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或忽視孩子需求,難治性癲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2020-12-24 徐欣副主任

難治性癲癇對於家庭影響很大,不僅僅是經濟上負擔很大,還會對於心理和情感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患者往往需要定期、頻繁地就診,給家庭經濟造成了負擔。一旦確診為難治性癲癇,往往需要應用更新的治療方式改善治療效果,如果效果不佳,更是會刺激家長的信心,難治性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相關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父母還需要擔心手術的效果和對孩子大腦的損傷。

癲癇發作,常常讓家長內心充滿恐懼,害怕因為抽搐導致死亡或出現嚴重顱腦損害,雖然醫生會告知家長癲癇發作很少會引起死亡,但是作為家長很難紓解這份擔心,這種強烈的恐懼,也會造成孩子出現焦慮和抑鬱的心理問題。

一方面是癲癇患兒在家中可能出現父母的過度保護,害怕孩子出現意外,時刻守護在孩子的身邊,然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但是癲癇患兒的這個需求可能會被忽視。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在學校內可能出現學習困難,不僅僅是抽搐發作,癲癇還會表現出失神發作,孩子會出現課堂上頻繁發呆,或者難以理解老師講課內容,這些都會造成患兒自卑,成績底下,如果老師或同學對其表達出不滿,可能引起孩子悲觀,失望。

癲癇本身這個疾病也會對兒童精神異常造成一些刺激,例如顳葉癲癇的患者會與多種精神性異常有關,顳葉癲癇的孩子會出現多動、注意力分散、情緒波動和侵略性等等,這些現象可以當作是早期癲癇發作的一些表現,是需要家長發現的。

相關焦點

  • 避免二次開顱創傷 精準毀損斬斷「傳導帶」破解難治性癲癇困局
    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專家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周健、李天富、關宇光、王夢陽、翟峰等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如果父母因孩子的安全而忽視了對大腦的刺激,這些聯結就會喪失或消退。 生存技能不足,抗挫和應變力差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接觸的人和環境也越來越複雜,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讓他們接觸到危險,無論大事小情,全替他們解決,只希望孩子看到美好光明的一面,順利地成長。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有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應該被富養,最好的東西先讓他們用,在錢上也盡力滿足孩子。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 愛孩子,每個父母的本能。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雖然這只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反映的問題,卻足夠現實: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的世界打上馬賽克,處處監控孩子,恰恰會不受控制地走向反面,最終毀掉孩子。瑪麗越是過度保護女兒,越是讓孩子變得逆反,去突破禁忌的心理就更強烈。 實際上,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掙脫父母控制的意識,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不懂得放手,依然故我,以保護的名義過度控制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就可能進一步激化。
  • 小兒神經重症監護室:生酮飲食治療超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生酮飲食是一種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為主,輔以適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飲食,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運用於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生酮飲食可改變大腦主要的能量代謝從利用葡萄糖轉變為利用酮體,並可能涉及多種抗癲癇作用包括:抗癲癇發生特性、神經保護作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這可能是一種改善疾病的幹預措施。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 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馬雅舒女兒遭幼兒園勸退,「過度保護」的母愛,反而阻礙孩子成長
    當家長的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只要是孩子喜歡的,都會儘可能的滿足,但是孩子在這樣的愛護中長大,也會不自覺的養成一些壞毛病和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有的時候,過度保護的「愛」,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馬雅舒女兒遭幼兒園勸退,「過度保護」的母愛,反而阻礙孩子成長提到馬雅舒,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因為她已經不是當紅演員了,現在馬雅舒已經不活躍在娛樂圈中,和美國人結婚的她,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混血女兒,起名叫做米雅。
  • 中英癲癇專家聯合會診,打造癲癇國際解決方案
    據健康時報報導,中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約有 900 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70% 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完全控制或者治癒,剩下 30%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中,又有 80% 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由此計算可知,高達 94%(70%+30%×8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手術達到治癒或完全控制。那為什麼在網絡上或者民間,我們還是經常聽說有人癲癇發作呢?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6:患者的厭食/貪食行為,可通過這些步驟緩解
    在上一篇難治性抑鬱症文章裡,我們對兩者互相影響的心理過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分析了兩者的心理根源其實都是病理性記憶:抑鬱症的心理根源是疊加性的心理創傷;進食障礙的心理根源以疊加性心理創傷為主,以病理性的正性情緒體驗為輔。
  • 過度保護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不用太多招術,就時時刻刻把孩子當嬰幼兒一樣照顧就對了,呵護備至、全面保護,這一招就夠了。二、生活中常見的「家長陷阱」我在讀《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的時候,其中有個詞叫「家長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為孩子排憂解難,挺身而出「解救」他們的情況。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二:這個人格問題,要靠7個步驟加快康復
    根據北大六院司天梅教授發布的數據顯示,高達約40%至50%的抑鬱症患者為難治性抑鬱症,他們服用了兩種或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足量足療程治療後,效果仍不佳。難治性抑鬱症為何難治?難治性抑鬱症的患者與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有何不同?
  • 對孩子過度保護、溺愛和解救
    我的丈夫說我的過度保護正在把我們女兒變成一個廢人。愛孩子並確保她快樂,怎麼會有錯呢?」 理解你的孩子、你自己和情形: 託蒂·伯德是一位勵志演說家,他曾說過:「孩子有四個成長階段:抱起我,抱緊我,放下我,對我放手。」
  • 《誤殺》:兩個家庭的悲劇,「父親缺位」忽視對孩子的保護
    一、對於李維傑這樣的普通家庭,「父親缺位」忽視對孩子的保護李維傑和妻子阿玉在泰國打拼十幾年,雖然物質生活有些拮据,但是也竭盡所能的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環境。二、對於素察的父親都彭來說,「父親缺位」表現在忽視了對孩子本質的教育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如果孩子經常在自然中奔跑,和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孩子的肌膚又怎麼會嬌嫩到如此程度呢?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無心中就會去保護孩子!而且是過度保護!有一個體育老師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有個母親和他說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參加學校足球隊的訓練了,因為孩子曬的太黑了,而且容易受傷。
  • 孩子過度焦慮,會變成「胖娃娃」?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③經常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父母的過度保護,只會降低孩子應對事物的反應,孩子會因自己缺乏應對事物的能力,而產生焦慮。當然,不同的孩子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焦慮,父母除了需要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之外,還應該重視一下孩子過度焦慮之後,將會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過度焦慮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 父母誇獎孩子,並不是對孩子誇獎的越多越好,「適度」才最重要
    開始對他進行一些疏導,不再讓他過度依賴誇獎,具體的做法,讓孩子堅持這一原則,就是對孩子進行適度的誇獎。二、不要過多地對孩子誇獎,同時還要記得不要忽視對孩子的誇獎當孩子不再對父母的誇獎過於依賴時,父母這時最好也不要忽視孩子。在適當的情況下,儘量誇一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還有這樣做不會讓孩子對誇獎充滿過度的渴求。
  • 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家長需了解其中危害
    其實這樣的家長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他們總是會擔心孩子會遇到意外,如果孩子不能在自己的時間範圍內活動的話,那麼很容易會受傷遇到傷害。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擔心和恐懼,一刻都不能放下,卻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並不能算得上是保護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為什麼家長總是會過度的保護孩子呢?
  • 《星空》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探討成長中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問題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有一種關乎一生的影響叫「情感忽視」。然而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視而不見。長期遭遇情感忽視的人,他們多半會自卑,害怕與人親近,不會對別人敞開心扉,表現得與世界格格不入;比同齡人更加敏感,害怕失去,即使得到再多,內心總會空虛,無法得到滿足等。
  •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試試這3個方法
    導語: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早上一起來很多家長就會忙活起來,準備家庭的早餐還有孩子一天的準備。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安排得妥妥噹噹的,這樣孩子才會有很多空閒時間做些其他的事情。但是這樣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