治,往往是因為抑鬱症合併了其它精神心理障礙或者軀體疾病。比如抑鬱症合併了人格障礙、強迫症、成癮疾病、嚴重的學習障礙等。今天這篇文章著重分析其中一種情況——抑鬱症合併進食障礙。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6:患者的厭食/貪食行為,可通過這些步驟緩解
    在上一篇難治性抑鬱症文章裡,我們對兩者互相影響的心理過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分析了兩者的心理根源其實都是病理性記憶:抑鬱症的心理根源是疊加性的心理創傷;進食障礙的心理根源以疊加性心理創傷為主,以病理性的正性情緒體驗為輔。
  • 女子腦瘤被誤診為壓力大,2次開顱手術後語言和行動都很吃力
    但要是被誤診就麻煩了,就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名女子,腦瘤被誤診為壓力大,結果後來經歷了2次開顱手術,至今語言和行動都很吃力。據地鐵報5月29日報導,這名女子叫做Sophie Wardle,今年28歲,來自英國伯明罕。她曾因癲癇而飽受折磨好幾個月,但卻被多次診斷是壓力過大和焦慮症引起的。最終有一次在醫院暈倒才被重視起來,結果被查出了腦瘤。
  • 太原癲癇病醫院:生酮飲食治癲癇怎麼樣?
    太原癲癇病醫院:生酮飲食治癲癇怎麼樣?很多人對於癲癇病可能都只是一個基礎的了解,知道癲癇需要長期吃藥控制,發作的時候會沒有意識、抽搐、口吐白沫等,但是更多的情況基本說不出來。由於對癲癇知識推廣普及不到位,很多人對癲癇並不了解,甚至認為癲癇是治不好的,需吃一輩子的藥等,下意識會對癲癇病人比較排斥,害怕突然的病發不能有效處理,也不知道這種病情會不會發生意外等等。
  •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中國多舉措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在垃圾處理場裡插入管道  「沼氣燃燒後的成分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可以直接排放的」,南昌新冠億碳能源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黃夏冰告訴記者,沼氣發電不會對大氣產生二次汙染。相反,燃燒消耗掉的沼氣可以減輕溫室效應,有利於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