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孩子特別愛撒嬌。
和媽媽出去逛街,看到一個好看的洋娃娃,心裡非常想要,就會纏著媽媽買,媽媽不同意時,就會使出換身解數,黏在媽媽的身上,「媽媽,給我買一個吧,看它,多麼可愛呀!」
媽媽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不要再買了,家裡已經有那麼多的洋娃娃了。」
小女孩搖著媽媽的手,對媽媽甜甜地說:「媽媽,你最好了,我最愛你了,給我買一個嘛,拜託拜託!」
最後朋友拗不過孩子的撒嬌,就妥協了,給孩子買了玩具。
在買東西的時候,孩子會用上這招,惹媽媽生氣的時候,她也會用這招,因為她發現,這招對付媽媽的脾氣,是百試不爽。
當孩子打破玻璃杯的時候,媽媽生氣了,孩子湊過來,可憐兮兮地說:「媽媽,對不起呀,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要生氣了,我下次會很小心很小心的!」說完,還「附送」上一個大大的笑臉,看到孩子這樣,朋友也就不生氣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會遇到孩子撒嬌的情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撒嬌的情景也並不少見,那麼孩子那麼喜歡撒嬌,原因又是什麼呢?
撒嬌是希望自己的要求能被滿足
隨著孩子的出生,父母把自己的一腔心血都投注到孩子身上,從孩子的衣食住行關心到孩子的學習、心情,方方面面,父母都需要顧及和考慮。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時間,來為孩子創造美好的一切。
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會很疼愛這個孩子,會盡力滿足她的各種要求。就算有時候想拒絕,但是在孩子的撒嬌下,就會輕易地妥協,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孩子想做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
孩子撒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心理學家曾經對200多個家庭進行過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愛撒嬌的重大動機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孩子感受到的愛並不充足,他還需要更多來自於父母的關愛。不過父母的愛和孩子需要的愛並不是同一個意義,有些愛撒嬌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是經常在一起的,父母覺得已經給了孩子很多的關心了,但是孩子卻還是很愛撒嬌,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他們通過撒嬌,來尋求父母的關注,以求得到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孩子自己犯錯了,撒嬌讓媽媽抱一抱自己,如果媽媽答應了,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還是被愛的,對安全感的需要導致孩子需要向媽媽或者爸爸撒嬌來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所以,當父母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就不用用撒嬌的方式來確定自己是否被愛。
孩子撒嬌,是在表示快樂與親密
研究指出,在孩子6歲前,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通常是難以控制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在臉上。當孩子在向自己的媽媽撒嬌時,通常都會對孩子笑意盈盈,也會答應孩子一些要求,這些收穫都會讓孩子充滿喜悅,當他們感覺到快樂時,也會更想親近媽媽,向媽媽表示親密。
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經常撒嬌的時候,或者這種撒嬌已經過度了,父母不答應孩子的要求時,他們就得寸進尺,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採取不同的方法。
1. 溫柔地注視孩子
《西斯爾育兒》一書中曾指出: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要給出及時的回應。如果置之不理,不僅不會讓孩子懂事,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撒嬌的時候,如果父母因為不想嬌慣孩子而呵斥孩子的行為,或者對他們置之不理,那麼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應而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
不過這不是讓我們都要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因為如果你對孩子予取予求,那麼會導致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而且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百依百順,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處事習慣,這樣不利於孩子今後與他人的人際交往。
孩子撒嬌有時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家長要學會分辨,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我們要堅守原則,予以拒絕,對合理的要求,我們儘量可以滿足孩子。同時,在孩子撒嬌的時候,我們可以溫柔地注視著他們,儘管有時候我們會拒絕他們的請求,但是溫柔的目光和充滿愛意的關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即使被拒絕,孩子也會更能接受。
2.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澳大利亞兒童心理暢銷書作者布魯斯·羅賓森的研究發現:一個小孩最大的需求實際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包含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
孩子心理上安全感的來源之一就是父母的陪伴,而且這種陪伴不是指簡單地陪著孩子,但是卻在一邊玩手機、看電視或者做其他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這種沒有情感互動的陪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在乎,在這個過程中,你關注的對象就是孩子,你用心地去體會他的情緒,了解他的想法,心無雜念,全情投入,比如你可以和孩子做一做遊戲,或者聊聊天。
同時,父母也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呼小叫,否則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陶虹就曾經因為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劈頭蓋臉地對女兒一陣呵斥,最後陶虹發現女兒戰慄了一下,滿臉懼怕地看著自己,看著孩子戰戰兢兢的表情,陶虹意識到了自己的吼叫令孩子害怕,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她就改變了方式,會走過去地抱住孩子、安慰她。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是充滿未知的,他們可能會遇到挫折,可能也會犯下錯誤,但是我們要學會去理解他們、接納他們,因為父母的接納,孩子也才能養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合乎情理的撒嬌是可愛的,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良機,但是過度的撒嬌,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不要因為孩子撒嬌,就不顧原則地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果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撒嬌,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更多的關心,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你們的關愛,擁有充足的安全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