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2020-12-23 思呈說教育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為了讓孩子免受挫折,他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全,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完善,把自己的意願和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探索周圍事物的能力,會讓孩子產生過度依賴,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感到退怯、無助、沒有主見,容易本能地採取逃避的辦法。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缺少應有的擔當或責任感。也有可能會使孩子形成不好的情緒,壓抑孩子的心理,導致孩子抑鬱、焦慮並且非常叛逆。

問題孩子,大多都處在問題家庭,很多家長不願意承擔孩子出現的問題,總願意把孩子出現問題,歸因於外在學業的沉重或者老師的批評,當然也是有關係的,可是更多的是來自於家庭的問題。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產物,於是毫無節制地保護孩子,幹涉和侵犯孩子的隱私,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侵擾症」。這種心理疾病常常出現在最親密的關係中,例如妻子關係,夫妻關係等, 有「侵擾症」的家長,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這3個方面,父母要重視:

一、給孩子和睦的家庭。

1、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很多育兒的專家都強調過家庭氛圍的重要性,的確是這樣的,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都有個不和諧的家庭。好的家庭教育跟夫妻關係是分不開的,好父母的前提是好夫妻,婚姻不幸福,夫妻就都會心情不好,相互嫌棄。

2、不和諧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

家庭不和諧,長期吵架甚至動手的夫妻,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是非常大的,每個人都有委屈,每個人心裡都有怨恨,很多家長心裡都不健康,那麼孩子就會變成家庭中的替罪羊,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也不是偶然的。

3、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才的基礎。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核心,經營好婚姻,家庭才會有溫暖,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因此,家庭教育和夫妻關係是分不開的,培養優秀孩子的前提是,經營好夫妻關係,給孩子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

二、放縱孩子不行,過度保護更不對。

1、想當個完美父母的情結要不得。

很多夫妻關係良好,家庭氛圍和諧,父母用心照顧和陪伴的孩子,但是在青春期卻變得極度叛逆,主要是因為父母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造成的,父母每天圍著孩子轉,事無巨細的照顧,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就難免變成過度控制,不顧孩子的意願,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人際交往,都必須按照父母的預定來。

2、過度控制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父母會說,我都是為了孩子好,的確,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也是出於負責的態度,可是做父母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成長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孩子需要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成長,時代在變化,不同的年齡段,父母應該學會去改變角色,適應孩子的成長,過度的保護和幹涉,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性。

三、有侵擾症的家長,孩子形成不了獨立人格。

1、幹涉孩子隱私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每個人都有隱私,每個人的隱私權都應該得到尊重,但是當父母有侵擾症的時候,就很難不幹涉孩子的隱私,他認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一切我必須知道才是對孩子負責,這樣我才安心,偷看孩子手機聊天記錄,翻看孩子的日記等,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極大不尊重。

2、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很難健康成長。

父母的這種缺乏界限,不斷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這會讓孩子失去界限感,就像自己被扒光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樣,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當他們有能力獨立,不再需要依賴父母的時候,就會看清真相,之後就開始懷疑,反抗,甚至叛逆,所有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大都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埋下的一個個地雷,被擊中引爆了而已。

孩子成長的過程一直在變,如果父母的管教方法一成不變,還是把他當成孩子,一直不放手,才會讓孩子崩潰,把孩子推向叛逆的邊緣,所以父母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養水平,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以不同的身份角色介入,給孩子恰當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擁有缺乏界限感的父母,子女的生活難以幸福,拎得清才是大智慧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界限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存在?是的,孩子是獨立個體,並非父母的附屬品。記得有次在遊樂場,兩個孩子鬧了矛盾,大孩子一直在哭,小孩子則很害怕,事情本身可以平和解決。然而,這場鬧劇卻被數十人圍觀,因為小孩子媽媽動手幹預,大孩子才被打哭了。
  • 【分享空間】父母沒有界限感,是傷孩子最深的毒藥
    父母的意念轉變,改變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個8歲的女兒,有一天,她和女兒鬧翻了。起因其實是一件小事,女兒想買一個公主風的文具盒,媽媽堅持認為那會讓孩子上課分心,說什麼也不許買。女兒哭著大喊:為什麼你那麼霸道!
  • 家庭關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法則
    雖然各個家庭風格迥異,但都闡釋了一個主題——家庭關係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明白父母,雙方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起爭執和矛盾。要知道,家庭關係總是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想構建健康家庭,要遵循123原則。|家庭關係不和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個「受害者思維」的母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安全感」這個詞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往往提及它的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就像意識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通常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她害怕壞人會盯上她們母女。這種不安全感滲透在骨子裡,和經歷脫不開關係。母親的內在體系基本決定了孩子一生如果人生的某一方面出現意外,人的內在穩定系統會被破壞,而且這種破壞極有可能波及到此人方方面面的生活。
  • 孩子愛撒嬌?心理專家認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時間,來為孩子創造美好的一切。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會很疼愛這個孩子,會盡力滿足她的各種要求。就算有時候想拒絕,但是在孩子的撒嬌下,就會輕易地妥協,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孩子想做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巖發現,許多來找他諮詢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詢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父母經常「吼」孩子,對孩子會有3大「壞處」!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研究者稱,大音量的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音量越大,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越管越不聽話的原因,父母大聲的訓斥,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聲音越大孩子就會越討厭,時間久了會自動屏蔽掉父母的吵鬧,很多時候父母在旁邊吼了半天,孩子卻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從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來看,父母可以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包括︰孩子一生下來聞到媽媽的味道、聽到媽媽的聲音、心跳,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延續到他長大,安全感可以說是生命的主旋律。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至一歲半左右,是發展對人的基本信賴感的階段。
  • 心理學:媽寶男的心理成因,從小缺乏父愛
    媽寶男是受原生家庭影響,最典型的一類人。在他們童年生活中,母親過分參與自己的生活,父親幾乎不參與自己的生活。母親所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情感依賴;父親能夠給孩子的是理性、邏輯、客觀。少了一方的參與,孩子心理勢必受到影響。尤其是少了父親的參與,孩子過分表現出對情感的依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心智不成熟。本文,將圍繞媽寶男的心理成因,來分析這一類。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父母情緒失控、歇斯底裡的時候,以為對孩子影響不大,殊不知孩子看到了面目猙獰的他們,這一輩子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蒙臺梭利曾經寫過一句話: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 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班級裡一個小孩的媽媽和我吐槽,說小朋友膽子特別小,真搞不懂她在怕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媽媽這麼愛她,難道還是缺乏安全感嗎?是的,愛孩子和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兩碼事,何況愛也要有度,對孩子過度的愛過於保護,往往是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源。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 關於原生家庭,父母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知道這幾點教好孩子
    ,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和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心理學上叫做破窗效應羅志祥在26歲時父親就逝去,也就從那時起,與母親相依為命,因害怕母親孤獨,走到哪都帶上母親,在這個生活中,與母親的相處模式,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個角色
    從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來看,父母可以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包括︰1.安全感:孩子一生下來聞到媽媽的味道、聽到媽媽的聲音、心跳,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延續到他長大,安全感可以說是生命的主旋律。教育學者鄭石巖教授特別提醒,人如果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將來就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最嚴重的三個問題是︰不安、哀傷、敵意。如果我們從小就把孩子丟來丟去,這三種問題都可能產生。如果一直持續到長大都沒有把這種安全感的缺乏處理好,也可能演變成憂鬱傾向或暴力傾向。
  • 千萬不要忽視,孩子這個小問題,可能會影響其一生
    難怪這本書還受到了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老師的推薦。親子關係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與子女間的一道橋梁,也是通往幸福的橋梁。畢竟,親子關係處理不好,不僅影響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還很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寧願不要戀愛,不要結婚,這樣母親會快樂一點。書中作者說:「父母要把孩子推出去,捨得退出孩子的人生舞臺,而不是阻撓、捆綁、甚至是控制孩子,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空間和界限,放手讓孩子長大。」
  • 專家告訴你: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性格會受到致命的影響和扭曲
    那麼,如果父母的情緒脆弱,一點小事就會開始波動,最後引起軒然大波,那麼孩子成長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一位心理醫生在調查了很多在這樣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後,總結出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的15個特點,看看你中槍了沒有?
  • 這三種性格的媽媽最「可怕」,將會影響著孩子一生
    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而且大多數時間中,都是陪在媽媽身邊的。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有些母親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成長,便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在孩子面前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
  • 童年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童年,是健康快樂,那他以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他童年時期,他的心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是快樂的,這個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他人格上的健康與健全,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的傷害,並且這個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癒,那麼這個傷害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 父母沒有界限感,是對孩子最深的「詛咒」
    歸根到底,是媽媽希望女兒的一生,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期待去走。她想幫女兒繞過彎路,讓女兒去做「正確」和「應該」去做的事,而媽媽則是標準的唯一制定人。他們時時刻刻監控並幹預孩子的一舉一動,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這樣的父母,說是愛,實際上卻是很深的控制和限制。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孩子接觸到的刺激,如果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心理陰影。」心理陰影給人造成的影響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有時候童年時候造成的陰影,甚至能夠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後的行為,所以父母需要引起重視!一、造成孩子心理陰影的原因有哪些?
  • 建立自我心理界限
    在孩子心中,只要與媽媽融為一體,就什麼都不怕了。 這種心理會保持到成年,一個沒有充分成長的成年人,他會下意識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就會有安全感,這是一種共生的模式。 自我界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