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會讓他們缺乏獨立自主,試試這3個方法

2020-12-24 神奇媽媽木子李

導語: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早上一起來很多家長就會忙活起來,準備家庭的早餐還有孩子一天的準備。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安排得妥妥噹噹的,這樣孩子才會有很多空閒時間做些其他的事情。但是這樣助長孩子的歪風邪氣,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這樣時間長,孩子養成習慣,總是對家長進行索取。

父母對孩子之間的關愛是倫理之情,很多家長過度關愛。導致對孩子有些溺愛,這樣孩子在家長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也會變得恃寵而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家長還不以為意,總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樣錯誤的教育給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孩子也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熱點新聞,孩子不上學只想玩手機,家長都求著孩子,想要孩子好好地上學。但是孩子還是不為所動,該玩什麼還是玩什麼,把家長晾在一邊。孩子有這樣的心理素質都是家長教育出來的,要是別的家長早就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了,哪還有求著孩子的。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迫於經濟壓力不敢多要孩子。這樣家長把很多關愛都給一個孩子身上,再加上現在也不提倡打罵教育,造成很多家長對孩子包容太多,造成孩子做事肆無忌憚,總會有意無意的挑戰社會的底線還撩動家長的神經。

還有家長太過於保護孩子,害怕孩子受傷或者是心情出現問題。這樣家長就像保護嬰兒那樣對待孩子,孩子在家長眼裡就是瓷娃娃,不能受到一點傷害。這樣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這樣孩子養成不管做什麼,都要找家長的習慣。因為孩子只要家長有要求,家長就能幫助孩子完成。

如何從基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習慣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孩子的飯要自己吃。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吃飯比較少。家長都會親自餵飯給孩子吃,甚至有的孩子不想吃,孩子在那快樂的玩耍。家長還會追著孩子餵飯。這樣雖然孩子營養得到了補充,但是孩子養成了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這樣孩子不吃飯家長都會對孩子餵飯,長大了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不吃,出現一些挑食的毛病。也會給孩子一些錯覺,只要對孩子好的,孩子不用自己爭取,家長就會自動送上門來。

第二個方法:孩子之間的矛盾自己處理。

生活中孩子與朋友之間總會有些摩擦還有矛盾,很多家長都會插入其中幫助孩子解決矛盾。這樣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孩子也會對家長有怨言。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最好不要插手,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不然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還要家長幫忙,孩子的社交也會一塌糊塗。這樣多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這樣孩子經過自己的協調解決矛盾。鍛鍊孩子和人的交往,孩子人際關係也會變得優秀。

第三個方法:孩子的錯自己承擔。

孩子年紀小,難免會出現錯誤。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嚴重批評,打擊孩子,這樣孩子心理受到創傷。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是太重視,甚至不把孩子的錯誤放在眼裡,就這樣直接過去了。這樣造成孩子不知道過錯,就算知道錯誤也會死不承認。

家長教育孩子應該要有擔當,讓孩子明確地知道對錯。孩子有錯誤就要及時告知家長,然後家長引導孩子進行補救,這樣孩子也會有責任心。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學習、生活都會幫助孩子。

總結: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成長的路上一帆風順。所以很多家長就會幫助孩子掃平成長路上的一些障礙還有絆腳石,這樣孩子可以平安的長大。這樣的孩子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孩子的心理也會脆弱,生活需要茶米油鹽,也需要磕磕絆絆。

只有孩子經歷過風雨,在風雨中磨練,孩子才能知道生命是多災多難的,孩子也會學會方法勇敢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社會上有一種人,他們有著成年人的年齡,但是精神上還沒有斷奶。 他們高度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懂得社會規則、也不通人情世故、缺乏獨立性。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有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應該被富養,最好的東西先讓他們用,在錢上也盡力滿足孩子。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博士說過非常好的一句話,在文首送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父母: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集的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 對孩子過度保護、溺愛和解救
    我的丈夫說我的過度保護正在把我們女兒變成一個廢人。愛孩子並確保她快樂,怎麼會有錯呢?」 理解你的孩子、你自己和情形: 託蒂·伯德是一位勵志演說家,他曾說過:「孩子有四個成長階段:抱起我,抱緊我,放下我,對我放手。」
  • 看哪|Behold:過度保護和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什麼是溺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多數人都懂得是有害的,但到底什麼才算是溺愛呢?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從而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
  • 孩子們長大很懦弱,他們受到父母的保護,為了讓他們勇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家長會擔心孩子的挫折會傷到孩子的心,所以可以為孩子處理挫折,家長會為孩子解決挫折,這是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的行為。父母過度保護對孩子有什麼影響?1、影響兒童的性格和心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依賴父母,家長不妨用這3種方法解決
    最開始的時候媽媽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是有一次趙蕊和媽媽沒有辦法在家裡睡覺的時候,卻因為沒有抱著布娃娃大喊大叫,這讓媽媽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1.情緒容易爆發如果一個孩子在和其他人進行相處的時候,稍微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情況總是會大發脾氣,那麼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這一回,瑪麗真的丟掉了她女兒。 雖然這只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反映的問題,卻足夠現實: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的世界打上馬賽克,處處監控孩子,恰恰會不受控制地走向反面,最終毀掉孩子。 實際上,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掙脫父母控制的意識,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不懂得放手,依然故我,以保護的名義過度控制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就可能進一步激化。 哈爾濱少女陳欣然,她父母對她可謂控制嚴密,不準她有親密的朋友,不準她理短髮,說她不留長髮就不像個女孩子,還不準她專門去練體育。
  • 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家長需了解其中危害
    比如一些家長因為年輕時候專心工作的原因,所以到了中年才好不容易生下一個孩子,自然是更加細心照顧的,但也正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照顧變成了過度保護。3、父母沒有安全感每一個父母都會存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而有的時候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安全感,所以導致他們做出過度保護孩子的舉動。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你的過度保護,可能正在耽誤孩子的未來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那些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有什麼問題,而差強人意的人生只能由孩子去承擔。父母應當知道,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更害怕分離。由於過分依賴家庭成員,他們將非常害怕面對與家人分開的時間。
  • 父母離婚會傷害孩子,試試情緒管理訓練,保護孩子和自己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當離婚的父母一方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想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多數孩子一定會非常惶恐,孩子們都希望爸爸媽媽都在身邊,分裂的家庭會讓孩子害怕、無助,擔心自己被拋棄,而多項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父母經常暴發衝突,或者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情緒健康、身體健康、人際交往能力等。
  • 從《黑天鵝》談缺乏邊界意識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相反,如果權威養育者對孩子過於苛刻,在孩子心理就會滋生一個內在批評者。孩子做什麼都縮手縮腳,缺乏創造力和感染力。在《微人格心理學:發現身體裡的微人格,看透人性裡的另一面》這本書中,作者陳瑋認為:被迫害妄想的人常常表現為敏感、多疑、自尊心強、容易陷入幻想。被迫害妄想源自於童年受刺激,缺乏母愛,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小結: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甚大。
  • 經典的童年動畫被投訴只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1、虹貓藍兔七俠傳虹貓藍兔系列是郭曼早期的武俠動畫,這個動畫片講述了以虹貓和藍兔為首的七個俠客在江湖上為正義而戰的故事。這部動畫片在當時非常火爆,榮獲獲得了許多年度動畫行業的獎項。不過,有家長舉報是因為一些打架的照片太血腥了,虹貓藍兔還伴有一定的愛情元素,孩子們看到了影響,對孩子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不好。結果,這部火爆兒童動畫被禁,沒有看到這一系列的相關作品。2、喜羊羊和灰太狼3、中華小子中華小子也是當時火爆的動畫,據說是合資產品。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不正是家長對於孩子過度的保護嗎!如果孩子經常在自然中奔跑,和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孩子的肌膚又怎麼會嬌嫩到如此程度呢?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無心中就會去保護孩子!而且是過度保護!有一個體育老師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有個母親和他說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參加學校足球隊的訓練了,因為孩子曬的太黑了,而且容易受傷。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1、產生自卑心理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當父母對他吼叫時,他首先會不自覺地認為肯定是自己犯錯了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他們會自責內疚。2、性格變懦弱、優柔寡斷面對吼罵,孩子內心會產生排斥感,因此會想盡辦法去迴避,那麼,他在處理事情時亦會更加謹小慎微,甚至變得優柔寡斷,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懦弱,在日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畏懼、抗拒心理,缺乏應有的擔當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 養育女孩,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父母可別忽視了!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還是在否定女孩子,當女孩子表現的很優秀的時候,你一句」你怎麼不是個男孩子呀「,其實就是在說「你是個女孩子,再怎麼優秀又有什麼用呢「?只因為一個性別的不同,就抹殺了女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且孩子如果長期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語,久而久之甚至就會也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偏見,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社會上有一類人,他們有著成年人的年齡,但是精神上還沒有斷奶。他們高度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懂得社會規則,也不通人情世故,缺乏獨立性,缺乏責任感。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社會上有一類人,他們有著成年人的年齡,但是精神上還沒有斷奶。他們高度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懂得社會規則,也不通人情世故,缺乏獨立性,缺乏責任感。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