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害怕表達、缺乏安全感……我們如何才能走出「隱秘的角落」?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張貝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來自專輯校友分享

《隱秘的角落》最近成為了「刷屏神劇」:「一起爬山嗎」引發全民惡搞,插曲《小白船》爆火,劇中主角朱朝陽的原生家庭也引起熱議——再婚後對他漠不關心的父親,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並不富裕的家庭……在如此壓抑的環境中成長,朱朝陽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最終走向了無邊的黑暗。事實上,安全感的缺乏一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它不僅會出現在個體身上,也會出現在組織內部,甚至可能導致企業陷入重大危機,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就曾因此而名譽掃地。中歐校友張貝克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並引用《無所畏懼的組織》一書中的觀點,向我們闡釋了心理安全感對組織效能尤其是人才培養方面的影響,並對個人和企業如何提高心理安全水平提出了寶貴建議。

建立心理安全感不是靠錢,而是靠愛

在《隱秘的角落》中,初中生朱朝陽被網友戲謔為「時間管理大師」,因為他在和另外兩位小主角玩耍以及與殺人犯張東升周旋的同時,還能上奧數班、寫日記,並且成績次次都是年級第一。然而,這樣一個聰明且自律的學霸,為什麼會走進黑暗呢?也許正如盧梭所言:「兒童第一步走向邪惡,大抵是由於他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被引入歧途。」

我們的傳統教育往往格外重視勤奮,而忽視了思辨的重要性。如此下去,可能會抹殺孩子的反叛精神。因為一味地勤奮,也就沒有了太多反思的時間。更何況如果連玩都不會,長大了又怎麼能創作出動人的作品?生活經歷又從哪裡來呢?一個不會玩的人是可憐的,因為他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享受能力。

但我們所說的反叛,反的是傳統,而不是人性。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實施批判教育前要先建立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讓他明白,反叛是通向卓越和創新的路徑。而安全感的建立是要讓他明白,有些東西理所當然會一直存在,而不會陷入短缺從而讓他活在焦慮中——這些東西,就是愛。

如果兒童時期擁有足夠的愛——不論是父母的愛,還是自我暗示的愛(如宗教中神的愛),就能讓人有足夠強大和充盈的內心去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傳統觀念往往認為那些吃得苦中苦、歷經磨難的人才能成功,因為他們內心足夠強大,能擔事兒。確實,磨難能夠讓人的內心變得強大,但如果缺失愛,就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如過度敏感、對人不信任等等,最終影響個人的成就。而充足的愛能讓孩子培養起無所畏懼的開拓精神,從而進入由好奇心和樂趣驅動的良性迭代中。

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充盈,對孩子的培養應更多地在建設心理安全感上下功夫。鼓勵而不是打壓,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心理安全感的建立不是靠錢,而是靠陪伴和關愛。

成年人最「安全」的生存之道?

當一些普通成年人進入社會後,情況可能也不容樂觀。在社會的歷練下,他們迅速地學會了最「安全」的生存之道,即經歷所謂的「一個年輕人的稜角被組織所磨滅」的過程。他們會很快認識和學會以下三條「處世法則」:

① 如果不想被人認為無知,就不要公開問問題,因為問問題就是在向其他人表明自己在某方面的無知。

② 如果不想被人認為能力不足,就不要承認錯誤或表露自己的缺點、短板或弱點,否則別人往往會將其視為自己無能的實證。

③ 如果不想被人認為是個麻煩製造者,就不要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因為這往往會被人認為是在挑戰現有的權威。

雖然上述行為讓作為個體的我們看起來獲得了安全感,但事實上,這種意識和行為並非我們所說的心理安全,更有甚者還可能置組織於危險之地。

就拿「車諾比」事件來說,在整個決策鏈中但凡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對錯誤的判斷進行質疑,事故就不會發生。同樣地,在韓國的一次空難調查中,由於副機長對機長的絕對服從,導致副機長對機長人為失誤沒有起到應有的糾錯功能,最終機毀人亡。

事實上,在安全事故的歸因調查中,這類因組織決策失靈導致的問題幾乎存在於每一次因人為失誤導致的案例中。

從人才梯隊的建設來看,除了本人學習能力、驅動力等要素外,組織安全感水平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當一個組織長年處於金字塔從頂向下決策的結構中,每個人會不由自主地變成執行者,鮮有人會站在更高一級的格局來看問題。而一個人才的成長,恰恰是要鼓勵他以高一級甚至兩級的眼光來思考自己的行動方向,這樣才能夠從一個執行者慢慢轉變為發起者、決策者和管理者。

是誰製造了大眾汽車造假事件?

在一個金字塔型社會裡,很多組織往往是「一言堂」,由一個人來拍板做決定。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組織裡,領導人的能力、眼界均要高於團隊成員。但這樣的結構很容易因為領導人的性格和思維方式等原因,致使組織內的心理安全水平很低,團隊成員的創新能力被壓制,人才長期無法得到提高,不利於團隊的成長。

曾轟動全球的德國大眾汽車「尾氣造假事件」,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

2007年,馬丁·溫特科恩(Martin Winterkorn)從傳奇CEO費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ch)手裡接管了德國大眾,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十年計劃:十年內將美國市場銷量翻三倍,使公司超越豐田和通用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但是,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眾出產的柴油車氮化合物排放是否達到美國CARB標準。

按照大眾工程主管沃爾夫岡·哈茨(Wolfgang Hatz)的說法,CARB標準不切實際,工程師們無法達成。於是,哈茨和他的團隊在車輛控制程序中植入了一段偽造排放的代碼。這段代碼成功地騙過了美國的檢測機構,打開了美國市場,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甚至提前四年完成了十年計劃,大眾如願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

直到2013年,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對大眾汽車進行路測時才發現問題,並將這一醜聞曝光在媒體面前。據統計,大眾一共有1100萬臺車超標,預計造成59人因汙染而死亡。這一結果最終也導致CEO 溫特科恩下臺,但他並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根據大眾內部對溫特科恩的評價,他是一個相當傲慢、對細節極其苛刻的完美主義者,下屬對他始終保持距離、恐懼,誰也不敢告訴他壞消息。據說有一次在展會上,現代汽車展示了一種靜音轉向裝置,溫特科恩大為光火,怒斥產品部門沒有研發出這樣的產品。

顯然,溫特科恩粗暴強硬的管理風格導致組織心理安全水平偏低,從而製造了此次令人震驚的造假事件。而他的暴脾氣正是「師承」自己的導師費迪南德·皮耶希,後者認為恐懼能夠驅使人們做出一流產品,而這一理念其實更早可以追溯到皮耶希的導師費迪南德·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以及「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

這些工業時代崛起的巨頭,一個比一個有狼性,一個比一個更加信奉「恐懼使人奮進」的管理哲學。

恐懼並非組織創新的驅動力

為了克服人性的懶和貪,用懲罰的恐懼來克服人性的弱點,這在邏輯上是講得通的。因為與其放任工人們不認真工作,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工廠倒閉,還不如在工作中對工人提出苛刻的要求。這種看似不近情理的「狠」,恰恰是保住所有人工作崗位的「善」。

因此,在工業革命時代,誰更有狼性,誰就發展得更好。然而,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產量、效率、標準化這些指標過渡到以創新為主的階段時,這種「狼性」的管理哲學遇到了巨大的問題。

拿大眾排放造假案來說,工程師明明知道做不到,但恐懼驅動的管理手段迫使他們不得不去造假。因為對個人而言,既然無法挑戰公司策略或美國標準這類體系化的要求,為了保住工作,只能造假。

用恐懼來驅動看起來是高效的,但卻在創新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創新需要團隊開誠布公地交流、各種思想毫無保留地碰撞。應對挑戰,需要的是心理安全基礎上的冒險、團結和探索,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

同時,作為管理者,也要清楚地知道制定的目標是不是合理。一個過於保守的目標無法讓團隊感到興奮,也不能提升團隊的競爭力,但一個過高的目標同樣會讓團隊無所適從。如果長期用不切實際的目標來引領團隊,團隊中很快就會滋生欺騙和造假,那些務實的人會離開,而務虛的人會掌權。

所以,培養組織的心理安全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那些靠創新來競爭的團隊以及以創新為主的企業尤其如此。

人才培養需要嚴格把控招聘關,但同時也要提升組織的心理安全水平,讓每個人都能有話直說,不必忌諱被嘲笑。做錯了或沒做好,也不必擔心被懲罰。如果員工績效不佳,要判斷是因為能力不足,還是動機不對造成的。

事實上,組織內部真正要淘汰的,是那些驅動力不足、動機不純且能力不足的人。

真正的人才沒有「玻璃心」

在組織內部,對個體進行心理安全建設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團隊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心理安全絕非是讓領導變得更加和藹可親,也不是讓團隊制定更低的工作要求。

上面這張表格說明了心理安全與工作標準之間的關係。當團隊的心理安全水平高,但工作標準低時,全員處於舒適區,工作雖能進行,但團隊得不到成長;當組織的心理安全水平低,工作標準也低時,成員處於懈怠狀態,這是一種低效的穩定狀態,這樣的組織如果遇到高工作標準要求時,成員將會處於高度焦慮的狀態,團隊有可能崩盤。

我們最希望在高心理安全水平下保持高工作標準。在這樣的情境下,成員並不會感到春天般的舒適,因為舒適本質上就是原地踏步。由於相互之間順暢交流,團隊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個體不斷成長,最終進入下一個高水準的階段。

組織的心理安全水平如何測量?

如下7個測試題可供參考:

① 如果有人在團隊中犯錯,往往意味著對他不利;

② 團隊成員可以公開提出問題甚至是尖銳的問題;

③ 團隊成員不喜歡、看不上、邊緣化那些與自己不一樣的成員;

④ 在團隊裡工作,冒險是安全的;

⑤ 在團隊裡求助他人非常困難;

⑥ 團隊裡沒有人故意對他人的工作使壞或下套;

⑦ 與他人合作過程中,個體獨特的天賦和技能得以重視和發揮;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以上問題中,越不認同1、3、5,分值越高;越認同2、4、6、7,分值越高。而總分高意味著心理安全水平高,反之則低。

當然,我們在討論心理安全時,千萬不要神化其作為單一要素的影響。雖然心理安全水平低可解釋很多組織低效的問題,但其並非是全部原因。

作為組織管理者,一方面要積極地建設組織的心理安全水平,以充分發揮成員的創新能力,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促進組織成長;但另一方面,也要不斷設立更高的標準,激勵成員成長。

當然,一個真正的人才,不可能懷有一顆「玻璃心」。雖然組織對心理安全水平的建設對個體的改變可能作用有限,但作為個體自己,卻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來尋求改變。不好的經歷對我們確實是一種傷害,但傷害本身也是成長,關鍵在於自己怎麼去看待它。

文中的觀點基於《無所畏懼的組織》(The Fearless Organization)一書,作者是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Amy C. Edmondson)。

原標題:《焦慮、害怕表達、缺乏安全感……我們如何才能走出「隱秘的角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就像缺乏維生素在身體上會有多種表現一樣,現代人不僅僅把焦慮、患得患失、悲觀與缺乏安全感相聯繫,似乎一切的負面行為、情緒和性格都可以用「缺乏安全感」來解釋: 孩子黏父母是缺乏安全感,但和父母不親近也是缺乏安全感; 女性依賴男人被看成是沒有安全感,但遠離男人也是缺乏安全感;
  • 章子怡力薦影視劇《隱秘的角落》,安全感缺失是孩子墮落的催化劑
    之前,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爆火。章子怡更是肯定道,看了這麼多年的美劇英劇,終於有一部品質可與其抗衡的「中劇」了!故事內容細思極恐,沒有過激的處理卻分裂的讓人不寒而慄。而且配樂的每個音符都將人物的內心渲染到極致…12集,剛剛好,值得一看!
  • 《隱秘的角落》: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單親家庭的陰影?
    最近,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紅,劇中朱朝陽的飾演者榮梓杉也圈了一波粉。不管是細節處理,還是對角色內心轉變的詮釋,梓杉弟弟的表演都很有說服力。觀眾們也紛紛表示梓杉弟弟,「顏好、戲好,未來可期!」在《隱秘的角落》中,榮梓杉飾演表面「品學兼優,人畜無害」,內裡「心思謹慎,陰暗無情」的朱朝陽。
  • 中文播客何時走出「隱秘的角落」?
    其中值得思考的是,中文播客這個看起來偏亞文化、反潮流的內容,如何破圈?破圈之後又如何保證其現階段相對自由的討論氛圍?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魚龍混雜的輿論場?近期火爆的《浪姐》營造了一個關於女性的公共討論的契機。但微信公眾號"看理想"在《姐姐們,從乘風破浪到隨波逐流》一文中提到,無論微博還是豆瓣,雖然前期的討論氛圍相對友善,在大量觀眾湧入後,小組的討論風氣漸漸崩壞。
  • 《隱秘的角落》:是什麼將孩子推向隱秘的角落?
    所以他必須要死死地抓住一些東西,才能讓自己感覺還活著,去戰勝內心的恐懼、焦慮。但是對於內心極度匱乏、從小得到的關愛特別少的人來說,現實中的一些失去,可能就會將他逼到隱秘的角落。他們在各種隱秘的角落裡,出不來,卑微地守護著自己不多的擁有,保持著冷漠。他們活得像個戰士,隨時都要戰鬥,所以敏感、多疑、不敢去愛。作為一個卑微的成年人,如何走出困境呢?那就是去信任他人,學會去關心別人。這聽起來好像很矛盾,難道不是給他們更多信任和關心嗎?但是事實上這是唯一可能的出路。
  • 隱秘的角落,壓抑的孩子
    最近,一部名叫《隱秘的角落》的懸疑推理網劇被網友們刷屏,目前豆瓣評分9.1分。不少網友因其細思極恐的劇情而感到背後發涼。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強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影響。
  • 《隱秘的角落》禿頭擔當,冷血無情的張東升,伊能靜會不會害怕?
    每年都有幾部爆紅的網劇誕生,今年夏天《隱秘的角落》作為懸疑劇,卻做到了今年的to p1熱度,無論是從導演組的選題、改編、細節的把控到位,還是小演員的傾情出演,一切都把整個故事敘述的唯妙唯俏,讓觀眾看的大呼過癮!如果你沒看,都難以和同學們說上話!
  • 《隱秘的角落》:我們如何把天才少年培養成了殺人犯
    如果我們仔細去想一想。其實不光是朱朝陽,劇中每個人物的心裡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看完劇中人物,再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和我們自己。難道你敢說,自己內心就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個隱秘的角落?我們也有,但是我們不想為人道。
  • 盧熠翎淺談《隱秘的角落》: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源,也是愛的來源
    張德芬空間合伙人兼CEO盧熠翎,在觀看了《隱秘的角落》後,不禁感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近兩年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而隨著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又把話題熱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愛哭鬧,分離焦慮,膽小怕生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養娃道路上,你是否會被這樣關於「安全感」的焦慮所纏繞,好像對寶寶一點不好,就會導致他的安全感缺失,影響他一聲的幸福。有分離焦慮不代表沒有安全感父母們提到「分離焦慮」總是一個頭兩個大,生怕孩子「分離焦慮」大發了,就變成缺乏安全感了,送幼兒園總是會有一種生離死別之感。
  • 精品網劇的創新表達——以《隱秘的角落》為例
    摘要:《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在內容製作上自成體系, 表演包裝上紮實準確,在傳播過程中, 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也始終賦予作品深度, 不僅是今夏爆款,更是近年來網劇精品化的傑出代表,是工業體系與個人才華的結晶。《隱秘的角落》是片方平臺和網友們的共同打造的一部優質網劇,同時它也為精品網劇怎樣進行創新表達提供重要參考。
  • 《隱秘的角落》:我們為什麼不願承認孩子的惡?
    「壞小孩」,作為原著名和整部劇的內核,就這樣被藏在隱秘的角落,不願被人看見。如果簡單了解原著與改編劇的關係,就知道幾乎所有的改動都是圍繞「如何隱去青少年犯罪」而進行的。不論是劇中家長對孩子變「壞」的態度,還是劇本本身的改編意圖,都似乎在推動人們反思這樣一些問題:孩子是否被允許有邪惡的念頭?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須是天真善良的?
  • 審查7次才上映的隱秘的角落:真正隱秘的是什麼?角落又指什麼?
    近日,一部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打破了這個沉寂的夏天!連朋友和我見面打招呼都成了:「看《隱秘的角落》了嗎?」嚇得我抓緊拿起手機補作業。#隱秘的角落#全員演技派的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朝陽媽媽表面上通情達理,實際上極度缺乏安全感;她失去了丈夫,所以要緊緊抓住兒子。她作為一個單親媽媽獨自帶著朝陽,家裡的裝修是大片的暗綠色,連她自己的衣服,也很少是顏色亮麗的。唯一的例外,就是偷情的時候,穿上了暗紅色。那是情慾的湧動,也是讓她恢復活力和正常生活的機會。
  • 女生為什麼缺乏安全感,如何給女生安全感?
    在男女交往過程中,雖然偶爾也會有男生缺乏安全感的例子存在,但女生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居多。這是為什麼?女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男生要如何在戀愛中滿足女生的安全感。一、女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1.她無法確定伴侶的心一直在自己身邊,更沒有把握對方一輩子都會一心一意,所以,很多時候會通過索取安全感,來確定對方對自己的真心。2.對彼此期待過高有的女生一旦投入一段感情之後,就會把這段關係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會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機都付諸於此,所以只要感情發生一點細微變化,她就無比敏感,無比渴望安全感。
  • 審查7次才上映的隱秘的角落:真正隱秘的是什麼?角落又指什麼?
    近日,一部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打破了這個沉寂的夏天!連朋友和我見面打招呼都成了:「看《隱秘的角落》了嗎?」嚇得我抓緊拿起手機補作業。首播至今,依然佔據著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單第一名,並獲得了豆瓣評分9.0的肯定。
  • 《隱秘的角落》是內地劇題材的突破口,更是價值表達的分水嶺
    《隱秘的角落》爆紅。 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對這部劇的探討和分析:關於其充滿隱喻而且燒腦的劇情、演員們入木三分的演技、還有那開放式的讓人可以雙面解讀的大結局。 甚至章子怡都激動地發了微博,稱《隱秘的角落》是這麼多年終於等到的,一部可以與英劇美劇抗衡的戲,讚譽頗高。
  • 「在隱秘的角落裡,他們需要拯救」:如何走出校園霸凌
    在校園霸凌面前,我們能做什麼?今天柒叔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隱秘角落裡的沉重話題。01柒叔好,我是多雲。我今年已經25歲了,但卻一直覺得自己仍然活在從前,走不出來。上初中的時候我遭到了校園霸凌,時間整整持續3年。
  • 隱秘的角落——閒話張東升
    ​ 最近關於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話題在各類媒體不斷刷屏,同時這部劇在豆瓣被51萬人打出了9.0的高分,提前鎖定2020年度最佳國產電視劇。「陪我一起去爬山」成了熱門梗,大家都津津樂道於「張東升」教科書級的演出。今天,我們也從劇中細節來「閒話張東升」。
  • 心理學家:不敢做這3件事,說明你骨子裡缺乏安全感,很脆弱
    什麼是安全感?簡單說,安全感就是一種感到「安心」的狀態,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一種需求。安全感是人最高級別的心理需求之一,可以說,人人都需要它。而一旦缺乏安全感,人就會變得容易焦慮,脆弱,莫名的狂躁,抑或是深深的自卑。
  • 《隱秘的角落》裡還藏著這些實用英文表達!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憑藉其全員演技在線及出色的劇本改編成為了今年6月最紅出圈的國產劇目前豆瓣評分依然高達9.0《隱秘的角落》一切罪惡的緣起,都是從張東升帶著嶽父母爬山開始的。今年我們準備去尼泊爾遠足。03backpackingbackpacking通常指遠足野營,或者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成是比較長的天數的徒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