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

2020-12-24 鯤鵬教育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博士說過非常好的一句話,在文首送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父母: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集的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愛娃之心,為人父母皆有之;但是要把握好力度,一味的保護,不僅會對孩子的生活照成影響,甚至會讓孩子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在前段時間綜藝 《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正是中國無數家長版的「加強版」縮影:

1.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磕碰到,馬雅舒把家裡所有的家具都搬空,一家人只好圍坐在地上吃飯。

2.跟孩子一起去逛市場時,孩子對市場上的海鮮,蔬菜充滿好奇,只是輕輕的一摸,馬雅舒便立馬條件反射一樣進行制止,原因是擔心孩子染上細菌。

3.甚至連孩子靠近下門口,她都會尖叫著「不行不行」,怕孩子出去遇到危險或門不小心夾到孩子。

這樣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的保護措施,換來的是:快4歲的米婭還在用尿不溼、上廁所、穿褲子、吃飯這些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0,進而接到幼兒園被勸退學的通知。

這些像不像平時生活中對孩子過度保護的你,可要明白這些行為不是對他們的愛而是對他們的「礙」。

二: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危害

1.家裡「小霸王」,外面如「小兔」

一些孩子,因為被家裡照顧得很周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這種情況下成長出來的孩子,一旦進入獨立的環境中,可能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

且從小的生活環境造就的性格,常常在家裡就耀武揚威,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是一旦獨立上學,沒有爸爸媽媽對待自己的百依百順,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不合群、軟弱的特點。

2.安於舒適區,拒絕迎接挑戰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常常有一顆玻璃心,願意生活在爸爸媽媽為他們營造出的「童話世界裡」,想著生活順風順水,但一旦有挑戰和挫折出現,孩子往往會表現的很消極,對待挑戰持害怕、恐懼、逃避的態度。但爸爸媽媽們都知道,人生哪裡會一帆風順,生活中學業上成績下降、演講緊張,這都是一個個挑戰,如若消極對待一味的尋求家長的精神守護,那孩子的未來的人生會很難走下去。

3.人際關係相處經驗為0

在過度保護下的孩子,往往在人際關係領域能力較差;在家裡,爸爸媽媽為他們安排好一切,一旦到了外面,缺乏自己的思考與獨立意識,所以對待一件事情,會無從下手;長此以往,孩子不愛交流,流露出自卑、緊張的情緒,從而導致人際交際能力差的表現。

4.加重父母生活與精神上的負擔

眾所周知,孩子如父母的心頭肉,過度保護下的孩子出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孩子也折磨著父母,在生活中難免會為孩子經常解決問題,擔憂各種情況,孩子應對能力較差,從而使父母精神上時刻緊繃一根弦,對生活工作心理都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三:「五大補救方法」父母收藏起來

1.父母自己先「放心」下來

要想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孩子本如一張白紙,今天孩子的日常表現是父母一筆一划勾勒出來的。所以客觀的先與自己進行一番交談,認識到自己的過度保護最終會害了孩子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獨立能力與表現空間,著手計劃補救方法。

2.與孩子進行一場交談

在過度保護中的孩子,對家人都會比較任性態度頑皮。家長在補救時,要用平時沒有的一種冷靜、心平氣和的與孩子進行一場交談。告訴孩子,每個人都需要獨立,獨立的第一步是要做好自己的小事情,自己穿衣、吃飯、繫鞋帶、睡覺;爸爸媽媽這麼忙,每天都很累,寶寶要理解爸爸媽媽;軟硬兼施,讓孩子意識到他該有的責任與義務。

3.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寶爸寶媽試著從孩子感興趣的一方面下手,可通過親子遊戲來引導孩子。言傳身教,從事物中挖掘一些帶有正確價值觀的內容,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4.引導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

寶爸寶媽可以帶孩子去一些同齡人多的場合,讓孩子慢慢融入他們的圈子;邀請他們來家裡玩,一起學習遊戲等;當孩子有了新朋友後會變得活潑開朗,與朋友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情。

凡事過猶不及,嘗試著放手,會發現孩子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嬌弱。關於過度保護式育兒,父母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馬雅舒女兒遭幼兒園勸退,「過度保護」的母愛,反而阻礙孩子成長
    當家長的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只要是孩子喜歡的,都會儘可能的滿足,但是孩子在這樣的愛護中長大,也會不自覺的養成一些壞毛病和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有的時候,過度保護的「愛」,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馬雅舒女兒遭幼兒園勸退,「過度保護」的母愛,反而阻礙孩子成長提到馬雅舒,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因為她已經不是當紅演員了,現在馬雅舒已經不活躍在娛樂圈中,和美國人結婚的她,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混血女兒,起名叫做米雅。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你的過度保護,可能正在耽誤孩子的未來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那些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有什麼問題,而差強人意的人生只能由孩子去承擔。父母應當知道,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更害怕分離。由於過分依賴家庭成員,他們將非常害怕面對與家人分開的時間。
  • 馬雅舒3歲女兒被學校勸退:你的過度保護,可能會耽誤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都認為馬雅舒的這種教育方法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阻礙孩子的發展,的確,她的這種溺愛孩子行為的弊端,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在她女兒剛上幼兒園不久,就被幼兒園老師「勸退」了。其實孩子也沒有犯多大的錯誤,只是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會,還經常尿褲子,很是讓老師頭疼。網友直呼:「當她的孩子太可怕了。」
  • 3歲不會穿衣吃飯上廁所,著名女星3歲女兒遭幼兒園勸退!
    3歲不會穿衣吃飯上廁所,著名女星3歲女兒遭幼兒園勸退!前不久的深圳三歲女童被幼兒園勸退的新聞的引發一番熱議,同樣因過度的嬌慣孩子,而被幼兒園勸退的狀況的女明星馬雅舒也遇到過。如此交換的結果便是了三歲中的女兒,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脫褲子,無法自己上廁所。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環衛工人出動背著學生趟水;害怕學生摔倒出現安全問題,學校乾脆取消春遊、甚至讓孩子少運動;害怕孩子切菜切到手,乾脆就不然孩子學做飯、做家務…… 所有的過度保護,都是以愛的名義施與的。 但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過度保護,就是這樣一種危險的愛。
  • 某女星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另一女星育兒方式卻獲無數網友點讚
    3歲的米雅,上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脫褲子上廁所……因獨立性太差,不到兩個星期就被老師勸退了。網友紛紛表示:這也太嬌慣了。過度溺愛,事無巨細的照料,自理能力得不到鍛鍊,孩子很容易自卑。至少在上幼兒園前,要將孩子的自理能力鍛鍊出來。如果連吃飯、上廁所、穿衣服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會因充滿挫敗感而自卑。2.過度溺愛、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上幼兒園後,更容易生病。在家中,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能事無巨細的悉心照料。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01.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苦盡才有甘來。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 四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童言無忌」,老師:實在招架不住
    但是很多家庭是開心和鬧心並存,孩子上學後一樣不省心。4歲女孩兒被幼兒園勸退,因「童言無忌」引起班級「騷亂」孩子剛入園時,最頭疼的就是害怕,恐懼,不適應,大哭不止,甚至可以從早哭到晚。但是很多孩子適應能力強,在幼兒園釋放天性,放飛自我,家長省心了,可是老師崩潰了。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愛孩子,每個父母的本能。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孩子,父母們願意付出所有,但親貝網小編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背後,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們事事包辦。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過度保護就是傷害啊,趕緊放手吧
    哈嘍,大家好,我是專注於育兒領域的小編~今天來跟大家談一談,過度保護型的父母,是怎樣害苦了孩子的一生?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第二個孩子快點改過來吧,而第一個孩子不過就是動手能力差了一點,沒什麼主見,好像還挺聽話的,是個不錯的孩子。可是小編認為,其實第一個孩子的毛病並不比第二個孩子小。當然,小編知道對父母來說,孩子都是心頭愛,可是當孩子長期過著被你過度保護之下的生活,他要怎麼長出羽翼來,他又怎麼才能夠在山谷之間翱翔呢?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是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相信沒有哪個人會質疑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他們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寧可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他們寧可吃粗茶淡飯,也要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他們還會儘自己所能讓孩子穿得好住得舒服……尤其是當孩子生病或者有某種障礙時,由於過於擔憂和自責,這種愛的保護就更事無巨細了。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孩子缺失探索,阻礙智力發展 自孩子出生以後,很多父母就在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不讓孩子亂翻亂爬、四處亂摸,但這種過度保護會讓1~3歲處於探索期的孩子失去動腦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如果孩子經常在自然中奔跑,和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孩子的肌膚又怎麼會嬌嫩到如此程度呢?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無心中就會去保護孩子!而且是過度保護!有一個體育老師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有個母親和他說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參加學校足球隊的訓練了,因為孩子曬的太黑了,而且容易受傷。
  • 4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早晨一句「問候」,老師頭疼:想辭職
    "禍從口出"這個成語不是沒有道理,有很多人就是因為說話給自己招來了禍患。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別讓孩子被他們的"童言無忌"害了。014歲女孩因為一句問候語被幼兒園勸退鄰居張姐最近愁眉苦臉,任誰都能看出是遇到了什麼難題。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你不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小鳥孵化出來以後,翠鳥非常喜愛它們,生怕它們不小心掉下來摔壞,就把鳥巢移低一些。
  • 3歲男孩摳壞幼兒園牆壁,協商不成被勸退,誰的錯?
    但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說,敢作敢當和自作自受,是不是有點早了?據宋丹丹說,把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三步。重慶發生的三歲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卻整整用了五步。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的呢?一、事情的來龍去脈來自重慶九龍坡的古先生在網上發布消息,說他三歲的兒子因為摳掉了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而被幼兒園勸退。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ta「過度保護」
    媽媽用完美無缺的保護,給了女孩安全感,卻也毀掉了她。其實這不是愛,而是把自以為「為你好」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繼而演變成一種過度的保護。有心理學家曾將過度保護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極端約束型,另一種是極端縱容型。不管哪一種「保護」,都是被曲解的愛,給孩子帶來的都是滿身的傷害。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當今很多父母關注每件小事,掌控每個細節,沒有充分參與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養育過程中這種理所當然,但如果走上另一個極端也會有很多壞處,比如家長認為孩子自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事情,除非父母隨時保護加以糾正。關注每件小事,掌控每個細節,比如:引導他們讀好大學,找好工作。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