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早上一起來很多家長就會忙活起來,準備家庭的早餐還有孩子一天的準備。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安排得妥妥噹噹的,這樣孩子才會有很多空閒時間做些其他的事情。但是這樣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這樣時間長,孩子養成習慣,總是對家長進行索取。
父母對孩子之間的關愛是倫理之情,很多家長過度關愛。導致對孩子有些溺愛,這樣孩子在家長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也會變得恃寵而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樣錯誤的教育給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孩子也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熱點新聞,孩子不上學只想玩手機,家長都求著孩子,想要孩子好好地上學。但是孩子還是不為所動,該玩什麼還是玩什麼,把家長晾在一邊。孩子有這樣的心理素質都是家長教育出來的,要是別的家長早就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了,哪還有求著孩子的。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迫於經濟壓力不敢多要孩子。這樣家長把很多關愛都給一個孩子身上,再加上現在也不提倡打罵教育,造成很多家長對孩子包容太多,造成孩子做事肆無忌憚,總會有意無意的挑戰社會的底線還撩動家長的神經。
還有家長太過於保護孩子,害怕孩子受傷或者是心情出現問題。這樣家長就像保護嬰兒那樣對待孩子,孩子在家長眼裡就是瓷娃娃,不能受到一點傷害。這樣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這樣孩子養成不管做什麼,都要找家長的習慣。因為孩子只要家長有要求,家長就能幫助孩子完成。
如何從基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習慣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孩子的飯要自己吃。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吃飯比較少。家長都會親自餵飯給孩子吃,甚至有的孩子不想吃,孩子在那快樂的玩耍。家長還會追著孩子餵飯。這樣雖然孩子營養得到了補充,但是孩子養成了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這樣孩子不吃飯家長都會對孩子餵飯,長大了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不吃,出現一些挑食的毛病。也會給孩子一些錯覺,只要對孩子好的,孩子不用自己爭取,家長就會自動送上門來。
第二個方法:孩子之間的矛盾自己處理。
生活中孩子與朋友之間總會有些摩擦還有矛盾,很多家長都會插入其中幫助孩子解決矛盾。這樣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孩子也會對家長有怨言。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最好不要插手,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不然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還要家長幫忙,孩子的社交也會一塌糊塗。這樣多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這樣孩子經過自己的協調解決矛盾。鍛鍊孩子和人的交往,孩子人際關係也會變得優秀。
第三個方法:孩子的錯自己承擔。
孩子年紀小,難免會出現錯誤。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嚴重批評,打擊孩子,這樣孩子心理受到創傷。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是太重視,甚至不把孩子的錯誤放在眼裡,就這樣直接過去了。這樣造成孩子不知道過錯,就算知道錯誤也會死不承認。
家長教育孩子應該要有擔當,讓孩子明確地知道對錯。孩子有錯誤就要及時告知家長,然後家長引導孩子進行補救,這樣孩子也會有責任心。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學習、生活都會幫助孩子。
總結: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成長的路上一帆風順。所以很多家長就會幫助孩子掃平成長路上的一些障礙還有絆腳石,這樣孩子可以平安的長大。這樣的孩子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孩子的心理也會脆弱,生活需要茶米油鹽,也需要磕磕絆絆。
只有孩子經歷過風雨,在風雨中磨練,孩子才能知道生命是多災多難的,孩子也會學會方法勇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