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愛用這種「姿勢」睡覺的孩子,內心大多缺乏安全感

2020-12-23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每個孩子剛出生的前三年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只要媽媽一離開,立馬就嗷嗷大哭。因為只有時時刻刻待在媽媽身邊,他才感覺自己不會被傷害。

但媽媽也不是超人,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忽略孩子。

而且,孩子總要慢慢學會獨立,但在此之前,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即便孩子已經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依賴,也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完全放任自流。

案例

小妮今年6歲,大概4歲時就開始和父母分床睡了。

晚上的時候,媽媽總會悄悄過來幫小妮蓋被子,就怕她踢被子著了涼。最近一段時間,她發現小妮突然喜歡蜷縮著睡覺了,往常都是四腳朝天、仰著睡的。

自己之前還跟丈夫調侃道:女兒的睡姿這麼蠻橫,以後也不知道能不能嫁出去?

一開始,媽媽以為小妮冷,於是多加了一床被子,可這種睡姿依舊沒有改變。

後來在寶媽群裡提了這個事兒,其中一位寶媽給她提出了中肯的意見:「睡姿體現孩子的心理狀態,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吧。」

媽媽回想起近段時間,自己確實和老公經常性吵架,小妮在一旁雖沒有表現出太多情緒,但似乎也是被影響到了。

之後,小妮媽媽決定調整好自身的情緒,並和丈夫說明了這種情況,倆人變回了原來恩愛的模式。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小妮又恢復成了原來大大咧咧的睡姿。

心理學家:孩子的不同睡姿,有不同的潛臺詞

1)側臥睡

喜歡側臥睡的孩子,睡覺時的表現非常放鬆,這樣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較溫和,平易近人。

但父母也要注意,性格太過柔和溫順的孩子,在和他人相處容易被欺負。

因而,日常教育時還應該讓孩子柔中帶剛、軟中帶硬,學會保護好自己,堅守自身的原則和底線。

2)仰躺

有些孩子睡覺時是非常蠻橫的,四肢張開仰著睡覺,說明性格比較豪爽。

同樣,也有些孩子雖然仰著睡,但四肢很規矩,仿佛在利用自身的潛意識約束自身的行為。

這類孩子一般在家中比較聽話,也很懂事,家長教育時要注意不要太過壓迫,否則可能會缺乏主見。

3)蜷縮一團

孩子蜷縮成一團,成年人第一印象就是冷。

的確,在冬天比較冷的時候,作為成年人也喜歡蜷縮著一團睡覺。

但冷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孤獨,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愛用這種「姿勢」睡覺,說明他的內心大多缺乏安全感,一定要及時找到根源並解決。

當然,以上三種情況並非適合所有孩子,也要因人而異。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判斷,針對性解決。

發現孩子缺乏安全感,要做好對策

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家庭外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內部的原因。

家長只有認真分析,找到原因所在,才能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提高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助其健康成長。

1)家庭外的原因

如果是家庭以外的原因,例如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孤立,被老師辱罵、批評等等,家長要嘗試著和孩子溝通,了解情況。

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孩子長期受到無形語言暴力或真實的身體暴力,及時幫孩子解決或告知解決的方式。

2)家庭的原因

如果是家庭內部的原因,家長就要自我反省。

比如缺乏對孩子的陪伴,就應該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帶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父母總是吵架,就應該自我反省,如何才能經營好一個家庭,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總而言之,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影響心理健康和性格形成,家長要引起重視。

及時發現才能及時解決,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人格。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若你家孩子愛用這種「睡姿」,可能是內心孤單,別忽視
    睡姿就是我們在睡著之後的姿勢,是人體放鬆狀態下的一種肢體語言,每個人的睡姿都不一樣。而通過研究發現,睡姿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狀態,也能夠反映出一個人近期的生活和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若你家孩子愛用這種「睡姿」,可能是內心孤單,別忽視!
  • 心理學家透露:孩子喜歡這種「睡姿」,說明內心很孤單,沒安全感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嗎?內心是否足夠強大?或許作為家長的你根本不了解。現如今,人人都說孩子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不用吃苦不用受罪,每天只需要學習就能獲得獎勵,這種輕鬆生活,在幾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喜歡這類顏色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
    心理學家在做心理研究時發現,不同顏色能代表不同的性格特點,而在孩童時期,孩子不會掩飾自己的內心,所以他喜歡的顏色和性格的關係會更加密切。黑暗色系——缺乏安全感黑色從視覺效果來講,黑色帶給人的感覺就是撲面而來的壓抑感,喜歡黑色的孩子性格也大概如此,沉悶、內向、陰鬱、嚴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喜歡黑色代表著孩子的「虛無」感受,對自己的狀態感到恐懼或是恐慌。
  • 心理學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個「受害者思維」的母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安全感」這個詞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往往提及它的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就像意識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通常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也就是說,缺乏安全感的人總覺得自己處在不安全、不穩定、時刻面臨危險的狀態,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比如我隔壁的一對母女,她們有將近10年沒有拉開過自家的灰色窗簾,可見她們對外界有多防備,內心又有多恐懼。
  • 孩子喜歡「這種顏色」,說明內心壓抑且缺乏安全感,家長要多注意
    在很多人看來,這或許就是胡說八道,但其實顏色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所以說,我們是可以從孩子喜歡的顏色中,看出孩子的性格和內心世界的。這種說法在心理學上,是成立的。李女士和丈夫有著不錯的經濟條件,兩個人育有一個女兒。
  • 孩子愛撒嬌?心理專家認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孩子撒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心理學家曾經對200多個家庭進行過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愛撒嬌的重大動機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孩子感受到的愛並不充足,他還需要更多來自於父母的關愛。所以,當父母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就不用用撒嬌的方式來確定自己是否被愛。孩子撒嬌,是在表示快樂與親密研究指出,在孩子6歲前,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通常是難以控制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在臉上。
  • 一個人睡覺的姿勢,暴露了他的內心,一看就準!
    一個人睡覺的姿勢,暴露了他的內心,一看就準!睡眠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佔據時間最長的行為,根據科學統計,睡眠大約佔據了人類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它也是我們人類不能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睡眠對工作了一天得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 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依賴父母,家長不妨用這3種方法解決
    最開始的時候媽媽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是有一次趙蕊和媽媽沒有辦法在家裡睡覺的時候,卻因為沒有抱著布娃娃大喊大叫,這讓媽媽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1.情緒容易爆發如果一個孩子在和其他人進行相處的時候,稍微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況總是會大發脾氣,那麼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就像缺乏維生素在身體上會有多種表現一樣,現代人不僅僅把焦慮、患得患失、悲觀與缺乏安全感相聯繫,似乎一切的負面行為、情緒和性格都可以用「缺乏安全感」來解釋: 孩子黏父母是缺乏安全感,但和父母不親近也是缺乏安全感; 女性依賴男人被看成是沒有安全感,但遠離男人也是缺乏安全感;
  • 孩子總摸著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然而,孩子的這一舉動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有力證明,需要媽媽們引起注意。擁有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安穩的入睡,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變得堅強樂觀。而很多孩子不管是受到外界因素,還是父母撫養過程中形成的原因,以及自身性格導致,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並且,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後,不僅睡覺不安穩,還會膽小,不敢與人主動交流,怕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本來以為是孩子比較小、怕羞,所以不愛說話。以為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 漸漸的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害羞」情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連老師都反饋了這些問題。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事態嚴重,其實孩子不是怕羞,只是缺乏安全感而已。
  • 培養孩子安全感,應滿足孩子的「戀懷」,培養安全型依戀是目標
    焦慮矛盾型:這樣的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內心焦慮慌張,情緒矛盾起伏明顯,患得患失。後兩種依戀類型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具體行為作出判斷。看看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缺乏安全感行為,你的孩子中了幾招?1、特別怕生。
  • 心理學家:孩子摸著媽媽睡不是「怪癖」,而是在表達「另類飢餓」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注意到,孩子睡覺時除了「各種姿勢」之外,還有各種特殊的「愛好」。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每個人睡覺都喜歡摸媽媽身體的一部分,不然睡不著哭。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怪癖」,很多媽媽都為此苦惱,總是擔心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孩子們喜歡摸著媽媽睡覺。我該怎麼辦?
  • 娃這4個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別大意
    如果家長忙於工作,關愛和陪伴寶寶的時間少,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很不利於寶寶心理健康成長。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了以下4個表現,家長就要注意了,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別大意。【1.害怕黑暗】好多家長以為寶寶怕黑是正常現象,尤其在晚上睡覺前,一定要開著燈睡覺。但事實可不是這樣。開燈睡覺不僅會影響寶寶睡眠,還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
  • 男人為什麼喜歡抱著被子睡覺,心理學家這樣解釋你認為對嗎?
    你睡覺的時候,喜歡抱著被子入睡嗎?抱著被子睡覺是不是特別舒服?也許有人會說我喜歡抱著老婆睡覺,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當你真正睡著的時候,你還會像你說的那樣抱著老婆睡覺嗎?男人抱著被子睡覺就像女人抱著布娃娃睡覺一樣特別舒服,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 一個人睡覺的姿勢,暴露出他愛你深淺
    有很多女人喜歡用甜言蜜語去證明男人喜愛自己的心意,可只有口頭表達的愛意未免太過淡薄,真正的喜愛隱藏在內心深處,體現在他為你做的每一個細節裡。可能是日常的驚喜,又或是細節上的體貼,更甚至是睡覺時候的緊緊相擁。他很少會放過任何一個與你親近的機會,尤其是深夜這種最適合相愛之人「談情說愛」的空間,他時常會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向你傾吐愛意。
  • 為啥寶寶總愛用「投降式」姿勢睡覺?看完你就不會再亂給他糾正了
    寶媽看寶寶,是怎麼看都可愛,哪怕是睡覺後,看著寶寶圓乎乎的臉蛋、長長的睫毛和嘴角的口水,寶媽都覺得幸福滿滿。但時間久了,寶媽就看出不對勁兒了:這寶寶睡覺時,雙手怎麼一直往上舉著,跟要投降一樣。關鍵每次給他塞被窩裡,他還是會「倔強」的再伸出來,讓寶媽哭笑不得。
  • 孩子太「戀物」,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一般寶寶在6個月開始就有了依戀的情感需求,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呵護,這也是出於對安全感的一種本能渴求。如果父母經常與孩子分開,寶寶缺乏應有的疼愛,就會缺乏安全感,戀物行為也會隨之產生。這是最初也是最強烈的依戀,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斷奶會那麼困難的原因。②寶寶自己的手:孩子喜歡吃手,除了出於對身體及周圍的探索欲,還與對世界缺乏安全感,尋求心理安慰有關。③主要照顧者的身體。有些孩子睡覺時不踏實,總要抱著照顧著的胳膊或者身體才能入睡。
  • 媽媽的這個行為,會使得孩子一輩子都缺乏安全感!
    它表徵為,當孩子在生活裡面,碰到任何讓他覺得痛苦或者恐懼的事情時,他會大哭起來,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任何人都會有這種情緒反應,小孩也好,大人也好,都一定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只是,對於大人來說,我們不會哭出來,因為我們的理性成熟了,我們會在內心以各種方式告訴自己:「哭是沒有用的,沒人會來幫你,沒人會來扶你,只有自己堅強起來才有用」。
  • 孩子的睡姿暗示他的性格,快看看你家孩子,興許帶娃就不那麼難了
    家長如果覺得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妨可以從孩子的睡姿中窺視一二。寶媽小林最近在朋友圈說了這麼一件事,說她今年剛滿5歲的女兒,平時性格機靈乖巧,以前睡覺的姿勢非常囂張,四仰八叉,睡得格外香甜,仿佛整個世界都是她的。但是最近小林無意中發現女兒的睡姿開始變得蜷縮起來,偶爾還會皺眉頭,似乎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