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嬌?心理專家認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2021-01-20 萌寶保衛戰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孩子特別愛撒嬌。

和媽媽出去逛街,看到一個好看的洋娃娃,心裡非常想要,就會纏著媽媽買,媽媽不同意時,就會使出換身解數,黏在媽媽的身上,「媽媽,給我買一個吧,看它,多麼可愛呀!」

媽媽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不要再買了,家裡已經有那麼多的洋娃娃了。」

小女孩搖著媽媽的手,對媽媽甜甜地說:「媽媽,你最好了,我最愛你了,給我買一個嘛,拜託拜託!」

最後朋友拗不過孩子的撒嬌,就妥協了,給孩子買了玩具。

在買東西的時候,孩子會用上這招,惹媽媽生氣的時候,她也會用這招,因為她發現,這招對付媽媽的脾氣,是百試不爽。

當孩子打破玻璃杯的時候,媽媽生氣了,孩子湊過來,可憐兮兮地說:「媽媽,對不起呀,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要生氣了,我下次會很小心很小心的!」說完,還「附送」上一個大大的笑臉,看到孩子這樣,朋友也就不生氣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會遇到孩子撒嬌的情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撒嬌的情景也並不少見,那麼孩子那麼喜歡撒嬌,原因又是什麼呢?

撒嬌是希望自己的要求能被滿足

隨著孩子的出生,父母把自己的一腔心血都投注到孩子身上,從孩子的衣食住行關心到孩子的學習、心情,方方面面,父母都需要顧及和考慮。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時間,來為孩子創造美好的一切。

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會很疼愛這個孩子,會盡力滿足她的各種要求。就算有時候想拒絕,但是在孩子的撒嬌下,就會輕易地妥協,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孩子想做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

孩子撒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心理學家曾經對200多個家庭進行過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愛撒嬌的重大動機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孩子感受到的愛並不充足,他還需要更多來自於父母的關愛。不過父母的愛和孩子需要的愛並不是同一個意義,有些愛撒嬌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是經常在一起的,父母覺得已經給了孩子很多的關心了,但是孩子卻還是很愛撒嬌,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他們通過撒嬌,來尋求父母的關注,以求得到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孩子自己犯錯了,撒嬌讓媽媽抱一抱自己,如果媽媽答應了,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還是被愛的,對安全感的需要導致孩子需要向媽媽或者爸爸撒嬌來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所以,當父母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就不用用撒嬌的方式來確定自己是否被愛。

孩子撒嬌,是在表示快樂與親密

研究指出,在孩子6歲前,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通常是難以控制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在臉上。當孩子在向自己的媽媽撒嬌時,通常都會對孩子笑意盈盈,也會答應孩子一些要求,這些收穫都會讓孩子充滿喜悅,當他們感覺到快樂時,也會更想親近媽媽,向媽媽表示親密。

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經常撒嬌的時候,或者這種撒嬌已經過度了,父母不答應孩子的要求時,他們就得寸進尺,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採取不同的方法。

1. 溫柔地注視孩子

《西斯爾育兒》一書中曾指出: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要給出及時的回應。如果置之不理,不僅不會讓孩子懂事,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撒嬌的時候,如果父母因為不想嬌慣孩子而呵斥孩子的行為,或者對他們置之不理,那麼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應而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

不過這不是讓我們都要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因為如果你對孩子予取予求,那麼會導致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而且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百依百順,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處事習慣,這樣不利於孩子今後與他人的人際交往。

孩子撒嬌有時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家長要學會分辨,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我們要堅守原則,予以拒絕,對合理的要求,我們儘量可以滿足孩子。同時,在孩子撒嬌的時候,我們可以溫柔地注視著他們,儘管有時候我們會拒絕他們的請求,但是溫柔的目光和充滿愛意的關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即使被拒絕,孩子也會更能接受。

2.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澳大利亞兒童心理暢銷書作者布魯斯·羅賓森的研究發現:一個小孩最大的需求實際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包含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

孩子心理上安全感的來源之一就是父母的陪伴,而且這種陪伴不是指簡單地陪著孩子,但是卻在一邊玩手機、看電視或者做其他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這種沒有情感互動的陪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在乎,在這個過程中,你關注的對象就是孩子,你用心地去體會他的情緒,了解他的想法,心無雜念,全情投入,比如你可以和孩子做一做遊戲,或者聊聊天。

同時,父母也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呼小叫,否則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陶虹就曾經因為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劈頭蓋臉地對女兒一陣呵斥,最後陶虹發現女兒戰慄了一下,滿臉懼怕地看著自己,看著孩子戰戰兢兢的表情,陶虹意識到了自己的吼叫令孩子害怕,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她就改變了方式,會走過去地抱住孩子、安慰她。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是充滿未知的,他們可能會遇到挫折,可能也會犯下錯誤,但是我們要學會去理解他們、接納他們,因為父母的接納,孩子也才能養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合乎情理的撒嬌是可愛的,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良機,但是過度的撒嬌,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不要因為孩子撒嬌,就不顧原則地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果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撒嬌,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更多的關心,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你們的關愛,擁有充足的安全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撒嬌怎麼辦?從認識撒嬌的心理學原因說起
    小彤的這種撒嬌,屬於「示愛」型撒嬌,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人都選擇去大城市打工,而這些「留守兒童」的身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兩極分化的性格。可是,很多跟著父母的孩子也經常撒嬌,習慣於通過撒嬌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入孩子的內心,探討撒嬌心理的成因。
  • 心理學家:愛用這種「姿勢」睡覺的孩子,內心大多缺乏安全感
    後來在寶媽群裡提了這個事兒,其中一位寶媽給她提出了中肯的意見:「睡姿體現孩子的心理狀態,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吧。」媽媽回想起近段時間,自己確實和老公經常性吵架,小妮在一旁雖沒有表現出太多情緒,但似乎也是被影響到了。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就像缺乏維生素在身體上會有多種表現一樣,現代人不僅僅把焦慮、患得患失、悲觀與缺乏安全感相聯繫,似乎一切的負面行為、情緒和性格都可以用「缺乏安全感」來解釋: 孩子黏父母是缺乏安全感,但和父母不親近也是缺乏安全感; 女性依賴男人被看成是沒有安全感,但遠離男人也是缺乏安全感;
  • 男孩子「愛撒嬌」難以忍受?了解背後的原因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當父母或是其他家人不在身邊的時候,這些玩具或是物品是孩子眼中最重要的,這也在另外的角度反映了孩子的"安全感",是對家人情感空缺的彌補,所以說,孩子會撒嬌不只是天性,有可能還是情感或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父母不要不在意。那麼,男孩子喜歡撒嬌的表現是怎樣,會有怎樣的影響?導致男孩子喜歡撒嬌的原因呢,父母又能怎樣做來讓男孩子做出相應的改變呢?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個「受害者思維」的母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安全感」這個詞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往往提及它的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就像意識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通常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相關平臺給出的解釋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說,缺乏安全感的人總覺得自己處在不安全、不穩定、時刻面臨危險的狀態,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漸漸的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害羞」情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連老師都反饋了這些問題。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事態嚴重,其實孩子不是怕羞,只是缺乏安全感而已。
  • 女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六種提升安全感的方法
    在談戀愛的時候,男生們發現女生會過多的去關注他,而且控制欲越來越強,其實這個女生是對她沒有了安全感,只不過那個時候還不明白而已你,那麼,讓女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呢是什麼原因會讓你喜歡的那個女孩越來越對你無理取鬧,越來越對你看的很緊呢,作為一個男生一定要好好的學習一下,學習一下怎樣消除女孩的這種緊張心理
  • 孩子不自信,原因在父母!3歲前孩子的安全感給足了嗎
    其實,有很多媽媽詢問過相同的問題,他們的孩子大多數都存在有這樣的心理依賴行為,  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才會如此的依賴一個自己相信的人,  一旦離開就用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家人的注意力。  在很多情況下,  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造成自身的信心缺乏,從而變得唯唯諾諾、猶豫不決,  做什麼事都認為自己不行。  自信心跟安全感是緊密相關的,有調查顯示:  安全感需要從小培養,75%的人的安全感都在3歲成型,今後長期伴隨孩子成長,影響他的社交能力。
  • 孩子愛咬手指,這是微量元素缺乏還是心理問題?帶你一起了解下
    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咬手指。其實孩子咬手指,在醫學上叫做異食癖。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導致的。第一個就是心理問題,可能缺少陪伴,導致孩子孤獨,缺乏安全感,所以這是一種安全需求。另外一種就是身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例如鋅、鈣、鐵等,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咬手指的情況。
  • 張萌一語道破吳昕單身原因:缺乏安全感的女生,要怎樣才敢接受愛
    劉芸更是直接拆臺,認為吳昕至今單身是因為聽太多分析了。丁當的話比較暖心,認為吳昕應該找個能夠照顧他的人,並表示吳昕應該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再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撥開現象看本質,其實吳昕單身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缺乏安全感。02提起吳昕,就不可避免的會提到《快樂大本營》。五個主持人,何炅高情商高智商,把控全局;謝娜嘻哈鬧騰,李維嘉活潑,海濤毫無保留的搞笑。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依賴父母,家長不妨用這3種方法解決
    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1.情緒容易爆發如果一個孩子在和其他人進行相處的時候,稍微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況總是會大發脾氣,那麼就需要重視起來了。這種情況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安全感所導致的,所以他們會試圖通過攻擊其他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 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
    媽媽這麼愛她,難道還是缺乏安全感嗎?是的,愛孩子和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兩碼事,何況愛也要有度,對孩子過度的愛過於保護,往往是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源。孩子膽小懦弱?原因可能在父母,再不知道就晚了!不要把孩子溺「愛」成溫室裡的花朵讓孩子與膽小怯懦說不,需要從小做起,從你意識到安全感重要性的那一刻做起。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一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
  • 媽媽的這個行為,會使得孩子一輩子都缺乏安全感!
    情緒,應對的是大腦裡面的神經元之間相互連結的神經遞質,當一個小孩長期處在一個情緒荒蕪的家庭氛圍下時,它就意味著,這些連結沒有被接上,也就是對應著各種情緒的缺失,比如被愛的感覺,被呵護的感覺,被抱的感覺等等,都會缺失。這就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家庭環境,媽媽無法感受孩子內心的情緒!
  • 孩子太「戀物」,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其實孩子的心理發展和生理髮育都具有階段性,如果孩子的戀物情節並不嚴重,並沒有嚴重影響到社交,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度擔心,順其自然好了。戀物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從「完全依賴母親」轉變為「完全獨立」這一過渡期所產生的一種正常行為。這一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做「過渡性客體」。
  • 焦慮、害怕表達、缺乏安全感……我們如何才能走出「隱秘的角落」?
    事實上,安全感的缺乏一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它不僅會出現在個體身上,也會出現在組織內部,甚至可能導致企業陷入重大危機,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就曾因此而名譽掃地。中歐校友張貝克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並引用《無所畏懼的組織》一書中的觀點,向我們闡釋了心理安全感對組織效能尤其是人才培養方面的影響,並對個人和企業如何提高心理安全水平提出了寶貴建議。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喜歡這類顏色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孩子的顏色喜好,宛如一面「心靈鏡子」,透露出他的性格「秘密」買衣服時,孩子總鍾情於同一個色系的衣服;畫畫時,孩子經常執著於同一種顏色的彩筆,而有些從來不用;挑選玩具時,不論美醜和人物,孩子把顏色作為第一選擇需求……如果發現孩子特別鍾愛某個顏色或者色系
  • 其實是缺乏安全感
    我覺得可能女生是太缺乏安全感了,所以在反反覆覆的從潛意識角度去擺脫對這段感情不安。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如下表現1難以維持長久的關係她在一段感情中害怕失去,害怕不穩定,所以想要擺脫。並希望對方也為著自己轉6期望愛情完美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期望對方的愛可以填補自己內心的所有空缺。把自己的圓滿全部寄托在愛情上。而實際是人無完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滿足你的期望。
  • 孩子總摸著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然而,孩子的這一舉動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有力證明,需要媽媽們引起注意。擁有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安穩的入睡,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變得堅強樂觀。而很多孩子不管是受到外界因素,還是父母撫養過程中形成的原因,以及自身性格導致,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並且,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後,不僅睡覺不安穩,還會膽小,不敢與人主動交流,怕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
  • 是什麼讓你更愛錢,心理專家幫您揭開心理動因背後的深層渴望
    2 童年期的心理創傷家庭重大變故,比如母離異,一方離開會讓孩子產生極度的不安全和被拋棄感。一位單親媽媽告訴我說,她10歲女孩到現在都不敢獨立睡覺。還需要抱個寵物或者娃娃,有時還要求和母親睡。3 完整家庭中,父母吵架拿孩子做武器經常說聽有些父母對孩子說,不聽話會不要你了,怎麼生了你這樣的孩子等,而且父母吵架從不考慮孩子在場,口無遮攔,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吵架的原因與自己也有關,無價值感,而且有隨時被拋棄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