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2020-12-23 黔靜說育兒

有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應該被富養,最好的東西先讓他們用,在錢上也盡力滿足孩子。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當今很多父母關注每件小事,掌控每個細節,沒有充分參與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養育過程中這種理所當然,但如果走上另一個極端也會有很多壞處,比如家長認為孩子自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事情,除非父母隨時保護加以糾正。關注每件小事,掌控每個細節,比如:引導他們讀好大學,找好工作。

當我們這樣養育孩子,讓我們的孩子過一種清單式的生活。

清單式的生活就是:我們確保他們的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後期望他們進入好學校,並且是好學校的好班集,在好學校好班級中還要取得好成績,並且不只是成績,還有分數,不止成績和分數,還要榮譽和獎項。要參加運動活動,還要有領導力,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只是參加社團還要創造社團,因為大學喜歡這樣的學生,還要參加社區服務,我是說要讓大學看到你會關心他人。這些都是為了期望中的完美。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因為有這麼多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得和每一個老師溝通,和校長教練推薦人溝通,搞得像是孩子的管家,像私人管家,像秘書。然後對我們寶貴的孩子,我們要花心思去督促,哄騙、暗示,幫忙,嘮叨,甚至討價還價,確保他們不會搞砸。

那麼在清單式童年中長大的孩子是怎樣的呢?首先他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整個下午都沒有空閒,因為我們認為任何事都要充實起來。就如同每項作業、每個測驗、每個活動。對於我們為他們的規劃好的未來都是成敗攸關的,我們不讓他們做家務,甚至不讓他們有充足的睡眠,只要他們能把清單上的事做好。

在清單式童年裡,我們嘴上希望他們開心,但當他們放學回家,我們經常第一時間詢問他們的卻是作業和成績,他們從我們臉上看到的價值卻是成績單上的A。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像威斯敏斯特寵物展上的訓狗員一樣表揚他們。哄他們跳的再高一點,再遠一點。日復一日,等上了高中,他們不會問我們「對哪些課程,哪些活動感興趣」,他們只會去問輔導員「我要怎麼做才能進入好大學。」如果拿了幾個B,甚至是可怕的c,他們會狂躁的給朋友發簡訊,有誰考這個分數進了好大學嗎?

我們的孩子無論高中畢業時結果怎麼樣都會壓得喘不過氣、心理脆弱、筋疲力盡,他們比實際年齡更老成,盼望著大人告訴他們你已經做得夠多了,小時候這麼努力已經足夠了。他們現在卻是在高峰的焦慮和沮喪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會想這樣的人生最後究竟有沒有意義?我們做父母的當然認為這都有意義。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就像如果他們進不去我們期望的這幾所好大學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們就沒有未來,或者只是我們認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或者只是貼在車屁股上的未來,就是這樣。

但如果你看看這件事情的後果,如果你有勇氣看的話你會發現,這不止讓孩子認為他們的價值來自於成績和分數,更是在他們正在成長的意識裡。我們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號,「嘿,孩子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成。」隨著我們的過度幫助,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我們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自我能效是人類心智的重要準則。遠比通過父母讚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是一個人看到自己的行動,能導致結果而建立的,而不是父母代替他們做出行動,是他們自己的行動能導致結果。簡而言之,如果孩子們要發展自我能效,他們必須這麼做。就需要更多的為他們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規劃、決定、行動、期望、應對、試驗、犯錯、夢想以及體驗。

那如果現在每個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積極,都不需要對他們的人生有幹涉和關心,我們應該退後任其發展嗎?

當然不是。我想說的是,當我們把成績,分數,榮譽和獎勵看作他們童年的奮鬥目標,當我們帶孩子去追求理想中的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這種對於成功的定義太過愜意,即使我們可以通過過度幫助來讓他們獲得一些短期的成功,比如幫他們做作業而拿到好成績,在我們的幫助下,他們可能會有一個更漂亮的童年履歷,我要說的是,這些會讓他們在自我認知上付出長期的代價。我們應該更少關注他們應該申請或進入具體哪一所名牌大學,而更多關心他們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裡都成功。

我要說的是孩子需要我們少關注一些成績和分數,而將重點放在打造一個能幫助他們成為成功奠基的童年上。比如愛,家務。這是有理由的,史上歷史最長的人類研究。被稱作哈佛格蘭特研究這項研究發現專業上的成功,也就是我們期望孩子達到的,取決於小時候做的雜活。越早開始越好,這種挽起袖子開幹的心態,這種心態代表著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總要有人去完成它,這個人也可能就是我,這種心態代表著我會盡力去改善整件事情,這就是讓你在工作中佔得先機的方法。

在清單式童年中,我們不讓孩子做家裡的雜活,當他們長大進入職場,還在等待一個清單,但這個清單並不存在,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意志和動力,不能挽起袖子開幹,不能環顧四周並思考我該怎樣才能幫助同事們,我該怎樣才能提前預見到老闆可能的需求。

哈佛格蘭特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人生的幸福來自於愛,不是對工作的愛,而是對人的愛。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夥伴,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庭,所以我們要教養孩子如何去愛,要愛別人,他們首先要愛自己,想要他們愛自己,我們就要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放下對成績和分數的痴迷,當我們親愛的孩子放學回家,或者我們下班回家,我們要關掉電子設備,把手機放到一旁,看著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我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就像第一次看到我們出生的孩子,然後我們應該說:「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今天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嗎?」然後你的孩子會說,午飯很棒,你可能想要聽到的是數學考試不是午飯,但你還是得表揚出對午飯的興趣,你應該說今天的午飯哪裡比較棒,他們需要知道他們本身對我們很重要,而不是他們的學習成績。你不需要為了人生的幸福和成功,而非得去那些最有名的學校,幸福和成功的人們也會來自於公立學校。來自於沒人聽過的學院,來自於社區大學,來自於附近的學校甚至被退學。如果我們眼光放開一些,願意看一些別的大學,拋開我們的偏見。我們會接受並擁抱這個事實,並且意識到我們的孩子考不上頂尖大學並不是什麼世界末日。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嚴格的清單約束下長大,等他們進入大學,不管什麼大學都是他們自主決定的,是他們自身渴望的,想要在那裡有一番作為。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觀看。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 愛孩子,每個父母的本能。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過度保護或忽視孩子需求,難治性癲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難治性癲癇對於家庭影響很大,不僅僅是經濟上負擔很大,還會對於心理和情感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患者往往需要定期、頻繁地就診,給家庭經濟造成了負擔。一旦確診為難治性癲癇,往往需要應用更新的治療方式改善治療效果,如果效果不佳,更是會刺激家長的信心,難治性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相關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父母還需要擔心手術的效果和對孩子大腦的損傷。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雖然這只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反映的問題,卻足夠現實: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的世界打上馬賽克,處處監控孩子,恰恰會不受控制地走向反面,最終毀掉孩子。瑪麗越是過度保護女兒,越是讓孩子變得逆反,去突破禁忌的心理就更強烈。 實際上,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掙脫父母控制的意識,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不懂得放手,依然故我,以保護的名義過度控制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就可能進一步激化。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這個老師正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時候,這個媽媽接著說,但她的女兒怎麼都不同意,她女兒說:「在球場上我很快樂,難道曬黑或受點小傷這些問題會比我的快樂更重要嗎?」是啊!我們想把我們的孩子保護得好好的,但是我們的保護有些真是必須的嗎?我們很多的保護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是來自於對自己的不信任感,是來自於對孩子的不信任感,當我們的不信任不安全貫徹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又如何會保護好自己呢?
  • 和單親家庭的孩子戀愛會遇到哪些問題呢?單親家庭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父母離婚,帶來的被拋棄感一生都難忘。所以,戀愛時,因為被拋棄的經歷,會出現移情情況,和戀人談戀愛時也會害怕再次被拋棄就跟父母其中的一人一樣離自己而去。 4、佔有欲和控制欲較強。 每時每刻都想和對方在一起,遊山玩水,數星星,不然對方就離開自己了。
  •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試試這3個方法
    這樣時間長,孩子養成習慣,總是對家長進行索取。父母對孩子之間的關愛是倫理之情,很多家長過度關愛。導致對孩子有些溺愛,這樣孩子在家長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也會變得恃寵而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樣錯誤的教育給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孩子也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家長需了解其中危害
    其實這樣的家長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他們總是會擔心孩子會遇到意外,如果孩子不能在自己的時間範圍內活動的話,那麼很容易會受傷遇到傷害。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擔心和恐懼,一刻都不能放下,卻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並不能算得上是保護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為什麼家長總是會過度的保護孩子呢?
  • 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的負面影響有哪些方面?
    >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 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過度保護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不用太多招術,就時時刻刻把孩子當嬰幼兒一樣照顧就對了,呵護備至、全面保護,這一招就夠了。二、生活中常見的「家長陷阱」我在讀《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的時候,其中有個詞叫「家長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為孩子排憂解難,挺身而出「解救」他們的情況。
  •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
    愛娃之心,為人父母皆有之;但是要把握好力度,一味的保護,不僅會對孩子的生活照成影響,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性格上的缺陷。二: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危害1.家裡「小霸王」,外面如「小兔」一些孩子,因為被家裡照顧得很周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這種情況下成長出來的孩子,一旦進入獨立的環境中,可能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今日推薦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父母離婚,不等同於孩子變成單親,再次呼籲分手後的父母親,仍要做合作式的父母,對孩子教養仍同盡心力,協助孩子即使無法與雙親同住,仍繼續快樂的成長。近幾年臺灣的離婚率節節升高,有關父母爭取孩子的監護權,無所不用其極的案例也越來越多。例如暴力相向或強取奪走,造成孩子的驚嚇;堅持不給另一方探視,給孩子洗腦,說另一方壞話,造成孩子有苦說不出。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孩子過度焦慮,會變成「胖娃娃」?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③經常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父母的過度保護,只會降低孩子應對事物的反應,孩子會因自己缺乏應對事物的能力,而產生焦慮。當然,不同的孩子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焦慮,父母除了需要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之外,還應該重視一下孩子過度焦慮之後,將會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過度焦慮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進而導致上當受騙,而且父母的過度保護和照顧會導致孩子缺失許多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應對挫折和困難產生心理障礙,有些孩子甚至還會選擇犯罪或走極端的道路[1]。 有研究證實,父母的不良教養方式,尤其是過度保護,與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症狀相關[2]。 保護過頭除了傷心還傷「身」 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保護是非常必要的,但凡事要有度,如果超出範圍,除了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外,還會引起他們的身體不適。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父母血型對孩子有啥影響?「完美血型」排行榜出爐,寶寶也會受益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人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血型對一個人的影響看似毫無關係,但其實會在生活中無形地影響你,而且父母的血型,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血型,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
  • 經典的童年動畫被投訴只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不過,有家長舉報是因為一些打架的照片太血腥了,虹貓藍兔還伴有一定的愛情元素,孩子們看到了影響,對孩子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不好。結果,這部火爆兒童動畫被禁,沒有看到這一系列的相關作品。2、喜羊羊和灰太狼3、中華小子中華小子也是當時火爆的動畫,據說是合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